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不下來嗎?這代表身體的熱量支出與攝取已經達成平衡,要讓體脂肪繼續往下降,就必須要減少攝取或增加支出,兩者一起更好!
好啦,我知道這句是廢話(無誤)
這就跟「得票多的人會勝選」、「賺得比花得多的人會富有」一樣,乍聽之下很有道理,執行起來一點幫助也沒有。
減重飲食有許許多多的眉角,每個人又有許許多多的體質、生活習慣、觀念差異在,如果有個專業人士提點,真的會少走很多冤枉路。
也因此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特別聘請到史考特心目中的偶像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來駐診(撒花!)
呂營養師是服務於台大醫院多年的資深營養師,曾任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的主要負責營養師,對於減重營養諮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更對營養科學文獻有深刻的鑽研,是臨床與學術能力值都點滿的超強營養師。
需要由專業營養師、醫師團隊組成的減重諮詢服務嗎?
詳情請參閱內湖恆新復健科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rehab337/posts/205847448122368
或是加入Line好友,直接諮詢
https://lin.ee/BlRwfHG
熱量支出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史考特收到一位從事醫療工作的讀者來信,詢問我書中觀念互有衝突之處,以下摘錄我的回覆內容:
-------
您好,
感謝您的來信,更感謝您仔細的閱讀我的兩本書。
您確實指出了一個近幾年我觀念轉變的重點:減重是否要仰賴熱量赤字。以前的我認為,藉由操控荷爾蒙,尤其是胰島素,我們可以在不調整進食熱量下,藉由調升熱量支出來減重。
很可惜,這點已經在最近幾年被一系列研究給否定。也因此我的第一本書也同時做了修正版,在P.57原本有「許多人誤以為體重停滯,要用更嚴格的節食法來突破」這段在新版中已經刪去。
目前我的觀念是,減重確實會降低代謝率與活動量,使進一步的減重更為困難,但目前我們手上的工具只有兩個:降低攝取熱量與調升活動量。並沒有捷徑能夠避開減重時的代謝下降。
(註:但我們有很多策略能控制飢餓感、維持飲食運動規律,倒也不是全然絕望。)
最近有幾篇diet breaks的研究,顯示暫時恢復正常熱量攝取,或許能克服代謝下滑,只是這條線索還很初步,不適合現在下定論。
一般的節食減重確實會流失肌肉,以肥胖者來說,比例大概是一分瘦肉組織搭配三分脂肪。隨著體脂越低,減去的瘦肉組織佔比會越重。要降低瘦肉組織的流失比,需要搭配重量訓練與高蛋白飲食。BMI超過30的肥胖者,應該以完全不流失瘦肉組織為目標;但如果體脂本來就不高,節食減重的過程勢必會流失一些肌肉,也不可避免地,會讓代謝率降低。
關於減重時的代謝優先順序問題,可以參考下圖:停止進食後,身體會先運用儲存的肝醣。接著會啟動糖質新生,也就是使用甘油(glycerol)與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來產生新的葡萄糖。
如果是完全斷食或生酮飲食者,糖質新生會在數天後逐漸下降,因為脂肪代謝開始起來了,肌肉改為燃燒酮體與脂肪酸。糖質新生還是在,只是重要性降低。
所以「節食造成肌肉流失、代謝率下降」以及「改為燃燒脂肪,避免棄肌保腦」這兩句話仍然都沒有錯,只是程度高低的問題。
所以總結一下我更新後的看法
1. 節食會造成代謝下滑,但目前並沒有藥物或非藥物的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希望diet break的研究有進展)
2. 減重勢必會流失肌肉,但是可以用運動與蛋白質來「減災」
3. 身體有一套保護肌肉的機制存在,所以生酮飲食或間歇性斷食者不必擔心肌肉會掉光光
減重的生理障礙固然高,但我認為不如行為與心理上的挑戰大,這方面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再次感謝您的來信
熱量支出 在 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週不談文獻,來談談最基本的概念,熱量🙃
蠻多朋友提到,他們覺得1200 kcal這個熱量太低,不好不健康很可怕,吃多練多才會健康。那麼1200 kcal真的不好嗎?😨
我們來用營養學角度來看看吧❗️
能量平衡 為 能量攝取 = 能量支出 (也就是身體所需總能量)
能量攝取就是我們一天吃的總熱量
能量需求(TEE)= 基礎代謝(BMR)+ 活動量 + 攝食生熱效應(DIT)+ 適應性生熱
1⃣️ 如果攝取熱量 = 身體能量總消耗。可以維持體重。
但!
BMR、活動量都可以用公式計算,但我們真正的定義是:由熱量消耗的角度,決定熱量的攝取。
所以你拿到的份數建議,菜單等等,它一開始都是公式的換算,但應該要從你每週的體重變化,去逐步調整。
菜單必須要是可調整份數的,才有一直使用的價值。
2⃣️ 如果攝取熱量 < 身體能量總消耗。熱量赤字可以減重。
多半用於需要減重的人。可以使用以下來完成。
👉攝食熱量減少
👉活動量增加
♻️回歸主題,如果今天一個人
BMR算出來只有1200大卡
生活型態:久坐*活動因子1.2,無運動習慣
TEE算出來1320加上DIT與根本不到1500大卡
那指能先用1200大卡,來達到熱量赤字對吧?
那可以活動量增加呀?🤔
在教練的守則,訓練量是配合自己逐步上升調整,我們沒有辦法馬上模仿誰的訓練量就有一樣的訓練效果。
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不是每一個人馬上就一週三練,六大動作,每次至少2個多關節,80%RM以上重量下去壓,CSCS訓練法開始操。
這時候指能慢慢指導學生進步,等訓練量上升後,在拉高所需熱量。
還是那句話:由熱量消耗的角度,決定熱量的攝取。
因此,1200大卡飲食沒有對或錯,它只是比較適合某些狀況。
👉不是減脂都一定只能吃1200大卡,像吉米我現在狀態吃2000大卡以下就會掉重。
👉高熱量攝取配合高熱量支出,會比低熱量攝取搭配低熱量支出來的健康,是事實。但不能用這個角度,去責怪學員現在胖就是練不夠。
👉要讓學員飲食配合他們的訓練走。
結論😎
👉由熱量消耗的角度,決定熱量的攝取。
👉沒有一個固定熱量可以吃一輩子。
👉飲食要永遠配合訓練做調整,拿成績。
👉不要模仿任何人的飲食菜單或運動菜單,因為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有任何營養、運動問題都還是建議與自己的營養師與教練討論唷❗️😉
如果沒有人可以討論,都歡迎找吉米我聊聊🙋♂️
#任何熱量都沒有錯 #只有最適合當下的熱量 #沒有永遠的熱量 #從熱量消耗的角度決定熱量的攝取 #訓練 #營養 #訓練與營養的基礎 #熱量 #能量平衡 #熱量赤字 #減重 #減脂 #重訓 #營養 #運動營養 #吉米健身營養 #運動營養博士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