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無聲》在台灣上映後造成轟動,許多人比喻為台版的《熔爐》——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甚至促成相關法案修正。
——
孔劉飾演美術老師姜仁浩,為了維持家計而來到霧津的一所聾啞學校任職,新來乍到的他發現學校處處瀰漫著詭異的氛圍,孩童們的眼中充滿了悲傷與恐懼,絲毫不見笑容。
覺得困惑的他開始接近班上的一些學生,試圖了解他們的情況,卻發現校長與其他老師居然會使用暴力虐待、性侵學生。震驚之下的他聯絡在人權組織工作的社工,決心揭發一切。
然而,聲張正義的過程卻不如想像中順遂。沒有單位願意受理姜仁浩的舉發,就連警察面對他的控訴,都只用雲淡風輕的態度帶過,像是早就知道有這些事情的發生。最終,他決定讓學生們錄下影片,用手語訴說自己在學校中經歷的事情,透過第四權媒體的力量,才真正引起社會對這個事件的關注。
儘管輿論促使相關單位展開調查,幾人在法庭中還是必須面對各種挑戰。被告找來的律師是法官出身,依據韓國法律界的潛規則「前官禮遇」,這類律師在打第一次的訴訟時,法官會因尊重前輩而判其勝訴。面對校方的金錢與人脈攻勢,儘管姜仁浩握有證據,仍然節節敗退,同時必須面對社會上質疑的聲浪,龐大的壓力籠罩著幾人。
最終,連檢察官都為了對方提供的利誘,而選擇不出示最關鍵的證據。法官宣告校長等人雖然有罪,但念及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得以緩刑並當庭釋放。正義在這部電影中缺席了,而這卻是在真實事件中發生的事情。
——
弱勢者的困境與反抗
弱勢者因為其資源的匱乏,而無法獲得正當的救濟。權勢者不僅能用重金與人脈聘請享有前官禮遇的律師,還能用各種方法脅迫、誘使受害者和解,在這樣的權力結構下,弱勢的一方永遠只能處在被動的角色,任由自身權利遭到侵害。
這就回到了一直以來人們所問的,法律真的能夠保護弱勢者嗎?或者只是淪為制度暴力的工具?
——
社會的「熔爐」
電影中最令人難受的是幾名孩童坐在法庭上,面對昔日傷害自己的人,鼓起勇氣描述當時的情景,卻還必須被律師質疑是否為合意性行為,這些對他們都是二次傷害。
更令人唏噓的是,過程中他們始終相信正義,相信自己只要說出來,壞人便會得到懲罰,而這樣的信念卻在最後被司法無情地背判。宣告判決的那一刻,坐在旁聽席的眾人因憤怒而起身抗議,接著,畫面中的喧嘩聲消失了,長達一分鐘的無聲慢鏡頭,正如幾名孩子不能透過話語訴說自己的想法,真相也在這一刻被噤聲。
——
改變韓國法律的電影力量
光州聾啞學校性侵事件發生於 2005 年,當時事件的加害者雖然因性侵被判入獄,卻獲得緩刑,甚至在服刑滿一年後獲撤銷罪名,另名加害者則只有繳納罰金便回校任職。儘管人權團體在這幾年間不斷抗爭,希望政府能正視法律漏洞,但一直到《熔爐》電影於 2011 年上映,這件事才真正廣為人知。
觀看過電影的民眾質疑判決的合理性,警方也成立專案小組重新調查,卻發現法律的追訴期 7 年已過,為了平息憤怒的民意,韓國國會通過了《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份修訂法律案》,也就是俗稱的《熔爐法》。
該法廢除了性侵案件類的追訴期,提高了量刑刑度,若加害者任職於社會福利機構或特殊教育單位,可加重處罰。幾個月後,國會又通過了《社會福祉法事業法修訂案》,一旦觸犯《熔爐法》和《兒童青少年性保護法》,十年內不得從事相關業務。
可以說,是電影的力量喚醒了人們對議題的關注,而這類的電影不只有《熔爐》,《殺人回憶》、《希望:為愛重生》、《未生》也都推動了法制改革,可見影視產業也可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
——
這裏看《熔爐》:https://garageplay.tw/vod/685
我們將一起和 GP+ 推出法白專屬 30 天免費序號:
現在你只要
1⃣️按本篇貼文讚
2⃣️留言標記一位個朋友,告訴他為什麼你們應該要一起看《熔爐》
3⃣️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我們會在 8/16 晚上 23:59 之前選出五位提供兌換碼,請記得注意留言私訊的通知唷!
沒有抽中的人也別擔心,歡迎使用 15 天的免費通用序號:
——
🎬 專屬免費 15 天觀看序號
即日起至2021/8/31
使用法白專屬兌換序號 15GPLAW
至 GP+ 兌換網站註冊後,便可免費全站觀賞15天
——
兌換序號前請務必詳閱 GP+ 的相關規定!
熔爐 法案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分鐘閱讀:美國的危機
美國的種族危機
一個月前,在介紹美國經典著作《聯邦黨人文集》,和王建勳教授的通俗闡釋《用野心對抗野心<聯邦黨人文集>講稿》,提到王建勳的一篇長文《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上次主要講了憲政危機,現在且談一下這篇文章講到的其他幾項由於平等壓倒自由、民主壓倒共和而衍生的危機。
其一是種族危機。過去一年,「black live matter」,簡稱BLM,中譯為「黑命貴」運動,發展到打砸搶燒的地步。美國真的有種族歧視嗎? 從法律制度上來講,美國現在沒有種族歧視,沒有任何不利於黑人的法律條文。 相反,美國現在是白人和亞裔受到歧視——由於反歧視的極化而成為逆向歧視。 在政府招聘、企業招工時,要給少數族裔特殊照顧。大學招生,要對黑人學生降低分數、預留配額。有研究表明,白人學生考大學的難度是黑人的6倍,亞裔更高。 黑人可以降低分數入學,其實正是反映了對黑人智商的歧視,也是對其他人的不公平。有人會說:這不是歧視,而是糾正他們曾經遭受的不公。 奴隸制當然是罪惡,但是一種新的罪惡並不能消弭此前的罪惡。正義原則講究罰當其罪、誰犯法誰擔責——你不能說「你的祖宗殺人犯法,所以判你坐監」。
規則上沒有歧視,歧視存在於文化與心理中,存在於不同膚色、種族或群體之間,貧富之間,城鄉之間,美醜之間。種族歧視是人性中固有的惡。可以通過教育、輿論抵制它,但絕不是靠喊口號或違反人們的自由意志就可以消除的。過度聚焦在反歧視,只會增加人們心中的歧視,或衍生出逆向歧視,引發損毀自由的災難。
政治正確的危機
《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中的另一個危機,是「政治正確的危機」。
今天的美國,一個科學家如果膽敢發表「某種族智力偏高或低」的研究成果,一定會被辱駡、失業,哪怕你拿出「嚴謹的科學研究」資料。 膚色、種族、信仰、性別……這些可能涉及歧視的描述,統統不能說。發展到最後,就連矮、胖、老、同性戀……這些事實描述的詞句,都成了徹底的禁忌。 政治正確淹沒了事實正確,對言論自由、規則公正造成了巨大衝擊。 大學裡選拔人才要講政治正確,要有一定的黑人、女性比例等等,體現所謂多樣性。 儘管這種一味追求「多樣性」的理念,一直在破壞自由學風、消滅價值觀的多樣性,絕大多數大學還是把它奉為辦學思路。
美國大學流行攻擊保守派學者。一些左翼人士,肆無忌憚地破壞教學活動和學術交流。 2017年,保守主義學者查理斯‧莫瑞(Charles Murray),受邀請到一所大學發表演講,遭到大批學生的吵鬧抵制,不得不改為視頻演講。演講結束後,學生又暴力阻撓他離開,導致一名保護他的教授受傷入院。
近年來,全美很多地方甚至把華盛頓、林肯、傑佛遜的雕塑摧毀。因為他們是「白人至上主義者」。 政治正確已經到了要否定歷史的地步。
就連一貫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私人財產,也難逃政治正確的侵擾。 納斯達克對三千多家上市公司提出荒唐要求——董事會成員裡必須至少有一位女性、一位少數族裔,或者一位LGBTQ(性少數群體)。這種用配額而不是用才能的準則,表面上是反歧視,實質上卻正正是對強行分配名額的族類的歧視。
移民和社會保障問題
美國現在有至少1100萬非法移民,有人主張讓他們一夜之間拿到綠卡、成為美國公民。這等於認可非法入境,是要放棄法治嗎?
這些非法入境者,可以無條件吃福利嗎?還有就業、治安、教育、醫療……如何解決? 這些都需要納稅人付出巨大代價。
有人說:美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嗎?本來就應該歡迎移民啊。
的確早期的移民大多來自歐洲,特別是基督教國家,他們價值觀與美國人高度相似。他們接受美國「大熔爐」的觀念,主動拋棄原先的身份認同,願意被同化吸收。 但是今天很多人對大熔爐持反對態度,認為美國應該是一個大拼盤、價值系統也要多元化。尤其是二戰後湧入美國的亞非拉移民,在語言、文化、價值觀上都和美國人差異巨大。多元主義興起後,他們更是頑固地拒絕融入美國。這導致美國出現了部落化的傾向,各種各樣的群體對國家認同、道德法律都形成嚴重衝擊。自內戰以來,美國從未出現過如此巨大的社會撕裂。
有機構預測,在不遠的將來,歐洲白人的後裔將成為少數。沒有清教徒為主體的民情,美國的憲法、制度就不能有效實施——美國恐怕會變成另一個墨西哥。
社會保障過大是美國另一個危機。 現在聯邦的醫保花費已達1.2萬億美元,佔整個聯邦支出的三分之一。如果加上社保,佔聯邦支出的一半有多。錢從哪裡來?聯邦政府除了借債、印鈔,就是加稅,加稅會導致企業大量倒閉——本來你想幫助弱勢群體,結果是讓他們沒了工作,再無脫貧希望。
貧富和跨性別問題
美國人對「消滅貧富差距」的後果缺乏認識。
反資本主義人士,動不動就會說企業家的財富過多。他們不關心企業家創造了多少財富、解決了多少就業,為消費者帶來了多少商品和服務。他們就盯著富人的財產,覺得掙這麼多錢肯定是不公平的。從前的平等,是權利平等、法律平等,但今天人們卻要實現所謂的經濟平等。 如果政府強拆你的房子,你會說「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那麼,如果讓政府通過稅收剝奪富人的財產,這就合理嗎?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如果連富人都保護不了,它還能保護窮人嗎?在那樣的社會,除了手裡有權的人,沒有人能致富,窮人永無出頭之日。
一百多年來,人們嘗試用分配平等去取代「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資本主義,但沒一個成功的。相反,那些相信烏托邦畫餅的國家,無一不是貧窮落後,通往奴役之路。
墮胎和同性婚姻問題,是美國社會撕裂的另一危機。
保守主義者從捍衛美國基督教傳統的角度,反對墮胎和同性婚姻。而民主黨人認為時代不一樣了,應該允許自由墮胎、自主定義性別。 隨著宗教傳統的式微,婚姻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地位越來越低。
2月2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平等法案》。這項法案明確禁止在公共和私人場所歧視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人士(LGBTQ)。這項立法將允許男性的變性者參加女子運動隊的比賽,和允許跨性別者使用與其身份相符的設施,即根據本人的性別認知使用廁所。
這讓信仰傳統價值的保守主義者認為對女子運動不公平,對女性使用廁所帶來威脅。
進步主義的氾濫
美國學者域陀‧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2月時發表一篇文章《為何進步派如此放縱?》(Why Are Progressives So Illiberal?)開頭說:「在過去12個月的悲慘瘋狂和悲劇中,進步意識形態滲透到我們幾乎所有的主要機構。……就像1930年代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沁入所有的俄羅斯機構一樣。要成為一個矽谷高管、一個華爾街玩家、著名出版社的領導、大學校長、網路或廣播公司的主播、主要的荷理活女星、進入公司董事會的退休將軍、或NBA超級明星,都需要有進步主義的標記或小心抑制所有政治傾向。資料顯示,2020年,98%的大型科技政治捐款流向了民主黨。Twitter、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體的審查顯示致命的單向性。」
說美國是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對抗,是左派和右派的對抗,都不夠準確。這幾十年逐漸上升為主流的進步主義思潮,滲透到所有校園、機構的不是自由派,而是「進步派」。
矽谷的社交媒體大公司肆意刪除和取消保守派的平台,在實際行動上表現出既不相信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關於保障言論自由的條文,也不相信它的精神。在大學校園裡,保守派的演講者會被取消邀請,有時還會受到粗暴對待,而行為粗暴者幾乎不害怕因此受到懲罰。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關於任何人都應該得到法律權利的規定,也被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挑戰,被控「性騷擾」或「性侵犯」的學生通常被剝奪了與原告面對面、盤問證人或提出反證據的權利。他們通常只能在法庭上面對停學或開除尋求輕判。
域陀‧漢森認為,進步主義的氾濫,已經產生損毀公平與自由的危機。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熔爐 法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002紐約時報
*【川普在對郵寄表示懷疑時,民主黨人也推動民眾親自投票】
在費城,官員們鼓勵親自投票。在威斯康辛州,城市公園裡有投票返回活動。它們反映了對川普總統在投票中對郵件發動戰爭的不安。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01/us/politics/democrats-in-person-voting.html
*【面對嚴峻的民意調查,川普開始扮演受害者】
無論是國會民主黨人,新聞媒體,推特上,還是辯論委員會,川普都一再指責別人造成問題和傷害。川普推文,表示自己在首次辯論領先拜登,並表示不同意辯論委員會更改規則,也透露可能不會進行第二次預定辯論。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01/us/politics/trump-polls-victim.html
*【法官阻止川普政府對外國工作者的禁令】
聯邦法官裁定,在疫情期間,川普總統超越了他的權限,暫停核發境外工作者簽證,使微軟,固特異輪胎和埃克森美孚等大企業無法從國外引進僱員。加州北區地方法院法官Jeffrey S. White取消此一禁令。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01/us/foreign-workers-visas-h-1b-trump.html
*【新裁員加劇了對美國經濟放緩的擔憂】
包括迪士尼,保險巨頭Allstate和兩家主要航空公司,近期宣布計劃解僱或解僱人數超過60,000名,如果沒有新的聯邦刺激方案,預計還會有更多的裁員情形出現。美國商務部周四表示,在聯邦政府為失業救濟金提供每週600美元的補償期滿後,個人收入在8月份下降了2.7%。 勞工部在另一份報告中說,上周有78.7萬人提出了新的失業救濟申請。未經季節變化調整的總數比前一周略有下降,但繼續反映了數十年來的最高申請記錄。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01/business/economy/layoffs-unemployment-claims.html
*【2020年選舉實時更新】
#白宮最高級顧問之一Hope Hicks的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日前她才與總統一起搭乘空軍一號。
#在強大的壓力之下,川普接受福斯新問訪問時,譴責所有白人至上主義者。
#川普總統放棄了原訂在周六晚上,於威斯康辛州拉克羅斯舉行的集會,因為該地區的冠毒病例激增,打算移到綠灣舉辦。
#德州州長以安全為由,將各縣的現場投票人數限制在一個地點。
#密西根州總檢察長說,兩名右翼政治行動者被指控,利用電話恐嚇少數選民投寄郵寄選票。
#大法官提名人Amy Coney Barrett在2006年曾簽署一項廣告,支持推翻確立墮胎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羅訴韋德案。
#民主黨人試圖從共和黨那裡獲得政治交換,以支持Amy Coney Barrett提名,迫使參議院進行投票,阻止川普政府訴訟以推翻《平價醫療法案》。
#在第一次也是唯一的副總統辯論前不到一周,希拉蕊與賀錦麗提供了幾項建議,以面對副總統潘斯,告訴她為虛假和侮辱做好準備。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0/01/us/trump-vs-biden#amy-coney-barrett-roe-v-wade
*【Covid-19實時更新】
#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在一封公開信中說,他的公司“永遠不會屈服於政治壓力”。 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推翻川普總統對何時準備好疫苗的估計,表明公司“永遠不會屈服於政治壓力”,並對“我們發現自己身處美國總統的熔爐中”感到失望。因為即使疫苗顯示出早期的積極跡象,大多數美國人也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獲得疫苗。
#眾議院民主黨人通過刺激計劃,未來在參議院過關機會渺茫。眾議院民主黨週四通過了2.2兆美元的刺激計劃,將為家庭,學校,飯店,企業和航空公司員工提供援助,眾議院以以214票對207票通過此案,但至少有17名民主黨人加入共和黨提出反對票。
#從周六開始,聯邦監獄將允許親戚再次探望犯人。
#亞馬遜表示有近2萬名一線員工被感染
#紐約市是美國第一個重開所有公立學校進行面對面學習的主要城市。
#奧克拉荷馬州塔爾薩(Tulsa)現在要求10歲及以上的任何人在公共場所戴口罩。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0/01/world/covid-19-coronavirus?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
*【打破僵局,歐盟對白俄羅斯實施制裁】
在有缺陷的總統選舉之後,白俄羅斯因鎮壓民眾,而歐盟一再拖延對白俄羅斯進行懲罰,而且包括歐盟領導人在內的歐洲理事會主席Charles Michel最終堅持要解決要。https://www.nytimes.com/2020/10/01/world/europe/eu-belarus-turkey-poland-hunga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