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企業營運的必然關係 / #周末認真文系列
.
我這一年(2020) 對於創新有些很不一樣的見解。某個程度上來說,也算是「改三觀」了。
.
以前我會認為「創新對企業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不管是產品創新、營運創新、服務創新 ... 甚麼有的沒的創新應該理所當然才是。
.
這種觀點當然很容易被質疑。但對「創新」,我覺得這比較像是一種信念,甚至很靠近「應該要為了做而做」才是。否則如果你要把創新當成一件可以創造短期績效的事情,終究辛苦,要當成長期的事情又流於浪漫。
.
但是討論「創新」是一個非常惹人厭的題目。追根究柢,你可以把所有的不一樣都定義為創新,那根本就包山包海了 .... 任何一間企業都可以說自己是創新企業;但同樣的,你也可以用比較嚴格的觀點去檢視企業,說他不創新 (同樣的句型,你也可以說這間企業「拒絕導入數位轉型。」)
.
這個當然還是有解法的。例如說企業可以追求創新指標、創新獎項,或者內部訂定創新標準等等。反正你覺得你需要創新就要 (或者不要就不要);反正如果你的企業可以幾十年的幾百年的活下去,能夠創新或不創新,有這麼重要嗎?
.
.
短一點的來說。例如說 Boston Dynamics 的這隻機器狗、例如說量子電腦、例如說DeepMind (寫圍棋程式的那間) ... 或者我可能還可以舉幾個例子。
.
在這些題目中,上述談到的幾間公司做出了差不多公認的「創新」產品與技術。但這些題目若沒有搖錢樹撐著,商業上是很難活下去的 ... 但由於這些題目都是人類技術的最前端,到底我們需不需要這些技術公司以商業為目標的經營下去?
.
所以當我看到 #BostonDynamics 用十億美元不到的價格轉手給 Hyundai ... #BD 在技術上肯定是沒有失敗的,能夠做出這麼厲害的機器人。或許在歷史上、技術上是有意義的,但我們能說 BD 這間公司成功了嗎?
.
我覺得我越發的能夠了解 ... 有很多公司主管討厭把創新當成一件事來討論了。還是為了今天的飯碗努力比較重要,對嗎?
.
對嗎?
產品創新 例子 在 方.略.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MIInspires #Circularshift #循環商業模式典範轉移 #重磅客戶現身說法 #IKEA
「如果人類的廢棄物可以循環再用,是不是就能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
本月的BMI•Inspires由荷蘭總公司的策略設計師Niki Seelen和Moniek Tiel Groenestege和大家分享我們對「循環商業模式典範轉移Circular Shift」的觀察與發現。除了BMI•自己的研究,這次更是榮幸請到我們的客戶現身說法,來自IKEA的Lisa Henriksson親自與大家分享IKEA如何一步步邁向循環商業模式典範轉移的這條路,以及這一路上累積的實戰經驗。
.
💡成就循環商業模式典範轉移的共通點💡
.
1. 制定一個能發揮影響力的願景(You need a bold vision on how to make impact):Unilever從十年前就希望成為世界上最永續的公司,並持續為了達到「Making sustainable living a commonplace」這個願景而努力,且展開相應的永續商業計畫和行動。另一個例子是以「A fairer future for everyone」為目標的Fair phone,他們透過「設計」來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將手機設計成模組,如果某功能或零件損壞,可以直接更換損壞的零組件,而不需要換整支手機。
2. 需要成為體系中的一份子並能長期參與其中(You need to be in it for the long run):我們無法獨自面對、解決龐大的產業或體系問題,必須要結合各種利害關係人(合作夥伴、顧客等)的力量,一起發展共好的解決方案。
3. 為創新投入大量資源(You need to heavily invest in innovation):以Nike為例,他們同時在產品和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除了利用工廠廢棄物製作鞋子來達到產品創新,更透過Nike Adventure Club的成立,來提供孩童鞋子訂閱制的服務,跳脫過去以產品銷售為主的商業模式。
.
💡我們可以從IKEA的例子中學到什麼?💡
.
在與Lisa的對談的過程中,她分享了讓IKEA開始打造循環商業模式的關鍵、他們如何創造有感的願景,讓消費者跟員工都能為了永續的未來而努力、過程中遇到哪些挑戰、有什麼學習和頓悟時刻(aha moment)等。
像是IKEA從消費者身上學到許多,他們了解產品對消費者產生的價值,例如情緒價值、經濟價值、功能價值等,並將結果應用在發展上。Lisa甚至提到,透過與消費者的訪談,讓IKEA意識到消費者並不會突然在某天起床就學的自己需要一個永續的產品,他們真正需要是能解決他們問題的產品或服務,只是解決的方式必須是永續、對地球沒有造成負擔的。
當然,更多的幕後故事等著你挖掘!
👉錯過了上週的研討會直播嗎?沒關係,點連結看影片檔!https://youtu.be/L2SMG9MNRZw
👉搭配視覺設計師Lotte de Wolde的一分鐘視覺紀錄,讓你輕鬆掌握循環商業模式典範轉移的關鍵>>https://youtu.be/LiLf3AUo7UA
產品創新 例子 在 實踐家商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低價戰該不該打】
教頭學堂| 雯靜
未來客戶的消費緯度也會變得多元化。價格不再是考量的第一標準,重構商業模式成為趨勢必然。
各位親愛的朋友,您好,我是林偉賢。非常歡迎您一直在教頭學院跟我們一起來成長。
今天來跟各位談一個現象,低價戰到底應不應該打呢?
有很多東西都在砍價,砍價,再砍價。為什麼這麼多問題?沒辦法
因為很多行業倒閉、關停、破產、拖欠工資、業績下滑,再加上中國大陸國內產能過剩非常嚴重
所以很多企業要麼沒生意,要麼就是把庫存清掉,只有靠低利潤走量來維持生存。
除了這些外部環境之外,內在的惡性競爭也愈演愈烈。
企業為了維繫顧客保證有生意做,不惜用保本的方式來賣貨。OK,就加重了更多中小型廠家倒閉
這麼大的風險,多麼恐怖的事情,所以現在比倒閉潮更可怕的事情就是低價的競爭可能會出現
這會更加嚴重,會導致以下情況:
第一個可能餓死你的頭腦,因為不良競爭,大家紛紛都不再把專注力放在企業經營也不放在產品創新上面。OK,而是一味的選擇放棄利潤。
第二個可能會累死自己,廠家的毛利率控制在20%左右還算是正常的範圍,可是有的廠家就更恐怖了,他為了有生意可以做,甚至賠本都做。所以你看看市面上,就容易倒出一大堆東西出來,價格低得不得了,可是彼此打亂了,又有什麼好處。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吧,就是印尼,印尼現在是一個全國幾乎都在騎摩托車的地方,他們全國摩托機車都是日本做的。但其實中國大陸的摩托車曾經也很厲害,在很短的幾年之內就佔據了印尼30%以上的摩托車生意。可是不到三年全部潰敗,全線撤回。為什麼?還是那個問題,低價競爭砍死了自己,砍死了品質,很多東西反而讓顧客不信任,所以現在中國摩托車幾乎全面退出印尼市場,非常恐怖。
第三個價格低的背後主要是顧客的保障都得不到保護了,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再去投入研發,設計,製造,那你沒有研發設計,企業在原來產業鏈當中失去競爭力,就影響產品的品牌,品質,質量。甚至影響消費者心目當中的印象,拉低了中國製造的形象,把消費者逼到去別的地方買東西去。
作為一個中國的民營企業或者中國科技領軍企業的華為,它之所以能夠持續巨大的成功就是因為它不走低價的概念,華為走到今天,一心一意提供好的產品,幾十年如一日,每年都拿出巨額資金來搞研發。過去十年華為累計投入了2400億元來搞研發,它17萬員工當中,研發人員比例高達45%將近七八萬,而華為在全球設立16個研發中心,31個聯合創新中心,加入170多個彼岸准組織和開源組織,這個組織截至2015年12月3號為止累計獲得專利授權50337件,是全世界一流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各種專家都聚集的地方。
所以低價營銷是一把雙刃劍,不僅為企業帶來收益,可是你更應該要注重到產品的質量,更高的性價比,未來才能夠讓你的產品消費緯度拉的更多元。只有打破價格,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所以各位千萬不要再打低價戰,讓你的企業做好研發品質,才能夠真的有未來。
產品創新 例子 在 2022 年175 項創新產品中的11 項亮點新品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Improve what moves! 今年我們將圍繞可持續發展、數位化、3D 列印和低成本自動化等主題展示動態工程塑膠的175 項 創新產品 新品 ... ... <看更多>
產品創新 例子 在 【有物報告】 產品創新(一)~不是破壞式創新,小心高調行銷 ... 的推薦與評價
舉個例子來說吧,當微軟卯起全力促銷Surface 平板電腦時,市場的反應普遍是「喔,又多了一種跟iPad/Andriod Pad 類似的平板電腦」,而不是微軟自己感動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