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區舉行第四場漁電共生說明會 市府攜手農委會水試所提供養殖技術支援
睽違四個月之久,高雄市漁電共生政策第四場說明會,今(8/31)天在岡山區舉行,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共同參與,由我代表市府與水試所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由水試所進行漁電共生專業示範,為業者、地主、養殖戶在實際養殖可能遭遇的問題,提供技術改良及解決方案。同時也邀請相關業者實際現身說法,說明目前在進行中的案場之經驗,包含光電以及養殖以及相關的工程營造作業等事項作為全場與會者的分享。
繼前次湖內區說明會,由市府邀請六大銀行提供本市漁電共生資金支持後,市府瞭解到仍有許多漁民地主,對於跨入漁電共生產業所需的技術門檻,以及光電設施是否影響養殖存有疑慮,為此,市府特邀水試所合作,提供本市漁電共生推動政策輔導及後續案場技術協助,在養殖技術與實務上,提供更多技術改良與示範。
高雄是一座海洋城市,養殖漁業自然是重點產業,自經濟部及農委會 109 年會銜公告本市「漁電共生先行區」後,市府務必要把握中央政策帶來的利多,思考藉由中央資源挹注,為本市養殖產業加值,高雄已於年初率先全國成立「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自成立以來已受理534件業務諮詢,輔導28件漁電申請案,更以明年(111年)年底達到210MW漁電共生申設量為目標努力邁進!此一政策目標,需要養殖戶、地主及光電業者三方共同努力、共創三贏方能實現,市府也會扮演最佳的媒合者,持續發揮助攻的功能,持續導入更多資源與技術後,為漁電共生建立更為優質的發展環境,同時為傳統產業轉型創立典範。
感謝水試所陳君如所長帶領的專業團隊熱情響應,陳所長也現場允諾「全力支持配合」,成為本市推廣漁電共生一大助力,同時感謝多次與會的能源局與台電公司,為漁民、地主及光電業者進行充分的政策說明。市府期盼能吸引更多企業及漁民朋友的加入,為傳統漁業轉型、綠電穩健發展帶來充沛動能 !
#漁電共生
#漁業為本 綠電加值
#市府與農委會水試所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魚電共生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見真實無路用,勇敢改革才有路! 作為本縣民選縣長以來最年輕的縣長,阿牛縣長背負的是年輕人對地方政治改革的冀望,如果沒有勇氣、勇敢地進行改革,即使花再多心力在競選連任上皆是無用,森堡希望縣長不要只有真實,剩下兩年請勇敢改革,讓金門重拾驕傲與榮光!給下一代一個寄託的希望! 本次定期會來到縣政總質詢...
漁業為本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雄發展漁電共生,六大銀行金援相挺!
今天是「高雄市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在2月2日於鳳山行政中心掛牌後所舉辦的第三場政策說明會;會中市府與高雄銀行丶台灣銀行、彰化商業銀行、永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兆豐銀行等六家銀行共同簽署合作意向備忘錄備忘錄。要做大家投入漁電共生產業的強大金援,協助業者、地主、養殖戶購置設備的龐大需求,也有助於擴增設置規模及能量,各家銀行針對不同的設置需求,提供為申請人量身打造的優惠貸款利率。
陳其邁市長相當重視農漁民的照顧,也一再強調區域治理絕對要能照顧到原縣區的產業及發展需求,養殖漁業向來是高雄市的重要產業,總養殖面積就達到3,881公頃,其中,由經濟部及農委會會銜公告的621.76公頃,分布在本市彌陀區、湖內區、路竹區、岡山區、永安區、茄萣區和阿蓮區等7處養殖主要行政區,都是屬於漁電共生的先行區,所以陳其邁市長期盼傳統漁業的轉型升級,發展漁電共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尤其綠電已經是國際產業競爭力之所繫,可以說,誰掌握了綠電,誰就佔了先機,全球五百大企業,莫不以永續發展為企業營運目標,台灣要能搶得先機,高雄的綠電,就是最佳利器。
漁電共生計畫在高雄,市府則扮演媒合角色,由我擔任召集人的市府綠電小組,也將運用各種政策工具,提升漁電共生產業的競爭力,讓綠電產業真正在高雄壯大起來!
很高興漁電共生在高雄已經有了很好的起點,在永安區的首案,即將在8月完工,這件在今年2月17日核准的首件屋頂型漁電共生申請案,面積約3萬 8千平方公尺,發電量約計5800KW,相信會是一個相當好的示範,也能讓漁民朋友跟地主們更有信心,高雄有全國首創漁電共生事務推動的專案辦公室,作為漁電共生推動單一窗口,超前部署、必能搶得先機,專業辦公室也已經設定目標,要達到漁電共生210MW設置量,並且吸引新台幣105億元的投資額,壯大漁電共生在高雄的發展,可以走得更長遠。
今天感謝六家銀行力挺高雄發展漁電共生,共同為高雄產業轉型推波助瀾,也謝謝經濟部能源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水產試驗所等中央部會參與,為漁民、地主及光電業者做充分的政策說明,市府會持續扮演好媒合角色,讓六家合作銀行能對高雄的漁電共生申請案,釋出更多的優惠、做最有力的支持,歡迎更多企業、漁民朋友,甚至是養殖青年返鄉,加入本市漁電共生推動的行列。
也同時感謝陳明澤議員親自到場關心,以及黃明太、黃秋媖、李亞築議員服務處代表等的出席參與,與高雄市府共同為漁民、地主及業者創造「漁業為本 綠能加值」的漁電共生開發的產業新價值。
漁業為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漁電共生」路竹區說明會 室內養殖結合綠能屋頂實例分享廣受關注
漁電共生政策推動,在高雄遍地開花!「高雄市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今(110)年4月7日在路竹區公所召開第二場巡迴說明會,邀集台灣電力公司進行饋線規劃說明,並由永晟綠能股份有限公司介紹室內養殖結合綠能屋頂實際案例,引發現場民眾及養殖戶的熱烈討論,也加深漁電共生落地高雄、深耕發展的信心。
高雄向來是我國養殖漁業的重要據點,總養殖面積計3881公頃,其中多達621.76公頃,業經中央經濟部及農委會會銜公告為漁電共生先行區,高雄漁電可優先施作範圍涵蓋彌陀區、湖內區、路竹區、岡山區、永安區、茄萣區和阿蓮區等7處養殖主要行政區,約占全市魚塭面積的16%,是高雄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絕佳契機;高雄已超前部署,設立全國第一個專案辦公室作為漁電共生推動單一窗口,內部研擬漁電推動方針、建立府內溝通協調平台;對外提供即時、全面及專業的服務與投資諮詢,統籌本市漁電發展及媒合相關事務,預期達成漁電共生210MW設置量的目標,同時可望吸引新台幣105億元投資高雄。
高雄市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透過巡迴說明會的舉辦,將漁電共生申請流程、規範與注意事項廣布於前開養殖主要行政區,即是希望在這些漁電共生推動潛力區,推動智慧養殖的建置與布點,第二場說明會今天路竹區公所舉辦,我與市府的綠能推動小組成員,偕同關心漁電共生發展的地方民意代表,在台灣電力公司、永晟綠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說明下,為現場民眾與養殖業者解說並釋疑,市府如何通盤規劃漁電共生政策的宣導及推廣,也建立起養殖漁民與地主有直接面對面溝通的平台。
值得關注的是,由永晟綠能進行室內型養殖結合屋頂型綠能的發展經驗及案例推廣,該公司為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首件核准案件,投資金額3億元,興建永安區3.8公頃室內養殖設施,預計設置量6.5MW,相當於6座高雄世運主場館光電規模,透過該公司從整體規劃到實務面的深入解說,也讓與會人士對於「智慧養殖」應用於養殖業能達到效能提升及擴大產能的加乘效應,為之印象深刻,引發熱烈討論,此次的實例分享示範效果,成功延續前次說明會熱度,所有的討論事項與寶貴的回饋意見,都將由專案辦公室加以蒐集,據此製作Q&A日後置於專網供民眾瀏覽參閱,快速瞭解漁電共生政策、提高參與意願。
#漁電共生
#漁業為本 綠能加值
#「高雄市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巡迴說明會第二場次
漁業為本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看見真實無路用,勇敢改革才有路!
作為本縣民選縣長以來最年輕的縣長,阿牛縣長背負的是年輕人對地方政治改革的冀望,如果沒有勇氣、勇敢地進行改革,即使花再多心力在競選連任上皆是無用,森堡希望縣長不要只有真實,剩下兩年請勇敢改革,讓金門重拾驕傲與榮光!給下一代一個寄託的希望!
本次定期會來到縣政總質詢階段,森堡首先以縣長施政報告揭櫫的「零基預算」質詢縣長,並針對綠色休閒度假區、台開等兩BOT要求縣府檢討,加速解約流程。
針對漁業權劃設、發展海域觀光娛樂漁業、水獺保育及林木保護,希望縣府能研擬自治條例,以開創產業、振興經濟並妥善維護金門自然生態環境。此外,就「社會住宅」方面,森堡則要求縣府儘速啟案興建,不要總是研議階段。最後,針對本會期多次提及的財政問題,森堡也希望縣長能勇敢的負起選民的託付,莫讓金門陷入財政破底困境之內。
金門長期在戰地政務管制下,公部門體制充斥著結構性問題,以致於諸多政策在推動時容易受到阻力,但仍請縣長認清自己被賦予的冀望,把勇氣拾起,勇敢改革,給下一代更有希望的未來!
漁業為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科學廳
今天是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館方展示教育組的研究人員 #彭海鯤博士,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常設展。
「海洋科技博物館」談海洋科學是名正言順且不可或缺的項目,但基於一般民眾生活在四周充滿科學的環境中,但又常聞「科學」而色變、對「科學」感到疏離高深又難親近,因此本廳的目的在於讓民眾消除對於海洋科學的排斥,進而產生對海洋科學的興趣。本廳將以活潑有趣的互動方式,呈現出海洋科學中已經了解與尚待探索的課題,同時也讓參觀者感受到海洋科學的發展對人類帶來的福祉,也希望藉由參觀者提出觀後省思,共築海洋可能的未來。
展廳主題:
海洋科學廳包含四大主題。為了讓參觀者從地球整體的角度了解所看到的海,同時也循著歷史軌跡介紹海洋的誕生,因此我們安排第一個主題為海洋面貌。在設計成海洋研究中心的空間裡,將以重視體驗的方式多元地呈現展示。為了呈現海洋波浪產生的情形,海中光線與聲音的傳遞方式,模擬深海水壓的實驗裝置、實際運用於海洋調查與資源探勘的儀器等,介紹海洋的科學特性以及海洋科學的現狀,我們安排第二個主題為「海洋探索」。為了展示日常生活中利用海洋資源製造的產品與一些半成品的原料實物,提醒參觀者其實在各種情形下我們不知不覺使用了許多海洋資源,生活中更少不了海洋資源,藉以說明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們擬定第三個主題為「海洋資源」。在對海洋科學有些瞭解後,民眾可能會對現況有些好奇,因此我們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安排第四個主題為「海洋資訊」。
主題一 海洋面貌:
利用七塊LED 柱狀的顯示板顯示裝置,以燈光與聲音製造出波浪、冰山、海嘯與海中生物等的海洋意象空間效果,稱為Data Pole。「海水的運動」是從不同的時間點、尺度,呈現海水的各種動態。「海洋生態剪影」呈現飛魚躍出水面、浮游生物群在海中徜徉、大鯨鯊在海上覓食、淺水的海藻隨波漂動、深海巨大的魷魚身影晃動、帶著螢光的水母群等。「海嘯」顯現海底發生地層斷裂大水激湧,跨越大洋的海嘯衝上海岸,形成一片汪洋滾流。「海冰與冰山」展現冰川與海水匯合處的大片崩落冰山,激起如山高的水花並形成一座座大型的冰山。北極熊帶著小熊追逐著海獅,最後出現一路挺進的破冰船。這四段重複播放的影片,讓參觀者一進展廳就感受到海洋的氣氛。地球是一個「水的星球」,地表有七成是海洋。這裡要從全球的角度介紹海洋的分布,海洋的寬度與廣度,同時讓參觀者與陸地作比較。另以「海洋相簿」來「重現古代海洋環境」與認識「海洋環境的變遷」。接著介紹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海的分布與深度、地球剖面與地殼厚度、全球海洋拼圖、從空中看地球(SOS)等課題。其中SOS 球型劇場是以「海洋與地球」為主題介紹全球性的現像,例如全球的洋流、海溫、海風、海面高度、海底地形、溫室效應等。
主題二 海洋探索:
將模擬研究中心創造空間感覺,以體驗型的展示方式介紹海水的性質與運動等等。
「海水的特性」是讓參觀者了解海水所具有的各種性質(溫度、鹽分濃度、壓力、光線、聲音等),同時也透
過海洋生物的生態學習海水所擁有的各種性質。「海水的成份」是介紹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質、多少份量,及各佔多少比例。比較海水所含物質與人體所含物質,可以發現主要成份的種類十分類似。「海洋生產力」是介紹在海洋生態系的最底層是微小的植物浮游生物,二氧化碳與陽光等無機物會產生養分供應給其他生物。另在全球物質的循環上,海洋與海洋生物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介紹海洋與海洋生物所扮演功能的重要性。
「海水的運動」介紹海中發生各種運動,同時利用實驗裝置讓參觀者體驗、學習該性質。過去在研究海洋時,必須實際到海上才能進行調查,但是由於遙測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在不必到海上即能進行觀測,並且將觀測的結果應用到許多領域,「海洋遙測」將介紹相關內容。
「海洋調查船探勘」是以我國最新建造的海研五號為題,介紹研究船的結構、船內研究室所從事的活動、調查儀器等,引發參觀者對海洋調查的興趣。
主題三 海洋資源
呈現可從海洋取得各種資源的圖像,並利用影像與實物介紹人類對各種海洋資源的利用
其中海洋的非生物資源包含海洋礦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礦物資源的應用,包含化工、紡織、造紙、染料、治金、陶瓷、肥皂、玻璃、醫藥、農漁業、食用等。海洋深層水以水產養殖與農業為應用重點,並用於漁牧、食品醫療、觀光休閒與溫差發電等相關產業。空間資源指可以利用的各種海洋空間,例如人工島、海上機場、海底隧道、海上度假村等。海洋能展項介紹溫差發電、波浪發電、海流發電等。
主題四 海洋資訊:
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
海洋的未來:
是以越來越熱的地球,引出全球暖化下的海水溫度上升等海洋的危機,作為本區的引言,讓參觀者警覺「我們僅有一個藍色地球」,開始關心海洋。然後針對人類與海洋關係的四大主題(環境、科學、科技、能源)一一介紹,讓參觀者了解世界各地保護海洋、研究海洋、運用海洋的各種未來可能的海洋願景,而達到「築夢海洋」。最後以「向海洋立約」為題,讓參觀者以自己的話或畫,寫「給海洋的一封信」,傳達對海洋未來的反思與展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漁業為本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騰躍於鬧市海港,愛在舊城窄巷。誰也經歷過迷惘,人間的波折阻不了盼望」,還記得香港政府當年推出的「家是香港」宣傳運動主題曲《同舟之情》,唱出了香港由漁港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人在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的情景。
而在幾年後的今天,有一群人仍在盼望,希望有好的天氣、好的水質,好讓家裏的魚兒可以健康成長。而最近,他們又多了一個盼望,盼這個曾答應為市民護航的人,可以體諒一下他們的苦況,不要用苛刻的門檻來阻擋他們的盼望。
半途出家追漁民夢
47歲的陳健,從小就喜歡大海,嚮往漁民的生活,對他來說,經營魚排是他人生的志向。於是,他花了200多萬購入魚排牌照,嘗試了六年的休閒養殖後,在四年前,毅然離開工作了廿二年的IT行業,全職追夢。「但係當我全職養魚之後,先發覺靠養殖根本係生存唔到。」陳健對着鏡頭,說出了經營魚排所面對的困難。
經營魚排 困難重重
第一,自然災害是養殖業無法避免的問題。颱風、紅潮、或是各種污染和病毒,都會令他們損失慘重。而政府並不會就這些天然災害所導致的損失提供任何補償。
第二,香港沒有入口限制,也沒有為本港魚價訂立最低收購價。導致香港漁民在面對周邊國家的大量傾銷下,無力招架。
第三,由於香港漁業的衰落,在香港已經很難找到出售漁糧、漁網等養殖工具的公司。漁民要到其他地方購買漁網,或者以高價購買漁糧,變相加重經營成本。陳健以石斑魚為例,內地供港的售約25元一斤,但在香港養殖,單計飼料的成本可能已要30元一斤。
第四,隨着漁民人數減少,在運輸方面的成本慢慢增加。以前可以幾家人合租一條運輸船,將魚送往魚市場。現在要找隔壁的養殖戶,還要先敲門看看有沒有人。
第五,填海對海床的污染很嚴重,海床上的魚苗生態都被嚴重破壞。海床、海灘、泥灘,沒有了這些讓魚生長的地方,也嚴重影響養殖業的生計。
「依家經營都係見步行步,基本上就係漁民一家大細嚟養。咁就一家人靠海食海,食自己養嘅魚。」陳健說了一句這樣的玩笑話,伴隨着幾聲苦笑。或許當一個笑話成真的時候,就不好笑了。
續牌條件擬被收緊
再多波折、再多迷惘,陳健等漁民們仍是心存盼望,盼望政府可以聆聽他們的苦況。但在周邊地區實行漁業補貼政策的時候,香港政府就擬收緊魚排的續牌條件,要求魚排要以至少七成的面積來養魚,以及每平方米有十公斤的產量,以鼓勵漁民增加養魚量。
「我去養魚,都冇可能肯定有十公斤嘅魚,一個紅潮可以全部死曬,到時一個颱風,可能我個牌就冇咗。」陳健用一句話,道出了新條件的荒謬。
漁民批新例「離地」
陳健的漁民朋友也覺得新例非常「離地」。從事漁業四十年的郭志光表示,就算有養殖經驗的人,也避不開自然的災害,更不用說完全沒有經驗的新手。他認為,養魚並不是看幾本書,上幾節課就可以學會的事。新條件不但把有經驗的人逼上絕路,更把新人拒於門外,根本無助漁業發展。
而經營魚排養殖三十幾年的蘇俊昇,就對政府感到不解和失望:「以前香港都係海港,漁港變成香港。點解搞搞吓連漁港呢個聲譽都保留唔到?」
兩頭不到岸 悔不當初
陳健當年堅持進入自己理想的行業,但政府擬制訂的新門檻又將他趕往絕路。「我都非常無奈,後悔都冇辦法。只係希望特首可以真心去聽吓漁民嘅聲音。」看着自己用心經營的魚排,陳健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究竟逼死漁民的,是時代的洪流、是自然的災害、還是離地的政府?今集《港。故》用7分鐘,讓大家聽一下漁民和養殖戶們的訴求。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漁業為本 在 聽過漁電共生嗎?當漁業進入科技革命更迭潮 「水產養殖綠能 ... 的推薦與評價
何文堯#堯哥#想像台灣【聽過漁電共生嗎?當 漁業 進入科技革命更迭潮──「水產養殖綠能加值」】 網友曾留言「堯哥,您知道台灣的科技養殖 漁業 已經成為 ... ... <看更多>
漁業為本 在 綠能加值」,在漁電共生太陽能發電廠開發初期就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亞#負責任的開發:漁電共生就是一起共生、共好⚡ 】 再生能源成為全球共同前進的方向,大亞旗下的#志光能源為真正落實「漁業為本,綠能加值」,在漁電共生太陽能發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