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分享一下個人常用的介質!
或許很多人跟我當初的觀念相同,認為種植物不就是用土就好嗎?隨便路邊或是公園挖就有了,為什麼要另外買?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種類?
你會發現老手們通常習慣用「介質」來取代「土」來做稱呼,因為並不是所有植物都適合用土壤來種植。
我覺得從零經驗的菜鳥要進入到新手村,了解常見的介質種類和特性是非常基礎的必備技能,試想一個自認為了解種植的人,卻連常見的蛭石或珍珠石都不知道,那我們也只能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介質是我們在栽培植物時很重要的一個要素,能夠提供根部適合的生長環境及供給水分、養分等用途,當然還有固定植株和根部的作用。根是植物的根本,萬一選用了不適當的介質,無法提供良好的保水透氣性,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或爛根,都會直接影響到植物的表現。
介質的種類非常非常多,以下僅針對我自己常用的作介紹。
1. 泥炭土
長年植物沉積在地層炭化後的有機物質,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通氣性也不錯。市售的泥炭土很多會在混些許珍珠石增加透氣排水,多數的觀葉植物我都會添加,是非常常見好用的介質。
2. 珍珠石
石灰岩經過高溫處理而成的多空隙白色粒狀物,我最常用來和泥炭土等介質混合用來增加排水性,近期也試過拿來做為無根植物發根時的介質,效果也相當不錯。
3. 發泡煉石
本身具有許多氣孔,表面又能夠吸附水分,市售通常種類有大小區分,大的可以用來放在盆底讓根部保持透氣通風,也有人會用來鋪在表面做為美觀用途,我個人比較沒有這樣做就是。小的可以拌入介質當中提高排水性,或是水耕時用來固定植株的根部。
4. 多肉介質
多種顆粒介質混合的統稱,有非常良好的排水透氣性,還有適度的保水保肥能力,各家出品的多肉介質都不太相同,大多會有火山石、蛭石、赤玉土、竹炭、沸石、發泡煉石、蘭石…等等,通常喜歡排水良好的植物或是放在室內種植的植物我都會添加高比例的多肉介質。
5. 赤玉土
較高單價的栽培介質,我目前只有比較高單價的植物或是火鶴才會使用,低肥、微酸性、透氣兼保水的特性,大部分植物都可以使用,澆水後濕潤的赤玉土顏色較深,乾燥後的明顯較淺,適合新手用來作為澆水的依據。
6. 椰塊
椰殼加工製成的產品,價格親民是一大優點,由於栽植孔隙度大,目前多用於氣根類植物的栽培。我最常使用的是深呼吸最小尺寸的椰塊,用來和泥炭土、珍珠石拌在一起就能做為大多數植物適合的介質,若喜歡澆水的朋友使用純椰塊種植也是一種選擇,種植鹿角蕨也可以和樹皮、水苔混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久了會有介質酸化的問題,要記得更換新的介質。
7. 水苔
是一種天然的苔癬植物採集加工製成的,最早接觸到水苔是因為要用來種植鹿角蕨,也常用來作為扦插繁殖時的發根介質。作為火鶴、蔓綠蓉穩根前的介質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認為了解介質的運用跟學會如何澆水一樣,都是易學難精,沒辦法在一時半刻就完全透徹,需要時間自己去體會跟融會貫通的。而介質也會需要隨著種植環境跟栽培方法的不同去做調整,最適合我的比例跟種類不一定適合你的環境,有了基本的觀念後再慢慢依照自己的環境和習慣去調整才是最正確的。
希望大家喜歡我這次的分享,也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覺得有幫助的話歡迎幫我分享出去,大家的回饋是我最大的動力。
#植物 #植栽 #鹿角蕨 #臭植男 #臭植男知識佳 #我家門前有森林 #ビカクシダ #ビカクシダ普及委員会 #麋角羊齒 #觀葉植物 #植物のある生活 #platycerium #fern #elkhornfern #staghornfern #plants #plantsofinstagram #plantsagram #houseplants #indoorplants #indoorgreen
#urbanjungle #plantsmakepeoplehappy
玉露介質 在 山丘好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一的雙飛蝴蝶
太適合撫慰心靈了𓋅
屬於景天科伽藍菜屬的雙飛多肉好像滿冷門的,也有養的人請喊右😚
我需要好好跟你請教一下養護技巧呀!
我也是前陣子才剛入手,還沒抓到她最適合的照顧方式,導致葉片變薄軟,完全摸不著頭緒到底是水分不夠還是光線不夠,嘗試了幾週,期間循序漸進的調整這兩個關鍵重點,直到前幾天終於恢復到80%,接下來入秋後應該就會更好照顧了, 希望可以快快看到她伸出小手手的模樣,
看更多小手手的可愛點這兒#kalanchoesynsepala
這陣子也蒐集了些照顧資訊綜合一些自己調整的部份分享給大家,有興趣的你可以參考一下,若有更多我沒提到的小技巧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囉~
𓀚𝒫𝓁𝒶𝓃𝓉 𝒸𝒶𝓇𝑒 𝑔𝓊𝒾𝒹𝑒𓀚
粉綠的葉肉緣上有著暗紅色的齒狀邊
所以一看到她就決定是她了🧡
𓂐原生地
非洲東南部的馬達加斯加島,所以喜歡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乾旱、不可積水。
𓀤𓏯𓏯𝒮𝓊𝓃𝓁𝒾𝑔𝒽𝓉𓁺
𓂐網路上有寫稍耐陰,完全不建議放在室內呀! 我覺得室外光線非常充足但是不直射處是最佳的。
𓀤𓏯𓏯 𝒲𝒶𝓉𝑒𝓇 𓄺
𓂐後來改成中顆的硬質赤玉土,介質全乾後再補水澆透,如果光線不足,葉片會變形、垂下變軟,葉色也轉為暗黃色。
𓀤𓏯𓏯 𝒜𝒾𝓇 𓍤
𓂐通風通風非常重要,尤其夏天。
𓀤𓏯𓏯 𝒯𝒾𝓅𝓈 𓏞
𓂐澆水千萬不要往葉肉上澆,很容易有水痕我覺得那樣會很難清。
𓂐其他的就等那個專業你來告訴我囉😬
𓂐盆器大小約
𓂒 Φ 8cm 外Φ9.5 H9.3cm
#kalanchoesynsepala
#雙飛蝴蝶 #趣蝶蓮
#山丘裡不能沒有綠色
#那些與植物在一起的日子
#陽台盆栽 #陽台植物 #露台植物
#水泥盆器 #手作
#客製化 #多肉植物
#仙人掌 #泥作
#療癒山丘
#山丘好室
#concrete
#handmadeconcrete
#succulents #cactus
#グリーンのある暮らし
#観葉植物のある暮らし
#concreteplanters
玉露介質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利用燙麵湯種改變麵包口感
#Einkorn與杜蘭小麥的純野酵大麵包
睡前寫文... Naumburg 的網路上傳一張相片都困難..所以想把這件事今天做完. https://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0/05/bruhstuck-kochstuck-einkorn.html
這是我覺得比較不是算教做的文. 因為教作要把所有的動作及處理方式都一一釐清. 搭配影片會比較清楚. 麵團狀態要仔細交代. 但算是可以略知一二我對於這個麵團處理的為什麼...
全文貼這裡了喔!
不過. 外部連結還是回頭找文比較容易
如果你對湯種很好奇. 我會非常推薦你看生活運用科學系畢業的柯玉文所寫的這篇論文 " 湯種添加量與熟成條件對麵包品質之影響 " 論文中有對湯種的添加做了很多的分析. 尤其是添加的比例及湯種熟成的時間.
總結是以24小時冷藏熟成的湯種最好用. 但不能添加超過30%
其實, 我最早聽到的湯種是粉1: 水5 去煮65 度C 糊化的這種做法. 但目前來說. 以粉1: 沸水1 的做法是比較方便的. 在我們的說法中好像都稱為湯種( yudane method, Tangzhong method, Water Roux ). 但是德國人有分開.
水量多.煮糊化停手的叫Kochstück.
沸水燙的叫 Brühstück.
在我的感覺中.... 水量.... 不是絕對. 但是麵粉必須糊化才是絕對. 也就是說. 你也不一定要遵守1:1燙麵. 用粉1: 水2 的燙麵可以.
加湯種太多會如何?
體積縮小. 麵筋減弱....
實際上. 以這個麵包總水量約91% 來說. 我覺得已經很大一顆了.... 也就是說如果處理得不錯. 你的麵包的爐內膨脹是很好的. 根本不用擔心縮水小小顆.
我這個麵包的組成與做法是這樣...
Brühstück燙麵湯種法:
100 g Einkornvollkornmehl Einkorn全麥全粒粉
120 g heißes Wasser 滾水
混合後放入冰箱休息三小時( 這種燙麵法也有人不冷藏直接放涼使用.這在那篇研究也有數據可以看! )
接著做水合麵團:
全數的燙麵湯種
200 g Hartweizenmehl 杜蘭小麥麵粉
5 g Backmalz 麥芽精粉
128 g Wasser 水
混合後靜置室溫一小時
接下來. 混入 70 g 的野酵硬種( 50%水量)
因為非常硬( 或是說不是像液種那樣容易拌合) . 所以有加30 g 水一起混.
麵團不算很軟. 所以我都用手持攪拌機做.
混好後靜置10 分鐘.
再加入以6.5 g 鹽混15 g 水 ( 這裡我有點忘記是加15 還是20 g ) 得到的鹽水. 攪拌到水全都吃進去麵團.
最後再加10 g 的橄欖油. 也是攪拌到均勻.
你如果以一般算湯種的做法. 湯種總量含水應該50%會有 150 g 重. 但是我的湯種來到.220 g 這勢必會造成影響. 也就是麵團的筋度會降低!
我是故意的!
我有做過全杜蘭小麥的麵包. 怎麼說呢? 像海綿一樣的感覺. 太Q . 不太有麵包的感覺. 太Q 的原因是來自於杜蘭小麥的麵筋...
放置室溫攝氏21 度總共約5.5 小時. 我只有做了一次這樣的翻摺. 你也可以參考我的啤酒麵包文翻折方式. 一樣的作法. 在麵筋比較弱的麵團中. 我自己覺得比較好....
整圓休息10分鐘. 再整成圓柱長型. 放入撒了米粉的發酵藍中.
用塑膠帽覆蓋. 室溫放 20 分鐘再轉入3度冰箱冷藏後發 13小時
以預熱270 度 40 分鐘或以上的鑄鐵鍋烤焙.
麵包入烤箱後調低溫度到240 度
帶蓋烤焙 25 分鐘. 開蓋.
續烤 20 分鐘. 溫度降低到220 度
你或許會發現很奇怪. 這個麵包的溫度沒有很高. 但是外表卻很黑.
這我們就要來談談湯種另外帶來的好處. 你應該對粉吸熱水會膨脹多少有概念. 也就是說同一個粉加入等量的冷水與沸水吸水量來說. 沸水高於冷水. 因為粉的整個結構已經不同. 它被糊化了. 所以用煮的湯種可以加入5倍水還能成型. 在我們的這個Einkorn 中. 我不只是因為要糊化. 同時也是要為了讓它好烘焙! Einkorn本身是有麵筋的. 但是麵筋真的不夠強健. 所以我用糊化來取代麵筋讓它成團以外也增加附著度. 而且. 我的Einkorn 是全穀粉. 多了 20 %的水是這樣的想法來的還可以把麩皮變軟.
在我的台式燙麵製作經驗中. 很多時候會有一點點剩下的燙麵麵團. 如果你放置室溫. 隔天很容易就會發酵膨脹. 這也就是說麵包酵母菌當然比較喜歡有水當介質還有糊化了的好消化的麵團. 也就是說. 這個發酵算是很完全的. 所以它吃起來甜甜的以外. 外觀顏色就會比較深. ( 當然也有因為全穀粉的關係) 不過, 如果你的室溫高. 真的建議不要完太大. 我自己覺得比較容易發酸.
真的很好吃. 口感軟綿. 一點也吃不出來杜蘭小麥的那種海綿感覺... 顏色也完全不一樣! 這是我抹上顆粒芥末準備夾煎烤雞胸肉的麵包...
跟之前介紹的沒有滿模燕麥胚芽吐司一起當早餐...
今天市中心靠近露天市場有個虛驚的事件. 因為附近在進行道路工程. 發現地底4公尺處有金屬. 於是不敢大意地邀請專家並且事先預告如果發現是未爆彈. 會進行緊急疏散...
我真的很想去露天市場看看... 所以還是去了. 因為火車有開. 買了一些蔬果回家. 準備明天也帶回Naumburg.還好後來發現是虛驚. 是古井留下來的金屬物件...
這是整株新鮮的甜菜.... 我好喜歡甜菜. 明天也會加菜!
女兒和我喜歡吃蘋果. 德國的蘋果品種超級多. 所以我會這個拿幾顆那個拿幾顆. 然後用照相的方式找出我們喜歡的蘋果品種. 她每次都會拿了一顆來問我. 我們一起找照片對照....
你和你的青少年少女小孩有甚麼可以一起開心談笑的時候呢? 我覺得適時地應用一些話題. 讓他們有好心情可以開啟心扉是很重要的. 不是嗎?
另外~ 文中沒有
FB粉絲頁觀眾獨家🤣🤣 今天的小馬芬切面... 好好粗~~~
#德疫誌
玉露介質 在 陽台夢工場- 怎麼讓玉露晶瑩剔透?玉露正確養護知識... 的推薦與評價
一、養玉露注意問題: 先說下玉露,是軟葉十二卷家族一員,因為玉露根系與 其他多肉類植物不同,是肉質的,很粗壯,適合使用大 · 二、常見品種: 玉露是百合科十二卷屬植物 ... ... <看更多>
玉露介質 在 圖求救多肉(玉露) - 寵物板 的推薦與評價
... 前的模樣),後來就冒出新芽,可是...變得沒有圓圓飽滿的感覺~~,有沒有也種植玉露的卡友們- 多肉植物,植物. ... <看更多>
玉露介質 在 [掛號] 多肉草玉露葉片散開又塌塌的- 看板Pla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植物資料
名稱及品種名:草玉露/水晶殿/姬玉蟲
年齡 (如種了幾個月或幾月種的, 可註明是從種子還是小苗開始):種了兩個禮拜
異狀部位 (如根/莖/葉):葉
照顧方式
栽培介質 (描述土壤的特性:培養土品牌/砂質/黏土/荒地的土):買回後換顆粒介質
混一些些一般土
栽培地點 (如北部/中部/南部/外國; 平地/山區):屏東市區
澆水時間及水量 (如幾天澆一次水; 早/中/晚澆水):
一週一次
光照時間及光量 (如是否直曬; 一天可直曬幾小時):花園半陰處 通風良好
施肥種類及量:(請標示N-P-K含量、微量元素或有機肥名稱)魔肥三顆 三吋盆
施藥種類及量:(請標示農藥、非農藥名稱及施用手法)無
其他處理 (如移盆/移株/翻土...等等):移盆移株一次 同時分株
最近數週的天氣
溫度:20多度 日夜溫差較大
濕度:上週陰雨 這週開始晴朗
異狀描述 請註明從正常到異常的過程及變化(時間很重要)
剛買回來時葉片包得很緊
但一週後發現葉片越來越散
前兩天葉片整個攤開了
上網詢問查資料說不該限水
因此前天澆水 昨晚悶養一晚
但今早拿起悶養箱發現沒有好轉 還散發陣陣草味
拿照片回到買草玉露店家詢問 卻說是水澆太多 而且陽光不足?
現在無法確定真正病因為何 不知道怎樣救他們
全體合照 (可以照出植株間隔、周圍環境、整體的情況):
個人獨照 (挑棵典型的植株):
近拍模式 (局部病徵,如不正常的塊斑、寄生蟲、變形的葉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13.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nt/M.1493435899.A.466.html
還說如果住北部可以泡盆 喝飽水就會胖胖
不過社團的版友都說現在還沒休眠
他們都沒有限水 長得很好
所以我現在好混亂啊~~
傍晚我把根拉出來檢查看看好了
待我傍晚拉根出來再放圖片~
剛換盆我是約三天後才澆水 就澆那麼一次後天氣不好就沒再澆了 直到葉片散開 聽社團
人說缺水前晚才澆的
窗口是放養處
不過還是想知道原因避免下次發生
已經換顆粒介質 又只澆一次水又放在通風良好處 怎麼還會那麼悶 夏天都還沒到...
※ 編輯: lina31210 (220.142.139.241), 04/29/2017 20:40: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