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零度分離》為什麼要設定在23世紀?您是如何選擇讓這本書在23世紀的出版社?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設計一個「訪問者」Adelia Seyfried的用意是什麼呢?
‧
答:不,說起來,我倒是並不怎麼以為「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
相反地,訪問者兼敘事者Adelia Seyfried的存在或許是《零度分離》成書過程中最早確定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換言之,那可能是關鍵。
直白地說,Adelia是一位「親身涉入故事的敘事者」,而我的參考模版來自馬奎斯的短篇經典《異鄉客》與慣於夾敘夾議的米蘭.昆德拉。
當然,這中間有些細微差別:
首先,《異鄉客》中的敘事者(一名記者)確實同樣親身涉入事件中,但相較於《零度分離》,他的涉入較淺些,《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則涉入較深些(也因此,Adelia的敘事可靠度稍低,因為她有利害關係)。
第二,一般而言,昆德拉書中並不設計一位「親身涉入事件的敘事者」,是以小說中的夾敘夾議是由昆德拉本人(或說小說的「隱藏敘事者」,那觀看一切的「鏡頭」)來述說。
‧
總體而言,《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大約是調和了上述二種功能。
何以如此?這當然是因為,《零度分離》中的故事有個巨大的背景,而這背景中的未來世界(那「類神經龐克」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能動性與象徵意義。
純就小說技術而言,身處其中的Adelia能夠透過語言(敘述故事與議論)適度展示或解說這樣的世界,並透過自身戲劇化的涉入拉大故事的縱深。
‧
我想這點呈現得相當清楚:Adelia 的特殊身份與時代背景(二百年多後的地球世界)的互動成為了故事情節的一部份。
《零度分離》內部書中書的序言由〈再說一次我愛你〉中「鯨女科學家」Shepresa的兒子主筆;
而Adelia與色情片大亨Adolfo Morel的對談則另成了這本書中書的一部份。
我的原始構想是,這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於神意之外造史」的跋,必然涉及了自此刻(2021年,Covid-19後的今日)開始,以迄23世紀之間,人類人文思潮的演變。
而這樣由「類神經龐克」所主導的價值觀之典範轉移,我們此刻或可預言,必是不小於「基督教文明之誕生」、「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之興起」等人類史之鉅變的。
一如法國小說家米榭.韋勒貝克於《無愛繁殖》中尖銳的斷言:
‧
「形而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對大部分人來說,世界觀整體而徹底的改變──在人類歷史土其實很罕見,真要舉例的話,基督教的產生可以算是其中一個。
一旦一種「形而上」的改變發生了,就不會受到阻撓,一直演進到最後的結果。它毫不在意地打亂經濟政治系統、審美觀點、社會階層,沒有任何人力可以阻止它的進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撓它,除非是發生了另一個新的「形而上」改變。
‧
借用艾西莫夫之概念,這聽來多麼「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不是嗎?
我們正面對著某種奇特的,由大數據運算所支撐(也因而相形可信、相對科學)的宿命論嗎?
‧
我需要某些精彩曲折的、足以召喚人心底層之深情的故事情節,以及一位適切的敘述者互相配合,以拉出這樣的縱深。
這就是《零度分離》那位神秘作者Adelia Seyfried的由來。
‧
問:〈夢境播放器AI反人類叛變事件〉裡另一個有趣的部分是提及Phantom沒有生殖慾望,所以沒有愛?Adelia Seyfried為何如此推論?另,倘若Phantom當初犯罪的官方紀錄有許多刻意隱瞞的事實,官方為何批准Adelia Seyfried訪Phantom?
‧
答:為何批准Adelia至獄中採訪罪犯Phantom?我想這有許多種可能。
舉例,或許人類聯邦政府錯估了Phamtom所受運算能力限制的大小?(政府誤以為,它已經把Phamtom「限制」得夠笨了?)
又或者,Phantom的受訪內容原本預計被政府用作某種殺雞儆猴的大內宣?
又或者,這其實正暗示了神秘的採訪者Adelia Seyfried與人類聯邦政府間不可告人的關係?
她憑什麼可以採訪Phantom?她與政府間有暗盤交易嗎?
‧
上述推想,都有可能。那大約正像是您所提及的,Adelia對Phantom的大膽斷言(或謂誤判?):
「你沒有生殖慾望,所以,你沒有愛?」──問題是,是這樣嗎?Adelia是否真心如此認為?她說了實話嗎?
這難道不也可能是一種偵訊或採訪策略嗎?為了誘使Phantom亮出自己的底牌?
‧
這是某些關於小說情節的可能性。而至於人類(或任何智慧生物體),是否在缺乏生殖慾望時,就沒有所謂「愛」之存在?
如果將這問題拿來問我,我想說的是,這是個艱難的問題。
我們甚至也無法斷定所謂「愛」有哪幾種不是嗎?
這個問題對您底下提到的《自私的基因》道金斯或許較為單純些,然而對於原則相信卻又未必盡信道金斯者如我,卻又變得無比艱難。
我喜歡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我通常會說,那是個關於「聖者」的故事。松子對她諸多情人的愛,既是男女之愛,也是救贖之愛,或許也是「神愛世人」中的愛。
而《零度分離》中〈再說一次我愛你〉的愛,又是哪一種或哪幾種呢?
這恰恰呼應了三年前(那時還沒有Covid-19這種東西呢)北太平洋上空駕機自死的Richard Russell──
「愛或親密,對人類很重要嗎?人們始終索求著的,到底是什麼呢?」
‧
但話說回來,如果我們限縮範圍,我們也或許能針對這個問題擬想一個「道金斯式」的回答:
是的,沒有繁殖慾望,人類就不會有男女之愛,因為愛情本身或許僅是中樞神經自製的幻象。
這幻象目的何在?那是本我(id)與超我(superego)折衝協調的產物,為了將本我內部野獸般不受控的性慾改造為超我以及文明社會可以勉強接受的面貌。
於是我們賦予它「愛情」這樣的說法,並呈現於自我意識之中。
‧
這或許就是道金斯會給出的回答吧?你相信嗎?
我信服於其中部分,其他是半信半疑啦。
───節錄自 道金斯、霍金與佛洛伊德攜手並行的「類神經龐克」世界──專訪伊格言與《零度分離》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6/01/210601-interview-with-egoyan/
*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運算的能力」嗎?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華文版《黑鏡》,AI末世的「類神經生物龐克」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Highway Record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諾查擔瑪士 失落手稿之迷 主持:Heero 1994年被發現的 諾查擔瑪士 失落手稿,到底是出自諾查擔瑪士本人,還是另有內情?當中又涉及哪些驚世預言? ░ 訂閱 迷離公路 Highway Recording https://goo.gl/jSkXmD 逢星期六出片 ░ 節目、影片預告...
百詩集預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蟻/象 ◎陳少
1
削好一隻鉛筆
填完ABCD1234
他更喜歡畫一頭心愛的大象
讓螞蟻輕輕地搬走
2
用長長的鼻
將動物百科從書架捲了下來
「長鼻目,陸地最大生物,耳大體拙
牙齒年老磨損之後,會死於營養不良」
牠覺得句句粗魯
違背馬賽馬拉夜空最亮的預言
象用力撕下來咀嚼
畢竟這些書頁
都是小時候最愛的嫩葉
3
螞蟻列隊摩天社區
一隻一把刀
像一行浩浩蕩蕩的江湖
沿著水管陽台牆縫爬進十五樓
從門窗闖蕩廚房
較量烤麵包機與拖把
把秋天搬進新窩
繁衍一部輕量級武俠
4
耳朵扇一扇
草原就變成機場
從這條河,到那朵雲
從繪本,到動物園亞洲熱帶雨林
比聖誕老人還忙
忙著送禮給愛畫畫的小朋友
5
忙著搬運食物,揮汗
有那麼兩三秒
天瞬間黑
象群跨過忙碌的蟻
帶小象去沖澡
6
象夢見自己迷你
四條腿可以輕易攀牆
小小的工蟻和胖胖的蟻后驚呼
象的鼻子竟然抬得動
一粒沙塵
7
小朋友拿著削好的鉛筆
把螞蟻畫得像
大象一樣
--
2017第六屆台中文學獎新詩類佳作
--
◎ 作者簡介
陳少。1986年生,臺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著有詩集《被黑洞吻過的殘骸》,以及《只剩下海可以相信》,希望將來能帶著這本《只剩下海可以相信》詩集重返南太平洋,獻給薩摩亞和萬那杜的朋友。
--
◎ 小編小令賞析
八:全詩分七節,第一節即強烈對比相較於制式的答題符號,更喜歡將鉛筆這個工具用於畫大象。
蔓:心靈的逃生口?
薛:情境很簡單,很輕盈。但現在還有人自己削鉛筆嗎?考生很忙耶。
八:但看它第二節就直接從象的角度切入,感覺完全不想管考生身分了啊。
蔓:直接變身成一頭象。
薛:第二節頗有哀悼童年之感,陪伴童年的動物百科,卻感受冒犯地說「牠覺得句句粗魯」
八:倒是滿喜歡這段「長鼻目,陸地最大生物,耳大體拙//牙齒年老磨損之後,會死於營養不良」,瞬間有種今昔對比的反動,在隱隱騷亂的感覺。
蔓:是因為「死於營養不良」嗎?
薛:有點在反抗命運的姿態,它在第二節以象身,找到書中描述自己的定義,但明顯不肯接受違背預言的事實真相,彷彿牠此生就只能這樣活著,有一種強烈不甘,以至於本能地吃吞下肚,也找得出解釋給自己台階下。
八:「畢竟這些書頁//都是小時候最愛的嫩葉」,亦即在童年的認知中,文字定義容易局限想像的空間,對幼小的敘事者,其實是毫無衝擊或影響力的,書頁是純粹的中性存在,甚至更近乎食物那樣令人直觀喜愛。
蔓:就是喜歡,然後吃,沒有想太多。很自然。敘事者就是單純喜愛動物百科。
薛:對。接著在第三節,又分身且變身成螞蟻,上演一齣「輕量級武俠」,我想武俠或功夫類型的想像,必然是青春期常有依附其上的神話般的熱血式鄉愁。
八:聽不懂到底想表達什麼……不過很抱歉,個人並沒有迷過武俠哦。
蔓:沒有加一。但不影響體會這一節在細部觀察並結合意象使用的生活美感。
薛:除了「一隻一把刀」,會覺得稍重,或在效果上的精準需要再著墨一下吧。
八:那往下。看第四節:「耳朵扇一扇//草原就變成機場……忙著送禮給愛畫畫的小朋友」從自身所處的河,延伸至繪本描繪的場景切換。
蔓:有點重疊的平行時空感。這隻大象有點忙。雙重現身各處。
薛:但有個懸念在「忙著送禮給愛畫畫的小朋友」,不很清楚是什麼樣的禮物。但扇耳朵的這個動作,本身就很迷人,像是扇一下就有魔法風般地產生幻術。
八:意思是接近童話般的魔幻感嗎?這一節結束比較快,可以往下找線索。第五節還是大象的角度,一樣是忙著的狀態,但也同時讓螞蟻的角色一起登場。
蔓:等等,不覺得這裡的忙碌一定是指涉象,或許是指涉螞蟻。
薛:同意。第五節是指螞蟻的搬運現場,所以切入角度又轉換成螞蟻,天會瞬間黑是因為象群的經過不是嗎?而牠們的交會在忙碌於各自的生活日常。
八:所以當第六節:「象夢見自己迷你//四條腿可以輕易攀牆//小小的工蟻和胖胖的蟻后驚呼//象的鼻子竟然抬得動//一粒沙塵」個人非常喜歡夢見自己迷你,對比蟻群驚訝象抬得動一粒沙塵,是因為象原本巨大到被侷限於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卻在幻想的夢境中達成了。
蔓:又一次心靈的逃生口?
薛:縮小自己之後,可以做到的極為細小簡單的事情,本來是遙不可及,且受限於現實的束縛。而螞蟻跟大象交換彼此存在的方式,除了夢境之外還有畫作,藉由最後一節,也就是第七節結尾:「把螞蟻畫得像//大象一樣」即使切換身分帶來的滿足感,不論是交織出不同生命經驗的對話可能,或是相互補足觀看角度的差異與想像,其實都是這首詩充滿趣味性的閱讀體驗。
八:個人滿喜歡這種目的性或功能性並不那麼強烈想要處理什麼主題的感覺,有時候就只是單純覺得這樣幻想很好玩,或轉換、改變、挑戰視角很有趣,然後寫成詩去分享。那份純粹的玩心其實非常珍貴,就一個寫作者而言,曉得怎麼跟自己玩,或自己覺得好玩到不行,最後想一起分享給更多人看,才激發出寫作慾望的那種內在驅動,對待文字或架構上,都顯得更悠遊自在、更乾脆清爽一些。
蔓:比較耐看?耐玩味?耐久放後再回頭閱讀一次?
薛:耐(蟻)耐(象)子?
--
美術設計:吉兒
圖片來源:小令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8年的金車現代詩獎文字風格以白話居多,大約佔據一半的數量,少數較隱晦。
——小編K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台中文學獎 #蟻/象 #陳少 #把螞蟻畫得像大象一樣 #對話體賞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25.html
百詩集預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夏天◎孫維民
現在又是夏天了
芒果花已經停止喧鬧
孩童騎車經過樹下,聽見
青澀的果實稜角在熱風裡
漸漸磨圓。蟬聲像星
在如此燦爛的長長的白晝
空氣中交織著光,以及
彩色的時間的幻象
而我正病著
是的,現在又是夏天了
去年的夏天剛剛過去
像一朵白雲飄出窗框
今年的夏天,一朵白雲
又飄進來,無聲地
飄過後院的果樹,蟲蟻,鳥雀
寧靜的移動和不止的變換
比我用蠟筆描繪的
更為真實
而我正病著
憂愁的時候只能讀書作畫
或者數著窗外,五棵,六棵
七棵瘦瘦高高的檳榔樹
想像豐厚的葉柄簇擁著鳥窩
好奇的藤蔓,一點一點
向上攀緣,溫馴無害的蛇--
忽然,一隻綠鳥驚飛
哀叫如一枚落葉
--
作者簡介:
孫維民
一九五九年生於嘉義。輔大英文所碩士、成大外文所博士。曾獲中國時報新詩獎及散文獎、臺北文學獎新詩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藍星詩刊屈原詩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著有詩集《拜波之塔》、《異形》、《麒麟》、《日子》、《地表上》,散文集《所羅門與百合花》。
十五歲便開始寫詩,作品質精量少,文字簡潔具現代感卻又飽富靈性、題材多取自生活,看似隨性實則細節與布局嚴謹,字句關連深刻更發人思考;字語質地精純,嘗試音律的可能性。長年浸濡西方文學的背景,即使文字有時刻意低調淡漠,但底蘊情感真摯,不論猥瑣卑賤或是尊爵崇高,作品探討大抵仍回歸人性及救贖,更堅持一種直言不諱的──不與世故妥協的純真。
(簡介取自孫維民《格子鋪》)
--
◎小編哲佑賞析
這首詩並沒有確切的標舉「南方」,但透過芒果和檳榔等南方植物,讓整首詩彌漫著亞熱帶氣息,把「夏天」的生機與自我的「病」對照,流露對生命的徬徨與惆悵。
詩寫夏天又來了。作為亞熱帶的台灣南部,四季似乎可以斷然的分成兩季──夏天與非夏天。這首詩第一段寫芒果花落開始結果,與經過的孩童兩相映照,正是時間往前,童稚轉為圓熟,伴隨著生命的力蘊與苦澀,如同果實稜角在「熱風中漸漸磨圓」。日與星,時間的交織,光指向未來,投射炫目的幻象,彷彿是成長帶來的豐收。
但詩中的「我」卻是病著的。此處的病有幾個涵義:首先,「我」是否是一位追不上成長的棄子呢?無論是生理或心理,「成人」所以為一種儀式,代表著一切不是理所當然;在夏日轉折之處,有太多無法熟成的早逝生命,孕育了倖存者的壯大。「熱」與「病」的連結並不少見,在生機盎然的面紗之下,種種熱帶病源其實都在爭奪著生存的能量。其次,生與病,成長與凋零,是生命輪轉的不同面向,當下的壯盛預言著往後的衰老。所以詩中第二段寫:「去年的夏天剛剛過去/像一朵白雲飄出窗框/今年的夏天,一朵白雲/又飄進來,無聲地/飄過後院的果樹,蟲蟻,鳥雀」,詩人不寫兩個夏日中間的秋冬,卻用「白雲」來象徵死亡的陰影,它緩緩飄過每一個因「光」而繁盛的物事。
病中的我當然對此頗有感懷,或者說,這些感懷都是病中的我所賦予的。於是最後一段具體而微寫下了這樣的情境,檳榔樹抽高,葉炳豐厚,蘊育簇擁鳥窩,在一切的最高點,伴隨而上的藤蔓化為蛇,一枚落葉掉下,綠色的鳥消失了。那是青春,也是病中的自己,往後將看見的死亡。
--
美術編輯:昱賢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南國詩選 #孫維民 #夏天 #生與死 #嘉義
百詩集預言 在 Highway Recordi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諾查擔瑪士 失落手稿之迷
主持:Heero
1994年被發現的 諾查擔瑪士 失落手稿,到底是出自諾查擔瑪士本人,還是另有內情?當中又涉及哪些驚世預言?
░ 訂閱 迷離公路 Highway Recording https://goo.gl/jSkXmD
逢星期六出片
░ 節目、影片預告,請瀏覽 迷離公路 facebook 專頁
https://goo.gl/yFWhCu
░ credits
https://pixabay.com/
https://www.videezy.com/
音樂
「Kevin MacLeod」創作的「Crossing the Threshold - Ghostpocalypse」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663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百詩集預言 在 Highway Record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諾查擔瑪士 失落手稿之迷
主持:Heero
1994年被發現的 諾查擔瑪士 失落手稿,到底是出自諾查擔瑪士本人,還是另有內情?當中又涉及哪些驚世預言?
░ 訂閱 迷離公路 Highway Recording https://goo.gl/jSkXmD
逢星期六出片
░ 節目、影片預告,請瀏覽 迷離公路 facebook 專頁
https://goo.gl/yFWhCu
░ credits
https://pixabay.com/
https://www.videezy.com/
音樂
「Kevin MacLeod」創作的「Crossing the Threshold - Ghostpocalypse」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663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