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可以追溯南島語言最古老的地點。幾千年前,這些語言由台灣傳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最早起源於台灣」
【回顧】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Jacky Cheng:台灣人,您對母親到底了解多少???
台灣文明,您知道台灣歷史四百年只是幼稚園程度,了解南島語族發源地是台灣,也只是小學程度而已,您懂得Paccan是原名,"您好"叫"台灣",四千年前遠洋Manga雙船體(與艋舺的台語同音,當然也與菲律賓的螃蟹船同音,但菲國學不到精髓,只能短航),傳出去台灣文明玉石珠算,給南洋與中土....總算是有中學程度了,12000年前的姆大陸,亞特蘭提斯陸沉,蘇格拉底,柏拉圖,西方三哲的理想國烏托邦,不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才是台灣歷史的大學程度,宜蘭與那國島間的海底沉城,虎井嶼,台東數千年以上萬年遺址隱藏了多少考古密碼....台灣人,你真的知道嗎?
(全南島語族的眼睛,都與Mada同音,南島族有十大語系,西到非洲馬達加斯加,東到夏威夷,南到紐西蘭,智利復活島,北是台灣,也只有台灣唯一同時擁有九大語系,流傳出去。3500~5000年前的航行授與文明(中國四川三星碓的蝌蚪文,沒中國人知道來源真意,台灣古跡中處處可見,是傳播源頭),菲,馬,近年在3500前的古墓遺址挖出,全世界僅有台灣東部獨產的豐田玉器陪葬,很明顯了。)
(有人說所謂的海底古沈城其實是斷裂的岩脈,但是它工整畫一的牆體卻又讓人無法解釋;有人說那是1622年荷蘭人佔領虎井時修築的城堡,遭明軍炸毀沈入海底;有人說這乃史前文明的遺跡,人類活動的證據;更有日本學者說這是八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
(台灣宜蘭外海60海浬處,沉睡著一座神秘的海底古城,古城內有精細的雕刻、神殿、金字塔,學者研究,該遺跡屬於距今約1萬5000年前的「姆文明」(MU文明),也就是在中國大陸還與琉球群島相連時,人類在這塊「姆大陸」上所創造的高度發展古文明。相關學說已流傳一段時間,因為實在太過引人入勝,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路上激起討論。
中國網站《萬花鏡》日前刊登一篇名為〈因地震沉入深海:台灣宜蘭海底驚現神秘金字塔!〉的文章,吸引了許多兩岸網友關注。該文指出,在距離台灣宜蘭僅60海浬的日本與那國島海域,沉睡著許多當地漁民都知道的巨大海底古城,1986年後,日本學者開始對遺跡進行現代化的海底考古研究。
經過長達8年的考古調查,琉球大學木村政昭教授振奮地表示,「沖繩周邊海底考古學的研究,將會讓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見天日,古老的『海底龍宮』傳說即暗示海底古文明的存在,沈沒在海底的『姆文明』也讓海底龍宮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我確信與那國的海底遺跡,就是1萬2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姆文明』!」
根據考古隊以電腦合成方式繪製的遺跡復原圖,該遺跡有著海龜壁畫、靈石、廣場等祟拜物,可以判斷就是古文明居民聚會的神廟,而神殿北面有2個半圓形的柱穴,可能就是女巫舉行儀式前的沐浴之處,也有可能是讓即將獻給神的處女清浴的水池。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圓洞穴東邊近處的靈石,其擺設的方式與沖繩及日本本島的民間信仰類似。此外,神殿東方的拱形城門、巨石疊成的城門等,也與1萬年後才興起的琉球王國建築類似。而在城門附近發現的2塊重疊巨石,有人推測這2塊巨石是城門下方的基石;由2塊巨石整齊重疊在一起,及其上方留有長方形人口雕孔等看來,該巨石顯然是經過人力加工而成為城堡的一部分。
這項新的發現,與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士‧柴吉沃德(James Churchward)提出的『姆文明』假說不謀而合。柴吉沃德認為,在距今1萬5000年前的史前時代,現為日本、琉球、台灣的西太平洋一帶,其實是一整塊相連的「姆大陸」,其面積比南美洲還大,史前人類甚至在其上創造了燦爛的古文明,但因為遭遇大地震所引起的地質變動,而在一夜之間沈入大海,一切記載就此失落,沈眠在太平洋海底,直到今天仍有待人們挖掘出它的真實面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974106319/posts/1528706937238428/
李致穎:談到女性或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時,許多人都能理解這些特定形象,如女性的陰柔、感性、軟弱,南島語族的天性樂觀、愛喝酒愛唱歌等,對於弱勢性別或族群的主體性的剝奪,以及,成為他們追求自主性時的阻礙。
但是,上述的邏輯,對象ㄧ換作是「台灣人、台灣文化」就又不一樣了,各種刻板印象,例如隨性、草根性、海盜性格、髒亂、粗俗⋯等,全部照單全收,殊不知這些特定形象就是自己的主體性被襲奪、被架空後的殖民地文化,還把這些由殖民者所塑造出來的形象,當成自我認同。還有什麼比這樣的事情,更加悲哀的嗎?
#台灣文化應該要有各式各樣的面貌
#台灣人要打破殖民者的禁錮活出自我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2110034219674/
李致穎:什麼是漢人?漢人是怎麼來的?
以「台灣南島語族」為例:
生番→熟番→人→漢人
未經由儒學「教化」的人,即為番或夷或蠻等,不文明、未開化之族群,必須透過儒家思想價值觀影響後、教育後,才能成為儒家價值觀下的「人或漢人」。
#台灣人正被教化為中華人
#已接近完成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07689328344790/
李致穎:把自己的認同,定義爲中國人,是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我也是中國人。
把自己所屬的族群認同,定義爲中國人,則不在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泰雅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溫馨提醒:台灣的南島語族,無論在對岸中國或此岸中華民國政府的定義下,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3131710200935/
임가영:如果我是台灣的電視編劇,
簡直有發揮不完的題材(翻白眼)。
超過400年前至四、五千年之間,
南島語族的先人從台灣出發,
順著洋流和季風開枝散葉到了整個大洋洲。
(這個梗被迪士尼用走了就是「海洋奇緣Moana」)
400年前熱情浪漫的大航海時代,
荷蘭人教了台灣人以羅馬拼音做為文字記錄,
引進了最早的銀行會計制度,
至今番仔薑(辣椒)、番仔火((辣椒)、紅毛土(水泥)、水牛、黃牛、芒果、雞蛋花、甘蔗、水稻…
通通都是荷蘭人曾經來過的痕跡。
400年前日本幕府時代,
將軍穿的盔甲也都是台灣出口的鹿皮製造而成的。
380年前和兩蔣一樣宿命的鄭成功父子,
假裝反清復明建立了東寧王國,
跟228一樣殺盡不服從的台灣人,
跟白色恐怖一樣洗腦倖存的台灣人,
先人為了生存通通當了假漢人,
從此全台灣每個村莊聚落居民沒有血緣關係的也都一個姓,
每個姓的族譜第一代都是同個時間,
如果追本溯源去到中國,
拍謝阿嬤袂認得阿松誰跟你一家人。
台灣人曾經有革命精神,
譬如300年前的鴨母王朱一貴或230年前的林爽文,
其中林爽文在他的全盛時期曾經控制全台,
為此,
乾隆皇帝的緋聞私生子福康安率領清軍渡海來台專門對付林爽文,
打贏了之後還列為乾隆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
150年前,
Robert Swinhoe把福爾摩莎烏龍推向紐約和倫敦的茶館做為點單最貴的茶,
也將台灣特有種生物登錄到國際上的各個學術期刊,
光是他的足跡事跡就註定是史詩般的鉅作。
而你不能移開視線的是接近同一個時期的George Leslie Mackay,
他是「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馬偕博士,
餐桌上每天見面的胡蘿蔔、白色花椰菜、和高麗沒有關係的高麗菜都是他引進台灣的。
馬偕博士辦學校開醫院都是後來的事了,
但你知道當他踏上台灣的土地第一步,
是誰接住他的手?
蘭大衛醫生!
我小時候看讀者文摘的一篇「切膚之愛」,
主人翁的蘭大衛醫生,
當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
也是奉獻一生在台灣,
一家人在台灣的故事根本也是大河劇。
也是同個時期,
基隆外海發生了一場戰爭,
造成越南變成法國殖民地,
卻跟霧峰林家有很大關係。
迄今每年中元節,
基隆的法國公墓還有人以紅酒和法國麵包祭拜百多年前的法國軍人。
我累了先寫到這裡。
寫這種東西很難過,
我們從小去上學被當作白癡騙到大,
歷史課本內容扣掉謊言剩下標點符號,
只有頁數號碼是正確的,
卻還要透過不斷的考試強行刻在腦筋裡面,
所以書唸得越好,
被毒害就越深。
但人們必須知道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事,
才會明白為什麼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台灣的電視台當然有能力提供具有深度又好看的戲劇,
譬如幾年前民視製播的「浪淘沙」,
講蔡阿信醫師的故事;
又如比較近的是台視曾播出「純純」,
講的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故事。
可是婆婆媽媽有印象的是「龍飛鳳舞」、「飛龍在天」之類的長壽劇,
或是什麼都有神有鬼有怪害過來害過去的「戲說台灣」,
透過這些使觀眾對台灣的過去能夠有什麼瞭解?
這就是重點了,
掌握媒體的他們不要台灣人瞭解台灣,
愚蠢才好控制。
你羨慕日劇韓劇能夠考究的呈現他們自己先人的生活風貌之餘,
不要忘了他們擁有的是自己的國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20430480/posts/164241035578296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9的網紅邱舒 ShuCh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謝謝2014的聲音 謝謝2016-2018詠甄的出現與陪伴 謝謝2018出現的麻糬 謝謝一切情誼的生與滅。 『說好要給我的禮物,那可以給我一個溫暖的家嗎? 』 『無人應聲,無聲無息』 謝謝人力飛行劇團與香港一舖清唱的阿飛正轉 『踏進未來的生命關卡,跌宕的情節。飛。』 『也許並不需要擔心,在哪裡落...
浪巫謠母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晚上和明天晚上八點,
來到我節目聊天的來賓,實在太令我佩服!~~~~第30屆金曲獎雙料得主 原住民最佳專輯和最佳原住民歌手獎的~雅維·茉芮Yaway‧Mawring。👏👏👏👏👏
其實我跟她的淵源還真不淺,在幾年前,有一個朋友拿了她的第一張專輯~紅色封面的「斯瓦細格」給我 ,當時聽完就印象非常深刻,覺得台灣居然有一張完全清新!不同風格的泰雅創作專輯!無論音樂和美編都是獨樹一格!
然後在一次搖滾的盛事的後台,遇見董事長~也是我多年的老友 ,我完全不知道董事長樂團的小白就是她的老公,當時雅維就坐在他的旁邊還帶著孩子⋯跟我說要跟我學唱歌,然後我有眼不是泰山的說「你好好帶孩子,不要學唱歌啦」🤣🤣🤣🤣
去年919的泰雅音樂節 Taiwan Atayal Festival,雅威也一同加入這一場泰雅族的盛事,就有比較多的互動,更多的認識非常可愛的雅維。
雅維有一個非常泰雅族的個性⋯認真!專注!對她所熱愛的事情,真的是努力不懈,使命必達!沒有在浪費時間,斜槓人生的她,還要帶孩子還要創作 ,還要上母語課,特別是她的母語,已經快要成為老師級的段數了🥰🥰🙏🙏
我非常喜歡她的樸實自然的個性,已經得了金曲獎,仍非常的謙虛,感覺她一直在一種「海綿全方面」學習的狀態⋯使得她的創作的質和量都非常驚人!這已經是她第三張全泰雅與創作專輯!而且每一張的風格都不一樣!再一次為她喝采🙏🙏🙏👏👏👏👏
特別是這一張雅維的夢~絕對讓你驚艷!融合了許多世界音樂,電音、傳統與現代~如出一轍不違和~!整張專輯的視覺美編概念,都具有國際水準!非常非常令我驚艷的一張專輯!
今天和明天晚上千萬不要錯過雅威將要一首一首的分享,全新熱騰騰的第三張專輯「雅維的夢」。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播出曲目
第9集 1/30(六)播出
雅維茉芮 上集
1、 瓦旦阿公的話
2 、泰雅的孩子
3、世界
4、巫醫
5、彩虹
第10集 1/31(六)播出 日
雅維茉芮 下集
1、 我的夢
2 、你在幹嘛
3、只剩下呼吸而已,醉鬼
4、我就變成溜搭的猴子
5、阿公的泰雅古訓
🌹❤️🌹❤️🌹❤️🌹❤️❤️🌹❤️🌹
「雅維的夢」專輯介紹~
將神話傳說、文化傳統和部落生活人文,加上自我的生活歷程及對社會的觀察作為母語創作的靈感,並獲得了30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演唱人及金曲獎最佳原住民專輯的殊榮,目前Yaway Mawring繼續學習文化、進修母語,並創作音樂,希望把泰雅新創歌謠永續發展下去...。
對於現代社會及傳統泰雅與宙觀之間的碰撞,就如同YawayMawring從潛意識裡長出的獨特旋律,傳遞出奇幻般的綺麗夢之篇章,每一個故事透過音樂傳達「治癒」的訊息,這個世界需要更多治癒的力量,一起進入充滿能量的雅維的夢吧...
訴說自己也好,描繪別人也好...所有的美好是因為跟傷痛比較...歌曲裡面也有很多聽似負面的故事,但終將有美好的結局⋯從泰雅人靈魂的傳統角度看世界,身為現代的泰雅人,所經歷眼前的世界,與記憶中的文化衝突,8首全母語新創作,形成每一個寫實的人生故事,運用多元音樂元素,電音、搖滾、EDM、與史瓦力音樂Swali Music史瓦力樂團合作的嘻哈饒舌、加上鋼琴詩人王俊傑澎派的弦樂,突破性嘗試新曲風,渴望將個人獨特風格及來自內心深層豐富的情感,透過作品更強烈的渲染出去。邀請文化部認證人間國寶泰雅族-林明福耆老,合唱出2首古老傳泰雅古調及對後代的祝福,搭上DJ Code Wu另類電音編曲;古希臘里拉琴-Yerko LorcaYK樂團的編曲及演奏,2首泰雅古調將呈現全新風貌,揉合泰雅四簧口簧琴-江明清牧師及太魯閣傳統樂器-謝皓成的演奏,讓遺忘已久的泰雅音樂,透過全新改編再次甦醒,獲得全新的詮釋,成為新時代的傳唱。
🐵🙈🙉🙊🐵🙉🙊🙊🐵🙉🙊🙊
特別邀請大家一起來購票參與~
「雅威的夢」專輯首唱會~。
雅維的夢專輯首唱會專輯首唱會
時間 2021/3/31
晚上八點
地點:Legacy 傳音樂展演空間
「雅維的夢」專輯首唱會連結
https://fb.me/e/19KofRYEz
「雅維的夢」專輯MV
世界
https://youtu.be/gprwrKkdC74
巫醫
https://youtu.be/sPr59Ee_aZI
🌹❤️🌹❤️🌹❤️🌹❤️🌹❤️
🌹🌹❤️❤️
每週六每週日晚上
20:00-21:00
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每週六日晚八點
歡迎跟我蘇婭一起聽聽音樂
談談心 小小微醺一下 🥂🍷🥃🌹
App下載「Hinet Hichannel」
~「Alian FM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
(手機電腦都可以聽)
http://alian963.ipcf.org.tw/programs_view.php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隨選節目網址~可以點選你喜歡的節目收聽)
🌹❤️🌹❤️🕊🕊🕊
Ciacia Her王俊傑YK樂團 - YK band - Yerko Lorca & Kuan Yin
浪巫謠母 在 范揚景 Fan YangJ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紀豐華」音樂會-感謝文
演出完後,我獨自在停車場,安靜了30分鐘,回想這一切過程,沈澱與感動這一切。
大日子,謝謝有來的朋友們
「一直持續往更高的巔峰邁進」
去年11月接到了NCO的邀約,開啟了這段旅程
以為是一段山間小路,結果走到了極地山海般的階段
在前面第一段時的「天啓交響詩」三部曲時
採用交響詩「symphonic poem」與奏鳴曲式「Sonata」及輪旋曲式「Rondo」交織,打破傳統形式,進而讓聲響能在形式破口之間衝出突破
大概2019/11-2020/3,花了兩個月蒐集素材
因為日治時期一位黑澤隆潮史集家在台灣採錄了台灣稀有的原住民部落民謠及原始聲音及無伴奏吟唱
將其錄製成黑膠,而此次演出核心策展人吳榮順老師希望穿越時空的保留黑膠原始聲音、但融合現場交響樂團的層次,形成時空堆疊的樣貌
所以執行上存在非常大的挑戰,一方面需要將黑膠原住民每一段聲線都調整成樂團標準調音442hz, 也要在預置錄音的樂團音色是440上,全曲做極細微的同步,讓每個音符的timing 可以在click上使樂團能跟著耳機裡的節拍器,卻又需要盡量讓指揮跟樂手的耳機裡面不要太多干擾的預設cue點跟click, 在這階段的執行方式需要考量的有幾個面向綜合試驗才能達到平衡,實驗大概處理了125種以上的存檔版本、總譜在時間有限情況下調整了9次,最後跟program再於7次彩排時反覆調整各分軌為團員與指揮習慣的平衡下、才產出這次最終演出的音樂。
樂曲解說
——————————————
《戰宴.飛》 范揚景 曲
「戰火繚繞,生生不息,生命輪盤,天啓而生」
本曲為原創組曲系列《天啓交響詩》第一樂章,取材自原住民古調邵族《快樂的聚會》以及阿美族《巫女的祈禱》。
1895-1945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產生許多文化與人文上的衝擊,其中亦包含音樂。雖有歷史上的眼淚,但日本音樂文化也對臺灣有相當的正面影響。
此組曲以原創全新為出發點,揉合日治時期黑澤隆朝在臺錄製的原住民聲音,在保留其錄音原始狀態下,適度融入國樂團的聲音,勾勒出此三部曲延展性最高的狀態。以各聲部間的獨奏與齊奏,建立臺灣音樂特有的宇宙結構,讓聽眾自由探索每一個段落間、有如電影配樂般的畫面、音響與想像。
樂章以吟唱和戰鬥場景般的小快板開場,每個樂段以交響詩藍圖的自由情緒,描繪出速度感、情感,帶出強烈而深刻的震撼。
《逆空.雨葬》 范揚景 曲
「祖靈聖火,日式民生,都市聚落,雨火留聲」
本曲為《天啓交響詩》三部曲的第二樂章。
從戰火中生存下來的原住民們,經過歲月洗滌、融合了社會裡雨火煙花的留聲,帶著祖靈的庇護,以他們詩歌般的朗誦與腳步,進入繁華世界。部落的天空下,巫女使用古老語言的祝禱中,族人們讚頌先人足跡,相互擁抱,交織成大自然裡最美的模樣
全樂章以浪漫的散板出發,色彩鮮明而空間自由,演奏者與聽眾聽覺上的互動留存在樂段某處,待各位品嘗。
《天.地》 范揚景 曲
「天地之間,萬物歸宗,彼岸之花,戰火燎原」
本曲在調式設計上採用直覺跟流行兼容的寫作方式,利用預置錄音跟傳統樂團的聲響融合帶出速度感,打擊樂器猶如勇士們的呼喊跟堅定腳步,弦樂、管樂交織與衝擊,是人們最糾結又釋放的象徵:我們可以失去家園,但不能失去意志!
傳承,是三部曲最後傳達的意念—唯有意志,才能永存。
只要我們在哪,家,就在哪。等待破曉之時,海平面會升起希望之焰。
《遙想頭目的叮嚀》 范揚景 曲
本組曲是為布農族合音與國樂團、或管弦樂團所作。
全曲分為兩樂章,以「自由」為銘,運用最原始的原住民人聲、單純、直白,描繪臺灣動人的歷史痕跡,期許我們都能從音樂中得到生命救贖的啟示。
樂段留有自由空間,讓原住民演唱者可自由吟唱、合唱疊加於樂團之上。從本曲長音部分來看,原住民「有譜」合唱與「無譜」自由吟唱的兩種層次,分別代表太極兩極之地。
夜光裡頭目的淚光,含有祖靈的寄託及意志傳承。守夜者看著頭目的燭火,繫著母親給的頭帶,對勇士之刃輕嘆一口氣。上路前,抓一把小米放回搖籃裡的枕下,祈禱家鄉能安然無恙,遠處的號角跟愛人的呼喊,正如歌唱與樂團,是最動容的對位。
《快樂的聚會》 范揚景 曲
本曲與前一首的「月」之意向相對,以太陽為銘,期許原住民的祭典之聲有如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撼動世界。
日立之時,春暖花開,甘泉淋漓,陽光穿透破曉後的霧氣,照耀千秋萬世,引領思鄉之人帶著戰果回家。
布農族12人大合唱的古調在樂聲中穿梭,節奏代表心跳,旋律代表故事,聲響代表記憶。我們從未忘記歷史、從未忘記根源,至於何去何從,就由音樂帶領我們,在太陽指引下,找尋到落葉落下前一刻,我們該回去的神聖之地—家。
—————————
在第四段的島國新世界中「日、月」組曲二部曲裡面
「遙想頭目的叮嚀」是「月」
「快樂的聚會」是「日」
「快樂的聚會」原名是我在自己交響曲作品集裡
「眾神紀元之詩」九大篇章裡的
「太陽神Apollo 」與「月神「Luna 」兩詩篇元素延伸篇章處理成現在的「外傳篇章」
因應節目的故事性,而採用了目前的命名,讓整體節目更完整
大概到了2020/3-2020/5 ,在錄音室裡無限反覆的實驗跟處理,每天都超過16小時的執行,已經分不清日夜下,呈現一個「集中」的靈魂狀態,在寫作逆空與遙想頭目時幾乎是自己先要求自己寫出「平凡卻深刻」的旋律,而在幾度瀕臨身心極限狀態下,是在自己也流眼淚邊製譜的情況下,完成了今天大家聽到的成品
所以今天很多朋友跟演出者對我說這五首音樂他們聽到流淚與哽咽的感動時
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有你們這樣的一句話就夠了,不累了。」
時常想,我還能再為台灣音樂多做些什麼,我還能為古典跨界流行的音樂多做些什麼,可能是我逞強倔強好勝的心態,所以每次都在極限中,找到一個出口讓自己的理想能為聽眾與自己的音樂中都找到一個能無限循環聆聽的平衡。
最感謝的,是我最大的恩師、也是我父親范光治教授,當年寒暑假你不辭辛勞的每天指導我和聲學、對位,樂理,配器學、還有做人道理,讓我能在音樂這塊畫布上、能有更多的畫筆為流行音樂或古典音樂上自由的揮灑,我翱翔在這片音樂的天空,深刻的用這份愛、飛翔的自由而努力
也最感謝我的恩師母親鄭佳英,樂觀而進取的態度,帶我在執行面上,理性感性能盡量平衡,這份最強大的精神後盾,讓我在每天不分日夜創作下,學習了什麼是愛,而為你們給我的愛而在每次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咬緊牙根為你們奮鬥,是我最大最大的精神支柱,我永遠愛你們。
最後要謝謝台灣國樂團,每一位辛苦的團員還有張佳韻運指揮,謝謝你們願意跟著我突破國樂的某些框架,其實過程中雖然花了不少時間的磨合以及練習,但我一直秉持著「我們一定會更好」的信念,最終我們完成了這場漂亮的演出
也要謝謝PGM 嚴嘉慶老師、李之一老師,你說這是你做過P G M裡面生涯最大的挑戰,真的謝謝你的耐心,這次沒有你,就沒有這次融合預置錄音的完美呈現
謝謝在台灣國樂團裡面演出的每位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
謝謝藝術經理Wang I-Yu,跟助理指揮陳奕全,這次很多的任務與協調,有你的協助讓整個演出終於順利完成
也要謝謝台灣國樂團的團長、科長,舞監,執行長,音響單位,行政團隊
謝謝服裝Zih Chen 妝髮造型Laurance Kuo張皓淳
其他作曲家你們超棒
全體的大家,謝謝,你們辛苦了。
最後謝謝所有有來的朋友們,我都記得你們
中秋節快樂
我們下次見。
#orchestra #music #composer #fantasy #fanyangjing #symphony #poem #rhapsody #symphonicpoem #范揚景 #交響樂 #作曲家 #音樂家
浪巫謠母 在 邱舒 ShuCh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謝謝2014的聲音
謝謝2016-2018詠甄的出現與陪伴
謝謝2018出現的麻糬
謝謝一切情誼的生與滅。
『說好要給我的禮物,那可以給我一個溫暖的家嗎? 』
『無人應聲,無聲無息』
謝謝人力飛行劇團與香港一舖清唱的阿飛正轉
『踏進未來的生命關卡,跌宕的情節。飛。』
『也許並不需要擔心,在哪裡落地。』
『我們都是阿飛,應該很能飛。』
2018一切歷程,在整年的動盪後
準備面對重生,屬於自己的2019。
- 音樂上傳至個人帳號的街聲了 http://bit.ly/2Su9rYu
- 照/今年三月初次見面的小麻糬與育瑄
2018|紀錄
一月
動物朋友KiKi當天使了| 嘟嘟婚禮演出、
擔任 害喜喜 嘉賓@Legacy
百合花@Pipe、跟排Days&《00:01》音樂出
|
二月
學甲片尾、百合花@小河岸留言、@北藝曼菲之整排參與
|
三月
《00:01》之慶、百合花@ 金旋音樂節、22生日遇上貓咪麻糬
|
四月
朋友的奶奶當天使了
《#敏感旅人》之整排至彩排演出參與、
《Re—》跟排期、狂想排練期
|
五月
客城慢慢行@花蓮、美術系《Re—》工作參與、
#春浪大賞冠軍
|
六月
波蘭格但斯克、法國巴黎,
認識 #ImmortalOnion、______斷層
|
七月
高雄 好巧瑜珈 行、百合花@N.I.B Bar&Live、
一年一會之台東行(女子宿舍days)
|
八月
斗笠音樂市集、動盪_______、阿飛正轉排練期、
女巫店|#原創流行音樂大獎 客語組貳獎、搬遷至台北市區
|
九月
來回紅樹林跟台北的時間與路線、百合花@小地方|海邊的卡夫卡、
樂悠悠之口|原創之演出高雄場、_____、阿飛正轉排練期
|
十月
來回紅樹林跟台北的時間與路線、_____宣告,
阿飛正轉排練期、臺北週末音樂不斷電 表演嘉賓(MUJI市集)|
小麻雀LIVE|福氣來了訪談、百合花@女巫店
|
十一月
阿飛排練&桃園演出期、 假如沒有這些歌@後台咖啡、
新民謠浪漫運動@小地方
|
十二月
正轉台中、____台東靜心之週、
#阿飛正轉 2018最後一站台北演出週、
訊息__失去___挽救__、
台視節目訪談、與 #柯泯薰&李曼之光害@女巫店
#通常都會有人@北藝荒山搖研、
#還我母語運動30週年@高雄捷運美麗島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t_RAuvon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