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現代化十六講心得>
現代化十六講過去幾年也讀過 4-5 次了,第一次讀收穫很大,中間幾次就比較少,這次再讀又有很多收穫
伊恩莫里斯利用這四項指數來統計人類文明的發展:攝取能量的能力、社會組織的能力、信息技術的能力(社會組織成員每天交流、儲存、記憶)、戰爭動員的能力
第一項攝取能源的能力。伊恩莫里斯所稱的能源大概是從光合作用到石化、動力這種能源。但如果放到企業的角度,能源也可以想成資源或經濟學所稱的生產要素,包含:人、土地、資本
而後面三項:社會組織的能力、信息技術的能力、戰爭動員的能力,也許可以想成消耗能源的方式。放到企業,那就是商業模式的選擇及組織架構的組成
人類文明的出現跟自然資源有很大的關係,有興趣的可以讀 <槍炮、病菌與鋼鐵>,簡單稱為天時與地利。那一間公司的出現,第一步也要看清楚天時,然後盤點一下地利。張忠謀望盡天涯路,看見 Fabless 這個天時、Jeff Bezos 看到網路每年好幾倍在成長的天時、巴菲特轉控股收購,可能也是看見美國企業接棒的天時。看懂天之後要來看地利,我有什麼。張忠謀第二步是盤點台灣資源,喔我沒有設計能力、沒有行銷能力,但高品質製造的能力或許有。
最後是打造組織的能力。李祿說人類文明兩個最偉大的制度創新,第二偉大的是中國發明的科舉制。核心概念是人類理性上追求機會的平等。建立了提供機會平等制度的社會都會繁榮進步、長治久安。一間公司怎麼打造機會的平等,leading by ideas、expert leadind expert,而不是老闆是對的,就很重要了。而最偉大的制度創新是自由貿易的市場,這是亞當斯密觀察到驅使人類經濟進步最重要的力量,自由貿易的競爭下,產生各國間的比較利益,帶來分工,後交換產生 1+1>2 的力量。這個力量一直存在,從不會自己產生能量的單細胞生物吃下另一個會產生能量的單細胞生物,把他收服變成粒線體開始,人類的分工創造出 1+1>2 的力量就不曾斷過。而在這之上,李祿提出在 3.0 文明中,分工交換產生的增量又進一步被放大,這是因為人的知識是可以積累的,單純的商品、服務的積累不太容易,但人的知識累積是比較容易的,知識思想交換時出現的情況是 1+1>4。交換雙方不僅保留自己的思想,獲得了對方的思想,而且在交流中還碰撞出火花。知識自由分享,不需要交換,不需要大米換奶牛
知識產生 1+1>4 這個觀察,我覺得是這次重讀最大的一個收穫之一(以前讀過過去還有點 Confuse🤣)。今天的人類不斷站在前一代的人類肩膀上疊代。我們沒有付出勞動,只付出了時間,就累積了前人所有的經驗和教訓。而平常的交流,也不是以物易物的交換,交流結束後雙方不會因為我把我的知識說給你聽,所以我的知識就消失了。這個重大觀察,是驅使人類經濟發展可以指數進展的根本原因。而如果要我大膽猜測,我會覺得人類進展可能越來越快。如果越來越多人加入到知識共享的體系中、整個經濟發展從越實體往越線上轉移、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情況下,也許會加速經濟進展的斜率,當然這只是我大膽的猜測
既然知道 1+1>4 的力量很重要,那企業要怎麼設計一個環境、系統或文化來產生上述兩個制度創新,可能是導致未來競爭優勢強弱很關鍵的決定。要讓員工勇於創新,並對每一次的創新嘗試,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要做好詳細的資料收集工作。
來看看 Jenesn 是怎麼在打造 Nvidia 創新的文化。"很多公司說創新很重要,但我不認爲創新可以用說的來孵育除非你有 risk-taking 的文化。我要鼓勵我們的工程師、行銷、所有員工去 take calculated risk。但首先你要教他們,這是一個技能,第二個部分是勇氣。大多數人討厭失敗,但如果你們想要成功,我鼓勵你們 to grow tolerance for failure. 但如果你不斷失敗,你可能就真的會失敗。所以重點是你怎麼教會一個人失敗,但是是快速的失敗,然後只要一知道是一條死路,馬上就轉換。而做到這件事的方法,我們稱為 intellecture honesty"。不怕失敗可能是要創新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自古人類在沒有人鼓勵下就一直創新,從穀物的育種到亞當斯密說的工廠工人。那為什麼很多公司就不創新了?也許是失敗的時候旁邊的同事、長官沒有給予鼓勵:黑,你超棒,只是找到另一種證明此路不通的方法。
再來就是資料的收集。成功地記錄下來,下次就這樣做、失敗的也記錄下來,給後人參考。漸漸的,就成為一套不斷迭代的方法論。聽說台積電的 documents center 和蘋果的 Design Guide Book 就是在幹這件事
最終,看懂天時、了解地利,也設計了可行的商業模式和組織架構(人和)一切看似美好。但要小心謹慎,因為天不斷在變動,地也不斷在變動。適合 1.0 文明成長的地區跟 2.0 文明不同。所以組織要隨時根據環境變化而調整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位觀衆都知道施傅由負債80萬到身家半億的故事,原來Jim Rogers在年輕時也有大虧損的經驗。他曾經用五個月將財產翻了三倍,幾個月後卻失去所有的資產,再一步步走向成功。繼上集Jim Rogers和我們分享了對國際形勢的見解,今集 #我要做訪問 會聚焦更多投資心得分享,究竟他在投資領域取得巨大成功...
環境 經濟學 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了一本比較薄的、1987 年出版的 <工作與信仰> 讀起
這本是整理李國鼎在不同場合的演講、投稿而成,涵蓋很多主題,光是我摘要的內容就超過 7000 字,所以打算分三篇來整理心得
今天先講讀完李國鼎 1983 年在中央大學演講,主題 <求知的過程和經驗> 我非常喜歡這章,從李國鼎小時候講到他 70 歲
曾經老闆問我:阿堯,如果今天要你幫台灣科技化,你會怎麼做?當年蔣中正可是丟了臺灣工業化的題目給李國鼎
那時我完全沒有 idea,怎麼可能,太難了吧。但讀完這章,我覺得李國鼎有這樣的能力,完全不是因為他聰明。幾個 takeaway
1.跟最厲害的人學
2.保持初衷,一路保持初衷
3.每一步都算數,每一件看似困難的事,對往後都會有極大幫助
4.對現狀不抱怨,認真做事、隨遇而安
5.讀萬券書,更要行萬里路。與頂尖人才交流,不要活在自我想象中
-------底下內容摘自 <工作與信仰>-------
- 1934 到劍橋去做研究,因為那裡是核子物理的聖城,1930 年代前後,許多新發現皆從那裡研究出來。做了兩年的核能物理研究,和一年的極低溫下面超傳導現象的研究,這個題目是當時中國學物理的人沒有去學的。大學教科書 Radiation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 的作者 Rutherford 就是這裡的主管,另一位實驗室教授兩度得到諾貝爾獎。很多優秀學生都在當高級研究員指導研究生研究,還有發明電子的 Sir J.J Thomson 和發明 Cloud chamber 的 Wilson 雖然退休,但仍到實驗室來,可以常常請益
- 每天下午茶時間,做理論的人就會跟做實驗的人進行交流與辯論。不斷交互、修正,結果就帶來很多新發明。使得那時劍橋物理研究所成為世界物理學的聖地,全世界理論或實驗派的有名物理學家都常來演講訪問,這是他的黃金年代
- 這些研究學問的方法和思路無形中給我很大的訓練和啟示,那就是對任何問題,要先有整個的了解,然後選定優先次序再著手推動進行。
- 回國在還沒找到軍事工作以前,先到武漢大學教物理。第二年在長沙加入防空學校(月薪從 360 下降到 150)做照測總隊修理所的所長,招收了許多大學理工畢業生為技術員和一批機械生,所有後方主要城市的防空部隊都要我們派員工去大修,還要訓練軍隊技術人員的維護工作。因為當時沒電,就將磨米的磨子改成水力發電機。油不夠,就收購玉米和燒酒來練強力酒精,一面又做木炭汽車。這一段時間使我對技術問題和工廠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興趣
- 過了三年被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參加 1940 西北日全蝕觀測。做沒多久,覺得這份工作和當初回國的初心不一樣。第二年同學介紹去資源委員會的資渝煉鋼廠做工務組主任,當時後方缺鋼鐵,而四川有鐵、有煤,在技術人力方面,有一批資源委員會送到德國去實習、然後計畫去湘潭參加設計中央鋼鐵廠的年輕工程師。我就和這一群專家中三四位共同來籌畫資渝煉鋼廠。我參加該廠工作期間,得到非常有意義的經驗,管理和技術的
- 在資渝做了三年,資源委員會調我到會本部工業處管理會數五六個鋼鐵事業,同時去戰時生產局也主管協調聯繫鋼鐵事業。因此對後方鋼鐵業的認識增加了解。勝利後,主動收集日本在東北所建設的鋼鐵工業資料。資源委員會擬在上海見一個有規模的造船廠,計畫用日本的賠償及美國的援助來辦,我就參加了籌備工作,技術人員延攬順利、碼頭已建好,但國共內戰,被調到基隆台灣造船公司。在此期間,曾以五十天的時間到日本實地考察其機械、造船等重工業。在台船約五年時間的磨練,最重要的使我對機械、造船工業也能略窺堂奧。
- 1953 被尹仲容徵招到經濟安定委員會下新成立的工業委員會做專任委員,做他主要的助手。一方面設計經建四年計畫的工業部門,尋找可發展的工業與產品。另一方面把這些計畫做出來後,便申請美援支持款項來加以推動,使國家走上工業化的途徑。在這方面我管的範圍很廣泛,除化學、食品工業外,諸如電力、紡織、機械等都歸我主管。這一工作時期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接觸到很廣的層面,每天都接觸到新的事物及新的知識,同時以能代替進口、節省外匯的產品為優先。這段期間也開始參加國際會議,從 1954 開始每年一度的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年會,和其會前的工業分組會議,討論各國工業化的問題。以前只有外交部派人參加,注意力放在代表權問題,對其他專門議程都沒有意見。但我很認真看完議程中工業化涵蓋範圍的每個項目,在每項議程中我也盡量設法將彎的情形介紹給與會各國代表,交換經驗。連續參加三年,得到很多知識,對於推動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有了廣泛和整體性的看法。對於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或若干措施有助於我們推動工業的,回來即像工業委員會和經濟安定委員會報告並建議。
- 同時開始注意研究工業發展環境的問題。誰願意辦工廠?什麼情況下願意辦?什麼情況下能賺錢?政府哪些措施會影響工業生產?我最早有認識的是租稅問題對工業的影響。那時推動紡織外銷,發現進口的棉花有關稅,棉紗有貨物稅,賣出去有營業稅。我在經濟安定委員會先後建議關稅和貨物稅退稅制度,建議經採納就陸續實施了
- 由科學轉到工程,再由工程轉到社會科學,接觸財稅、經濟許多方面,凡是有關聯的問題或頭痛的問題,只要給我學習機會,都不會放過。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想辦法解決問題,一面探尋新的問題和新方法,在工業委員會做了五年學到很多
- 1958 被派任美援會秘書長,因擔任幕僚長的關係,開始了我和財經首長接觸頻繁的時期。這時期我的三個身份,第一是美援會秘書長,第二是經濟部工礦計畫聯繫組召集人,第三是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IDIC)召集人。工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投資環境的知識,當時尚無專門書籍可以參考,幸而隨顏靜波於 1957 參加舊金山世界第一次國際工業會議,會議中所收集的資料全有用處,徵選了十幾位同事,大家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所謂投資環境有哪些
- 發現第一買土地很難,有很多法綁住。第二影響資本累積和行程得稅法很多,譬如印花稅。因這兩個因素,我邀請稅務專家、土地專家和法律專家來參加我的工作
- 我主持美援會最大信念是怎樣不依賴美援而可以生存,這是很少國家肯這樣做的。1960 提出財經發展 19 點措施
- 同時我想如何把這些觀念、法律功能、時代需要以及經濟學家的許多知識、社會應有的認識等,讓一般人都能了解,唯一的辦法是辦展覽會。這個展覽會將許多經濟觀念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了解和自行解答這些問題(人口過剩、水庫不足)設計一套圖表,分析一塊地三公頃要生產農作物的話,可以得到多少錢養多少人?若要辦工廠的話,可以生產多少?養多少人?若要外銷,可以得到多少外匯?這個觀念介紹給大家,大家對土地利用觀念很快就由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
- 一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同事也需要人民觀念的進步,來互相配合。我很快發現,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又懂法律、又懂經濟的人,我在美援會成立一個小組培養此種人才,並在台大及東吳大學設置獎學金鼓勵學經濟的去學法律,學法律的去學經濟,這樣對國家將有更大的用處。如果只懂法律而不懂經濟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 在這期間,我每年有五、六次出國開會的機會,參加國際會議或帶領友好訪問團加強雙邊關係。行萬里路中,結識很多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絡,尤其在亞洲地去的財經首長,多變成好友。同時藉著外國投資人可知道世界的經濟情況、產品的發展情況,各公司的經營哲學及策略,這些都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只有從談話中、公司年報中得來。知識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多半是動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書本中固定的、靜態的資料
- 1969 由經濟部轉任財政部長,在我個人是極不願意的事,但當局既然一定要我做,也只能盡我的力量,仍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全力以赴。每一個銅幣拿到手中總有兩面,一面是人頭、一面是數字,我唯一可自傲的,看過數字,也看過人頭。我做過經濟部長,也做過財政部長,因此知道,同樣的一塊錢財經兩邊的看法,完全不同
- 從經濟部長轉到財政部,我仍不斷了解農工業的發展,從而綜合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我常常告訴財政部裡的同仁,不要做經濟發展的障礙,假如有就趕快告訴我,如果法律有瓶頸就修改法律,辦法有瓶頸就修改辦法,若是人的話,則人的觀念就要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應該調開原來工作崗位,這是我做事的哲學
- 1975.12 心臟病發,1976.06 請辭獲准,調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環境 經濟學 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痛並快樂的學習】
「很燒腦的課程,痛並快樂的學習。」這是今天教學提問力第二天「教案企劃」線上課程,其中一位老師寫下的心得。
「痛」是在於寫下一堂課程的教案架構,並用提問方式貫穿教案內容,這與過往用教科書內容講授的思考模式不同,要先從學習成果回推,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專注、投入、參與思考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學習內容。
午夜十二點截止收件,仍有老師半夜上傳教案。
今天老師一輪一輪上陣,四輪十六人(時間有限,剩下的教案來不及進行),每人講授主題與重點,要提問的問題,希望學生學到的知識,我即席回饋與講評,提出更多問題請老師思考,讓內容更聚焦、清楚易懂,而且要有趣,讓學生感興趣。
內容有國文的文章(簡媜、童書)、歷史的世界大戰、日本殖民台灣、白色恐怖、疫苗議題、經濟學供需原理、憲法、法律與法令的差異、兩性關係(愛情)、小篆的重要性、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海洋文學與環境生態、如何主持會議、生物課的細胞課,甚至是西亞的衝突。
其實是歎為觀止,這麼多主題、這麼多類型,非常精彩。
我的工作是讓內容更聚焦,釐清到底要教什麼?會不會塞太多內容?能否引起學生興趣?即使再無聊的課程,都有辦法轉換角度,增加深度與趣味度。
否則再有趣的課程,也會變得無趣、失去生命。
被我直指核心的問題,主要在於國文課不是透過閱讀去學習技巧(什麼技巧、什麼方法),而是希望這個文本看完後得到什麼啟發,增加思考能力,才知道如何應用,太快導向技巧,學生得到的就是無趣的破碎資訊。
比方屈原跟漁父的對話。不是讓學生知道屈原說了什麼?而是屈原在什麼脈絡、心態下有這種想法?如果我們穿越到屈原身旁,你會對他說什麼?
把問題扣回學生的生活經驗,挖深主角(屈原、漁父)言行背後的原因和動機,引發學生深切的思考。
一位老師說:「很多老師一下子都切知識,沒有用情境去帶入 ,學生都睡死了 XD」
有位老師提到日本總督府如何統治台灣的主題。我說這是好問題,也可以換角度,當時有幾年時間讓台灣人選擇當清國人、還是日本人,可以列出兩國的資源、變化,請學生思考自己回到當時,要選擇當哪一國人?
我也想到日本總督樺山資紀青年時來台灣探查,也可以讓學生站在樺山的角度,去思考台灣對日本的利益、或是哪些特有資源?去走一趟他的考察路線。
老師也提到當時台灣人要如何抵禦日本?因為題目太大,我建議可以列出清兵的實力、兵器,日軍的兵器戰力,台灣抗日志士的實力,請學生思考要如何抵抗,如何佈局?還是只能放棄?
另外,老師們開始思考,為什麼要教這個主題?難道只是按照規定嗎?自己的詮釋能力跟動機才是關鍵啊。
類似這樣的教案對話,互相觀摩討論,就是四小時的實戰發表的內容。
學員們的心得:
1.透過發表與老師的回饋交流,能夠把原本教案內容中太過模糊抽象的地方明朗化(別忘記填補學生和自己的認知落差)
2.要時刻反問自己,希望學生說得出來的重點是什麼(除了守護好目標範圍之外,也要思考孩子有沒有能力消化應用)
3.透過交流,看見其他老師仔細的細節,也從其他教案忽略的問題中檢視自己(這是平常很少有的機會,覺得經驗很珍貴)
1.老師最後畫龍點睛”提問不是重點,傾聽理解才是重點"。
2.要跳脫自己以往的教學模式,找出問題意識,才能讓自己的提問有意義。
3.看到好多老師的教案分享,自己學到很多。
1.上課不是上技巧,技巧是隱藏在課程中,課程上完他們也學到這個技巧。
2.可以用比較的方式讓學生具體理解自己的提問。
3.透過洪老師在過程中不斷地協助學員們思考、修改提問,讓這五個課堂問題能越來越聚焦,並且拉近學生認知的落差。
希望辛苦之後的教學能力、態度跟熱情,可以重新點燃。
環境 經濟學 心得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各位觀衆都知道施傅由負債80萬到身家半億的故事,原來Jim Rogers在年輕時也有大虧損的經驗。他曾經用五個月將財產翻了三倍,幾個月後卻失去所有的資產,再一步步走向成功。繼上集Jim Rogers和我們分享了對國際形勢的見解,今集 #我要做訪問 會聚焦更多投資心得分享,究竟他在投資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的首要原因是什麼,又有什麽投資建議給各位投資者 ?
════════════════════
?財務自由不是夢!把握機會免費體驗?
施傅【10年財務自由】1小時簡介+工作坊
立即試看:https://www.gregorysy.com/
════════════════════
❓有效 極速 儲存千萬❓
【零至千萬加速器】1小時簡介+工作坊
免費試看:https://edu.money-tab.com/pages/accelerator
════════════════════
茶敘50 《ALL or NOTHING》
立即購票:https://edu.money-tab.com/pages/teatalk-50-online
所有課程/活動一覽: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
施傅新書「量化交易」手冊
網上即買: https://www.money-tab.info/2020-book-purchase
✓ APP下載: http://onelink.to/mtapp
✓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訂閱【富翁電視MTTV】頻道:
https://bit.ly/35dJW4Y
❖訂閱【我要做富翁】頻道:
https://bit.ly/35LOy2J
❖讚好Facebook專頁:
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追蹤Instagram專頁:
https://www.instagram.com/money_tab/
#投資教學 #投資理財 #商品投資 #負債翻身 #負債 #量子基金 #投資趨勢 #投資心得 #投資 #投資建議 #名人訪談 #名人訪問 #股票入門 #股市新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j5LLnPbDZ0/hqdefault.jpg)
環境 經濟學 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如果你今天要買二手車,有兩台二手車的里程數,它們分別是什麼呢?一台是99,999公里,而另外一台是100,001公里,你問一下你自己哦,你的感受如何?
你能夠很理性的告訴自己,其實這只差2公里,還是你會有這種感覺是「蛤~一台是9萬多公里,一台是破10萬耶!」
其實我回到這個狀態的本質,99,999公里的一台中古車,跟100,001公里的這一台中古車,它們是一樣的啊!可是你的感受上,可能就會有一種說不上來的不舒服啊!
關於這樣的現象,有個名詞叫做「左數偏見」。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會不理性的去高估一列數字當中最左邊。
就是最開頭的那個數字,就你剛剛說的中古車,一個是9萬多開頭,而另一個是破10萬,這就會影響到我們對於這兩台中古車的價值判斷。
關於「左數偏見」呢,是我最近在一本書裡叫做《讓你荷包失血的思考謬誤》裡面我所讀到的哦!
在這裡呢,還進一步引述經濟學家尼古拉.來賽泰勒,他在一篇二手車的研究報告裡面,他提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這個研究總共分析了美國2200萬筆的二手車銷售資料,結果發現總里程數79,900公里到79,999公里,這個區間裡面的車輛的平均售價,會高出總里程數8萬到80,100公里的車,高了210塊美元。
但是卻僅僅低於總里程數79,800~79,899公里的這個區間,僅僅比這裡低了10美元。詳細的數字哦,你聽不明白,沒有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那個里程數的左數啊,一個是7、一個是8,儘管理性來看的話是差不多的;但是只要是7字頭的那個區間,他就一定會比8字頭的那個區間,來得容易取得更高的售價。
而且這個售價提高的比例上,是極度不理性的;那為什麼今天我要跟你分享左數偏見這個現象呢?
其實如果回到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是不是也常常這樣子,小到我們去買個東西,那個「左數」哦,是不是常常也會迷惑我們?
當然你要說這是商人的手法也對,但反過來說,同樣一個東西賣你999,跟賣你1000塊,你有沒有感覺999就是比較舒服嘛?
可是如果放大到我們生涯的選擇,這份舒服,就會讓我們付出很高昂的代價!
在面對生涯的選擇的時候,所謂的「左數」,是不是最大公約數?最多人說什麼好、什麼行業有前景、哪條路是可以走的…。
可是也因為這樣子,他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了「終極選項」的迷思啊!
你想想看哦,過去這麼多年這樣子下來,當某一個行業,某一個學科,被廣泛的討論,公認為它是一個非常棒的學科,因為它的未來出路很好。
然而我每次都發現,當這樣的報導一出來,就意味著這個學科跟這個行業,你現在才要進入的話,你一定是跟著走下坡的。
而任何一個我們今天看到非常好、非常有前景的行業,在它介入的最佳時機點的那個時候,基本上是不會有人討論的,因為它還沒有被證明是一個充滿前景的行業啊!
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所以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說的嗎?叫做「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可是我們卻常常在自己的生涯選擇上,拼命的往人多的地方去鑽,那我說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什麼是給自己找麻煩的?
然而你可能聽到這邊你會說,可是我沒有別的選項啊!又或者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樣去找到未來的潛力股啊!
事實上,我也沒辦法在這件事情裡,給你很明確的答案;因為呢,我是心理學家,我不是半仙啊!
但是我可以很確定的是,如果你要在你的人生裡面,去駕馭這個無可預測的變化,那麼你要先回到自己身上,去具備一些最基本,但是卻最重要的能力。
比如說,你在做任何努力的時候,你知不知道怎麼創造出結果?比如說你在某個領域去累積自己的影響力的時候,你有沒有具備有建立起生態圈這樣的思維?
再不然在每一次的交叉路口裡,你是不是具備有做決定的能力?然而放回你人生的時間長河裡,你能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
不管你現在選擇的環境是擁擠的,還是寂寞的,只有你在能夠明確自己為什麼踏上這條路的意義層面上很清楚,你才能夠走到最後,而且是笑到最後啊!
然而這一切的能力,不管是「創造結果、建立生態圈、做決定」還是「發現意義」的能力,這些都在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會給你很大的前進跟陪伴。
在這邊也特別跟你分享一下,我們從即日起一直到6月12號的晚上12點,我們推出了【過好人生學】這門課的季節限定優惠。
你只需要花1413,你就可以加入這門課程,讓【過好人生學】陪伴你一世一生的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
你加入了嗎?歡迎你的加入,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期待你的加入。
也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gpJz0z6Cgo/hqdefault.jpg)
環境 經濟學 心得 在 FanPiece Footbal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星期一的【足金勁喉】節目,我們提到了復賽後的安排和應變措施。在休戰期間,各行各業都大受打擊,而足球的生態環境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到底在疫情之下,球市是如何的衰退。今晚,球迷世界邀請到《誰偷走了紅魔》的作者艾雲豪在節目中和我們分享他的心得和見解,18:00 準時直播,萬勿錯過!
《主持》:防中維、聰、哥頓
《幕後》:阿臣
《嘉賓》:艾雲豪 (《誰偷走了紅魔》作者)
《直播時間》:18:00-18:3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_eGwYp1_x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