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藉著線上記者會,和大家一同關心線上教學期間,有待改進的部分,及未來如何因應。
如同很多人想知道:校園回歸正常後,線上教學還回得去嗎?或者想問:線上教學還會回來嗎?
我在5月25日發文教育部,希望蒐集停課不停學期間,全國原鄉學校學習的情況。根據教育部回報的統計:全台原住民地區學校共449間,學生數共計有6萬6024人,停課期間仍有8413位學生(13%)無法使用線上平台方式學習,改採看電視教學、派作業,甚至有4間學校只能採取全體到校上課。
也就是說,即便教育部和學校提供了無線網卡、載具、電信門號,仍礙於連線品質不佳,或者根本沒有網路,而無法使用線上學習。
我從去年不斷質詢呼籲政府要加強布建原鄉網路環境,以因應後疫情時代的各種挑戰。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今天的線上記者會上表示:規劃釋出低軌道衛星頻譜,未來偏鄉也可藉由衛星通訊設備做為第二路由,讓通訊無圍牆。
這就是我一直期待的,我要持續關注直到實現!
接下來,更為重要的事情是:一旦遠距線上教學成為常態,教育部應投注心力除了老師與學生的設備要到位外,還要有好的教學平台以及適合線上教學的教材,讓老師們精進線上教學的知能,才能建構出完善的線上數位學習環境。老師的教學方法、教材呈現、班級經營,學生的自主學習要領、專注力的提升,這些方方面面,勢必要update ,也終將成為「顯學」。
否則,從去年到今年,全世界的疫情報告都顯示,這段時間線上學習的結果~讓弱勢的學生更弱勢,長此以往,靠教育翻身、用教育改變生命、有教無類、No child left behind 這些口號將會成為空話。
教育的事,最重要的事,改變命運的事,影響未來的事,需要更加重視與努力的事!
班級經營 口號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育思考】03:第一次當導師,我就中了樂透 (暘斌)
當班導時,遇到不可理喻的家長,真的會很頭痛!一旦孩子出了些狀況,無論是學業表現或人際關係,就算是非曲直很明顯,那些家長第一時間還是會怪同學、怪老師、怪社會,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此時,有經驗的導師,大概都會同理聆聽,再一步步引導、化解,讓家長明白,進而改變想法。這一切,真的要耐著性子,花上無數的時間與心血(還不一定會成功)。其實據理力爭是最省時省力的,但當老師的我們都知道,貪了一時之快,最後受傷最深的還是孩子啊⋯⋯。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教學現場天天上演。
現在的社會,當老師就是一種修行。
今天我想談的是我第一屆導師班903的家長們。他們讓我不用歷經千辛萬苦,才得以在傷痕累累中成長和蛻變,而是用大方鼓勵和全然支持的方式,讓我在新手導師階段,就敢放手去做,沒有後顧之憂,在充滿肯定的氛圍裡,一步步成長茁壯。
遇到這群家長,是我教職生涯最大的幸運,甚至,可以很開心地說:我中樂透啦!
🔸初任導師的考驗
記得當年,我們班孩子國中生涯第一次段考的成績是:國、數、英、社、生,五科全部低於校平均2分以上。當時看到那樣的分數,身為導師的我臉都綠了。
我們學校的家長普遍重視學業表現,這件事完全足以讓他們對「沒經驗的初任導師」大作文章!原本我心裡挫咧等,結果,成績出來後,過了好幾天,沒有一個家長多說什麼。
之後,我帶著孩子們更用心準備,打算二段時扳回一城,沒想到迎來的是更大的挫敗!我們班的孩子非常善良,但在考試這件事情上,當時還不太靈光。尤其那次的國文考題艱難無比,我們班的國文表現可以說是慘到谷底。
身為國文老師兼班導,這次無論如何說不過去了。心想:與其被動的接受負評,不如主動出擊——找家長們一起合作,幫助孩子跨越國小銜接國中的鴻溝。
於是,即便學校日才結束不久,我又請家長代表協助,邀請全班家長,在校外另覓場地,於放學後召開第二次的家長會,主題是「如何陪伴孩子面對國中的課業」。家代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並搞定了大大小小的事項。(現在想想,當時真的太沒經驗、太緊繃了!)
會議上,沒有人拍案而起、質疑分數,甚至沒有人在談論成績。我們聚焦在孩子在校的良好表現和學習這件事的本身,我們共讀了我事先印好的文章,也交流了意見。
家代跟我說,從沒遇過這麼認真的老師,是她第一次見到。我心裡暗自好笑,其實這次開會的目的是我想預防勝於治療啊😂
🔸是家長們造就了我
之後不可思議的事情,就這樣接二連三的發生了。
國中三年,共6次的學校日,其中4次我們班家長全體出席。晚自習時,全班的孩子共同留校,一起奮鬥。學校運動會,家長們提供的食物多到吃不完,還不忘先幫班導裝一盤。聯絡本上常常出現一些關心和打氣的留言,讓我越來越有信心。
這群家長們參與了我好多人生大事,從結婚、婚假、芳瑜懷孕、安胎、生產、彌月。
請婚假時,有家長留言說:機會難得,放心去玩吧!畢業前夕,芳瑜臥床安胎,家長們到廟裡拜拜,將心意送到醫院裡,還貼心地只在醫院走廊相見,並火速離開,不打擾師母休息。畢業後,孩子出生,又有好多家長帶著孩子,成群結隊到醫院,送上花籃,給予祝福。
印象很深的,是畢典前一晚的謝師宴。家長們借來麥克風,我一到會場,就帶著全班孩子歡呼、喊口號。他們邀請校長出席,校長還真的撥空赴約,令人驚喜。用餐到一半,班上每個孩子,每人手執一枝鮮花,送給與會的師長們,並獻上感謝,之後家長們將一枝枝的花在現場包成一束,裝飾的美美的,讓老師們帶回家。
這種求婚式的謝師宴,如此精心的安排,讓我永難忘懷。若非芳瑜正在醫院安胎,我的心情實在開心不起來,上臺致詞時恐怕真的會落淚。
第一次當班導時,我只是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班務沒經驗,也遇到很多困難。所幸遇到的是這群會尊師重道的家長,給了我各種支持和無比的信心,讓我們班國中三年的生活表現,一直維持在高水平(其實這主要也要歸功於家庭教育的成功),學業表現也逐步否極泰來。
現在孩子們都要升高三了,不時還會問我一些問題,我和家長們,也不時可以透過網路互相關心彼此的生活,這又是當老師的另一種快樂,是家長們造就了我。
試想當年七年級的段考表現,那慘不忍睹的成績,如果當時家長們只看分數,帶著質疑和批評來興師問罪,那初任導師的我難免會大受打擊,再來的班級經營也越來越綁手綁腳⋯⋯,所幸,遇到的是一群對我全然信任的家長。
好的老師可以影響學生一輩子,好的家長,何嘗不是老師生命中的貴人呢?
第二屆導師班的旅程即將展開,一個人要中兩次樂透實在太難。不過,903的家長們已幫我儲備足夠的能量,新旅程中的風景和風雨,我都有信心可以好好體驗,期待在未來三年裡,和不同的生命共同寫下全新的篇章。
#圖為最後一次學校日的親師生大集合
#會寫這篇是因為我已經念舊好幾天了
#難怪會讀國文系
班級經營 口號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只有不自由的環境 沒有不自由的身體】
看到仙女余懷瑾老師的經歷
想到之前一位身障鄉親曾講過:
「沒有障礙的身體 只有障礙的環境」
的確,
在缺乏足夠的意識與認識之下
我們的環境其實充滿「障礙」
無論是「硬體」上的「障礙」
或是「思想」、「觀念」上的「障礙」
我們追求的不是「增設無障礙設施」
而是創造「去障礙化環境」
盡可能保障各種身心不自由的朋友
與你我一樣能夠擁有平等的權利
博萮之前也對公園中的無障礙坡道受阻
向宜蘭縣政府抗議
而這些僅僅只能觸及一小部分的使用者
不同障別所需要的支援都各不相同
如何從法規面與教育面(尊重、不歧視)落實
便是博萮進入立法院後要努力的方向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04392839/posts/2536000369753418
#台澎代管區 #立法委員參選人 #孫博萮
●教育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我是個在學校任教超過二十年的老師】
AI時代來臨,老師會不會被取代呢?
有溫度的老師,無可取代
二十多年來,不良於行的學生教室置於一樓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common sense」
基本常識,基本常識,基本常識,人命關天
發生了意外,沒有任何人承擔得起,沒有人希望意外的發生
讓學生處於安全的環境中,是學校能給這些孩子基本的受教權
同理孩子身體承受的苦,讓家長在工作中不必分神擔心孩子
在學生的需求中,承擔肩負的責任,乃是教育的價值
然而,光怪陸離的現象不曾少過
【我是全國SUPER老師】
身為普通班教師,我只修過特教三學分
卻有許多學校邀請我去演講,「特教演講」
一上台,老師們鬧哄哄,我也很直白的說
「如果不是因為使命感,我不會站在這裡演講」
「老師們可以觀察我如何營造氛圍與運用教學手法」
三小時的演講,為了引起老師們動機
我不斷變換教學手法,不停的走動
就連語調與表情都配合內容傳遞情緒
講「仙女老師」怎麼班級經營,讓全班與特殊生好好相處
最後兩分鐘,我才會告訴老師們我有兩個腦性麻痺的女兒
我不知道怎麼樣帶一出生就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女兒
身為老師的我,打從教書第一年就非常認真投入
我由對待學生的態度找到對待女兒的方式
懇請老師們願意成為特殊生的支柱,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家長與孩子
「老師,謝謝你的演講,很精彩,很感動。」
「仙女,這是我們學校老師聽演講最認真的一次。」
「老師,我們校長還特別為肌萎症孩子蓋了電梯喔。」
「仙女,我看你這麼會打扮,你不說,我不知道你女兒狀況不好」
優先一步幫家長與孩子設想,突顯教育絕對的專業
專業才能贏得信賴,贏得尊敬,贏得學生的心
希望,光怪陸離的現象可以少一點
【我是平平安安的媽媽】
5月7號,安安依著第一志願進了木柵高工
安安逢人就說「我以後要念木柵高工」
學生證都還沒領,她就以身為木柵高工學生為榮
6月19號,安安歡歡喜喜的到木柵報到
左手扶著欄杆,右手牽著我,從一樓爬上二樓,汗水淋漓
學校說:「安安的教室在二樓,電腦教室在三樓,烹飪教室在一樓。
活動中心在校門口旁邊,也都是樓梯。」
木柵高工把安安當成學校的一份子嗎?
這間學校如此缺乏「common sense」,光怪陸離之一
「媽媽,我們校地有限,沒有空間蓋電梯,要請孩子辛苦一點。」
「逐年改善」無障礙設施,只是口號,光怪陸離之二
三十多年來,木柵高工連一部電梯都沒有
坐輪椅的學生只能待在一樓,眾所矚目的受到冷落,光怪陸離之三
全校數千名學生看在眼裡,有樣學樣,學習校方忽視弱勢,光怪陸離之四
我是不是該慶幸安安還能移行,每天吃苦耐勞爬樓梯
走到目的地,擦完汗,喝個水,精神調整好,也差不多快下課了
在萬分不友善的環境裡,我期待能有助理員協助安安
老師說:「公文上寫8月初會公告,安安是否申請到了助理員。」
「要看教育局核發多少助理員時數給安安,特教老師只能建議,決定權在教育局。」
教育局不相信特教教師專業,不需要看到學生,就能比老師還了解學生需求?光怪陸離之五
6月底,我打電話到教育局特教科,報了木柵高工新生安安的名字
說了安安的狀況,「手拄拐杖,教室在二樓,電腦教室在三樓,烹飪教室在一樓,活動中心在另外一棟,都是樓梯。安安左半部上下肢麻痺,操作課也需要協助。木柵高工的環境非常惡劣,請問這樣可以申請助理員嗎?」
「學校老師會幫你們申請,我們收到就會處理。」
「請問一週會有多少時數呢?」
「請問核可的標準是什麼呢?」
「因為我女兒行動不方便,我擔心……可以申請整天的助理員嗎?」
「媽媽,請你不要無限上綱。除非學校和孩子的狀況需要……。八月就知道結果。」
重視學生的安全在教育局特教科來說是貪得無饜,「無限上綱」
重視學生的安全在教育局特教科來說是貪得無饜,「無限上綱」
重視學生的安全在教育局特教科來說是貪得無饜,「無限上綱」
光怪陸離之六
感覺又回到了2016年,我在TED上說的,「連學校都不願意接納這樣的孩子」
徒具形式的表面給予,說穿了是「連教育局都不願意接納這樣的孩子」
「願意接納」是打從心裡想方設法幫助弱勢孩子用最少力氣適應環境
不是做做樣子,給個入學名額,就好像莫大的恩惠
8月26號,新生家長座談會
校長說:「今年新生教室在一樓,不用下樓上烘焙課,我們幫學生在教室裡準備筆電,不用再上樓上電腦課。」
這些話,這些作為,理當在6月報到時,安家長的心,才是教育良心
安安申請的助理員時數通過了
但還有許多身心障礙學生無故未通過或被刪除助理員時數
已經開學了,仍有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安全
一顆心,七上八下,膽顫心驚
【安全無虞是身心障礙者家長最深切的期盼】
給學生安心的就學環境,展現同理心,教育局必須以身作則
一、蓋電梯,讓孩子能順利上樓,享有與一般生同樣的受教權
二、助理員時數,教育局理該尊重老師申請的時數,予以核可
我是個專業的老師,教育局的高度與專業理當在我之上
#各縣市教育局都應該看余懷瑾TEDxTaipei的影片
一堂由老師以身作則的生命教育
#全文連結詳見第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