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地平線的噩夢十年 🇺🇸
「10年前,也有別人以為墨西哥灣的海豚會轉彎。」2010年4月20日晚間7點45分,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海上鑽油平台——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發生爆炸意外,失控的油井在幾個小時爆炸大火後崩潰,並於48小時後沉沒。但海底油井的事故破洞,卻讓大量原油不斷外洩海洋,海底漏油就這樣一路失控外洩長達153天、超過320萬桶原油就這樣灌入了大海。這場生態災難,不僅是美國史上破壞與損失最為嚴重的漏油事件;對周遭海洋的生態衝擊,那些不可逆的汙染瘡疤,直到10年之後仍清晰可見。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後,因忽視工安與生態安全的英國石油公司,付出了天價的賠償金,10年內累積的「復原支援經費」,超過了美金690億元(新台幣2兆700億元)。這些賠償與投資,包括生態復原與研究的專案經費,也包括幾家大型石油公司合資成立的「海上漏油應變公司」。但直到今天,2010年的漏油汙染究竟造成多少破壞?是否已經復原?學者專家之間都難掩複雜的情緒,因為就算表面上的生態已經重歸常態,但許多結構性的生態毀滅,卻是仍無法只憑當今科學就能評估。
以墨西哥灣的魚類生態來說,雖然近海魚場復原狀況良好,但深海小型魚類卻在災難發生的一年後,出現了60~80%的數量銳減,此後數量一直沒有恢復。與此同時,在墨西哥灣的鯨豚類來說,亦同樣出現了明顯的「漏油後遺症」。
石油業的那專家們,一開始給公眾的說法是:「漏油汙染對鯨豚影響有限,因為他們智力比較高,遇到海面油汙會轉彎!」雖然時間點重疊而且聽起來太過熟悉,但新罕布夏大學的海洋生態學者基內(Nancy Kinne)確實是如此回憶:但問題是墨西彎漏油的總面積超過了4萬平方公里,區域的鯨豚族群根本避無可避。
鯨豚學者對《美聯社》表示,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後,周邊海域額外多出了1,000隻瓶鼻海豚因肺部疾病、中毒或汙染相關問題而死;之中,病死的海豚中又有20%以上是夭折的海豚幼崽,與其他海域的瓶鼻海豚相比,汙染水域的鯨豚族群「族群繁殖的數量與速率明顯偏低」。
除了海豚之外,在事故之後,墨西哥灣的布氏鯨、抹香鯨,也分別出現了10~17%的數量減少。但由於鯨魚的數量本就難以追蹤,因此究竟是鯨魚被汙染消失,還是真的轉彎離去、不再返回墨西哥灣,後續的研究也仍在追蹤評估中。
《衛報》報導指出,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後,美國聯邦政府對於海上鑽油平台的安全性與環保規範,雖有嚴格要求與監督;但到了川普時代,對於海洋油田探勘、開採的把關,卻逐漸從管制監督走向鼓勵放寬。僅管各大石油財團都拍胸擔保,強調「在深水地平線之後,業界對於海上工安的要求與安全技術,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在海上的鑽油工作者卻不諱言地坦白:「只要繼續鑽油,誰能保證零污染?」
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10周年的2020年,世界正因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而陷入空前未有的「全球大蕭條」;被視為油價指標的美國西德州中期原油期貨價格,更因「油滿為患」的市場悲觀預期,而史無前例地暴跌成為賣家倒貼的「負油價」。
「直到今天,全美石油總產能有17%來自於這些海洋油田。」在漏油事件10周年的特稿裡,《國家地理雜誌》如此寫到:「但就算產能過產、油價暴跌、油滿為患...墨西哥灣上的海上油井仍不停地開採,日夜無休。」
Photo Credit: AP、AP、Reuters、AP
#DeepwaterHorizon #怒火地平線 #石油 #漏油 #環境污染 #自然生態 #美國 #墨西哥灣 #川普 #英國 #BP #Oil #GulfofMexico#OilSpill #pollution #ocean #sea #environment #DonaldTrump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 Deepwater Horizo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寶血會:從事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作育英才,發揚真、善、美、聖的理想,尤以靈性及道德教育為首要目標,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上均衡發展。修女們以身作則,循循教誨,透過教育以實際行動向學生及同工宣揚基督的福音。本會辦學的另一個理想是發揚和保存中國文化,故一直堅持興辦中文中學﹙德貞女子中學,寶血女子...
深水井價格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17.03.09 觀點—《每日電訊報》Ambrose Evans-Pritchard ※
美國帕米亞石油起死回生,打亂 OPEC 減產協議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目前面對一個令他們不愉快的消息:美國德州帕米亞盆地(Permian Basin)原油生產正在快速擴張之中。
去年十一月,在沙烏地阿拉伯與俄國的領導之下,OPEC 終於達成減產協議,但是德州頁岩石油可望破壞此協議對油價的拉抬,並且打破 OPEC 對全球原油市場的策略性壟斷。
先鋒自然資源公司(Pioneer Natural Resource)的創辦人——被尊稱為「帕米亞之王」——史考特‧雪菲爾德(Scott Sheffield)表示:「大家不了解的是帕米亞的百折不撓。最後,它將會超過世界最大的加瓦爾油田(Ghawar field,在沙烏地阿拉伯)。」
他表示:「我們認為在十年之內,這裡一天可以量產八百到一千萬桶原油。我們告訴我們的投資人,先鋒的產量可以達到一千萬桶。」其中,大約 70% 是原油,其他的是瓦斯與液體。
這種說法相當大膽。目前,加瓦爾油田每天的產量是五百萬桶,沙烏地阿拉伯每天出口七百萬桶原油。
雪菲爾德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在 2014 年大量出口壓低油價,導致原油價格一下子貶低 80%,目的是要擊垮美國的頁岩探鑽工業,但這小看了帕米亞區的潛力。
雪菲爾德告訴《每日電訊報》:「帕米亞區的成長從未停止,現在一年的產量將再增加三十萬到五十萬桶。只要原油的價格維持在一桶 50 到 55 美元,利潤就很好,鑽探井的數量只會不斷增加。」
「而且我們的效率大幅提升,帕米亞石油的打平成本的價格約是每桶 25 美金。在 2014 年,我們鑿一個井要花四十天,現在只需二十天。」
現在一個先鋒油井鑽鑿、裂解頁岩層的成本,已經從橫向每一英呎的 1088 美金下跌到 817 美金。加上利用進步的數位科技,每一個油井的產量增加了 1/2 倍。現在他們可以橫向鑽鑿一萬英呎,使得每個洞上可以架設三十個甚至更多的「產油平台」。
帕米亞盆地的故事並不新鮮。德州、新墨西哥州古生代盆地的原油鑽鑿已有一百年的歷史,這也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能夠克勝德國、日本的主要動力。
但新鮮的是,頁岩石油工業的復興,讓預言家跌破眼鏡。在原油價格低迷的兩年期間,此區維持每天兩百萬桶的產量,現在產量又快速增加。二月底,貝克休斯(Baker Hughes rig count)對此區的油井統計數目是 308,對比去年五月的最低點,當時只有 132 ,顯見大幅成長。
也有人認為「帕米亞瘋」的好景不常。他們警告,這裡高漲的地價很有可能將會泡沫化——目前黃金鑽鑿地每一英畝的拍賣價格高達五萬美金,是 2012 年的十倍。
但是懷疑者過去曾預言錯誤,他們在 2015 年預言頁岩工業將一敗塗地,卻從未發生。綠燈資本公司的大衛‧安宏(David Einhorn)一度瞧不起「先鋒」,說它是 ”motherfracker”,他的判斷力現在遭到質疑。
雪菲爾德與其他野貓客(Wildcatter,美國德州憑感覺、在未曾產油的地區鑽探油井的投機客)的蘊藏量預言,一度被認為太過於誇張,現在也被科學證實。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去年的報告指出,單單米德蘭盆地的狼營段(Wolfcamp section),就蘊藏了兩百億桶「技術上可取得的」石油、16 兆立方英呎的天然氣。報告指出:「這是 USGS 在美國評估過最大規模的連續性石油蘊藏。」
倫敦馬基特諮商(IHS)已經把他們對帕米亞能源產量的評估上調三倍,成為一千零四十億桶,這是北海油田、挪威油田尚未開採石油的五倍。
雪菲爾德在 1970 年代就開始在帕米亞盆地初試啼聲,有計畫地購入大型石油公司棄守、不再時髦的土地,當時是前頁岩石油時代,也是帕米亞的衰退期。
其中一個賣土地的公司是埃克森(Exxon)石油,另一個則是美孚(Mobil)公司,他們跑到世界上其他地方進行投資鑽探,結果被證明是很大的錯誤。埃克森美孚的海外儲量正在萎縮,只好想辦法重回帕米亞盆地,結果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他們剛剛才付了六十六億美金向養牛的貝斯家族購買二十二萬五千畝地。埃克森美孚打算把三分之一的資金投入帕米亞的「短循環」鑽探,並打算在 2025 年讓頁岩石油產量增到四倍。他們的評估是,只要原油一桶 40 美元,他們就能夠收回成本。
雪佛龍(Chevron)石油公司也有類似的結論,它的優勢在於它本來就在帕米亞盆地擁有一百五十萬畝土地,而且一直沒賣,現在這塊地理論上已經價值五百億美金。頁岩油開採已經變成石油大公司最時髦的賺錢法,跟其他龐大的深水油井十年開採計畫——這是一桶必須要 60 到 70 美元才能收支平衡的產油方式——有所區隔。
雪菲爾德比其他人更早領悟到,水平鑽鑿與水力裂解在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將使得帕米亞盆地再度起死回生。他因此取得先機。
他表示:「2006 年,我們決定花五年的時間,把國際的資產脫手,全力投入帕米亞。那是很大的賭注,結果證明是很正確的賭注。」
帕米亞盆地的特殊之處,在於此地堆疊的岩石有十二層,深達一萬兩千英呎,不但提供多層礦層,且特別適合水平鑽鑿。
而且此地的儲油層也不受鹹水區的咀咒。它們蘊含 75% 的石油,其他頁岩鑽採區往往只含 40-50%。另外,輸油管線早已經存在。先鋒公司可以把原油送到墨西哥灣的沿岸,每桶的運輸金額只要 2.5 美元。
美國邁向能源自給自足的目標,曾一度中斷,卻沒有完全受阻:美國的石油產量去年七月探底為一天八百三十萬桶,現在已經達到一天八百八十五萬桶。雪菲爾德預言,今年的原油產量將成長到一天九百五十萬桶,到了 2018 年年底,美國將有本事生產一千零五十萬桶原油。
這代表著:OPEC 與俄國一天減產一百八十萬桶原油將不會是對手。當然,一旦美國、中國、以及歐洲的經濟回春,那麼 OPEC 與俄國還是有救。假如沒有,那 OPEC 與俄國就必須大幅減產,才能消化市場上的存量。
毫無疑義的是,美國的頁岩石油已經打亂了全球石油市場。沙烏地阿拉伯打擊美國頁岩石油的戰爭,所費不貲,耗盡該國四分之三兆美金的外滙存底,卻無法打死頁岩石油。
OPEC 面臨帕米亞強風,代表原油價格不會大漲,甚至可能低到不足以維持生產成本的程度。當然,在過去的兩年內,全世界原油與瓦斯的投資減少了 40%,意味著供應量一定會緊縮,價格會再上漲。但是,認為原油會漲回一桶八十元美金的投資人,可能必須要耐心等待那一天到來。
雪菲爾德表示,沙烏地所犯的策略錯誤,在於中國經濟火紅的時候,維持太久的高價格。這讓美國頁岩鑽探有一個可以累積技術與資金的機會。
他說:「當時原油一桶一百美金,而且維持了四年,這幫助了我們。如果他們讓油價保持在 70 或 75 美金,我們要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速度會減緩很多。」
http://www.telegraph.co.uk/…/permian-shale-boom-texas-deva…/
圖為美國目前主要的頁岩石油、天然氣生產區域。
深水井價格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16.08.24 英國 ※
北海石油:中國成為要角
雖然中國曾經表示要使用深水石油鑽井裝備作為策略性武器,卻已經搖身變成北海石油的最大生產國。
隨著中國在蘇格蘭外海地區採集石油的數量增加,也意謂著英國政府必須給予中國國營事業的減稅幅度大幅增加,根據《泰晤士報》的分析,去年應該已經高達二十億英鎊。
北海最大的兩個油田,屬於尼克森公司(Nexen),尼克森公司卻是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簡稱中國海油)收購的子公司,一天生產的原油高達二十萬桶,佔北海石油總產量 10%,超過英國石油公司的 8%。英國的原油生產,已由中國獨佔鰲頭。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計畫派遣數萬名人民解放軍到中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東非的吉布地(Djibouti)。
中國廣核集團還打算在英國興建多個核能發電廠。中國廣核集團以及中國海洋石油公司,都屬於中國國務院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其董事會由中共高層所組成。
十年前,中國海油打算購買一家美國的石油公司,遭到美國政府的阻止。然而,2012 年中國海油收購了加拿大的石油公司尼克森公司時,英國卻沒有出現任何警告,雖然尼克森公司在北海擁有相當多的資產。
中國海油也曾經因南海鑽探石油,被中國媒體大加報導。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的前董事長王宜林曾在 2012 年向黨高層報告,他們在南海的深水鑽井裝備是「流動國土」、「戰略利器」。
專家表示,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中國會在原油價格慘跌的時候,砸下資金投資北海。布里斯托大學的國際發展專家韓德森(Jeffrey Henderson)表示:「北海的油田已經減產,在油價下跌之際,在北海開採石油變得尤其昂貴。就狹義的角度來看,中國國家的海洋石油公司砸下的投資,是無利潤、收不回成本的。」
他又表示,說不定中國海油是受到尼克森公司在加拿大的其他資產所吸引,而在北海的開採,只是中國企圖增加其「軟實力」的作法。他表示:「也許這只是想要促進中國企業在歐洲的合法性與可性度。」
中國海油對《泰晤士報》的探詢表示,請參考他們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
http://www.thetimes.co.uk/…/china-takes-control-of-north-se…
深水井價格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寶血會:從事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作育英才,發揚真、善、美、聖的理想,尤以靈性及道德教育為首要目標,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上均衡發展。修女們以身作則,循循教誨,透過教育以實際行動向學生及同工宣揚基督的福音。本會辦學的另一個理想是發揚和保存中國文化,故一直堅持興辦中文中學﹙德貞女子中學,寶血女子中學﹚,甚至在中文地位受到忽視和動搖的時期,仍盡力堅持這原則。當然,在國際文化交流極盛的今天,外語的應用亦屬必要,為此,本會在能力範圍內,亦創辦了一所英文中學﹙上智英文書院﹚。
本會初期的使徒工作,因應當時社會的需要,即次第開辦女校和義學。先後計有:正教學校(獨立之初,西灣河聖十字徑臨時修院旁)德貞女校(現今德貞女子中學之前身)德嬰女校之第一、第二分校道志小學為回應當今急劇的教育改革,並更有效落實本會的教育使命,確保教育質素,因此,於2001年9月成立「教育事務處」,有系統地統籌本會的教育事業,集中資源,使各同工達致同一步伐,履行本會辦學的使命。本會轄下共有三間中學、八間小學及三間幼稚園及一間幼兒園。
德貞女子中學(1923年創立)
寶血女子中學(1945年創立)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1966年創立)
德貞小學(1923年創立),已於2016年完成歷史任務。
寶血小學(1945年創立)
寶血會培靈學校(1959年創立)
華富邨寶血小學(1968年創立)
寶血會嘉靈學校(1969年創立)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1984年創立)
海怡寶血小學(2000年創立)
寶血會思源學校(2009年創立)
德貞幼稚園(1938年創立)
寶血幼稚園(1945年創立)
寶血幼稚園(深水埗)(1951年創立)
網上資料:圍繞着深水埗北河街市政大廈的井字形有四條街—北河、桂林、基隆和大南街。它是個不愛休眠的地方。馬路的車聲,街頭的香味與叫賣,熱鬧的人群,由早至晚,不同的攤檔散聚,見證小販們謀生的努力。昔日,深水埗對出是一片汪洋,設有碼頭往來,使北河街擁有成為墟市的條件,聚集各種小販供應日常所需,成為社區生命力的來源。由來已久,它仍是以人情味和超低價為招徠的地方。由於舊區租金比較低,令商販經營成本大大減輕,於是「價廉物美」成為北河街購物的一大特色,簡直是整個深水埗的小縮影。北河街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有指是因為當地以前有一條小河涌,名叫北河而命名, 深水埗及長沙灣一帶街道,多以中國城市及省命名 。北河街街市檔販,很多是90年代北河街街邊排檔被遷拆後安置過來。連同北河街市政大廈在內的北河街鮮活食品市集,是全港最受歡迎街市之一。某店主認為最大優點是樓底高、夠闊落,可容納較多人。熟客遍佈荃灣、青衣和沙田,很多是駕車過來買雞的中產主婦。街市檔販更說,遠自天水圍與東涌的主婦,都會來這裏買餸。由於生意好銷量大,向供應商訂貨多,批發價便可更低,零售價因而可下調,蔬菜平均比旺角區每斤平2至3元。競爭力大增。網頁特色店介紹資料輯錄:
北河燒臘飯店(深水埗大南街):北河燒臘飯店老闆陳灼明帶點自嘲口吻說。這裏是有名的「窮人愛心飯堂」,一碟三餸飯,再送白飯一大碗,只賣22元,炒蟹蒸魚咕嚕肉番茄煮蛋廿多個餸隨意選,份量大,兩個人也吃得飽,多年堅持不加價,店子也幾乎沒翻新過。「我們曾經承諾只要夠交租、夠出糧就唔會加價。一個飯盒,最多只能賺幾蚊,所以我哋平日唔會浪費,寧願乜都慳少少,賣多幾個薄利多銷,維持舖頭嘅運作。」為了收得平又做得好,他扭盡六壬,卻不偷工減料,像平日用的就是號稱第二靚米的金嘉禾米、生粉堅持用荷蘭或德國入口,拒用劣質國貨等等。自己既是老闆又是廚師,日做十多個小時,捱到金睛火眼,節省人手成本。朝六晚十,門外的外賣檔總是擠得水洩不通。「深水埗咁多年都係新移民基地,劏房最多,係臨時落腳嘅地方。呢度窮人最多,唔做啲平價嘢點得?自己有能力就幫助有需要嘅人。」幫襯的人,以基層人士最多,有各式各樣的人,他見怪不怪。「試過有阿婆叫我飯裝大碗啲,又叫我送湯送呢樣嗰樣,煩咗我幾轉,送俾佢唔係問題,我最怕煩。」明哥笑說。除了推行「飯券」計劃,也定時推出免費飯餐,更不時派發飯盒予有需要的人。
華南冰室(深水埗桂林街87號地舖):「呢杯奶茶,我由後生飲到而家有埋孫,咁多年都冇變過。」年約六十多歲的周女士說。華南冰室最受歡迎的,是一杯奶茶,像周女士的老街坊,上了這裏的奶茶癮,不能不來,大部份更是銀髮一族。這條奶茶秘方有半世紀歷史,是八十六歲的老闆周焯騰研發。用粗、幼茶葉和lipton茶包溝成茶膽,反覆拉兩次才入杯,早在幾十年前,已率先採用黑白奶,茶奶比例剛好,沖出來香濃幼滑,日沖百幾杯,從未失手。「當年黑白奶訂做奶茶杯時,有問過我意見,睇吓杯嘅大細厚薄啱唔啱,單係咁就知我哋幾認真。」他中氣十足地說。1959年,他在荔枝角道開了豪華冰室、豪華餅店,1978年,再開華南冰室,不過最後豪華相繼結業,只餘下華南一間。
車仔麵包西餅(基隆街256地下):基隆街由街頭走到街尾已有五六間麵包店,可想而知競爭如何激烈。店舖惟有各出其謀,其中一間每逢下午便以特價包速銷,5元3個菠蘿包或雞尾包,5元2個火腿蛋包,新鮮出爐,近乎全港最平。
德明粉麵廠(基隆街254號地下):店是前舖後工場,已有超過半世紀歷史。門外擺滿各式各樣的麵類,由傳統的全蛋麵、蝦子麵至日本的拉麵烏冬都有售,還有不同種類的通心粉,稱得上是粉麵博物館,平日最多街坊熟客幫襯。除了門市外,還供應附近麵檔食肆。
生隆餅家(北河街68號): 港式傳統老店,已有三十多年歷史。食品價格親民,店專賣懷舊中式糕餅,鹹的甜的均有,如缽仔糕、合桃酥、雞仔餅等,連坊間少見的雞屎藤、白糖糕都有,不同時節,更會供應不同的應節食品。坐擁自家工場生產,食品大部份以人手包辦,保證新鮮。皮蛋酥,新鮮出爐,皮香而酥化。每個$7
信興酒樓(桂林街93號地下,已結業) :開業於1936年,是深水埗老茶客平日最愛吹水聯誼的地方。以點心靚和水滾茶靚為招徠。設有茶倉放置茶葉,以普洱最有名,以茶為先;傳統點心如節瓜甫、豬肚燒賣等,仍可在信興找到,每次點心車一出,茶客總爭先上前搶奪心頭好,這種街坊風味絕非剔紙仔可比。
不夜天趁墟:入夜,當店舖陸續打烊後,一架架大小貨車駛入,擠得水洩不通。每晚約七八時,便有近百地攤沿街兩邊開攤擺檔,一個接一個,幾乎沒有空位,賣的多是二手貨,堆積如山、亂七八糟的,莫笑它們不值一哂,卻吸引各方奇人異士拿着電筒照明尋寶。約六十多歲的娟姐是深水埗的街坊,在這裏擺檔已有兩年歷史,她有五個小地檔,賣的是兩元至二十元不等的雜貨。她賣的二手貨,部份是在家中剩餘的物資,像子女的手錶首飾、衣服,有些則是朋友送贈。「我剛剛做完手術,諗住賺錢幫補吓,搵得幾多得幾多,呢度係一個尋找生計嘅好地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v8KCplMNO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