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一對一課程可以如何客製化?
【一對一教練課,還分成這幾種?-Part2】
一對一教練課
可以因應每個人的狀況調整內容
上課的目標與方式都是相當「客製化」
而客製化到底是怎麼個客製法呢?
以下幾種上教練課的方式,你可以參考看看~
【生活穩定,培養運動習慣】
選擇一周上一次課,搭配自主訓練複習上課中的重點,也培養自主訓練能力及習慣。
課堂上著「質」的突破,如新動作的學習、負荷的突破、改善動作技術、試著愛上討厭的項目、心理素質等等;
自主訓練則偏重「量」的累積,負荷保守,堆疊訓練量及熟練度,建立自主活動身體的信心。
【預算不是問題,但非常忙碌】
把一周僅有的兩到三次可以運動的時間,都交給教練來帶領,
課程中會盡量兼顧,肌力、能量系統/心肺功能、動作多樣性、活動度、協調性等種種面向,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對目標做最有效益的事情。
【醫生建議多運動】
配合醫師或治療師的方針,對應每個人特殊狀況細心的陪伴,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從事特定運動專項,希望提升表現】
課程上配合專項特性的需求,適時平衡一些專項技術的失衡,以及補強所需要的身體特質。
如跑馬拉松跑者,需要提升動作經濟性、有氧耐力、肌耐力;
球類運動,需要衝刺、跳躍、落地緩衝、橫向移動等等爆發力、無氧能力、恢復能力;
持拍項目適時平衡非慣用側的肌力及動作能力;
或者某項身體活動的愛好者如登山、舞蹈、瑜珈、滑雪,
針對活動的特性去安排課程內容與上課的頻率 。
【住很遠,有在練,固定來更新】
自己穩定訓練,可能居住或外派在外縣市/海外,每月、每季或每年來更新自己的訓練方式。
【教練進修、想當教練、學習如何訓練自己/別人】
學科、術科上的交流,傳授訓練上的科學與經驗,或是針對教學上遇到的問題提供協助,從不同角度反思每個人都會有盲點。
你喜歡的是什麼樣的上課方式呢?
【一對一教練課,還分成這幾種?-Part1】👉https://reurl.cc/K6A3aM
【自主訓練課表如何安排?試試六大方向】 👉https://reurl.cc/N2rOk
#無限體能訓練中心
#內湖 #Neihu
#生活 #life #infinity
#團體課 #教練課
【一對一教練課,還分成這幾種?-Part1】
聽到「教練課」你的眼前出現的是什麼情景,勾起什麼感受?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身材標緻的俊男美女教練?
高效訓練的精神時光屋?
地獄般的鐵血訓練營?
可以馬上瘦身的快速捷徑?
都是,但也都不是。
以下,讓我們來一起解析「教練課」
#一對一教練課,有著高度個別化的課程/訓練內容,所以我們不太容易理解別人正在上的教練課,在往哪個方向進行,處於什麼階段。
和身邊的朋友聊起教練課的心得,話語中同樣是「教練課」這個詞,背後可能是天差地遠的不同體驗。
我們口中的「教練課」很有可能不是同一種東西,來自不同的商業邏輯,承載不同價值觀念。
---
在無限體能:
#教練課,是一位專業人士的一段時間
藉由知識與技術,來幫助學員解決問題,讓原本你以為遙不可及的目標,開始有跡可循。
從認識自己目前的身體&#生活狀態 出發,一起找出屬於自己的節奏,再有計畫的一步步改變,藉由運動/訓練的介入,幫助我們往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型態靠近。
身體的能力與模樣,呈現的是你生活的總和。
改變身體,是從根本上改變整個生活的大工程。
不能只針對表面上的現況,而是深入造成這個現況背後的原因,好比要讓一株乾枯的植物再次嫩綠,不會對著葉片澆水,而是根部。
該壓重量的時候,一公斤也不會跟你客氣;
該衝刺的時候,一秒也不會跟你妥協;
但該休息的時候,一下也不想讓你多舉;
動作風險太高的時候,一公斤也不讓你多加。
引導你,面對訓練中巨大的生理壓力時,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
即使要攀上的目標,道路艱險,如何帶領你突破難關?
疲憊,力不從心的時候,怎麼好好休息,整理自己。
陪你一起從正視自己的狀況,發覺自己的需求,
更真實的認識自己之後,開始試著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改變自己的生活。
(當然,當超出能力所及的時候,還能建議你可以找誰:P)
---
但,
隨著運動的風尚與話題熱度不斷攀升,有另一種商業模式出現,他的邏輯是這樣的:
有一種教練課,是流行性商品
懷抱這種思想並奉為圭臬的業者,會讓人以為買了這項商品,咬牙撐過不怎麼討喜的生理壓力,就能擁有令人羨慕的體態與外型,就能達到某種身體的樣子,就能「有在運動」。
所以帶給你各種有在運動的感覺,流流汗,會喘會累,有在拿啞鈴,有在推器材。
對,就是「有在運動」,他賣給你的是「有在運動」,然後讓人以為,有在運動就可以擁有____的樣子。
讓人以為,那個身體的樣子,是可以買到的時下流行商品。
---
有另一種教練課,是嚴苛的試煉
把人丟進嚴苛且毫無道理的訓練計劃,承受不必要的疲勞。
稍微偷懶、吃個炸雞就有強烈的罪惡感,如果數字沒有下降,就說你懶惰,不克制。
創造各種不合理的目標,做不到,完成不了,甚至做了不舒服/疼痛就說是你太弱、欠操、身體不夠強、意志力薄弱,還沒幫你建立自信,就先踐踏好幾回,還讓人覺得自己對不起教練的用心良苦。
權威、命令、服從、配合,
為了滿足種種被強加的信條,原本辛苦的日子,又增加了焦慮及煩惱。
---
其他種教練課?
其實還有很多,各自用不同的商業邏輯,但都包裝成同樣的「教練課」。
---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看起來很像的事情,實際上是在實踐完全不同的價值。
是的,我們需要流行與社群,增添訓練的歡笑與色彩,
沒錯,我們仰賴相對權威的角色/信仰,使我們堅持,
但最終,我們都必須認清,它們都只是實踐自我理想過程中的調味料。
正視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態,並合理的著手改變,用有根據且有效率的方式,透過運動/訓練,準備好自己,
讓自己有足夠的 #自信,#勇敢 的擁抱內心深處對理想生活樣貌的渴望。
抵抗人性中思維的惰性以及對權威的盲從,回歸 #自我成長 的道路。
「教練課」#是用專業幫助別人獲得強健且自由的身體與心靈,
「教練課」作為產品所交付的,#是掌握生命模樣的選擇權。
#無限體能訓練中心
#內湖 #Neihu
#生活 #life
#sprit #brave #confidence
#InfinityStrengthAndConditioning
【一對一教練課,還分成這幾種?-Part2】👉https://reurl.cc/M2A2p
【自主訓練課表如何安排?試試六大方向】 👉https://reurl.cc/N2rOk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在 Shean尚恩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北兒童才藝班推薦】桌球教學體驗-與孩子一同運動的好場所
乒乓球起源有很多說法,而最為流行的說法是:乒乓球運動於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是由網球運動派生而來。
而現今成為人人都喜愛的桌上運動,用簡單且富彈性的輕質量空氣球,搭配專屬乒乓球的球拍,延伸成一個趣味有趣的競技運動。
玄媽一直在尋找能讓玄有興趣的運動,第一是想激發她的潛能,第二是不希望她的假日總在家看電視接觸3C產品,第三是篩選眾多兒童運動來說,希望能找尋安全性高的運動。
最後玄媽選擇了-乒乓球。
從網路上尋覓可以讓五歲孩童打乒乓球的場地,其實還真的不好找,不過還是幸運的讓我找到這間-乒乓島兒童桌球館。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安和路一段上的乒乓球館,設置在三樓,位置非常好找,大樓樓下就是“乒乓島”的招牌。
上去後,門口有隻可愛的機器人,寫注意事項,周圍也有些舒適的座椅擺設,讓人感受與傳統乒乓球室不同呢!
果然,進去後已經一堆小朋友在聽老師專業的講解,玄雖然什麼都沒帶,但是老師會提供基本學員球拍及球,給小朋友做練習。
許多家長帶著自家寶貝一起來乒乓島玩,業者擔心家長們無聊,非常貼心,設置專屬休息區,桌椅都能放寶貝的私人物品。
一旁還有學院學習照片、課程表、介紹乒乓球專業配備等資訊照片,讓整間球館佈滿溫馨與歡樂。
開始乒乓球學習課程前,老師會做動作上的基本訓練與講解,目的要讓孩童專注於老師教導的每一個步驟。
講解完畢後,就各自分組在球桌兩側嘍!!
打桌球與其他球類運動一樣,絕對不能基礎動作沒熟練就想一步登天,老師先從拿球拍及放球的位置動作做反覆練習。
桌上也放置了一些兒童訓練的道具,其中一個動作就是將球打到桌上的保齡球。
老師也理解每個孩童的身高不一,準備安全軟墊來讓孩子站到適當高度喔!
中場讓孩童休息、喝水與上廁所,附帶一提,廁所也很可愛喔!
休息後的進場前,老師還不忘點名。
全程用專業耐心的方式教導所有小朋友如何學會基礎動作,而隔壁已經有大朋友們能自行對打了呢!
很少讓玄能這麼專注的做一項運動,雖然反覆在訓練同一個動作,但做為母親的我,看到孩子認真的體驗從未接觸過的健康娛樂,便讓玄媽我莫大的欣慰。
給兒童的運動,必須全方位給予她發展的潛能,不時發掘與他最契合與有興趣的競技運動。
與其讓孩子在家接觸3C,不如就一起帶孩子到乒乓島兒童桌球館體驗桌球樂趣吧!
試著提升孩子們的專注力與成就感,讓團體競爭遊戲成為孩子未來走向正當又健康的活動。
乒乓島兒童桌球館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137號3F
電話: 02 2709 0107
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pingpongisland/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在 飆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這麼多奇奇怪怪的證照制度下
那麼很多人說我認同 哪一張證照
就是怪獸訓練
【證照奇幻之旅】
我目前跟兩個協會合作,舉辦肌力及體能訓練證照研習,與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合作的是『肌力及體能訓練丙級證照』,與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合作的是『專業三級證照』,一個人怎會搞兩個證照呢?兩個證照有何不同呢?什麼人可以選擇我們的證照呢?這些是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要回答這幾個問題,要先從跟這幾個問題無關的事情說起,我要先談一談我的「初衷」。從我為什麼要赴美留學開始說起。值得先提起的是,並非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和思索歷程,經歷不同,體悟也不同,以下只是我的經驗。我從小到大都是運動員,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技擊運動員,經歷的是高危險、高衝擊的訓練和比賽,在這種雙方激烈互毆的運動裡,你真的會希望自己再更強壯一點,但是,如果使用我們傳統上經常使用的方法,例如長跑,大量的伏地挺身,以及其他各種讓自己超級疲勞又不休息的訓練,效果總是有限,而且就算有所進步,伴隨著進步的總是一些運動傷害。我發現,我們不是不努力,而是缺乏足夠的資訊。
於是我開始廣泛地搜尋資料,希望可以從體育先進國家獲得有用的資訊,結果發現,運動訓練法已經是一個高度發展的科學領域,系統化的訓練知識不是我從散亂的資訊中就可以獲得的。所以,我決定赴美進修。出國留學之前,我不曾想過回國要做什麼具體的工作,我只想把知識轉移到台灣。在美國花了將近六年的時間,我試著理解運動訓練的每一個面向,包括在實驗室裡進行研究、在運動場上觀摩或試教,以及這些技術在不同族群(一般人、運動員、特殊族群)的應用。我要理解新時代肌力及體能教練的角色、以及這個領域裡的所有重要爭議。此外,我也用身體力行的方式,長期試用各種訓練方式進行自我訓練,並且加入巴西柔術及格鬥訓練中心,持續自己的訓練生涯。這一切的努力,除了是為了樂趣,也為了可以從最深層的角度理解科學化訓練的理論及應用。
從美國回台灣,我深深覺得台灣很有機會搞好肌力及體能訓練,原因有幾個,首先,我發現台灣人非常喜歡運動,我們對於台灣人不運動的印象,其實來自於僵化的學校教育,但是我們如果觀察社會體育的發展,我們發現台灣人對運動非常癡迷,無論路跑、鐵人、球類、武術、健身等,都有廣大的參與群眾,只是大家未必以最好的方式在運動。其次,我發現台灣的高等學府的研究能量十分驚人,有許多前輩教授們其實多年來默默地投入研究,成果絕不輸給體育先進國家,只可惜外界未必知道這些。再來,我也發現投入運動產業的人相當多元,來自各種背景的優秀人才眾多,是一個領域進步的重要指標。基於以上這幾點,我覺得台灣發展肌力及體能訓練的環境相當好。
於是,我先後在兩個協會的邀請下,幫這兩個協會設計課程,我相當感謝這兩個協會對這項科學的重視,我也願意跟任何其他單位合作,設計符合需求的教學課程。體育圈內已經很有多優質的證照,這些證照都很好,我並沒有取而代之的能力和意圖,反之,我想要做的,是提供一些不一樣的選擇。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丙級證照為期六天,是一個一半學科、一半術科的證照,設計的用意在於讓學員可以在通過考試之後,具備擔任肌力及體能教練的基本能力,這個課程相當難設計,因為一位肌力及體能教練需要的能力很多,我只能去蕪存菁,留下最重要的,因此,「自由重量訓練」和「課程設計」是丙級證照的重點。術科的訓練必須要達到可以自學及教學的能力,所以必須要有多次反覆的訓練,才可能在六天裡面學好通過,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學科的部分一樣扎實,因為通過的標準就是要能寫出實際可用的課表。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專業三級證照則偏向術科,為期只有四天,學科部分只做原則介紹,但是術科的項目比較多,除了自由重量以外,藥球訓練、增強式訓練及繩梯訓練等都包含在內。
在設計課程和教學方法的時候,我面臨了很大的難題,就是天下課表和訓練方法如此之多,就算我們消去所有有問題的訓練方式,剩下的也沒有一種是「最好」的,只有一堆一樣好的,所以,如果要以「全世界最好」的觀念來看事情,沒有一個課程可以被設計的出來。而且事實上,運動科學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有的觀念都有可能隨時被挑戰,所以我採取的作法是,既然沒有一種方法是「全世界最好」,我的任務其實不是告訴學員什麼最「對」,而是教大家一套夠強的基本功,基本功學會了,就有能力對其他訓練方法的優劣做出合理的判斷,也具有能力進行自修自學,可以說是幫學員設定一個好的開始。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個證照都不是市場導向的,因為訓練很累,課程很密集,而且還有不低的淘汰率,不會皆大歡喜。但是,這也反映出這兩個證照的「初衷」,我們想要的,是「驅動」科學化肌力及體能訓練在台灣的發展,我希望這項技術可以在台灣這個很好的環境落地生根,開枝散葉,讓台灣的學生、一般大眾以及運動選手,都可以用科學的方式開始訓練,都可以用科學的方式突破自己的最佳表現。
旅程還在繼續,許多前輩先進們為我們打下很好的基礎,讓我們可以繼續努力,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加入我們走下去,成功可以不必在我,但是我最近覺得,改變,似乎已經開始了~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在 體育筆記- 領會教學法/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eaching Games ... 的推薦與評價
領會教學法/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GfU)的模型由Bunker和Thorpe等英國學者於1982年在Bulletin of Physical... ... <看更多>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在 TGFU理解式球類教學法(高年級球類教學模組-攻守入侵) 的推薦與評價
利用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作為新北市體育教學模組的教學策略,演示五年級康軒版健體領域足球教學,影片中為頭兩節課的內容。第一、二節課:TGFU第一個循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