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悲傷,才有了幸福。
基努李維在2019年重磅回歸,每部電影都造成話題,《捍衛任務3》締造系列作票房最佳紀錄,客串的《玩具總動員4》(配音)、《可能還愛你》都被譽為片中最搶眼的角色,而後宣布回歸《駭客任務4》,最近外媒《We Got This Covered》接獲爆料,華納計畫拍攝《康斯坦汀:驅魔神探2》,已經不打算找先前盛傳的柯林法洛,將由基努李維回來演出(新聞來源:https://reurl.cc/D16yoQ)。
基努李維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跟附近許多朋友聊天,大家都曾提及,「我很喜歡基努李維,雖然他的演技不夠好,但是他很帥,他很有魅力」,但這不構成基努李維的好,基努之所以迷人,是在於他渾身自然而然散發的脫俗氣質,像個憂鬱的貴族,好像很遙遠,但是他的真誠,又離我們非常近。
基努李維有過許多悲慘的人生經驗,但他都幾乎不曾對外多說,除了一件事。
那就是瑞凡菲尼克斯。
共演《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的好友瑞凡菲尼克斯在23歲那年因為海洛因與古柯鹼使用過量而猝死,基努李維那時正在拍攝《捍衛戰警》,演藝事業正準備一飛沖天。
女主角珊卓布拉克在1994年向媒體《Télé7Jours》表示說:「我知道他已經經歷過很多事情,但這件事他很難釋懷,我認為他心裡面隱藏著極大的痛苦。」
基努李維自己也在《US》雜誌中提及瑞凡菲尼克斯逝世,對自己有極大的影響(新聞來源:https://reurl.cc/lLdoz6)。
「我該怎麼說,我感到非常非常悲傷,難以置信的悲傷,我真的很想念他。」
即便沒有人知道基努李維是如何從這些悲傷經驗中走過來,他的事業有時候也起起伏伏,多次在票房成績上慘敗,但又能以《駭客任務》、《康斯坦汀:驅魔神探》、《捍衛任務》等片重回話題票房巨星寶座,如今漫威與DC也積極爭取他演電影,只是目前狀況還未明。
但我總覺得,基努李維在2017年所演的Netflix電影《深刻入骨》,在片中飾演心理醫生,向有厭食症的少女莉莉柯林斯開導時,所講的一段台詞,可能就是他多年以來奉行的理論。
「別再以為會有人救你了,你不需要讓另一個人來騙你,人生並非永遠都是合理的,但你要調整心態,面對事實,你就可以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活。」
「這是你一直奉行的原則嗎?」莉莉柯林斯問著。
「當然是啊。」
基努李維說這段對白時,不知為何,就像他自己真正的心裡話。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AjoNRmQ5x8)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Keanu Reeves Club
#keanureeves
#基努李維
劇照:華納兄弟影業《康斯坦汀:驅魔神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
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netflix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為悲傷,才有了幸福。
基努李維在2019年重磅回歸,每部電影都造成話題,《捍衛任務3》締造系列作票房最佳紀錄,客串的《玩具總動員4》(配音)、《可能還愛你》都被譽為片中最搶眼的角色,而後宣布回歸《駭客任務4》,最近外媒《We Got This Covered》接獲爆料,華納計畫拍攝《康斯坦汀:驅魔神探2》,已經不打算找先前盛傳的柯林法洛,將由基努李維回來演出(新聞來源:https://reurl.cc/D16yoQ)。
基努李維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跟附近許多朋友聊天,大家都曾提及,「我很喜歡基努李維,雖然他的演技不夠好,但是他很帥,他很有魅力」,但這不構成基努李維的好,基努之所以迷人,是在於他渾身自然而然散發的脫俗氣質,像個憂鬱的貴族,好像很遙遠,但是他的真誠,又離我們非常近。
基努李維有過許多悲慘的人生經驗,但他都幾乎不曾對外多說,除了一件事。
那就是瑞凡菲尼克斯。
共演《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的好友瑞凡菲尼克斯在23歲那年因為海洛因與古柯鹼使用過量而猝死,基努李維那時正在拍攝《捍衛戰警》,演藝事業正準備一飛沖天。
女主角珊卓布拉克在1994年向媒體《Télé7Jours》表示說:「我知道他已經經歷過很多事情,但這件事他很難釋懷,我認為他心裡面隱藏著極大的痛苦。」
基努李維自己也在《US》雜誌中提及瑞凡菲尼克斯逝世,對自己有極大的影響(新聞來源:https://reurl.cc/lLdoz6)。
「我該怎麼說,我感到非常非常悲傷,難以置信的悲傷,我真的很想念他。」
即便沒有人知道基努李維是如何從這些悲傷經驗中走過來,他的事業有時候也起起伏伏,多次在票房成績上慘敗,但又能以《駭客任務》、《康斯坦汀:驅魔神探》、《捍衛任務》等片重回話題票房巨星寶座,如今漫威與DC也積極爭取他演電影,只是目前狀況還未明。
但我總覺得,基努李維在2017年所演的Netflix電影《深刻入骨》,在片中飾演心理醫生,向有厭食症的少女莉莉柯林斯開導時,所講的一段台詞,可能就是他多年以來奉行的理論。
「別再以為會有人救你了,你不需要讓另一個人來騙你,人生並非永遠都是合理的,但你要調整心態,面對事實,你就可以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活。」
「這是你一直奉行的原則嗎?」莉莉柯林斯問著。
「當然是啊。」
基努李維說這段對白時,不知為何,就像他自己真正的心裡話。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AjoNRmQ5x8)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Keanu Reeves Club
#keanureeves
#基努李維
劇照:華納兄弟影業《康斯坦汀:驅魔神探》
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netflix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走過大帶小帶跑車迴片機時代的朋友必讀
#波波好文又一篇
.
1.小時候覺得逛錄影帶店是一件快樂又幸福的事情,逛錄影帶店最大的樂趣就是被滿滿滿的電影包圍,光是翻看錄影帶外殼介紹都會覺得開心,不過,該租哪部電影回家看,往往得花很多時間才能做出決定,畢竟要挑到全家人都可能喜歡的片有點難度啊。
.
2.以前看電影的管道,除了出租店外,有一段時間MTV也非常流行,高中時期,我和兩位好友山羊鬍和River也有去MTV朝聖,當年台灣仍不常見同志電影,剛接觸金馬影展的我們,總覺得同志電影是非常奇妙(新鮮又禁忌)的類型/題材,因此,第一次去MTV看電影,很自然想要找市面(一般院線)看不到、在家可能也不方便看的電影,我們一開始想看《墨利斯的情人》,但影片已被租走,店員小姐看到我們失望的神情,立刻向我們推薦《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當她拿出影片時,我們三人眼睛都亮了起來。
.
一來常翻電影雜誌,老早聽聞《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在國外評價大好、二來我們都是River Phoenix的影迷、三來它是同志片,符合我們對「既然來MTV,就是要看不一樣電影」的要求,當我們決定租看《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時,小姐笑著說:「我就知道你們會看這片。」,嗯,直到今天,我都不確定店員小姐的笑容與回應是否有特別意思。
.
3.當年想看禁片看獨立電影看歐洲電影大師作品的管道,除了金馬影展、MTV、或是某些出租店(例如永和的超越未來)可以挖到寶外,還有就是我們那個年代(年紀)影迷都要去朝聖的「秋海棠」。
.
4.上一次逛錄影帶出租店.....應該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有些習慣,慢慢地,就遺忘了。
【實體影音寶庫—白鹿洞師大店,員工小楊訪談】
#DVD出租店員工訪談
當今媒體導演演員訪問滿滿滿,究竟身旁的電影相關從業影痴內心世界是什麼?腿一個月的專欄再復出,波波介紹電影人出動!!
.
【前言:電影、出租店與我】
電影,兩個字,對於現代人說來格外輕鬆。花錢買票進戲院自然能夠在銀幕享受感官刺激遨遊心靈;倘若你沒什麼道德潔癖包袱,更無視版權法律規章,只要在搜尋引擎打個「XX電影+線上看」,同樣能夠在小螢幕觀賞多數已下檔電影。
管道的便利,讓電影的距離不再是家與戲院之間的路程。錄影帶、VCD、LD、DVD、藍光、MTV、第四台、線上串流,開啟了觀賞電影的不同可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自己想看的電影。
不同媒介承載著不同觀影習慣。只不過,DVD、藍光片等實體光碟租借或是購買收藏,在今日,除了少部分影痴外,非法網路下載、觀看與合法線上串流衝擊下,這樣的行為似乎愈來愈罕見。
小時候,我曾把租來的錄影帶《新十二生肖》拿去幼稚園教室播放。一群不到七歲的屁孩們看著貝瑪洗澡露屁屁,鬧烘烘說「好色喔~」。
因為錄影帶,一部已在戲院下檔的電影,讓我得以與其他人分享。
.
時代變遷,這年頭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紅色跑車倒轉錄影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頂多知道DVD、藍光,就以為這是電影實體化的全世界。
我認為實體出租店相對今日OTT影音線上串流而言,有一種無法割捨的親切情感。在實體租借的規則下,你並非無限量地想看就看,而是有限地租什麼看什麼。這種「有限」,不是虧本的浪費而是一種熱情的實踐。當你將租回來的DVD帶回家放進光碟機投在螢幕上欣賞,通常,你不會按著暫停就離開幾小時,你會好好看完它,畢竟這是花你錢租回來的。(一種歐巴桑心態)反倒線上串流看到飽,按著暫停,你會換拿手機平板坐在馬桶繼續看,或是改天從暫停時間點繼續觀賞。多了點方便,卻少了點情懷。
為了記錄並傳遞這份對於電影實體出租的情感,我決定起身訪問白鹿洞師大店當家帥氣店員小楊(楊詠盛)。讓大家知道,實體影碟出租究竟是如何的浪漫情懷。
▏
▏
【實體影音寶庫:白鹿洞師大店】
白鹿洞師大店座落於捷運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師大路巷內,是臺灣最大的分店,有地下一樓,電影藏片量是分店之冠。(超過14654部電影)師大店從前營業至凌晨一點,現在隨著夜市沒落愈來愈早打烊。據聞,白鹿洞是是第一間將租影音出租與出租書店合併的店家,進而引領今日漫畫店複合光碟經營的潮流。
認識小楊是無心插柳柳橙汁。那時候我寫了《台北物語》萬字爆雷文分享到「奧斯卡坎城柏林威尼斯都可以」社團。很多人就按出好友申請,當時我看到這人好像有點帥,我便拋下矜持立馬按下通過(是的,我膚淺,我掌嘴,啪啪)認識人家幾天後,我就私訊問可不可以採訪他,他說好,我就在月黑風高的半夜十點跑去到人家店面。如同上述前言十段,寫了一堆情懷復古啥,我以為這年頭的白鹿洞畢竟都倒幾店了,大概會跟我家附近的__城一樣,頂多小貓兩三隻客人。殊不知吼賽雷,客人多多多,小楊甚至忙著結帳無從應我話。我錯了,原來白鹿洞師大店豪厲害。
不過小楊說,營業額對比過去黃金時期,現在大概降到一半左右,而且對師大店來說,晚班會有附近商家打烊來借還片或是夜市客人,所以我才會見到此般熱絡榮景。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師大店是影音館藏之冠,許多電影只有師大店才有進。舉例來說《電影序曲片頭大師》這種影痴才會朝聖的紀錄片,別間店就不會引進。因此許多人都會衝著師大店藏片量遠道而來租片,像鄭有傑、駱以軍這些名人都是白鹿洞常客。很多外縣市影痴、廣電系學生、電影評論者、拍片業界人士也都是師大店老主顧。
我細問著小楊工作狀況,才明白出租店員工並非只在櫃檯面對客人。早班的要做書、做片。書要蓋章;片子則是要做片袋、片殼、登錄日期。書還會手油,封面必須以酒精擦拭。晚班除了算帳,更因為來店客人增多,得應付很多小偷、瘋子、奧客。除了己身工作業務,員工更必須時時刻刻發摟娛樂圈大小事。小楊說前陣子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息影,他就得要把片子擺出來至架上。因為會有人想念戴路易斯前來借片。所以呢,店長在徵員工時就會考量其擅長領域作為日後選書、進書建議依據。像是電影,或者是武俠小說甚至男男BL漫畫。身為臺灣勞動工作者,真的十八般武藝都要會呢。
.
一部影碟片殼在架上擺正面是由店員決定的。如此曝光相對以背面塞在架子上來得顯眼,會提醒客人注意並且提升租閱率。白鹿洞員工每天都要記錄新片借閱狀況,統計哪一些近期電影是客人偏好。值得一提是「限制區」,臺灣相關單位規定限制級電影不得放在「新片區」宣傳。限制區通常會在走道底側,較少人走到,更需要擺出正面讓客人看清楚有哪些片可租。當然,店員的喜好也可能影響擺設,小楊就說,他認為是寶的電影就會放顯眼一點,希望客人識貨租閱。像是《吸特勒來了》、《吸血鬼家庭屍篇》都是他的心頭好。
隨著臺灣觀影習慣轉變,韓國電影的租閱量也與之攀升。小楊說原本店內租借韓國片的人很少,但《屍速列車》、《哭聲》、《下女的誘惑》讓客人改觀,之後韓片借閱量增多。
我接著針對進貨詢問,小楊說,一部片要被客人租到超過進貨單價才會回本,所以不能亂進。像今年六月份發行的《猜火車2》就要進很多。但電影也不能一過新片期就把影片全部賣掉只留一套在店內。有的客人會在續集推出時,把前面系列作租回家復習。《變形金剛》系列可能不會,但之前《玩命關頭7》上映就滿多客人來店借完系列前作。
關於藍光片,小楊則說出租店進藍光是良心事業。因為一部藍光影碟通常成本八百到一千元,藍光租一次99元,一部片通常要租七八次才夠回本。雖然藍光片是未來的收藏趨勢,但以目前師大店租閱的客人來說並不足以支撐至回本。師大店只能秉持著服務客人精神繼續引進。
以漫畫書而言,〈阿基拉〉、〈傳染〉是白鹿洞師大店鎮店之寶。因為絕版,市面上已經無法購買,許多客人會親臨內閱;電影的話,許多市面上已無發行的電影,師大因為開店久,都有收藏得以租借。像是《銀翼殺手》、《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這些經典電影都是師大店獨有的寶藏。不過,這些寶藏並非永久不壞。小楊就提到,師大店很多片都會被刮花無法讀取。《再見瓦城》就莫名其妙壞了四次。有些片壞了可以再進,絕版片則就沒辦法。他希望租閱客人可以好好珍惜,讓這些好片可以繼續留世被看見。
▏
▏
【租片店脫離被動:辦影展】
白鹿洞師大店有一項不得不提的特色,那便是「影展策劃」。師大店會規劃一整櫃的專題電影區聚焦供客人租閱。甚至在字卡上手寫影評推薦語,讓客人知道這部片何以被推薦。過往就曾經辦過辦「爽片影展」、「生命影展」、「寂寞影展」、「環保影展」等影展。這般作為甚至登上電子媒體新聞版面報導。
舉例來說,2016年底為了響應凱道婚姻平權音樂會,藉此表達力挺立場。白鹿洞師大店成立「滿滿的彩虹大平台」專區,將店內同志電影如:《斷背山》、《藍色大門》、《冥王星早餐》等片集結,做出同志專題。
婚姻平權之後時間沒多久,新竹光復中學發生學生於校慶活動穿著納粹軍裝高舉納粹旗幟大喊的事件,白鹿洞隨即發摟時事做出「寒假作業:勿忘歷史」專題,將20部二戰納粹題材電影:《偷書賊》、《惡魔教室》、《辛德勒的名單》等片在專櫃集結,表達出歷史傷痛不容玩笑對待的立場。台大社會系教授李明璁更分享照片讚揚:「只要有心,到處都可策展,都可教育。」
《我的冠軍女兒》上映後,師大店則策劃「印度影展」。原先在店內默默不被理會的印度電影,因為專題推薦,整排片被借光。小楊說,他們努力做影展,就是要以實際租閱量證明給上頭大店長看待,這樣實踐是有說服力的。
出租店脫離被動,主動推薦影片並融合時事議題教育,不免難怪,白鹿洞師大店被讚揚是史上最認真的租片店。
▏
▏
【不僅是店員的店員】
小楊跟我說:「要留給客人,不只是商品」。對他而言,擔任白鹿洞師大店員工並非一份冰冷的服務業工作。有些客人會和他討論電影,直言哪部片好不好看。基於同樣對電影的喜愛,客人們會變成好朋友,送吃的,甚至聊天陪同打烊關店。
白鹿洞對小楊而言像是一個家,因為電影專業(小楊世新廣電畢業,擔任過攝影師),讓他得以認識到更多電影同好。他常在金馬奇幻影展碰到客人,彼此會熱情打招呼。這樣的互動更證明了「店員也是人,跟我們一樣愛電影。」
租片店或許真的因網路影響接近夕陽產業,許多店面都在苦撐經營。小楊說,曾有客人看衰嘲諷「看你們撐多久。」但除了賺錢,出租店的存在更是為了奉獻對於影視的熱情。小楊透露,師大店的《刺蝟男孩》只被租過兩次。這是一齣榮獲金鐘獎肯定的臺灣戲劇,卻在店內乏人問津。小楊說,即便如此,師大店還是會持續引進這樣的戲劇。就算僅為了一點點客群,看似虧本,但是白鹿洞之所以可以長久經營的原因,就是為了服務這少部分的影痴。
基於電影迷戀狂熱,出租店從被動化為主動電影推薦,佐以全臺灣出租店最豐富的影音收藏量:白鹿洞師大店始終屹立不搖,正是因為,它如此獨一無二的存在。
電影,對我而言,它不僅是讓人放鬆心情或是單純的感官刺激娛樂。影帶出租店的存在,提供了影迷、影痴、影狂一段私人連結,讓我們得以在電影愛好中接觸對話。
電影,讓我體驗了不同人生;
出租店,則讓我有更多選擇去體驗這些不同人生。謝謝你的存在,謝謝你讓我看見更多電影。
▏
▏
【小楊Q&A】
Q:假如客人租色色的影片,你會不會有什麼眼神反應或是特別有印象?
A:其實不會。每天客人流通量太高,除非是熟客或特別機車的客人,不然其實很難記住。不過,那種每兩三天來狂借限制級電影的老伯,就很難不記住。(然後,他借到《人型海象》、《人型蜈蚣》或金基德這類電影時。我們通常會想像他潛藏在心底的觀片感覺)
.
Q:你認為線上串流影音平台是出租店敵人嗎?
A:對白鹿洞來說絕對有衝擊,畢竟線上串流不會有逾期問題也無須出門還片。不過,對我們店員來說,的確有很多電影或影集類是台灣沒有發行的,只能在Netflix上面才看得到,那身為影迷的我們當然不會去反對串流平台。(盜版當然是絕對反對,都有客人打來問「這部片在網路上找到了可以去店裡退錢嗎」這種白癡言論)
.
Q:貴店的影音規劃十分熱情,甚至邀請《台北物語》小偷演員親臨贈送海報。是老闆所逼,還是你無限奉獻自己的影音熱情呢?
A:前一任師大店店長離職後店裡面的確氣氛滿低迷的,現任店長是開店元老級的店員強勢回歸,我和她滿努力地想要白鹿洞重返過去榮景。所以我們都很盡力地處理店內「特別影展區」。店長會用手工美勞方式去製作相對較親民的展區;我則是盡量拓展人脈來找到新題材。像是這次《台北物語》區就是因為小偷演員張哲豪原本就是店裡常客,後來因為我之前在臉書貼的《台北物語》影評與他聊到天,最後陰錯陽差請他帶一張簽名版海報來店裡,之後就交由店長製作特區了。這些都是我們店員和幾位朋友跟店長一同自發性製作的,大店長也給予我們很大的彈性與空間製作,有時客人特別來拍照打卡之類。滿開心的。
.
.
以上文字僅節錄介紹,完整文章包含十七則訪談Q&A:
▶️ http://bernd97.pixnet.net/blog/post/223216576
____
By Das Kino波電影
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netflix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你相信「命中注定我愛你」嗎?有一種愛情故事是這樣的:兩人一見鍾情,瞬間被愛神的箭羽擊中,心跳加速,血脈賁張;像電影中慢動作的凝視,四下無聲,瞬間即成永恆。然而小編想的是,愛情真是被命運掌控的嗎?「一見鍾情」有何道理可言?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讀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小說〈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選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出版於1992年的短篇集《異鄉客》。伊格言的這篇文章中,開頭就帶領我們直擊故事中最具震撼力的場景──男女主角初遇的海水浴場。小說男主角是現年二十歲的帥哥比利‧桑其士。他出身富裕望族,頭腦不怎麼靈光,從來沒能好好讀完一本書,也沒能好好讀完一間學校。作為一個街頭小混混(「鐵鍊幫」首領),他的「職業生涯」堪稱順利;因為身為世家名門之後,城裡最中二的貴族後代,怎麼為非作歹、魚肉鄉民都沒人敢抓他。即便開著跑車衝撞露天戲院,勇敢的警察們紛紛假裝沒看見,戲院的監視器也直接「沒有畫面」。
某日,無法無天的鐵鍊幫選定海水浴場女更衣室作為惡作劇目標──比利沒想到這竟是他混混生涯僅見的重大挫敗。他闖進更衣室,站在赤裸的妮娜‧達康特面前,脫下褲子露出陽具,滿心以為可以享受少女迷人的尖叫。然而事情不如預期──十七歲少女妮娜,和比利同樣權貴出身,規規矩矩還是個處女,從小就是好學生,連個裸體男人也沒見過──但她機警又沉著,此刻看著這俊美暴露狂巨大的生殖器,她冷冷丟下一句:「沒用,我見過更大更硬的。」
這話激得小混混兼小傻瓜比利羞愧不已,竟然用捲著鐵鍊的拳頭爆打牆壁,導致手骨粉碎,血流不止。情急之下,救人第一,少女妮娜臨危不亂,穿上衣服,親自駕車將這出師不利的色魔送到醫院。
說時遲那時快,愛神在此時襲擊了這對小情侶。兩人在狂戀數月之後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