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食教育基金會】#良食脈動講座
小編近來都在分享有機農業的好處,但今天要來談談有機農法為了避免農藥傷害,可能間接影響部分動物的生態😱 像是農人為了去除討厭的福壽螺而使用苦茶粕來驅蟲就是個較常見的粒子呢!
正因為每件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身為終端的消費者,或許大家可以從不同的面向一起來討論有機農法喔~
#菜籃裡你不知道的科學
想提升自己的飲食知識與文化,歡迎追蹤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The World 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有「綠鬣蜥之亂」,#哥倫比亞 近年來則是遭受「河馬之亂」!這些 #河馬 是哥國上世紀的大毒梟艾斯科巴(Pablo Escobar)飼養的河馬後代,現在數量逼近百隻,在哥國北部濕地四處橫行,不但影響 當地水質及生態平衡,對人身安全也造成威脅。「#外來入侵種」的問題是誰的錯?要怎麼解決呢? [補充...
「福壽螺對台灣的影響」的推薦目錄:
福壽螺對台灣的影響 在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陪孩子成長,看見「困境」】
隨著時代演變和科技進步,現今的孩子堪稱是「最幸福的世代」,父母生得少,能給的總是盡量給,物質上不虞匱乏。但平心而論,現代的孩子看似擁有很多,但對其成長發展卻並非完全有益;相反地,父母給予孩子更多,實際上卻可能有損孩子的獨立發展與各項能力成長。
‼️孩子遊戲的空間太少,父母給予的限制過多
我的童年分別在台北和宜蘭度過,對於台北的回憶少之又少,只有每天膽戰心驚走過一條大馬路衝進校門的記憶,但對於宜蘭的回憶卻無比鮮明:和鄰居小孩到田裡抓福壽螺、隨處一塊草地便開始玩扮家家酒、騎腳踏車和夕陽比賽誰較快...那些感官記憶迄今仍令我回味難忘。
現今台灣環境普遍都市化,公園遊具更是罐頭化,孩子鮮少有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加上學校課程重視靜坐紙筆練習,很少操作、運動機會,就連下課時間也常被剝奪,學校放學後繼續待安親班;回到家,父母繼續催促著吃飯、洗澡、睡覺,孩子幾乎失去了玩耍時間,失去了用眼睛看天空、耳朵聽鳥叫、鼻子聞花香、雙手摸泥土、雙腳盡情跑的機會,不僅減少大腦的神經連結而影響大腦發育,更讓孩子的情緒易怒爆走,眼裡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光芒一點一滴消失。
‼️孩子擁有的陪伴太少,父母給予的物質過多
不管爸媽是雙薪家庭或全職媽媽在家照顧孩子,都因為支援系統的薄弱和經濟因素,而使父母承受莫大的壓力,無法有時間、有耐心來陪伴孩子。
在實際生活中,孩子的行為問題往往不像網路資訊所說的那般好處理,不得已之下,許多父母自然而然請出 3 C 保母,才能「快速有效讓孩子安靜下來」。
一旦爸媽用物質來取代陪伴、用 3 C 來取悅孩子,會讓孩子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物化親子感情,進而索求無度,甚至危害到孩子的專注力和情感及人格發展。
‼️孩子互動的對象太少,父母給予的關注過多
現代人多晚婚、孩子生得少,不見得有同齡小孩能一起玩,所以孩子缺少與大量同儕社交練習的機會,進一步去學習和不同年紀、性別、個性的孩子互動相處—這是社會化重要且關鍵的第一步。
孩子生得少,意味著爸媽的重心、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關注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一舉一動牽繫著大人的情緒,孩子的每個行為都會被放大檢視處理,此時若父母的自覺能力不足,過度把孩子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便會讓孩子承受太多期待和壓力,還容易使孩子產生自我為中心、世界繞我而轉的偏執想法,無法發展出替他人著想、尊重他人的能力。
‼️孩子動手的嘗試太少,父母給予的協助過多
呵護孩子、滿足其需求,是爸媽擅長的。當孩子的手腳逐漸有力氣,他們企圖自己拿、自己走、自己試試,爸媽仍以保護的本能,擔心孩子打翻、受傷、跌倒而急於出手相救,或乾脆幫孩子拿、抱著孩子走、替孩子做好,如此的溺愛和「體貼」,讓這個世代的孩子變得手腳更沒力、被動依賴等大人、凡事沒主見、沒自信、不敢嘗試、害怕失敗。換言之,以愛為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長成生理和心理能力低落的人。
👍👍學習放鬆對孩子的限制,孩子便能有更多探索來認識自己。
👍👍學習放開用物質的討好,從心觀察、感受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學習放下對孩子的過度關注,用對等姿態和孩子相知、相處、相扶持。
👍👍學習放手對孩子的保護,讓孩子體驗挫折才是茁壯的養分。
更多內容請見徐老師「從心學教養:兒童發展專家教你這樣做!啟發0~10歲孩子成長x學習x正向情緒指南」https://reurl.cc/E7bAeR
#從心學教養
#教養諮詢
#情緒講座
福壽螺對台灣的影響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福壽螺」是讓台灣稻業頭大的大問題,不只對於農業造成傷害,也成為稻田裡面的讓人不舒服的景觀。
這篇來自【上下游】的文章,介人類學家蔡晏霖、農學博士林芳儀,以及創作者田文社社長林欣琦一起發起的福壽螺回娘家的阿根廷之旅與日本之旅,介紹了在美洲與日本如何解決福壽螺的問題。蔡晏霖老師也於文中回顧福壽螺進入台灣的歷史與原因,讓我們進一步思考物種跨國引進如何影響了在地的飲食文化。
------------------------
在日本,從秧苗殺手變身稻米守護神
在台灣被罵成「夭壽螺」,在日本怎麼會變成「稻守貝」?團隊發現,日本只有本州中部以南較有福壽螺問題,且多數稻田是水旱輪作,不利福壽螺生存,不像宜蘭二期休耕時田中還是放滿了水。雖然慣行農民仍是用藥防治,不過仍有友善小農嘗試多元做法,透過對於當地氣候的掌握和對於福壽螺生命史的了解,調整嘗試出人螺的並存之道。
方法之一是是穴盤育苗,待秧苗成長四十天、長出四、五片葉子後才移到田間,福壽螺已經啃不動。二是乾式直播,與阿根廷稻田做法雷同,在乾地播下種子,待秧苗長壯才放水進來,此時福壽螺只能啃食剛冒出的雜草,反而變成農夫的好幫手,才得了「稻守貝」美稱。
那麼台灣是否可能透過改變耕作模式,降低福壽螺危害?林芳儀認為,要這麼做必須要能控制水位、田地也要打得夠平,而目前台灣稻作體系高度仰賴代耕,小農沒有機械,育苗亦大都掌握在業者手中。不過宜蘭小農可以先做實驗,目前已經計畫引進適合的小型日本插秧機。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28570/?fbclid=IwAR2M_mCaMyCZGx8ipVewn_fyFSbVCa6KZKhnR77lNAcXkwi7RzBmWkLCYDw
福壽螺對台灣的影響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有「綠鬣蜥之亂」,#哥倫比亞 近年來則是遭受「河馬之亂」!這些 #河馬 是哥國上世紀的大毒梟艾斯科巴(Pablo Escobar)飼養的河馬後代,現在數量逼近百隻,在哥國北部濕地四處橫行,不但影響 當地水質及生態平衡,對人身安全也造成威脅。「#外來入侵種」的問題是誰的錯?要怎麼解決呢?
[補充說明]
只要不是原產於當地,而是從其他地區透過「人為」方式引入的都被稱為「外來種」;引入後造成負面影響的才稱為「外來入侵種」。
回顧整個過程,其實動物都是無辜的,我們應該做的是加強對「外來種」的知識,政府也該建立偵測機制及管理規範,或是找出可能和平共處的方法。而不是等到「外來種」問題一發不可收拾,才忍痛撲殺動物。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福壽螺對台灣的影響 在 邱奕榮愛釣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釣魚到底要打多少誘餌? #打多打少對魚獲有多大影響?#我實驗你來看結果?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訂閱不用錢) 按讚 留言 訂閱 是給我們最大的鼓勵 讓我們有最大的動力 做出最好的影片 回饋大家

福壽螺對台灣的影響 在 外來種的來,去? 從各國福壽螺研究談起(章節字幕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0:00 開始01:18 台灣 的 福壽螺 03:28 本地種與外來種的一些指引與解說10:14 福壽螺 在亞洲的蔓延14:50 引進外來種的動機與入侵種之 影響 21:17 福壽螺 吃 ... ... <看更多>
福壽螺對台灣的影響 在 福壽螺對生態的危害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聽說最近有 福壽螺 卵造型的球鞋? ... snail)嗎?而它又是全球繁殖能力最強大外來種之一, 被視為農業害蟲。 台灣 早期被引入,想要當做可食用物種販售,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