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新冠疫情開始新一波流行,同時這個時候,還有流感季節即將到來。公衛專家已經發出警告,今年冬季恐怕將面臨流感及新冠大流行並發,所謂的 「twin demic」。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會同時感染嗎?韓國防疫本部以今年二月,大邱新冠疫情病例進行分析為例表示,當時該區域的季節流感正進入尾聲但還沒有完全結束,第一波新冠疫情又突然發爆發大流行,防疫單位找到了三名患者同時感染了流感病毒及COVID-19。
流行病學專家說,一般來說發生同時感染概率很小,但不能完全排除。而且若同時感染兩種病毒 ,出現重症或死亡危險都會升高。英國公共衛生局分析了1月到4月,1萬9千名新冠患者病例,提出報告,流感患者再度感染冠狀19的可能性,比一般健康的人低58%,但若真的同時感染兩種病毒,死亡率會急劇上升,病毒傳播力也加倍。在病毒傳播力部份,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可將病毒傳染給2人,但這個人若是再感染了流感病毒,病毒傳播力增強則可傳播4至5人。而且研究人員推論,因為兩種病毒潛伏期天數不同,恐怕有30%至50%的雙重感染病例根本沒被檢查出來。今年冬天雙重感染的危機,不能輕忽以待。
{內文}
韓國疫情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連月來在二位數和三位數之間反覆,首都圈小俔模集團感染事件管控不住,更成為防疫單位最大的難題,更為迫切的危機是,面臨流感季節接近,公衛專家警告,今年冬季恐怕將面臨流感及新冠大流行並發(twin demic),而韓國防疫本部以今年二月大邱新冠疫情病例進行分析,二月分第一波新冠疫情流行期間,正好與前一年流感季時間出現短暫重疊,其中就有患者同時感染了流感病毒及COVID-19。
(鄭恩京/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
當時是(前一年)流感季尾聲但尚未結束,新冠疫情又爆發大流行,在2月份流感患者中3人檢測呈(新冠病毒)陽性,對於這3個雙重感染病例,相關臨床症狀還需進一步確認,但三例都不是重症
今年二月份新冠疫情在韓國大邱,慶北地區爆發大流行,當地該地區的流感季已經進入尾聲,但流感疫情還未完全結束,也就是說,兩種病毒同時都在進行傳播,儘管雙重感染機率不高,但確實已經發生,流感 新冠病毒雙重感染不只是韓國出現,各國防疫單位的病例分析也有發現,美國一項針對116例流感患者的檢查中,發現1例新冠病毒陽性佔0.9%,中國的雙重感染比率則是2.7%,土耳其2%左右,英國的病例分析報告則發現,流感患者再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性,較一般人降低近六成,但一旦出現雙重感染,死亡率將大為增者達到健康人的六倍,比起只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死亡率也增加為2.3倍。
(新聞旁白)
即將到來的冬天完全有可能發生,兩種傳染病同時大流行所謂"Twin demic",英國公共衛生局最近公開了從今年1月到4月,針對1萬9千多名新冠患者,病例分析報告結果,流感的患者感染冠狀19的可能性,比一般人低58%,但一旦同時感染死亡危險就會急劇上升
(金宇宙/高麗大學九老醫院感染內科教授)
(病毒之間)因為互相競爭,一般來說發生同時感染(概率)很小,但若同時感染,兩種病毒就會同時攻擊人體,出現重症或死亡危險都會升高
(鄭銀敬/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
流感疫苗接種率,維持社交距離的實踐,這些因素將決定雙重感染流行的規模大小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研發出一套模型,用以模擬季節性流感及新冠肺炎的共同傳播,在綜合了比利時 意大利 西班牙及挪威4個國家的新冠疫情數據,分析發現,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可將病毒傳染給2人,但這個人若是再感染了流感病毒,病毒傳播力增強 可傳播4至5人
同時,兩種病毒的潛伏期不同,新冠病毒通常要五天以上才開始出現症狀,比起流感病毒 潛伏期多出了1-2天,因而導致患者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時,流感病毒可能已消失,研究人員因而推論,恐怕有30%至50%的雙重感染病例,根本沒能能檢查出來,換言之,流感與新冠病毒同時感染情況可能比預期的更加嚴重。
(CHANNEL A新聞主播)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全球covid-19數據地圖為基礎,對兩種疾病進行比較,兩者在發燒 咳嗽 身體不適時,引起嘔吐腹瀉等症狀上非常相似,但新冠病毒與流感不同在於,新冠患者會出現嗅覺 味覺喪失的情況,韓國保健當局也提醒說,如果發現自己的嗅覺 味覺失消,就需懷疑可能感染新冠病毒,那麼流感與新冠病毒感染發病順序呢,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的症狀一開始是發燒,而流感病毒則是先咳嗽頭痛之後出現發燒,兩者在發病順序上存在差異,但每個人因身體狀況不同可能有差異,事實上若未經檢查很難做出正確診斷
病毒肆虐帶給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其中之一是「新冠垃圾」正在急劇增加。
(YTN新聞記者)
我在汝矣島漢江公園逛了一個小時左右,可以很輕易發現像這樣被丟棄的口罩,樹叢間隨處可見被丟棄的面膜,特別是週末假期過後,清潔人員不僅要整理垃圾桶,還要收集公園裏隨處可見的廢棄口罩
(裴在根/首爾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刮風下雨的話(口罩)很輕 一下就被沖走颳走吧,然後進入河川 進入大海,逐漸分解被生態系統吸收,也可能直接被魚類吃下肚
防堵病毒必須時刻戴上的口罩,成了污染環境的垃圾。根據《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報告指出,全球每個月使用的一次性口罩高達1千940億個,這些口罩用過就丟,而且大部份是遭到隨手丟棄,然後隨著大雨 風吹,進入當地河川 再飄流至大海,在全球各地潛水客回報訊息當中,已經在許多國家海底,發現口罩等廢棄物,甚至成為沙灘垃圾的最大宗。
戴口罩和手套的新常態,正在對環境構成另一種威脅,新冠疫情廢棄物正在污染海洋。
(法國潛水志工)
這是一個全新的情況,以前從未見過,以往從未(在海裡)發現過口罩手套,新冠疫情發生,政府實施封鎖,然後(解封)人們再度恢復外出,戴著口罩上街,當他們拿下口罩時通常隨手丟棄,一個月左右,我們開始在海裡發現這些口罩垃圾,而這才只是開始,這是一種新的污染物,大量使用的口罩 乳膠手套 防護醫療服 檢測包等防疫用品,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新冠垃圾」,比如菲律賓馬尼拉為例,每天大約產生額外309噸(因疫情產生的)醫療廢物,還有另一種「新冠垃圾」來自每個人家裡
(新聞旁白)
當所有人一心防疫而轉為非接觸生活,快遞 點餐外送外帶成為主要消費模式。(記者:我要訂兩份湯飯外送),來看看點餐外送所使用的容器,啊全都是用一次性塑膠容器裝的,訂了兩份湯飯,使用了至少十個以上一次性塑膠容器,從免洗筷 小菜碟 飯碗 湯碗,總共使用了12件(塑膠容器)
因為待在家裡時間變長,網購快遞及餐點外送爆量成長,這些大量的外賣塑膠容器 快遞包裝,變成大批無法回收,難以解決的垃圾,已經讓韓國各大都市的垃圾處理系統進入緊急狀態。
疊高英文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司法制度裡的罪犯,卻都能安然脫身,這表示我們的司法根本有問題⋯⋯
-------走過風雨望青天--------
----郭瑤琪冤判八年奇案----
**************************
總策劃:彭文正 精彩序文
**************************
我是這本書的總策畫?其實我只是路人甲。
2014 年,我一夕爆紅,因為我力主黃世銘洩密和行政違法,結果被特偵組炮轟,成了當屆唯一不續聘的檢察官評鑑委員。
1 月3 日,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信上寫著:「彭教授,您好,我是郭瑤琪的先生彭光輝,冒昧打擾您,我和瑤琪想拜訪您…。」「郭瑤琪?」我從媒體中得到的印象是:扁朝愛將、廠商行賄、人贓俱獲、家中被搜出百罐茶葉、有一些社運團體聲援……。
隔天晚上,我邀請他們到家中坐坐。我們第一次見面,聊了三個小時。過幾天,郭瑤琪就入獄服刑了。報紙報導郭瑤琪入獄時,帶了一本佛經和朋友送的聖經;那位「朋友」就是我。其實我們只見過一次面,我只是個路人甲。
那三個小時發生了什麼事,讓我成了「這本書」的總策畫呢?
這對溫文儒雅的夫婦,攤開了厚厚的一疊文件,娓娓道來「郭瑤琪案」的經過,過程沒有忿恨、沒有謾駡,倒像是在陳述著一個旁人的遭遇。三個小時的交談,我得到的初步印象是:沒有賄款何來行賄?沒有參與公共工程何來圖利?之後,我花了幾天的時間讀完了相關的資料,又發現了幾點「巧合」:
(一)一個違法監聽的案子竟然可以發動搜索?
(二)南機組調查員為何作偽證,謊稱在郭瑤琪家中搜出兩百多 罐茶葉?為何作偽證的調查員自始至終都沒事?
(三)為何調查員可以銷毀有利被告的證詞,重新製作不利被告的筆錄?
(四)為何污點證人指證行賄的過程,連茶葉罐的顏色、大小、數量和包裝都說不清楚?
(五)為何污點證人顛三倒四的證詞,竟然成為全案「唯一」的證據?
(六)為何明明就是政府有義務主動招商說明的「促參案」,司法官卻一再誤解為需秘密作業的「採購案」?
(七)為何媒體會鋪天蓋地報導「坦承收賄」和「家中搜出兩百多罐茶葉」?是誰在一步步放消息,導演這齣司法迫害劇?
更多的「巧合」在我的鍵盤中陸續浮現:
(一)發動搜索的檢察官吳文政曾經濫權追訴許添財、還曾涉入金酒公司人事關說和廟產糾紛。
(二)起訴的檢察官莊俊仁涉嫌收建商百萬元幫營造公司喬債務,竟然還升任高檢署檢察官。
(三)更一審將郭瑤琪從無罪改判8 年的審判長周盈文,是龍潭案判決陳水扁17 年半的法官,也是判馬英九特別費入自己戶頭二審無罪的法官;他也曾在媒體投書「那一夜,我睡不安穩」,為余文抱屈。周盈文隨後高升審判長、高院發言人及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司法界墮落至此,真教人「一生都睡不安穩」。
(四)更一審的法官詹駿鴻有一個「光榮」的頭銜,他因為弄錯法條,將不得易科罰金的案子判成易科罰金,而成為司法官評鑑委員會首件成案並記過兩次的法官;他還曾在2010 年,被民間司改會評鑑為裁判品質倒數第二名的法官。
(五)更一審法官林海祥,曾被指控以偽證做為判決的依據,涉嫌圖利保險公司及銀行。
(六)更二審審判長陳明富於審理吳岳龍及吳瑞德衝突案,僅憑告訴人指證,即以推測方式逕行認定被告搶奪,違背社會常情與經驗法則、罪疑唯輕原則,裁判品質粗糙,造成誤判。
(七)更二審法官賴邦元,曾經「榮膺」2010 年民間司改會評鑑最差法庭態度、最差訴訟程序進行、及最差裁判品質的前十名。
(八)最高法院維持郭瑤琪8 年徒刑的五名法官謝俊雄、魏新和、蔡國卿、吳信銘和徐文亮,曾創設了實質影響力說,判決陳水扁和吳淑珍龍潭購地案各11 年徒刑。同時也是小六女童遭性侵,積極主張「應查明陰莖大小與興奮程度」發回更審的法官。
我有時候會想,郭瑤琪真倒楣,遇到一群惡官的組合。但是另一個念頭告訴我,她的不幸遭遇也許正是司法改革的烽火台。攤開台灣的司法史,郭瑤琪的案子其實只是政治介入司法的冰山一角。
1987 年,台灣的政治解嚴了,但是司法沒有。政治迫害透過司法天平的包裝,遂行實踐意識形態、鏟除異己的整人遊戲。奇怪的司法判決在國民黨重新拾回政權後,接踵而來。類似郭瑤琪經歷的非法監聽、押人取供、教唆偽證、有罪推定、自證無罪…,層出不窮。信手拈來就有陳水扁、彭百顯、許添財、張燦鍙、蘇治芬、邱義仁、吳乃仁、呂秀蓮、游錫堃、高英茂、謝清志、郭清江、石守謙、許陽明、陳哲男、周禮良、吳明敏、吳澧培、魏哲和等。
我真的無法設身處地,體會受冤屈坐黑牢的心情。我只能在狗吠火車設法喚起司法界的良知之外,用聖經上的教導,為蹲過苦牢的烈士們打氣,同時也自我平息心中的怒火。聖經中的人物約瑟因為拒絕誘惑,觸怒了「汚點證人」波提乏的妻子,以約瑟逃脫時丟下的衣服當成證物,誣陷約瑟,約瑟因而下到大牢中,受腳
鐐和頸鍊的捆鎖,長達十二年。心靈的打擊和身體的折磨,並沒有打倒約瑟;無論在任何環境下他都充滿信心、堅毅和智慧,渡過重重的熬煉。
在監獄裡,約瑟因蒙司獄的喜愛,受託管理獄中事務。最後,約瑟深受法老的信任,下令要約瑟治理埃及全地,成為埃及的宰相。德蕾莎修女的一句話「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閃過了腦際;2014 年的1 月11 日司法節,我決定發起一個「司法酷斯拉獎」,為的是保育自然界已經絕種,卻在司法界大量繁衍的恐龍。
我這個司法門外漢決定要效法牧羊人大衞,隻手空拳對抗巨人歌利亞。兩年半過了,那些獲得酷斯拉獎的法官,繼續濫權的濫權,高升的高升。揭發扁案濫權的法官洪英花被拔除庭長職;和我一席談話說明扁案國務機要費支出大於收入不應有罪的法官沈宜生,因此被移送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一群海內外的正義之士,就是不信邪,決定不惜「動搖國本」,也要「顛覆司法」。網路上串聯的「搶救郭瑤琪、搶救台灣司法行動聯盟」號召了數
萬名勇士,跨國界救援郭瑤琪。三年多了,司法毫無進展,但卻敲響了暮鼓晨鐘、喚醒了順服的人民、凝聚了社會的共識。
這本書要特別向支持郭瑤琪、關心台灣司法的朋友們致上最深的謝意。更要向原本素昧平生的編書義工們致上最深的敬意。您們的正氣和儍勁,有一天必然能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司法要打掉重練,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的勇者,而不是那種「在戒嚴時期和大家一樣」的人。
我們期待一群不計毀譽、不怕強權的勇士,從四面八方前仆後繼,直到推倒高牆為止。只要保留一絲星火,終究能夠點亮天空。希望我們能從郭瑤琪案出發,一起㩦手光榮走完司法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