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IMF報告顯示 全球經濟迎來金融海嘯後首次同步增長 歐洲因投資增加成為增長主要動力 歐元區經濟逼近12年來最佳表現 一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上升至58.6(超過50代表擴張) 歐洲新領袖馬克洪在達沃斯論壇展現對全球化友好態度 並希望簽訂新的全球協定 帶動經濟增長加速外也更具道德性 他在凡爾賽宮宴請140位跨國企業領袖 隨著英國脫歐.法國鬆綁勞動法規 巴黎可望取代倫敦成為歐洲金融中心】
「我相信我們會贏,」數十位美國非法移民,在美國參議員的辦公室怒吼抗議,因為他們的「美國夢」仍然懸在空中,參議院民主黨議員投票支持一項,支持政府運作至2月8日的短期開支案,使聯邦政府關閉三天後23號重新開張。
「贊成81票,反對18票,」換取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承諾,近期將處理,童年入境者暫緩遣返的特赦計畫(DACA),川普去年秋天取消DACA計畫後,這些童年被帶來美國的非法移民(「追夢人」),居留許可將在3月5號到期,前途未卜,1月24日川普接受記者錄音問答時,首度鬆口表示,為獲取建造美墨邊境牆的經費,他考慮讓部分無證年輕移民,在未來獲得入籍資格,「在10到12年的時間內,有人做得很好,工作很努力,他們有動機把工作做好,他們努力工作,他們做得很棒,不管他們是小公司,或不管他們做什麼事情,如果他們做得很好,我覺得一段時間之後,讓他們有成為公民的動力,是一件好事。」
川普總統預計29號,公佈這項立法框架,有可能讓非法居留者,獲得具有附加條件的合法身份,30號川普發表國情咨文演說時,將再次闡述他移民改革的政策,「川普在大選期間,擊敗16位有能力的共和黨候選人,只因為他在一個問題上勝過他們,移民,我今天剛拿到一個數字,你知道怎樣嗎,這個國家新生兒比例中,竟有7.5%是非法移民,好嗎,我們無法負擔,你知道嗎,如果某天不過是跨過邊境,結果突然間我們又多了一個美國公民,這是不對的,我要向全世界傳達的訊息是,你是不可能獲得合法地位,或者成為美國公民的,如果你是非法入境的話,你辦不到的,(美國)有很多非法移民,他們非法入境,一些很優秀,他們在這兒待了一陣子,但他們必須離開,我們有國家 就會有邊境,墨西哥得付錢蓋牆。」
川普強硬的反移民態度,堅持實現美墨邊境築牆的政見,誠然遭到多方抨擊,CNN主持人兼專欄作家札卡里亞指出,移民或難民問題在當今世界,是一個足以動搖執政權的重要議題,德國總理梅克爾因為收容百萬難民,讓他在大選中流失大量選票,反移民的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得以首度進入國會,出口民調顯示90%的德國選民,希望被拒絕庇護的難民盡速離境,71%選民希望限制難民總數,難民(移民)問題成為民粹主義崛起的溫床,不只德國如此,經濟成長強勁,貧富相對平等的荷蘭和瑞典,也都面臨相同考驗。
「埃曼紐馬克洪今天是全球自由派,中間派和世界大都會中最受尊敬的世界領袖,他贏得法國總統職位,進行改革並相當受歡迎,同時積極地就自由市場,歐盟 全球化和貿易發表他的看法,面對仍在洶湧澎湃的民粹主義浪潮,他的人氣仍然不墜,他的秘密是什麼,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關鍵是移民,法國總統馬克洪星期二再次宣布,他的政府將對移民採取強硬政策,加快難民庇護申請,然後驅逐那些申請被拒絕的人,馬克洪的政策受到左派抨擊,卻得到總統選舉中的對手,民粹主義右派領袖馬琳勒朋的祝賀。」
馬克洪立場堅定地表示,絕不允許英法邊境的加萊,出現另一個臨時難民營,同時間馬克洪大力推動的「科技復興」,吸引高科技人才計劃正奏效,選在達沃斯論壇召開前,馬克洪22號在巴黎近郊凡爾賽宮,舉行《選擇法國》(ChooseFrance)企業高峰會,會見包括谷歌執行長桑達皮蔡,和臉書營運長桑柏格,以及其他140位全球企業高層,推介法國吸引海外投資的政策,谷歌會後宣布在巴黎設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到2019年底,谷歌巴黎員工數將超過700人,臉書未來5年在法國人工智慧中心,將投資1000萬歐元,加倍聘僱巴黎員工數,「馬克洪試圖抓住英國脫歐,和德國政局不穩的機會,吸引企業回到法國投資,《回聲報》稱許這項行動,認為這不只是進行公關活動,這也證明法國的吸引力正再一次上升,報導指出,馬克洪不只想要改變法國的形象,他也正在賦予法國人民光榮感,為法國和它的經濟感到驕傲。」
至於美國川普政府,下周公布的新移民政策框架,白宮表示主要涵蓋四大領域,包括加強邊境安全,終結鏈條式移民家庭,取消「綠卡樂透」抽籤,以及針對「追夢人」(DACA)提供永久解決方案,川普透露可能讓180萬非法移民,經過10到12年後給予合法身分的作法,已經惹惱部分共和黨極右派,「川普總統的鐵桿支持者幾乎可能,從沒想到他們會看到這樣的標題,今天上午《Breitbart》新聞,給總統一個新的綽號,「特赦唐」,總統先生《Breitbart》稱你為「特赦唐」,這種說法正確嗎。」
共和黨的保守派議員,曾表示拒絕任何妥協,要求無條件遣返所有非法移民,但現在他們也不願把話說滿,避免再度出現政府關門的僵局,兩黨有可能就移民議題達成共識,「說實話,過去幾十年移民的規模和速度,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從1990年開始,在美國出生的外國人的比例,從9%上升到15%,幾乎比德國和荷蘭高出一倍,是丹麥的三倍,大多數新移民來自,更為遙遠和不同的文化,許多社會必須用一世代時間,消化如此大的改變,如果主流政客不承認這些現實,堅持說談論這些現況的是種族主義者,那麼只會迫使公眾絕望地擁抱,真正的種族主義者,而種族主義者所在多有。」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海外新生兒入籍 在 【 人妻。倫敦。習作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親愛的。可以替妳痛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當媽媽以後也別忘了要做自己!但是,當孩子生病不舒服的時候,妳滿腦子只會一直閃過「要是我可以替他生病有多好!」。
這時候,「自己」已經是擺到最後面順位。
時間拉回這週日,小可頌晚上開始發燒,緊接著伴隨著無止盡地拉肚子。但身為女漢子的她,似乎活動力跟食慾不受影響?也沒有昏沈嗜睡的狀況。即時我心臟已被英國的GP醫療系統訓練的很強,但第三天依然高燒腹瀉,趕緊帶她去看小兒科,而醫生跟我的想法一樣,只要活動力跟食慾都好就不用太操心,但需要持續觀察。
直到前天晚上,當我開心的跟朋友聚餐回家後,本著母親的直覺!聽到小可頌的哭法不大一樣,而回台後負責陪小可頌睡覺的外婆也覺得不對勁,我們趕緊打開房間燈檢查尿布!果然!尿布中竟然出現血.....
到了清晨,她又大哭大叫😭又有更多血便出現了~而且一路燒到39.8度。我立刻給了台灣醫生提供的退燒藥,小可頌開始大噴汗全身發冷...嚇壞我!
一早,我們便立刻拿著轉診單到小兒科的感染專科看診。醫院漫長的等待,真的有夠折磨人......醫生看過之後小可頌需要做4種檢驗,其中抽血這一關實在是最折磨我了!
看著她超級小小的手,被3個大人壓著抽血....因為要做很多項檢驗,必須抽一大管!滿滿一大管.....。現在想起來,我的心難受地繼續揪在一起!
看著女兒嚎啕大哭,眼淚狂噴身體抽動著。哎~我有多希望可以代替女兒被抽血....要抽多少隨便你!
突然,我明白了!
每一個產婦在生產的時候,大部份的人在乎的都是新生兒。問來問去都是繞著新生兒,唯有自己的母親,比任何人都還在乎妳!心疼妳。
在醫院看到好多生病更嚴重的孩子,我真的心好難受。希望每一個人的孩子,一輩子都健健康康!也同時很感恩。
註:小可頌吃抗生素治療中,疑似感染沙門桿菌病毒,還在等另一個報告。提醒大家,台灣天氣炎熱,吃雞蛋類的食物真的要很小心!
又,海外出生的寶寶要回台灣入籍滿6個月後,才可以申請健保喔!所以昨天批價時,背脊有涼了一下😂 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台灣健保啊! 向台灣的醫生們致敬!
特別感謝🌈 表姐表哥一家這3天幫忙照顧小吐司🙏 讓媽媽無後顧之憂全心照顧妹妹。哎!要是在英國我真不知道怎麼過😂
#小可頌在我手上還好有手機可以滑寫了一堆
海外新生兒入籍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赴美生子取國籍 中國1年萬名「錨嬰」
2013年11月29日
潘維庭/綜合報導
今年初上映的中國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劇裡湯唯飾演的拜金女千里迢迢跑到美國西雅圖待產,只為了讓小孩拿到美國籍。其實,每年數以千計的中國孕婦也這麼做,龐大的需求讓「生育旅遊」(birth-tourism)成為一門產業。美國《時代》雜誌就報導了一對上海夫婦千里待產的故事。
江文君(音譯)的妻子在臨盆前抵達加州,並在當地生產。他們夫妻認為給自己第一個小孩的最好禮物就是美國公民權,「我們希望小孩擁有最好的未來」。美國採屬地主義,新生兒在該國出生即能取得公民權,小孩滿21歲後父母就能申請入籍;另外,取得美籍的小孩在當地入學,可因當地人身份付較便宜的學費,加州即是因為名校眾多,而成為待產的熱門地。
報導提到,受到中國國內的反貪腐調查影響,許多富豪將資產移往海外。波士頓諮詢(Boston consulting Group)估計,中國富人的海外資產總計約4500億美元。這些富人也希望子女能在沒有空汙與食安疑慮,與壓力鍋般的教育體系下成長。因此,即便中國對一胎政策有所鬆動,不少經濟狀況許可的夫妻仍想在國外生小孩,避開官方對生育的干涉。
這些美國出生的小孩被稱作錨嬰(anchor baby),去年至少有1萬個中國嬰兒在美國出生,照顧他們的產業也應運而生。報導中以一家坐月子中心為例,如果想美國生小孩,一名媽媽要付3到4萬美元,費用包含機票、當地的吃住安頓,以及幫小孩辦理美籍的文件,孕婦在產前2個月到,產後作月子1個月。3位孕婦配有一組保母、司機、和廚師,並保證有會說中文的醫生待命服務。
江文君和妻子沒找這種代辦,他的妻子是銷售經理,英文不錯,取得商務簽證後自己到了美國,住在加州洛杉磯的羅蘭崗(Rowland Heights)社區,那裡有許多中國孕婦待產,充斥各種華人月子中心,江太太幫兒子找了保姆,等兒子取得美籍的文件辦完,預計1個月後回上海。
不過中國不允許雙重國籍,這些美國寶寶想回中國,也要找上代辦透過私下管道辦理。而且這些小公民即便住在海外,滿一定年齡後對美國仍有報稅納稅的義務,但很多中國父母卻不知情。
江文君今年31歲,計劃等小孩上國中後再送回美國,並在當地唸書,「我太太認為洛杉磯的空氣很好,吃得也安全,而且許多東西在美國賣得比中國便直,也許小孩可以更早些送回去。」
好文章請讓更多人看見!如果您喜愛「風傳媒」的文章,請按讚或分享:www.facebook.com/storm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