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書摘]
.
李琴峰著·譯,《獨舞》(独り舞),聯合文學,2019。
.
一邊期待李琴峰自己翻譯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彼岸花が咲く島)早日出版,一邊上讀墨買她的兩本日譯中長篇小說《獨舞》、《倒數五秒月牙》來讀。先看《獨舞》。
.
「讓我們來寫一部,不以悲劇作結的《鱷魚手記》吧。」
.
「若她不是個拉子,是否就不會遭到那種厄運?她明白人生沒有所謂的『如果』,但仍無法克制自己的念頭。是否性取向的烙印,就是她所有不幸的根源?這種想法毫無邏輯也無法證成,不斷在漫長的時光裡折磨著她。」
.
「對,什麼都沒變。就算我改了名字,渡過大海,說著另一種語言,我還是我。而只要我還是我,只要這個事實仍然存在,我就註定被世界所疏離。身為自己,這就是我生命苦難的根源。 」
.
「死亡乃是對生命的逃避,但逃避又何妨。所謂出生,乃是無關乎自身意志,遭人強加以『生』之事實。若人類註定無法對抗生之荒謬,那麼最起碼選擇從生命逃避的權利,總該是天賦的。」
.
邊讀邊覺得,啊,這是個深受邱妙津、賴香吟影響的作者,尤其是《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和《其後それから》。中國文學如詩詞、張愛玲,日本文學如中山可穗等,也是她的文學養成。不過,台灣人身分、台灣女同志生活、台灣同志文學這些對日本讀者而言是「#異國情調」的元素,對同志文學稍有接觸的台灣讀者應該較無隔閡——邱妙津的經典意義自不用說,小說對邱妙津的致意也十分明顯;而書中角色揉合女同志身分、有某種精神或肉體創傷的人、身心病症、異鄉經驗等,陳雪、張亦絢等作者也都處理過。這使閱讀《獨舞》的新鮮感和驚喜感也同時被抵銷了不少。書中描繪的七年級世代的成長記憶或重要時事,因為太過切身和熟悉,對我來說同樣也並不「新」。雖然提及三一八學運、台大百日維新等,但只是浮光掠影。
.
我一面這樣想著,一面訕笑並羞愧於自己是否反射性地想在這本「翻譯文學」裡找「同志奇觀」,或被更戲劇化的衝突養壞了胃口?又或者是疲倦於憂鬱、悲傷這一系譜的老調重彈?再思考,這些人物樣貌和情節的不新,折射出的是怎樣的台灣女同志的文學「再現」?可以肯認,即使邁入新世紀,看似同志紛紛華麗現身,可是新一代的拉子仍有自己的暗流要渡過。不管是自我認同的,來自群體壓力的;可能是從天而降的巨禍,或潛伏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形式展現的猝不及防的戳刺、紙割、重擊麻筋般的酸麻。憂鬱、自厭、自哀、自棄之後,那些創傷和痛感不是要遺忘,未必要痊癒,但還是試著和它們一起繼續上路吧——《獨舞》所寫的是這樣一段向死而生的療傷路途。
.
「不見一縷微光的深夜舞台,一位女舞者穿著一襲黑衣,安靜跳著無聲的舞蹈。沒有觀眾,也沒有舞伴。舞者孤獨地舞著,時而以雙臂在虛空之中畫出弧線,時而以單腳為軸翩翩回旋,時而躍至空中翻轉跟斗。舞者不知要舞到何時,彼處既沒有時間也無論空間,所以只能一直舞旋下去,直到精疲力竭、渴盡最後一滴生之能源方止。」
.
「一滴淚沿著臉頰滑落,感受到那滴淚滑下的同時,她才注意到,自己有多麼醉心於這塵世的美,多麼由衷地愛著這個塵世。這世界啊,人要求生則嫌太過狹窄拘束,要求死卻又有太多羈戀牽絆。直到經過與世界作別的旅途,真正站在生與死的邊界上,她才重新體認到自己對這世界的眷戀之情。」
.
議題之外,雖然李琴峰譯筆流暢,且應該不用擔心誤譯、翻譯失準的問題。可是,若要更加理解、感受作家創作語言的運用,感受到作家的「語言的寶石盒」(李琴峰語),可能還是要讀日文版——
.
曾經是台灣跨語世代作家留給後代的難題,在台灣新生代作家身上用這種方式出現,不禁讓人莞爾。而從殖民地的異性戀男性作家前進「中央文壇」,為日本文學注入新血**,到台灣女同志作家有意識地以日語書寫並受到「日本文壇」肯認,雖僅是簡單粗暴地畫分性別和國族身分,其間的跨度可玩味出許多幽微的意義(「讓台灣被日本看見、被世界看見⋯⋯」從台灣這邊對得獎的詮釋來看,這當然跟台灣的文學、文化養成還有文化位階的排序有關,跟台灣國族意識的建構有關;隨便抽換一個語種想想看好了,若今天一個台灣作家立志到韓國以韓文寫作並且獲得韓國重要文學獎(比如「現代文學獎」之類?*)⋯⋯)當然也會思考,作為文學新人出道作,若放在台灣或許難以超越現有作品,放在日本的文學環境卻有機會迎面直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與其說中文版《獨舞》是當代台灣同志文學代表作,不如還是放回非母語寫作者在日本成為職業作家、「台灣女同志在日本文學中現身」的脈絡來評價。
.
無論如何,作為讀者,我打算繼續閱讀她的第二本中譯作品,也購入日文作品讀讀看,並佩服她有這樣的文學行動、意志和創作才華。像賴香吟寫的:「書寫不能治療,那是本身快要好才能書寫,那是痊癒之前的一個大口呼吸。」隱藏本名,離開台灣,打造一個新名字,從另一個島國、用另一種語言突圍,這會是台灣/日本同志文學的另一種可能性嗎?在接下來的作品會有怎樣的嘗試呢?痊癒之前的一個大口呼吸,去走一條無人走過的路,作家還年輕,未來還很長。我們拭目以待。
.
.
📖李琴峰已出版著作、譯作:
.
2018 『獨り舞』(「獨舞」より改題、講談社)
-
2019 『五つ數えれば三日月が』(文藝春秋)
2019《獨舞》,聯合文學
-
2020 『ポラリスが降り注ぐ夜』(築摩書房)
2020 『星月夜』(集英社)
2020.10,東山彰良,《越境》,尖端
-
2021.01,《倒數五秒月牙》,聯合文學
2021 『彼岸花が咲く島』(文藝春秋)
-
*[即將出版]2022,李屏瑤,《向光植物》日文版
浮光掠影小說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視旗艦級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九、十集最終完結篇 --- 我可以回家嗎?
https://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30419997
人生,就像一部電影,你的戲沒了就沒了...
因為過去了就過去了,一切再也無法重來,
所有的過往,只會活在失去你的人心目中,
人們,總要等到失去了,才開始懂得後悔,
只是這一切已化為遺憾,都無從挽回甚麼。
99樓,不在中華商場,而在每個人的心裡,
一處滿足所有人願望,卻無法回返的天堂,
魔術師,是你內心曾有過卻已遺忘的聲音,
那些在現實世界裡, 永遠無法實現的願望,
魔術師的出現,適時提醒你做出對的決定,
透過電影《戀戀風塵》,將魔幻進行到底,
因為只有失去不見了,愛的記憶方成永恆…
看完了公視旗艦級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The Magician On The Skywalk)全十集,第一個感受劇中還有很多沒說完的人生故事,但都已隨風散佚,再也回不來了 ! 1992年10月中華商場拆除消失不見後,許多當年的美好記憶,也如同片中所說的,都存到了每個人心中的99樓,29年後電視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出現,在小銀幕神還原了早已不復見的中華商場,藉由小說家吳明益動人的文字敘述,與導演楊雅喆魔幻的影像,將曾經造訪、成長經歷,以及那些來不及經歷中華商場悲歡歲月的三代人凝聚在一起,透過了天橋上的魔術師與99樓傳說,重現了當年時空背景下的人間悲喜。
99樓,其實就是人們想像中的天堂,一處可以滿足所有人現實世界中無法完成的願望,卻無法回返的快樂天堂,它,不在中華商場,而在每個人的心裡;而魔術師,是你內心中的另一個自己,它曾經在卻早已被你遺忘的聲音,面對那些在人生旅途上,在現實世界裡,所遭受的挫敗與遺憾,魔術師的出現,像是一位守護天使,適時提醒你在衝動做出決定前,先緩一緩仔細再想想,這樣將來也可以少一些不必要的遺憾,我們,總有一天都會在人間消失,走下電影世界中的大銀幕,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急著告別人間,前往傳說中的99樓快樂天堂,不是嗎? 好好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與親友共同攜手共創溫暖的人間天堂,才是最棒的天橋上的魔術!
天橋上的魔術師
出 品 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與台灣大哥大myVideo共同出品
台灣上映: 2021年2月20日起,公視、myVideo每週六晚間9點同步首播,Netflix台灣每週六晚間10點、11點新集數上架
製作公司:ATOM/原子映象
小說原著: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
導 演: 楊雅喆
浮光掠影小說 在 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公視旗艦級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七、八集 --- 相信自己的心,就真的有奇蹟嗎?
https://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30403521
「因為他不見了,消失了,你才會記得他曾經是你的,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茫茫人生路,我究竟是誰? 相信自己的心,就會是奇蹟嗎? 如果是,為甚麼魔術師手中點亮的火柴,不是生命的喜悅,卻是消逝的悲傷呢?」
上週六看完《第六集---影子》中,由鄭豐毅飾演的小八,一位男兒身女兒心,努力勇敢做自己,卻慘遭主流異性戀族群罷凌至死,心情已經很沉重;也看到劇末(由初孟軒飾演的Nori,是當晚唯一路過命案現場,卻因為缺乏勇氣,未能及時出手相救,阻止一場悲劇發生,之後失魂落魄地轉身離開,並決定離家出走時,並不知道他那悲戚的神情背後,隱藏著連家人都不知道的天大秘密,而這秘密也隨著本週接續而來的《第七集---火柴》與《第八集---錄音帶》上映後,迎來了更令人揪心的深沉悲傷,除了印證了「因為他不見了,消失了,你才會記得他曾經是你的,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段文字的真義,也讓人在看完之後,不禁思索著之前劇集曾出現過的另一句箴言「相信自己的心,你就是奇蹟」,它真正的意涵,究竟是在講甚麼?
昨晚(3/13)上映的公視旗艦級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七集---火柴》與《第八集---錄音帶》,主角聚焦在孫淑媚飾演的點媽與初孟軒飾演的Nori,母子之間那難以割捨的親情,以及盧以恩飾演眼鏡行老闆千金馬湘蘭,與羅士齊飾演當兵中的原住民候立誠(阿猴)兩人之間的戀情輾轉。
天橋上的魔術師
出 品 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與台灣大哥大myVideo共同出品
台灣上映: 2021年2月20日起,公視、myVideo每週六晚間9點同步首播,Netflix台灣每週六晚間10點、11點新集數上架
製作公司:ATOM/原子映象
小說原著: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
導 演: 楊雅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