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篇文被分享了快兩百次,你們是
多、不、想、練、間、歇、啊?
接續這個話題,下面有位跑友留言:「不跑間歇、著重里程的訓練,不就是之前很紅的 #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雖然我並不是這個訓練法的信徒,不過回頭看了課表,歪打正著,還真有相似之處。
關於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我在年初的時候已經寫過文章。翻出來編輯了幾個段落、順便補齊了資料,先前已經看過的可以選擇略過此文。
--- 以下正文 ---
前陣子動一動刊出了這篇文章「福澤式馬拉松訓練 ─ 不用跑30km不用練間歇就可以Sub-3」(正文可以 Google 一下,應該很好找到)
裡頭附的課表:
1. 全馬 3:30
週一 休息
週二 慢跑40分鐘 (配速每公里6分30秒)
週三 10公里漸速跑 (從6分速最後拉到5分速)
週四 慢跑40分鐘 (配速每公里6分30秒)
週五 慢跑40分鐘 (配速每公里6分30秒)
週六 慢跑40分鐘 (配速每公里6分30秒)
週日 15公里漸速跑 (從5分30秒最後拉到5分速)
每個月合計訓練距離約在150-200公里
2. 全馬 3:00
週一 慢跑60分鐘或休息 (每公里6分速)
週二 慢跑60分鐘 (配速每公里6分速)
週三 10公里漸速跑 (從5分30秒最後拉到4分30秒)
週四 慢跑60分鐘 (配速每公里6分)
週五 慢跑60分鐘 (配速每公里6分)
週六 慢跑60分鐘 (配速每公里6分)
週日 15公里漸速跑(從5分速最後拉到4分速)
每個月合計訓練距離約在250-400公里
---
我起初沒有細讀,一者是訓練方是百百種,只要你喜歡就好了;二者是我覺得全馬 3:30 甚至 SUB3 對多數青壯年男性,本來就不是非常難的事。這句話我大概破三那年就說了,當時很多人覺得我天賦異稟,破了就說不難,沒有同理心。
不過三年過去了,隨著週期化訓練漸漸成為基本常識,會質疑的人也就越來越少。就光是去年台北馬拉松,一場比賽就有 100 多人破三。當然我還是不會說它容易,畢竟每個跑者背後都有自己的難關要克服。但如果你能好好靜下心來,練個一年兩年,就會發現你會對這個"不可能"的感受截然改觀。
而昨天接到跑友訊息,想要我針對這個訓練法做點解釋。於是我去找了ㄧ些資料來讀,包含動一動的介紹文、本書在日本網站的讀者評價、以及日本經濟新聞在 2013 年對作者的採訪。
*注意:我沒有閱讀過書籍本身,內容皆取自網路資料,如果有誤請不吝告知。
這本書的內容強調,不需要痛苦得要死的間歇跑、不需要 30 公里以上的長跑,不做心理排斥的訓練,只需要每天跑 10 公里,一週兩次漸速跑就可以了。
聽起來很簡單吧?
看了課表,第一眼確實會被它的"簡單"所震驚。但我覺得這正是作者想要達到的效果。讓你覺得這份課表很簡單,而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每週 4 次的 10 公里輕鬆跑,再加上 2 次漸速跑就可以了。
我在這裡做一個簡單的小測驗:
1. 全馬目標 3:00 的跑者舉手
2. 全馬目標 3:30 的跑者舉手
3. 全馬目標 3:00,今年累積跑量預期達 4000 公里的手放下
4. 全馬目標 3:30,今年累積跑量預期達 2400 公里的手放下
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手舉著,但我再問你一次,請摸著良心回答:「這份課表真的簡單嗎?」
(現在還舉著的可以放下了。辛苦了,你今年超棒!)
---
讀了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福澤先生起初之所以會採取這種訓練方式,是因為他每天要上班到晚上九點,忙碌之餘就只能跑步通勤回家。這種訓練方式對他來說比較不會造成負擔,好處是「持續性高」且「不容易受傷」。
而這正是我不斷強調一份好的週期化課表需要的要素:「要能夠長久執行」、「不要過度勉強自己,而第一要務就是避免受傷」
我自己對課表的感受是,這是一份「溫和」的課表。它不要求你進行很累人的間歇訓練(儘管有漸速跑),也不強求進行長距離(儘管它說狀況好,可以跑遠一點)。
不過你能在這種溫和的週期下,慢慢累積出十分可觀的有氧耐力。而對於目標 3:30 或 3:00 的跑者而言 (再強調一次,青壯年男性),最大攝氧量的訓練相較下就沒有這麼重要。
因為年輕跑者先天的最大攝氧量本來就不會太差,這也是為什麼你總覺得 400 間歇很容易。況且對於初學者來說,即使是慢跑也能夠緩慢提升最大攝氧。
這時你只要跑步經濟性 (Running Economy) 能跟上去,就很有機會跑進 3:30、甚至破三了。
但同時也請留意,如果您是 40-50 歲之後才開始練跑的大哥大姐,在最大攝氧不比年輕人的前提下,如果目標還是擺在 3:30, 3:00 等高標,那麼最大攝氧跟乳酸門檻的訓練大概是避不了的。
這種情況下,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對你的幫助就有限。就像是我不太相信這個訓練法,可以幫助我達到全馬 2:30.
---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訓練法,只有最適合你的。這本書在日本網站的評論中,有一則說得滿好的:
「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並不是一份你怎麼照著課表做,就能得到目標的課表。它的精神在於先讓你開始跑,接著持續跑。」
如果坊間的課表讓你眼花撩亂不知從何下手,或是你有練間歇或長跑而受傷的陰影,那福澤先生的訓練方式,也許不失為一個反璞歸真的選擇。
---
總結
1. 課表看起來簡單,其實還是有點難度,而貴在堅持。
2. 它不見得是最有效的課表,進步可能很慢,但是相對很安全。
3. 先認清現實吧,很多嘴上說這份課表簡單的人,連最低標準都沒達到。
如果你看完這篇文,什麼都不記得,那至少記住這句話:
只要能持續跑、堅持跑、且避免受傷,早晚你會勝過九成的人,包括你自己。
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 在 鐵人柏青哥的休閒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位跑友是日本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長久來的執行者,當然他有根據自己的經驗與狀況去做了一些修正。但是,原則還是同樣的:
不練間歇、不跑長距離(不超過20km)
上週末的黃金海岸馬拉松,他也順利破個人最佳成績3小時03分。想當年我認識他時,也才破四沒多久…
這訓練方式相當值得大家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