【本土經濟何以絕跡(一):一切由新自由主義說起】
「香港沒有本土經濟,只有財閥壟斷。」
香港的本土經濟曾經盛極一時,由沙田禾輋邨的冬菇亭到灣仔利東街的喜帖印刷,本土行業都能滿足社會不同需要,市民生活亦無須依賴商家財閥的連鎖企業。然而自主權移交前後開始,政府透過形形式式的政策妨礙本土經濟的發展,助長財團坐大壟斷市場,使得財閥亂政、包庇商家的局面出現之餘,香港人在生活各方面亦只能依賴商家財閥的連鎖企業,不但在消費娛樂上失去選擇,謀生空間亦大為縮減,處處受財閥壓迫。近月的武漢疫症便是最佳例證:防疫抗疫基金以補助財閥行業(零售、餐飲等)為主,各個「被遺忘的行業」只能斯人獨憔悴,無錢發薪、被迫停業亦只能無可奈何。
本土經濟在今天走上絕路,絕非無跡可尋,而禍根更早在主權移交前便已種下——一切要從新自由主義說起。
[新自由主義:扼殺本土經濟、奪去香港經濟自由的最大元兇]
八十年代末,香港前途問題大局底定,港英政府開始透過公司化、私營化、推行外判及外購等一系列政策改革公營部門,將資金及人才撤離香港,啟動了公營事業新自由主義化的進程。主權移交後,輿論攻勢要求特區政府繼續遵守「小政府大市場」管治方針,抨擊香港公共服務效率低落,從而鼓吹私有化。然而,政府的使命並非志在謀取利潤、錙銖必較,而是提供市民需要的服務。這些服務有時是收益微薄、無利可圖,商界不欲提供,方由政府承擔。因此,藉詞「公共服務效率低」而將公共產業私有化、推動新自由主義,明顯是把政府當成企業,違反管治邏輯。
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特區政府以外判方式參與私有化活動,並成為最大股東,任由本地財閥、中國紅色資本財閥及國際財閥推行「新自由主義」,以非規管化 (deregulation)之名奪去公共服務,結果造成官商勾結的局面,變相動用公權力進行商業謀利,形成類似私有國家(capitalized country)狀態。香港市民遭受政府、財閥兩頭夾擊,經濟自由生活被剝削殆盡,只能依賴財閥而活。
[領展:史上最大官商勾結,趕盡殺絕屋邨小店]
金融風暴後,特區政府藉詞出售公屋設施,改旗易幟,將每日上百萬人使用的商場、街市、停車場等設施售予領展。領展奪得公屋設施管理權後,身價水漲船高,更自恃壟斷基層商場及街市,屢屢以翻新為名加租及要求租戶支付龐大的維修費用,令基層市民任由領展宰割。據立法會文件顯示,領展街市及熟食檔位在2012 至 13年度的平均月租為每平方呎67.3港元,比房委會街市及食環署街市高一倍。高昂的租金亦令小商戶無以為繼,迫走文具店、茶餐廳、菜檔魚檔,引入連鎖餐廳、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引入大型連鎖店,扼殺小商戶的生存空間,將本土平民經濟趕絕。
[市區重建局:重建舊區毀我家園,本土經濟連根拔起]
公屋的本土平民經濟被領展逼走,而外於政府規劃的舊區則被市區重建局化整為零,將本土經濟連根拔起。灣仔利東街的喜帖印刷業走過半個世紀,一直以「前舖後廠」的形式營運,喜帖產品繁多,故有「囍帖街」的美譽。2006年下旬,市區重建局收回利東街重建成商場,引入名牌商店進駐,冠以不明所以的「囍歡里」之名、掛上無數庸俗不堪的大紅燈籠,將一條承載本土特色經濟產業的街道改頭換面,內涵盡失,由千篇一律的國際名牌取而代之。市建局以「改善居住環境」為名,行「扼殺本土經濟」之實,市民經濟自由危在旦夕。
[小結:痛在瘟症蔓延時——香港需要平民經濟]
在新自由主義浪潮、政府財閥兩面圍攻下,香港人各方面的經濟自由日漸流失乃是不爭的事實。近月武漢疫情衍生的瘟症政治更體現了本土經濟衰弱的問題,國際局勢不穩影響財閥投資,令依賴財閥的香港經濟出現蕭條危機,香港人無法以本土經濟重振市道之餘,政府一系列的行政措施更進一步令市面變得蕭條。重新建立本土經濟、重塑經濟自由是對抗財閥、對抗新自由主義的不二法門。
(待續)
圖:2017年長亨地辦元旦晚會呃棉花糖食
禾輋邨停車場月租 在 Hoi Tat Estate Carpark (In / Out) | 海達邨停車場(入/出)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海達邨該邨坐落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深旺道,介乎連翔道與興華街 ... 成全路往 禾輋 商場 停車場 ,溫馨提示:10:00後入閘,消費滿200元才有泊車優惠。 ... <看更多>
禾輋邨停車場月租 在 李志宏盡為禾輋- 【禾輋領展停車場私家車月租收費最新安排】... 的推薦與評價
禾輋領展停車場私家車月租收費最新安排】 由本年度三月起,禾輋邨領展停車場嘅私家車月租收費,將會有最新安排。私家車月租車位嘅租戶於三月份只需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