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食憶】
「麵茶」是台灣人在五十多年前編出來的點心名字。台灣的麵茶起源於眷村,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早年台灣不產麵粉,零食點心也沒有這玩意兒。
台灣眷村都很窮,但是家裡都有麵粉,因為當時都有「美援」,每個家庭裡都分為大口、中口、小口,像我小學的時候就屬於小口,小口就會分到一定份量的麵粉。每家都有眷補證、有糧票,依大口、中口、小口可以領到麵粉,每個月領一次。領完之後除了做成饅頭、包子、麵疙瘩、水餃、麵條之外,小孩子也會拿來當作零嘴。
記得小時候這個零嘴是哥哥做給我吃的。哥哥會把兩大碗的麵粉放進鍋裡炒,開很小的火、炒很久、炒得滿身大汗,把白色的麵粉慢慢炒成茶色,把麵粉炒得很香。炒麵粉要相當有耐心,兩大碗的麵粉要炒個二、三十分鐘,我問哥哥為什麼不炒快一點,他說炒快了就糊了,火不能大、得慢慢炒。
炒完之後,把麵粉攤開在一大張白紙上,把剛起鍋的麵粉略略攤冷,然後撒些糖進去再慢慢拌,糖就會漸漸溶在還有餘溫的麵粉裡,放冷後把麵粉裝在空的奶粉罐裡,要吃的時候再舀出來,五十多年前沒有塑膠袋,就裝在小火柴盒裡,裝個五、六盒,帶到學校去跟小朋友分著吃,乾乾的沾著炒成茶色的麵粉、直接就嘴呡著吃,甜甜香香的,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有意思,這是最早的吃法。
後來眷村裡有人把炒過的麵粉摻點水,弄成漿糊一樣糊糊的這麼吃,也蠻香的,漸漸大家都流傳著這麼吃。
台灣食品業的商人很會動腦筋,那時很多做糕餅、做點心的商人會跟軍人買麵粉,因為跟軍人買的麵粉比市面上便宜許多,就用麵粉做成各式糕餅點心,也造就了五、六零年代糕餅業的起步與之後的發達興盛。當時也有廠家用工廠機器炒麵粉,再分裝賣給小朋友,沒有我哥哥在家裡耐心慢炒來得香。我記得分裝的一小袋賣一毛錢,有人乾吃、有人摻水攪和吃,台灣人就把這麵糊稱作「麵茶」。
有創意的台灣人還有很多不同的吃法。過去有些人,大病初癒、沒有胃口、消化不好時,會把麵茶摻在牛奶裡,調成糊給病人吃,可以補充體力之外,也可以換換膳食口味,這種吃法也可以給家裡大一點的baby或小孩當作點心。現在麵茶吃法就更多了,像我有時候會把麵茶拌在優格裡,吃起來更香更濃郁,可以再放些堅果、藍莓、葡萄乾、紅棗乾、构杞乾,也是很有健康概念的點心。
前陣子在淡水老街買了很久沒嚐到的麵茶,讓我想起了許多有趣的兒時記憶。
還有什麼點心留在你的兒時記憶裡呢?
#麵茶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淡水 包子 工廠」的推薦目錄:
淡水 包子 工廠 在 「淡水林家包子ptt」情報資訊整理 的推薦與評價
吳媽媽包子專賣店(工廠) · 麵食點心. 經營包子饅頭批發零售將近30年~目前由第二代經營產品更多、口味多變~大多供應早餐店及機關團體及外縣市. ... <看更多>
淡水 包子 工廠 在 淡水統茂包子饅頭零售批發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淡水 統茂包子饅頭零售批發. 389 likes · 4 talking about this · 7 were here. Restaurant Wholesaler.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