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媒體履歷之反思產業
近期是畢業季,許多想投入媒體產業的孩子又來了一波!因為在我把腳跨入媒體產業前,真的一直碰壁,每次去面試都沒有錄取,至少面試十家、四個月才終於被收留~所以我特別喜歡幫沒經驗的孩子牽線,即使很多時候是看在我或同業的名字,才願意接受這份履歷(透過我丟履歷也不保證成功,但至少有送到長官面前)
你可能會問,「媒體又沒有什麼門檻,哪有這麼難?」
真的沒有門檻嗎??
直到現在仍覺得這個產業是很特殊的產業
特殊的點在於,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會被放大檢視
想像一下你的工作,你打錯字有需要被大眾罵「腦殘」嗎?or「記者不意外?」
啊明明你文稿沒打錯,但是幫你製作圖片的美工,卻硬是把單位從0.1打成0.01,搞得自己要寫檢討報告,還委屈的無法跟誰解釋,反正大家只會在PTT看到記者名字就先開攻~
更別說自從把本名改從母姓「花」之後,每次看到我的名字,不符合網友期待,他們就會說「花芸曦不要用假名」,真的是一種無奈啊!(是本名!!)
好,講完現實層面,來談一下「媒體的履歷」
我不認為自己多會寫履歷,除了新聞、公關公司,我也沒錄取過其他產業,甚至屢屢失敗~但是媒體的履歷,真的「不需要高大上」、「不需要華麗包裝」
你只要告訴長官幾個重點
1.你會不會寫新聞
2.你會不會過音(電視記者)
3.你有沒有採訪過
所以千萬不要再在自傳寫「我對新聞很有熱忱!」這種文字等於告訴大家「我每天都會喝水」,誰進入媒體能沒有熱情??
關於 #第一點
「你會不會寫新聞」:放出你的作品集,直接粗暴把文稿內容全部直接貼上去、把YouTube連結直接放上來,不要在那邊美美排版的「超連結」-「點我看作品集」。
你都知道商品導流轉換一次頁面都很麻煩了,你怎麼會奢求沒時間看履歷的長官在那邊點超連結,他們有時候根本只想看LINE上面的影音檔。
#你會不會過音
這種問題每次到不同媒體都會被問「你會不會過音」,這個基準到底是什麼?
絕對不是,
「喔!我在學校有當過校園記者」-所以呢?
「我曾經比賽得獎!」-所以呢?跑過線嗎?
「我有幫影片配過音」-所以呢?在媒體實習過嗎?
你只要把影音檔、錄音檔丟出去,或直接說,「有,我在地方組半年了」、「我在XX媒體實習過」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答案!
#你有沒有採訪過
這種問題,你可能覺得幹嘛問,「啊我就新人我怎麼有採訪過?」
OK!天底下有超多大學生大二就開始在媒體內部打工好嗎?打工的時候他們還很認真會跟著記者出門跑,冒著不怕被罵死的心情,把自己的稿子交給在線記者看。
甚至回到公司時,把自己跟著記者出門採訪的素材拿來重新編寫,並且對照一下記者本身播岀的新聞,看看是哪一些觀點、切入點有所不同。
「你有沒有採訪過」,這個問題的背後就是,「現在要你約郭台銘,你有管道嗎?」、「你有口罩工廠電話嗎」,即使沒有你也有同業框框可以要,反正要得到、解決當下問題才是媒體的必備技能。
媒體產業特殊在於,「溝通有一種默契」
話都不用說得很明白,就知道對方想幹嘛,那個想幹嘛又很不精確,因為這種產業就是不停的在更新renew,混亂中找到一些秩序,秩序中找到一些新鮮,新鮮中找到一些刺激,刺激中找到一些成就,成就中找到一些自我肯定,然後,肯定下去之後,就成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人。
媒體產業特殊在於
當你有能力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時,你會發現根本沒有人想管你,你也不想管別人,反正任務交過來,下次回去就是達標與成功,雖然記者的達標不是企業核心在意的實際營收面,也不那麼商業,大概就是挖到一個史無前例的好題材、找到一個亙古永久流傳的好故事,但是這個題材可能不小心撼動台灣、登上世界。(我就做過這樣的報導喔)
這種特殊點,只有身在這個行業才懂,外行人是看不懂的,你也很難教別人「就是這樣這樣啦~」,因為只有願意放下某種道德與界線,你才可以在這個特殊產業中,在情緒崩盤與理智道德中間,活得好好的。
回到投履歷,不要再寫一些豐功偉業,先做了再說,不要只是用說的,很容易被看破手腳。
#你的行為決定你是誰
(希望不會被噓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漪夢奈特emonigh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3:24 口誤,「R9」的UB比較快,比較能去等破防 此處推薦皆為我個人建議,不保證為最佳選擇 也許會出現奇效這是無法預期的,基本上這邊就是紙上談兵 前衛區 【日和】 可以上R10,提升的攻擊力還算可以,雖然TP上升比R9少17,但整體算起來還行,R11就不考慮 【伶】 上R11我覺得不急,提升的...
破框能力ptt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八卦回來了『一切的故事,都要從民進黨的大老謝長廷開始。
被蘇導稱之為奸巧的謝小夫,表裡比興的現代真田昌幸。
他算是黨內跟阿扁同樣屬於比較能接受新觀念選戰方式(重視網路、青年軍>傳統組織戰、形象口號廣告包裝)的政治人物。
謝早就知道,單靠民進黨過去上街頭遊行跟警察打架、立法院暴力抗爭的方式,即使能夠獲得民眾一時同情,但小打小鬧是無法獲得大多數民眾的認同。
只有開始培養年輕的支持者,慢慢去收割成果開拓市場才是正途。
1992年開始,謝成立新文化學生工作隊,先從大學生、年輕人開始著手。
現在很多民進黨的青壯派都是這個工作隊出來的。
像是姚文智、趙天麟、林鶴明、阮昭雄等等 很多都是立委以上的等級了。
https://imgur.com/bIUqGmY
https://imgur.com/vKXK0qG 小夫左邊這個戴眼鏡的...很眼熟喔!
另外還有一位PTT非常有名的反串柯粉 攀猿屍雨 也是這個工作隊的一員
https://imgur.com/guxkF7H
https://youtu.be/QxCgFBmi9hI?t=15
民進黨各派系營隊目前都有在經營,想要入黨保下半輩子安康的朋友可以去申請。
新潮流、英系、蘇系、正國會、湧言會等等都有 看你喜歡找誰當老闆。
這些營隊也會互相支援講師就是了。
新文化研習營 謝
春雨文教基金會 新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 英
水牛傳承營 正
超越新星培力營 蘇
各位大學還沒畢業,運氣好混個議員助理就很有面子了。
不過太老可能就不行了 他們也是主要針對大學生還沒出社會,看不清社會現實的那種,真的進社會打滾十幾年還能被洗腦,那就真的是智障了。
另外謝長廷,也可以說是民進黨主打網路快速戰的第一人。
https://imgur.com/aRwAJtd 鶴明跟卡神、謝長廷同框
當初謝找卡神來就是負責年輕人、網路話題這一塊,營造謝是挺年輕人的意見領袖形象,挺謝等於挺自己年輕世代。
卡神還沒有現在那麼臭,在網路上算是喊水能結凍,放個屁新聞媒體也會報導的。
謝那時候在高雄市長選戰,突發白海豚的緋聞錄音帶事件,後來順利當選,綠色高雄永治。 執政時期算是名聲還不錯,也用了很多年輕人入府。
把愛河弄乾淨不臭的政績、把世運會帶來高雄可以說是爽了好幾年,連任成功被阿扁找去當行政院長,以為能展翅高飛,更進一步。
結果被阿扁帶賽,當了防彈背心打下來。
高捷暴動、地方大選民進黨失敗,謝長廷只能下台,跟2018賴清德一樣。
結果沒想到因禍得福,躲過了百萬紅衫軍倒扁之亂,那時候民進黨真的快倒了。
阿扁真的在網路臭到一個不行 人見人幹。
謝長廷就自告奮勇去挑戰不可能贏、沒人敢出來選的台北市,最後也證明民進黨1對1台北基本盤,再慘就40%。
接著這個氣勢跟蘇導拚大選,兩人初選互幹超兇,跟欠幾千萬不還一樣。
這兩人當初派系都是福利國,後來搞分裂。
「長廷兄,轉移焦點,也不能改變涉案的事實!」
蘇導登報紙廣告暗指謝涉及高捷弊案 非常嚴厲的指控
https://imgur.com/OTvdrgC
但是最後謝初選還是贏了,謝蘇還是一起選 (有沒有覺得似曾相似? 蔡賴配?)
謝長廷那時候跟選舉之神馬英九拚2008,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還是靠著人在PTT帶風向,找來閃靈跟滅火器拍甚麼逆轉勝三小的廣告一直打,
https://youtu.be/XgzRrB1v4kA?t=140
還找了一堆騎機車的拿著逆轉勝的旗子市區到處跑,最後還是慘敗馬皇。
大選結束,蘇謝配崩盤從此兩人勢如水火,敵視到一個誇張。
2008 謝長廷宣布大選輸了就退出政壇,結果後來確認是說謊,從此在PTT 提到小夫就是政客說謊代言人,黑到底了。
之後蘇蔡拚總統,小夫王牌卡神在民調最後幾天 "不小心" 在社群洩漏出去民調讓蘇貞昌徹底輸了初選,那時候大家都知道是謝長廷銃康蘇導,報老鼠冤。
https://youtu.be/IfDi9nQd7kM 蔡英文也超會演 自己得利超大
後來這幾年謝長廷算是黨內失勢,底下人馬轉投其他派系,謝長廷安全流放日本,爽吃壽司撒西米。
柯P 2014被民進黨拱去選台北市長,謝長廷就有出手操盤,那時候安插了各派系的人馬,其中就有謝過去的辦公室發言人林鶴明等人,幾乎九成五以上都是民進黨,主要以親謝系為主。
柯選上後,這些人也都進市府當幕僚當局處首長官員,有的就當民進黨的內鬼,負責把柯內部開會的內容洩漏出去給媒體、議員,被抓到就調回各基金會。
所以那時候柯老是被人修理,真的無可厚非 旁邊全是鬼。
鶴明一開始是當柯的發言人 後來黨鐵了心要打柯,就順勢回總統府當發言人一路升官,把上美女記者 https://imgur.com/T68O6gO
幫小英打2019大選操盤網路戰,坐上黨副秘書長位置,可以說是事業得意愛情得意,未來人生前途不可限量。
脫離謝系擁抱當權派英系後,鶴明也是懂得知恩返的。
過去謝長廷幾次深陷水火,愛徒鶴明也有出手支援,而不是落井下石。
「國民黨把謝長廷打成挺核太荒謬!」林鶴明:謝率領台灣首次反核遊行
子弟兵反擊了林鶴明看到一張照片喊:謝長廷戒嚴時就敢反核
捉陳進興時誰才手無寸鐵?林鶴明:謝長廷穿西裝,侯友宜穿防彈背心
這樣懂得感恩戴德的人才,老闆當然喜歡用。
如果說有史以來台灣最成功的網軍大將軍,大概就是他了吧~~
能不用偷偷摸摸當蟑螂暗部,又能光鮮亮麗的操盤做人。
大家不要看鶴明白白胖胖的很可愛,長的跟唐牛一樣無害,他要真的出手,PTT大概就炸了。
https://imgur.com/BYnpZhd
-----------------------------------------------------
只要熟悉民進黨的網路作戰,就知道 下面四個大招
反串點火一條龍、意識形態扣帽子、轉移焦點拉媒體、臥底內應供消息只要能贏,黑的招也要用,白的招當然是用的順心順水。
如果真想破解黨的說法,很簡單, 黨說的,一切只要反著看就好。
當民進黨說 我們民進黨沒有錢經營網軍-> 黨沒出錢,但是基金會、政府單位呢?
他們會在言語中回答問題,讓你沒有話說,但是只要你看清楚問題,你就會知道他們的回答往往是有保留的,這個保留就是日後的底牌。
所謂的未否認也未證實。
這就像愛情中的話術,老婆問老公 你在外面有沒有愛別的人?
老公回答: 我只愛你一個人 (但是外面有沒有? 不好意思我沒回答)
另外他們在醫界、法律界、勞工社運、同性、音樂藝文、教育界、小農環團等等,都有自己長期培養的人,聽黨話就有資源有官做,不聽話就把你抹成臭狗屎。
看看前幾個月的藻礁環團被抹成甚麼樣就知道反抗黨的下場如何。
只要有票的,就想辦法去搞票、去經營、去臥底,這也是我相當佩服他們的一點。
把學校課綱改掉的策略,也成功的在之後幾次大選得到大量年輕選票的支持。
然後還有培植政黨副牌,吸收跟民進黨主品牌同理念但更左、 或更右的支持者族群
例如時力 (已被拋棄 創黨人馬撤出) 基進 (當打手 繼續扶植)
這就像TOYOTA主打家庭,搞了高貴LEXUS,然後又跟SUBARU合作搞跑車的感覺很像。
這些團體過去就是民進黨在野拿來打國民黨用的,這也是民進黨的統一戰線,跟中國共產黨打國民黨一樣的戰略。
統一戰線,簡稱統戰,是一種由共產主義者(或其他人士)採用的政治鬥爭方式,指聯合及團結不同政治團體及社會各界的力量,為同一政治目的而共同奮鬥,其基礎理論由第三國際確立。
通過統一戰線,共產黨人得以聯合不同的工農階級,推翻敵對的資本主義勢力。
把資本主義改成國民黨,把共產主義改成台派,把第三國際改成民進黨。
所以在野的時候,民進黨真的是理念滿點的優秀在野政黨。
可惜這理念都是點出來讓大家爽的,執政以後全部用後悔石點掉了。
其實你不得不佩服,民進黨打選戰的包裝能力真的是一流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XOb8LaZg&ab_channel=t5e2
2008就搞這種文青廣告 速諸感情。
有這種打選戰的一流包裝能力,可是遇到真正要防疫的時候,真的是三流。
大家看民進黨現在好像在亂搞,其實他們只是在測試大家的忍耐度而已。
甚麼貪污啦、走私啦、黨國不分啦、學國民黨賄選啦,毒品黑道等等各種壞事
等到最後大家忍耐習慣了,他們也就甚麼都不怕了。
評論:蔡英文絕不是個無能總統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09571195.A.D9E.html
柯選上市長真的是靠民進黨 但也擺脫了民進黨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17376170.A.A56.html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94820897.A.632.html
2019蔡賴初選大戰的英派策略分析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1353609.A.4CD.html
柯總召兒子吸毒的難言之隱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93857325.A.E20.html 』
Re: [問卦] 鶴鳴本人是誰? 有人知道他的背景嗎 https://disp.cc/b/163-dAFx
破框能力ptt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生要當兵嗎?一個預官的反思與建議。
#女生應該當兵嗎? #我們真的要上戰場 ?
#不怕排長帶你們衝哎哎哎步槍兵人勒
好友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前天在節目上公開提到恢復徵兵制以及女生可服義務役,也引起和王浩宇議員之間的論戰,這是個很好的公共政策議題,事後和她及其他幾位朋友也對此有所討論。
身為剛教召回來、戰事發生時要帶著後備部隊衝第一線的步兵預官,也想藉這個機會談談實務面自己看到的問題,與提供改革解方的思考。
先講結論,我支持 #朝全徵兵制方向 去思考改革,為什麼?
落實全民國防、軍愛民民敬軍,也要民先懂軍啊。
➽
1⃣️ #徵兵募兵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我國從過去到現在實行的兵制嚴格來講其實是「#徵募併行制」,國防部以前也發布過新聞稿澄清外界以為國軍要進入「全募兵制」的錯誤看法。實際上依照《兵役法》的相關規定,83年次以後出生役男仍依法服4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也是屬於徵兵制義務役的一環。
上次推行的兵制改革主要是著眼於加強常備部隊的專業戰力(就不會一直在訓練新的一年兵時間到又退伍造成戰力青黃不接),因此常備部隊也走向全志願役、專業化的「募兵」方式來吸引專職當兵的人,只能說這些都是在「#徵募併行制」的框架內所做的調整。
但巧芯所提到的「徵兵制」就稍微不太一樣了。
嚴格來說,男女都要當兵屬於「#全徵兵制」,就是除了專業職業當兵的人以外,所有國民不分性別都要服兵役的義務役,並接受長期(1-3年)的軍事訓練,除了貫徹全民國防的精神戰力,也是實務上讓「國防軍事」落實到全民的生活中。舉例來說,以色列🇮🇱、挪威🇳🇴等國家是實行「全民皆兵」,男女都要服義務兵役,而且是偏向軍事的,#女生也要拿槍打仗。
以色列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是因為它強敵環伺、屢戰屢勝的關係(還有IG上很多...以色列女大兵?),挪威在2013年國會投票通過時除了防範俄羅斯以外,有一個很大的目的是 #推動真正的男女平權,也使得挪威成為第一個強制兩性服役的歐洲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瑞典🇸🇪也在2017年宣布恢復徵兵制,且徵兵不分男女,理由同樣包括 #促進軍中性別平等。
其他實行義務徵兵制且強度比較高的國家包括南韓、瑞士、新加坡、越南、泰國(抽籤徵兵)等等,役期從一年、一年半到兩年不等。就連法國都在去年重啟兩階段的徵兵制(但內容多樣包括社工服務等)。以色列則是男生3年,女生2年,超硬。(不過以色列今年七月才剛正式宣佈男性役期從32個月調降到30個月,女性一樣24個月,許多軍方將領反對認為會造成人力短缺)
美國🇺🇸歷史上一向是承平時期採取募兵制,戰時改為徵兵制。不過,韓戰結束至北部灣事件,兵役登記系統繼續徵兵,1954至1964每年大概140,000連冷戰平時美國還是有繼續徵兵的動作。(感謝 #方恩格 提供補充)而美軍徵兵的對象男女不拘,不過目前還有少數戰鬥工作不對女性開放。
有很多的聲音認為台灣的兵役與後備制度應該改革,要改什麼?
➽
2⃣️ #後備現在是什麼狀況啊喂
台灣社會對於國軍的看法以及在陸軍當中服役的經驗觀感網路上很多,這裡就先不展開。
美國人其實近年來講了很多次認為國軍後備戰力不足、應該改革的情況,請自己參閱(bit.ly/3ieOUU2),儘管美國人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但內容很多地方我認為是值得參考的。
(之前寫《中共攻台大解密》而在台灣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國軍事智庫研究員易思安 Ian Easton曾經在蘭德撰文寫過〈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Reserve Force〉,有興趣的可以參考,bit.ly/3l0xRGO)
近期的《新新聞》也出了一篇專門談後備制度改革,大家可以先看看(bit.ly/2SmeFr7),包括國防部長最近說後備要優先召集一年義務役....但這群人數量已經從69萬人下降至47萬人,軍事訓練役則將逐年成長,到民國115年(2026)就會消失,接下來還有少子化的問題,如何保持後備戰力?後備戰力又有無必要?
政府看起來現在在做行政制度調整的準備,要加大投入資源跟提升後備位階,但對我一個第一線的排長來說,重視的還是實際訓練內容以及士兵的戰鬥認知有沒有跟上。
先講一下自己的體驗。
以前大家普遍認為回去教育召集就是重溫「陰間」生活、上課很涼等等,甚至很多人一接到教召令就買機票出國或是跟公司報出差來逃避⋯⋯個人非常反對這種作法,不只愛不愛國的問題,而是這會傷害台灣整體的軍心士氣與實際戰力,近年國防部有對此作出一些改革來限制,很棒。
平均來說現在是退伍後八年內會召集至少兩次,每次一週(軍士官七天、士兵五天),而我這次回去已經很充分感覺到跟以前不一樣,實戰科目很多,滿滿的行軍、操課與打靶,沒有什麼休息時間。不只是帶隊的義務役軍士官,接訓協訓的志願役軍士官也非常辛苦(感謝他們為國辛勞)(敬禮)。坦白說,確實讓我感覺到兩岸情勢是真的緊張,為什麼?
中華民國在台灣目前是一個 #海島國家 的狀態,過去到現在的防衛指導主要都是「嚇阻+殲敵於海上&灘岸」,很多聲音都認為「加強海空軍實力就好,一旦海空軍打光讓老共上岸就完蛋了,也沒什麼好守的;而過去大陸軍主義在新的情勢下也應該被揚棄⋯⋯」
這些說法都不是沒有道理,也因此台灣的海空軍無論在裝備、素質以及國際交流等層面確實都是很優質的,陸軍尤其是一般部隊普遍就稍微辛苦一點。但近期兩岸緊張對峙的情況以及當時在部隊裡接收到的一些資訊跟訓練內容,其實都讓我感覺得到國防部確實有認真陸戰的心理與實際準備。國軍當然也不是笨蛋,五六年前服役時陸軍訓練的科目主流就是城鎮戰為主了,但一直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
除了大家都認為戰爭似乎很遙遠以外,沒有全民皆兵也導致軍民分家,人民不關心軍務,如何熟悉與落實全民國防?陸軍才是跟廣大民眾比較相關、也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
➽
因為不能詳述後備的真實狀況以免洩露軍機,直接講小結:
a.#戰時接到動員令要不要裝死?
我和同為預官排長的朋友都會建議你最好要出現才比較可能活下去,不要以為躲在家裡會很爽。
戰時一切軍管,躲在家裡等被炸/等投降不一定比較好,更不用提被憲兵or警察抓走軍法審判以及失去反抗的機會。
雖然也有論點認為不要拿槍以免在戰時被當成軍事人員攻擊,但我個人是反對甚至有點鄙視這樣的看法,命運要自己掌握,槍在手比任人宰割好。
b.#後備部隊戰力如何?
身為要帶兵的軍官....坦白說,後備部隊扣除志願役幹部以外,整體戰力的訓練還有不小的加強空間。其實就我的感受,如果是在被入侵而被迫要防守的情況下,我所在的部隊 #戰鬥意志都還算堅定,但技術的部分,主要還是訓練時間太短以及間隔太長,所以不夠熟悉戰鬥技巧與進入那個「知道自己現在是要上戰場的戰士」的狀況,這也是國防部從去年底開始就加強教召訓練內容的原因,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血濺車籠埔、魂斷金六結、歡樂斗煥坪」這種事,基本上到哪裡都是一個 #血濺魂斷 的狀態,後備的實力有在增強,這一點要再次給國防部與基層幹部們掌聲。
c.#後備部隊的任務?
其實有同樣是後備部隊的一些預官、士兵有在網路上講他們接收到的大致任務內容,我覺得國防部可能要好好巡邏一下。但是就內容而論,本質上就是兩個字「守土」(少部分會有別的任務),而目前的後備部隊如果要按時完成這些任務,我認為訓練跟準備是稍嫌不足的(主要是戰鬥,其他還好),從動員、集結、整隊、領裝、動員、了解任務到實踐任務內容,特別是任務性質的關係可能會影響到部隊的信心,那平時的戰鬥意志培訓、尤其是作為底氣的戰技訓練就很重要,才能在戰時發揮戰術價值,不是單純上去當砲灰。
昨日也看到新聞國防部長表示已經研擬改革方案,將加強召訓天數與頻率,這是對的方向,但我更期待訓練科目內容能否更靈活、符合現實。
之後的訓練建議科目上還是要變成「#任務導向」,而不是為教召而教召、科目本身強度變強而已。戰場的經營、熟悉以及實地跑一遍大地,都有助於戰時真正要上場時的信心、存活率與任務成功率。
➽
3⃣️ #台灣兵役制度該怎麼改
a.#心態與內容:
我覺得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常常把「當兵」這個詞窄化為「#拿槍上戰場」,也因此一談到「女生要當兵」就引起很多爭議,但其實軍隊有非常多其他事情可以做,幾乎也涵蓋社會上大部分職業(也因此就沒有所謂女性不適合當兵的問題,女性在許多事情上可以比男性做得要好)。
有興趣的人看看這篇《美華軍語辭典》(bit.ly/33c6ELq)提及的職業及術語就可以知道軍隊任務涵蓋的內容有多廣。
以色列新創科技產業如此成功,正是因為軍隊根本就是他們的先進職訓所,一退伍就創業搞網路公司研發軍事用軟體與無人機的比比皆是,畢竟科技進步的動力往往來自於軍事發展,網際網路(internet)也是冷戰時期從美國國防部的內部軍網演化而來。
而美軍退伍後除了聯邦政府的福利cover與各種社會職涯的申請優惠以外(比如免費或減免大部分學費上大學),大多也不怕依照他們在部隊的專長找不到工作,這是國軍已經有在模仿但需要更深化改革的重點。
簡單說,台灣社會要先改變「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以及「當兵就是打仗、開槍」的心態,才會覺得當兵是一件普遍可以接受甚至對職涯有幫助的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台灣普遍都認為學歷史好像很沒用。但在國外很多部隊或美軍來說,讀歷史可以去做戰史研究、情報分析、聯絡官甚至協助寫作戰規劃,搞得不錯的還給你獎學金進修以後到陸海空軍軍官學校教戰史、教軍事策略。
學工程和化學的除了搞爆破玩炸藥,更可能要懂如何蓋房子,因為你要知道如何用最少的炸藥摧毀最多的房屋結構,退伍以後去當工程師、當建商或是教化學當絕命毒師(?)都可以。
並不只是大家都要當兵或懂開槍而已,
這才是「#全民皆兵」、「#寓兵於民」的最高境界。
➽
b.#役期與內容:
有鄉民在PTT上分享「外國有強大外敵鄰近的國家」的兵役役期(bit.ly/3cEyX8i),相對來說台灣現在四個月的軍訓役是真的很短,而且完全不構成戰力,下部隊基本上只是搞事而已。除了適當延長役期以外(我個人認為起碼還是要恢復到一年),也有很多聲音強調重點不是役期的長短,而是訓練內容應該要朝實戰化來做改變,不應該還在用美軍二戰前後的單戰(單兵戰鬥教練),喊些脫離時空背景又實用性低的口號。這一點已經非常多人都公開提過了。
(這邊有篇美軍退役士官Allen Lin對國軍新兵訓練的單兵戰鬥教練評論,http://xn--bit-9u3ey63rpnc20p93e.ly/2G09quB)
某種程度上我同意這樣的看法,畢竟這些東西雖然對進入戰場狀況有點幫助(主要是活用聯絡手勢之類的),但到了真實戰場地形上其實很難應用,還不如好好訓練基本體能和移動中射擊、經營與自己後備部隊相關的戰場場地,了解哪裡有加油站、哪裡有軍營、哪裡有重要機關、不同類型道路移動方式到時怎麼處理?怎麼跟上級單位聯絡?停電了大家到時候聯絡方式備案為何?會用無線電的人有多少?知道不要亂開無線電免得被敵軍鎖定的人有多少?
我想,這些東西可能有許多後備軍士官並不清楚,但對一個排長來說,了解這些資訊遠比背單戰重要太多。各位士兵也不希望帶你打仗的排長一問三不知吧。上戰場,最重要的不只是完成任務,還有負責任地帶大家活下來啊。
此外,假日開放軍營靶場讓民眾體驗電子或實際打靶、廣推生存遊戲活動甚至編組民兵團都是實際可行、民間軍武圈也有能量可以培養並支撐起來的東西。把生存遊戲或打靶當成一種全民運動來推廣,#把國防生活化,可能比精進教召內容的成效更大。
➽
c.#軍事訓練交流
這個東西有點敏感,包括美軍在台小規模協訓的狀況最近雖然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喂),而實務上這個想法應該會因為觸碰到中國大陸甚至美方的外交政策底線而無法很快實行⋯⋯
不過以前在某地實習的時候,曾寫過一篇報告談國軍可思考仿照新加坡來台灣的「星光計畫」一樣,將不只是精英部隊,而是成建制擴大將一般志願役甚至未來全徵兵義務役的軍士官兵都有機會到國外盟國輪訓半年到一年,除了可以獲得接近實戰的訓練經驗外,更可加強語言能力,藉此吸引有志從軍的年輕人與優秀人才。
如果加入國軍不只是掃地出公差搬庫房,而是可以學得實際戰鬥能力與可應用的外語能力,國家還付你薪水,誰不搶著要?
但這個政策顯然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暫時無法實行,只能等待時機成熟了。
#題外話,有看到媒體報導政府明年將派3員到以色列考察後備動員制度(bit.ly/34bwfTR),我猜應該就是要成立全動署的那幾位長官(?),但真心建議如果政府可以的話,希望多派幾位員額且包括基層幹部,才能廣泛收納基層真實狀況與意見並根據這些意見來吸收以色列的制度哪些是可以照搬回來、哪些是需要調整才能適應我國後備制度的。
另外也懇請注意不要只學到器物制度沒有學到理念,畢竟以色列面對的狀況跟我國不同,多去理解他們的宗教、文化、建國歷史、制度淵源,才能真正理解以色列軍隊的建軍思想以及他們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
4⃣️#女生可以做什麼🙋?
國高中上軍訓課的時候,女同學大多要了解與學習的是護理與急救方面的知識,但也有國防教育知識以及高中畢業前會有打靶的體驗,但就僅止於此了。如果未來女生也要服兵役或類似替代役的軍事役別,現在比較常見的建議包括服半年到一年的軍事/社會役,學習包括醫療衛生、戰場救護、後勤經理、通信、電子、情報等在內比較不需要用到太多體力的任務。
不過,也有對於男女一視同仁朝 #以色列化 的想法,除了訓練成步槍兵外、戰車/機駕駛、醫護兵、狙擊手與觀測手等戰鬥兵科可能也相對適合女性。
我覺得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情況暫時應該很困難,民眾大概沒辦法接受這麼劇烈的轉變,以及軍方對於這方面的硬體、軟體與制度上的準備也還嚴重不足。近年敵情升高,也許台灣社會開始願意思考這件事,如果真的要推動,現在就必須開始認真討論。
美軍近年的女性比率約是15%,國軍呢?也是14-15%。根據媒體報導:「早期女軍人多半限於『辦公室單位』任職,近年愈來愈多職缺開放給女性。例如,陸官畢業的女生,原本在戰鬥兵種(步兵、砲兵、裝甲)中只能選砲兵,否則就要選化學、通信、工兵等支援兵種;如今各兵種都已開放,連戰車乘員都已出現女性。以往女性飛官多限於駕駛運輸機、直升機,近年起也開始加入戰機單位。」
(本段節錄自 程嘉文,〈國軍女官兵人數 突破2萬大關〉,《聯合報》,20180405。)
所以整體來說是朝一個女性越來越多也撤除差別待遇的方向走,我認為這也才是一個健康、正常的發展,無論對戰力、士氣、促進女權與性別平等來說都是好事。
➽
➽
➽
以上,已經太長了,就先寫到這裡為止。盡量用很淺顯直白的方式去談我自己對這些議題的看法,還有許多細節未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一起關心國防議題的改革。而兵役制度,除了能夠達到國防的目標,更應該注重給予軍人應有的待遇、尊嚴和榮譽,否則即便募兵,能夠吸引優秀的人才投軍嗎?拼招募的績效數字是如何來的,基層心知肚明。
如同一同討論的友人所說,「可以的話當然是以募兵的精銳為主力培養對象,但重點在於讓不打仗的(台灣這點與美國不同),人一樣可以得到尊重、榮譽以及好的待遇,培養全民國防的精神與意志。」但很矛盾地,如果不讓全民都感受到當軍人的辛苦與風險,前述的想法也很難被推動。
自己是軍人家庭出身,也因此當兵時決定考預官盡一份心力。無論你的國家認同為何、是哪幾個字,這無關「政治」,是有關於 #我們能否繼續保衛我們生活的方式。
沒有人會故意希望打仗,除了少數可以因此得利的人。一直煽風點火的人,真的要好好看看他們究竟是站在哪一邊。那要探討這件事,就該務實一點檢視現況、理性討論解方,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討論與支持國軍的改革,而不是單純爭吵、嘲笑誰是什麼役,要不要上戰場、愛不愛國而已。
畢竟一個以不當兵為榮的國家,大概很難不被滅亡。
如果這幾年要打仗,就是我們這一代要上戰場。台灣不是靠口水就能保衛,希望那些叫囂戰爭卻又不願當兵、不願付出的人可以知道這一點。
#支持中華民國國軍 🇹🇼
#預官102之2梯機械化步兵少尉排長報到
(影片與留言處圖片為本人2019年3月參訪以色列看到的情景,女生要拿槍當兵,也可以當得很好,還有戰場被擊毀的戰車殘骸、戰爭下的青年塗鴉訴說對戰爭的厭惡與無力感的遺跡,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
破框能力ptt 在 漪夢奈特emonigh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3:24 口誤,「R9」的UB比較快,比較能去等破防
此處推薦皆為我個人建議,不保證為最佳選擇
也許會出現奇效這是無法預期的,基本上這邊就是紙上談兵
前衛區
【日和】
可以上R10,提升的攻擊力還算可以,雖然TP上升比R9少17,但整體算起來還行,R11就不考慮
【伶】
上R11我覺得不急,提升的數值不算多,怕死就R10、想多開UB就R9吧
【炸彈】
誰在乎呢?是吧?真的要說的話推R10
【布丁】
可R11,有迴避就是猛
【狗拳】
因為一般招式也會有傷害,上R11三件的話理論輸出量會比R9高一點點,但是不確定破防時間如何,其實我覺得上不上都可以,只是聯盟戰作業會有影響
【胡桃】
R10即可
【熊錘】
R9的TP是比較快的,考慮到熊槌UB在聯盟戰的用途,會建議先卡R9
【病嬌】
可以R11,數值大多都是上升還行
【望】
雖然回復量增加,但是坦度下降,我覺得R10即可,當然你為了5的TP上升卡R9也不是不行
【秋乃】
R9 UB比較快,但是上R10、R11坦度跟傷害都有提升,再來是回復量的問題,如果你要離開R9,就直上R11,不然就維持R9
【智】
R10即可,上R11提升的攻擊力不多,但是TP上升還會再少,但差距是不大的,方便抄作業就可以了
【月月】
卡R9,想自行退會可以升
【空花】
R10即可
【貓賊】
R11給很多命中,可以考慮上R11,不過TP上升會少一點點,為了方便抄作業還是與聯盟同步
【黑騎】
R11給大量回復量,補血量跟UB回血都會提升,升
【姊姊】
R11給迴避、給補量,升
【羊駝】
R10我認為比較好
【紡希】
為了TP上升,萬年R9
【流夏】
雖然血量少一點點,但是回復量增加蠻多的,可上R11
【吉塔】
R10比較好
【佩可】
回復量再度提升,迴避也增加,可上R11
【克總】
卡R10即可
【泳裝飯糰】
R10的整體能力比較好,但是R11有給命中蠻多的,看平常PVP臉怎麼樣
【泳裝貓賊】
R10比較好
中衛區
【茜里】
價值還是在於UB,任何與TP有關的都可以考慮,R11給TP減輕4,可以上R11
【中二】
R10就好,但是反正都是等專武
【兔子劍】
R11有給命中其實可以考慮上,但是上場頻率不高也沒啥差
【依里】
理論上可以上R11,但是出場頻率低其實沒差
【松鼠】
高興就好,沒人在意
【咲戀】
我覺得差距不大,有多餘裝備是可以R11,不過其實R10也行
【扇子】
給命中跟爆率,要打PVP可上R11,但TP上升會少,所以就是R9或是R11看你
【忍】
給命中,不過其實也沒有升的必要,我認為卡R9拿TP上升,或卡R10拿攻擊力
【真陽】
都行,誰在乎呢?真的要講的話我覺得R10即可
【酒鬼】
給補量,可R11,還不錯
【伊莉亞】
魔爆只會越來越高,只會越來越看臉,非洲人R9就好,超級歐洲人R11上了,普通屁股可以考慮R10
【美冬】
用途比較少,但真的要說的話R9 UB比較快,R10跟R11差距不大,都可以
【深月】
R9的話UB比較快,R10、R11生存能力會提升,有閒裝可考慮升,吃緊的話R9就好
【莫妮卡】
推R10滿,命中比較高打PVP好用
【可可蘿】
R10滿即可,差距不大,吃專武的話有可能補齊少的TP上升,但作業會不一樣,要看聯盟
【泳可】
基本上同普通可蘿,就R10滿就可以了
【泳裝美東】
不重要,真的要說的話可以R11,有TP上升
【萬聖忍】
R11給蠻多命中的,有可能可以硬拆布丁,可升
【萬聖布丁】
TP上升會噴掉,卡R9
後衛區
【優依】
數值差距不大,是可以上R11,但是R10滿省一點裝備也是可以的
【小雪】
基本上R11還行,但是血量會少一點點,為了扛一下萬聖布丁是可以卡著R10滿
【真步】
同小雪,我覺得R10滿比較好,而且回復量還會少,就真的R10好
【妹弓】
推R10保留命中,雖然升R11會加一點點TP上升,但是太一點點了,充電即可
【初音】
攻擊面有提升,可以R11
【七七香】
同初音,可以R11
【美里】
我覺得R11沒必要,可以卡R10就好
【爆弓】
升一波R11,行的,雖然R9 TP比較多,但是其餘版面都有提升不少
【老師】
我是覺得隨便啦,都可以,只是R11開UB理論上會更頻繁
【女僕】
都行,差別也都不大
【鏡華】
雖然差別不大,但是R11比較好比較痛
【栞栞】
TP上升少一點點,如果你使用AUTO打的話『有可能』輸R9,但是手動的話就是R11比較好,可上
【邊緣弓】
沒差,都可以,真要說的話R11好
【千歌】
出場頻率也不高,但真要說的話R10滿比較好,回復量高一點點,省一點裝備
【美咲】
出場頻率低,真要說的話R11比較痛,但差距不多,也可以卡R10省裝備
【凱留】
R11傷害最高,可以升,但裝備很缺的話可以緩點,差距跟R10沒有非常大
【亞里莎】
可以升一波R11,理論傷害會比較高,理論上啦,如果亞里莎會被打到的話有可能有變數
【泳裝女僕】
根本不會上場超級沒差,但是真的要說的話卡R10比較好
【泳裝凱留】
可升R11,傷害有提升,但跟R10老實說差距沒有很大
【萬聖美咲】
微妙微妙的,我覺得R10滿就可以了,順便省一點裝備,不過R11理論UB次數會比較多
【聖誕千歌】
可上R11,但差距跟R10我覺得不大,看你要不要省點裝備
【聖誕熊槌】
如果R11三件裝的期間這隻出了的話我會再補
影片中提到的PTT文章:
https://www.ptt.cc/bbs/PCReDive/M.1552994235.A.AC0.html
【Gamplex】
iOS:https://gamplex.pse.is/E8EE4
Android:https://gamplex.pse.is/E7XZ7
搜尋emonight,每周二四晚上更新公主連結相關日常、其餘時間不定時更新其他遊戲日常
在上面發文我有看到也會回應或按讚喔!
【圖片是前作】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27518&snA=13
【使用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13kpKgE7Z4
【關於】
觀眾閒聊用Discord群組:
https://discord.gg/AjJQF4M
天天講廢話的噗浪:
https://www.plurk.com/emon8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