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一些影迷朋友來詢問,就在此統一解釋啦!很遺憾地說,目前我已經沒有參與未來桃園光影電影館的策劃了。
.
話說最早是2018年被毛致新導演找來策劃短片專題,沒想到就一路做到了2021年。中間經歷了很多小波折,因為一直以來都不是太吸引觀眾的專題,所以也曾面臨過場次刪減等等狀況,但我很感謝電影館的同仁一直以來都鼎力支持與守護。
.
許多人或許沒留意到,雖然許多影展與放映場館都有做過短片主題。但真正每個月固定設置短片單元(獨力選片,而非倚靠巡迴影展)、邀請影人座談的放映場館,真的只有桃園光影電影館。這段期間下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總共也策劃了91個場次的放映,其中23場有映後座談,展映過的短片(含劇情片與動畫片)作品達263部!
.
每年新銳短片好多,只是願意放映的場地太少,一方面是有能力策劃的人不多,但更大原因是大家多半都把短片視作一種次要單元。桃園光影電影館提供了這樣的舞台,對我來說,也是很不可思議的。
.
與導演們暢談作品創作點滴,聽觀眾分享所感(中壢觀眾的發言都超高水準),一直以來都是我每個月最期待的固定行程。每一個場次都印象好深刻,尤其楊婕導演的專題放映,沒想到她出身馬祖新村,舉家入場的盛況很驚人。還有魏德聖導演的專題,過去我曾是魏導公司的小小實習生,沒想到有朝一日能轉換角色坐在他身旁擔任主持人,請他回顧當時舉辦「純十六獨立影展」的傳奇歷程,實在是太感動的一刻。
.
雖然必須承認短片專題真的不是票房保證(對了,桃園光影電影館不收門票費),但大家也知道,文化累積需要長期經營,不是只看一時的成效。原本曾妄想就這樣做個十年下去,或許可以讓這裡成為一個短片聖地之類的所在,畢竟長期下來真的慢慢發現有好多固定會現身的面孔,也開始有很多影人知道這個場館。
.
還記得王逸帆導演專題的場次,也有觀眾驚呼,說自己以前對國片沒有好感,沒想到真正有能量的創作都匯聚在短片領域。這些回饋,都我覺得努力花時間在乏人問津的短片世界上,是絕對值得的。或許在當下,這不過就是一個過目即忘的活動,人也不多,但我相信我所挑選的作品,我推薦給影迷們去認識的導演,都是我覺得最可觀的。總有一天,會成就出什麼。
.
只可惜國內的放映場館一旦是政府標案的性質,要做長期的累積便非常困難,可不是大家把事情做好這麼簡單而已。今年換了A團隊經營,明年換B團隊,後年換A團隊,就是每年都打掉重練一次,難以建立一個延續性。
.
今年桃園光影電影館因為遭遇一些風風雨雨與爭議,換新團隊經營是必然的發展,我對此完全沒有任何怨言,只是對累積必須中斷感到遺憾。在此還是期盼未來經營的團隊能夠在疫情陰霾之後,重振起來,讓中壢市民能有好電影可以欣賞,尤其希望能夠創造一個新的累積。
.
雖然與桃園光影電影館道別,但我個人還是會持續負責其它放映場地的策劃,包括我在2016年創立的「梅花鹿影展」(位在民生社區。搜尋可加入影展社團),以及在2019年受邀參與策劃的「光孚影展」(位在信義安和、六張犁附近。搜尋可追蹤粉絲團)。前者是短片放映座談為主,後者除了放映活動,也會有影人座談活動。
.
雖然平常經常寫一些電影文章,但真正喜歡的,還是與創作者、與觀眾們互動。很期待在疫情緩解之後,能再次與大家面對面相聚。
.
最後也再次感謝這幾年下來長期支持我的桃園光影電影館同仁夥伴,以及作品曾經受邀放映的所有導演們。當然,還有所有觀眾們,有你們的支持,台灣電影才有希望。
.
如果你對桃園光影電影館有任何回憶,也不妨在此留言讓我知道吧!
#桃園光影電影館 桃園光影電影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460的網紅動漫廢物電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同場加播:電玩動畫化 主持: 蝶野刑警、夜神、何故 嘉賓: 四谷先生...
相聚 一刻 動畫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一篇2019年1月1日,在我的私人臉書中寫的文章。當時的我剛搬到中壢不久,還在台北教課天天搭客運通勤。跨年期間學生們都各自歡樂去,我也樂得放自己個大假,打算在家中好好耍廢休息。
當時的我才剛跟 楊梅香吉士 慢慢有比較熟,因為我一天到晚傳負面能量給他,一天到晚向他靠北人生好難。於是他就借給我幾片他收藏的電影,好讓我在連續假期可以一次軟爛個夠。
我還記得自己當時看完東京教父時的心情,擔心著小花與花花的未來,是否又會孤伶伶的一個人流浪,我在內心為小花與花花祈禱著,未來我們都會好好的。
然後兩年過去,我的禱告成真,上帝應許了我的祈求,讓我不再是一個人,而且還一年比一年多。兩年前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一年前從兩個人變成四個人,今年會變怎樣呢?
#以下是兩年前的日記
偽影評:東京教父
連續假期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頭看朋友借我的影片(咦?不是酗酒嗎?),我的遊戲一次都沒打開來玩過,這倒是讓我自己滿訝異的。
可能...最近的狀態真的差到讓我連玩遊戲的心情都沒有吧?我需要個讓我可以合理流淚的機會,最近看的幾部電影都滿好哭的。
東京教父這部動畫的畫風我個人沒有很喜歡,不過這是作者的風格就不予置評了,劇情的部分很細膩,描述三個流浪漢在聖誕節前夕撿到一名棄嬰,於是三人展開了幫棄嬰尋找親生父母的故事。
情節有點扯,但從這些情節中慢慢的帶出三名主角各自的過去,為什麼會淪為流浪漢。
在我心中的主角只有小花一人,可能是特別有共鳴所以多注意了一點關於她的細節,在三個流浪漢當中,只有小花是真的沒有家人,或者說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家人的生死與下落,同為棄嬰的她渴望著愛。
我不免猜想這是不是讓她選擇當一個人妖的因素?不曾經歷過的母愛,讓她渴望著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能夠愛孩子的母親?不過這只是我自己的猜想, 與劇情無關。
因此遇到棄嬰的小花當下就想自己照顧她,但理智也告訴她或許這孩子的生母有不得已的苦衷才會遺棄她,她希望去尋找孩子的生母,了解為什麼要拋棄孩子,也許她能夠原諒她,同時,也原諒當年遺棄自己的母親。
其他兩位主角阿仁與美由紀其實都還是有家人的,酗酒好賭的阿仁欠下一屁股債於是開始流浪,我個人認為阿仁其實還是很愛他的家人,為了不想拖累她們才選擇流浪,在他以為自己即死的那一刻,他說好想再見清子一面。
清子是小花給棄嬰取的名字,我原先以為才相處那麼一下就激發阿仁的父愛,所以死前想再看一眼清子。後來才知道原來阿仁的女兒也叫做清子,怪不得當小花說要給棄嬰取名為清子的時候他的反應那麼大。
阿仁與親生女兒清子重逢後的坦誠與原諒,或許有些人會解釋畢竟是血溶於水的親情,不管父親再如何的糟糕終究是自己的父親。但我個人的解讀是阿仁在沒有酗酒與賭博的時候應該是很好的父親,因此在離家後妻女才會一直想把阿仁找回來。
再重逢後清子對阿仁也沒有絲毫怨恨,淡淡的說了句:「看到您過得很好我就放心了。」吐露出失散多年對父親的牽掛。
才二十出頭的清子即將結婚的對象是一位年紀跟阿仁相當的醫生,若是以戀父情結去看的話,清子會選擇跟阿仁年紀相當的男性交往很合理,但她選擇的是一名成熟穩重的醫生,而非酗酒的賭徒。
因此我從這點去推測阿仁在其他時間應該是個非常好的父親,而這點也成為吸引清子的原因。
“受到戀父情結的影響,人們會在親密關係中經歷「強迫性重複」。強迫性重複指的是一個人反覆不受控制地把自己置於「可能受到創傷」的情境裡。
受到戀父情結影響的人,比較不容易被「好男人」所吸引,而是會不知不覺地總是與某一類型的人(像父親一樣)產生深刻和強烈的互動,比如本能地愛上那些情感激烈、攻擊性強的男人,並且想從對方身上獲取那些在父親身上沒有得到的愛,即使不斷碰壁、遭受虐待也在所不惜。”(戀父情結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by 女人迷)
其中尚未成年的美由紀父親是名警察,她因為與父親起口角而拿刀刺傷父親因而離家,從劇情去判斷美由紀的父親應該是較為不苟言笑、一板一眼的嚴肅父親,跟女兒間較少有所謂情感交流;而母親篤信宗教,大部分的時間大概也都在念經,沒有去考慮到青春期少女的敏感心思。
美由紀是渴望愛的,因此才會打了電話回家聽見父親的聲音就淚崩,父親在另一頭問她:「妳過得好嗎?」簡短的一句話就包含了滿滿的父愛,但是全身充滿刺的美由紀不敢接受也不願意接受,只能掛上電話後不停重複著「對不起...對不起...」
在替棄嬰清子尋找生母的過程中,主角們的家人也一個個出現,但小花本是棄嬰,成長期間輾轉被不同家庭給養大,在這樣大團圓的情節中,她心裡肯定是最難受的。
雖然她嘴裡不承認,但我想她真的深愛著阿仁,因此才會在阿仁與女兒重逢後講那一大堆難聽話,藉由自己的離開成全阿仁與家人相聚。
劇中最後沒有描述三名主角的結局,阿仁應該知道自己的彩券中了頭獎,但他顯然沒有要去兌現,我私心的希望阿仁也同樣是愛著小花的,因此最後他會選擇留在小花的身邊。
女兒清子已有好歸宿;棄嬰清子也回到親生父母身邊,而美由紀本來就隨時都能回家,她只是個與父親鬧憋扭的青春期女孩。
小花這個角色跟我重疊性太高了,同樣都是棄嬰,我只差沒有被好幾個家庭收養跟流浪。在青春期的時候我不只一次想著為何我的母親要遺棄我,我的父親又是誰,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夠讓他們如此絕情,一出生就遺棄我?
我是不是應該去找他們說個明白,告訴他們我有多恨他們?
可在我國中畢業跟一群拉K少年混在一起時,我的養母想辦法找來了我親生的外婆與舅舅希望能夠將我勸回家,我看到我的親生外婆與舅舅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是「啊、原來這就是所謂基因啊!」
我跟我親舅舅的臉幾乎長一模一樣,老天保佑希望十年後我的身材不會也變成那樣(汗
但除此之外,我完全沒有什麼親人重逢的感動,我只對親生外婆對我的摟摟抱抱感到作嘔,並更加怨恨我的生母。為什麼我都已經這麼壞了,妳還不願出面見我,真的厭惡我到這種地步嗎?
這讓我更加懷疑,自己活著的價值究竟在哪。
回到劇情,若是阿仁與美由紀都回到家人身邊,棄嬰清子也被帶走,小花就又回到孤伶伶一個人。最渴望愛卻也最不敢奢望能有愛的小花,我不願意去想像她是這樣的bad ending;同時也希望從我想像的結局中,對我自己的未來抱著一絲期待,我希望小花能夠好好的。
#祝大家新年快樂
相聚 一刻 動畫 在 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節。」
⠀⠀⠀⠀
說到聖誕節,第一個瞬間就想起了這句名台詞,同時也想起了《白色相簿2》這個痛心卻意猶未盡的故事。
⠀⠀⠀⠀
這是一個隨處可見的三角戀,但內容的刻畫,角色各自的碰撞,人心道路上的抉擇,時間的流逝帶來的無力感,全部都被編劇丸戶老賊(丸戶史明)推上了最高峰。
⠀⠀⠀⠀
聖誕節,一個大家團圓相聚的日子,曾經走在不同路上,以為永遠不會相交的三人,碰在了一起。北原春希、冬馬和紗、小木曾雪菜,三個性格相異的人們成為了最好的朋友,也開始了一段令人痛徹心扉的青春譜曲。
⠀⠀⠀⠀
兩人→三人→一人→兩人,彷彿永遠不會停歇的數字變化圍繞在整個故事中,或許早已立下了flag。在大雪紛飛的露天溫泉,三人泡著溫泉的當下,雪菜抬頭仰望被白雪填滿的天空,說道:「一定要再來啊,我們三人一起。」
⠀⠀⠀⠀
這時候她的心底大概已經知道這是最後一次了。
⠀⠀⠀⠀
北原春希、冬馬和紗、小木曾雪菜,三人其實都是很好的人,但是在一次又一次選擇中,有些人逐漸靠近,有些人卻逐漸遠離,想要抓住那一絲平衡,卻又事與願違的失控。
⠀⠀⠀⠀
「為什麼會這樣呢?」不管是在遊戲還是動畫,都可以聽到雪菜說這句話。當在理解整個故事之後,也不免輕嘆:「是啊,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
⠀⠀⠀⠀
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我們總會在選擇之後,後悔每次的選擇,不斷的在心底盤問:「如果當時怎樣是不是就不會這樣了。」但到頭來,早已事過境遷,無法回頭,徒留的只是無止境的悔恨。
⠀⠀⠀⠀
這是一個足以改變你人生觀的故事,不管是短短的13集動畫也好,還是劇情多達幾百萬字的原作遊戲也好,它帶你經歷過了一段段無力的選擇,讓你不斷的自問,如同《届かない恋》的歌詞一樣:
⠀⠀⠀⠀
「就算這是場傳達不到的愛戀,可有能夠映出的一天」
⠀⠀⠀⠀
時間的洪流把我們向前推進,就像那三人永遠不可能留在表演前的那般美好,就像那飛機終究還是會起飛,就像命中注定般的鋼琴、吉他、歌聲的相遇。
⠀⠀⠀⠀
當這場傳遞不到的戀愛映出的一天,同時也是美好夢境破碎的開始。
⠀⠀⠀⠀
⠀⠀⠀⠀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用時間這部機器來記錄的電影,它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你不知道下一場戲的對白和場景。
⠀⠀⠀⠀
往往我們因為所謂的夢想暫時忽略了生命中一些最為寶貴的東西時,當他們真的離開你的那一刻,一種刻骨銘心的刺痛會告訴你,在時間這部機器拍攝的劇情裡,面對親情,愛情,友情時,最無力彌補的一場戲叫做後知後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