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雅山房」將作隔離用途? 曾經的檢疫站、隔離中心、荔枝角醫院】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肆虐,位於荔枝角(鄰近美孚新邨),饒宗頤文化館的旅館——「翠雅山房」或將在下周一前用作隔離用途。
饒宗頤文化館的用途因應不同的年代的需求而轉變,前身曾是荔枝角醫院,亦被用作傳染病醫院及療養院。年月變遷,前身是檢疫站的饒宗頤文化館至今已建成百餘年,也許與「隔離」兩字終究脫離不了關係。
饒宗頤文化館所在位置最初為九龍關深水埗分廠,設於1895年,由外國人管理,作為徵收香港境內的鴉片關稅及監察走私活動。1904年,九龍關深水埗分廠改用途為華工屯舍,俗稱「豬仔館」,作為「豬仔」運送、販賣、暫住的地方。
後來於1900年代初,多種傳染病於華南地區開始爆發、肆虐,香港後來於1908年亦爆發天花傳染病,政府便購買華工屯舍舊址,改建成紅磚屋,加建大石圍牆,作為荔枝角檢疫站。只要旁邊的荔枝角渡口船上曾有疫症病患者,船上所有人都須被帶到檢疫站進行檢查,以隔離傳染病患者。荔枝角檢疫站運作了兩年後關閉。
1921年,荔枝角檢疫站被改成監獄,為解決域多利監獄不敷應用的問題;其後,香港傳染病再次肆虐,政府便於1938年,將荔枝角監獄一部份改作荔枝角 (霍亂) 醫院及荔枝角 (臨時) 醫院,曾用作醫治麻瘋病患者的醫院。1947年曾接收摩星嶺的肺結核療養院的肺結核病人,續改名為荔枝角醫院。1950年代起,香港先後爆發天花、白喉及霍亂等傳染病,荔枝角醫院便用作治療及隔離傳染病患者的醫院。後來1975年,荔枝角醫院便開始改作療養院之用,接收精神病病人及喜靈洲的痲瘋患者,提供護理及住宿服務。
直至2000年,政府將荔枝角醫院改為護理院,主要照顧已康復或病況穩定的精神病患者,直至2004年關閉後一直空置。
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2009年起開始進行保育及活化工程,饒宗頤文化館於2014年正式全面開放。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一期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保育工作:饒宗頤文化館的今生】
饒宗頤文化館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其後參與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於2009年起開於進行保育及活化工程,復修過程盡量保持原貌。文化館於2014年正式全面開放,致力弘揚中華文化。在經歷過多番迴異的用途更改後,饒宗頤文化館現時的面貌又變成何樣呢?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一期 在 DCFev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文青相必到!活化歷史建築IG攝影比賽】
香港嘅城市發展雖然急速,不過喺社區之內仍然可以發現唔少活化歷史建築。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就舉辦咗一個「活化歷史建築 Instagram 攝影比賽」。只需 Follow 大會 Instagram (@builtheritage_photocompetition),上載第一至三期活化計劃歷史建築嘅相,並喺自己 IG 標註大會官方帳號後 hashtag #RschemeHK 及 #CHO ,就有機會贏大獎,仲可以公開展覽!作品提交日期由即日起至 5 月 2 日,對香港歷史建築有興趣嘅朋友記得參加!
比賽詳情: https://www.heritage.gov.hk/tc/whatsnew/events_57.htm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一期 在 活化歷史建築 薄鳧林牧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積極推廣各項文物保育工作,亦取得一定成績。當中,發展局「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下,由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一級歷史建築)活化 ... 新 一期 活化歷史建築再 ... ... <看更多>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一期 在 至今已營運的8 個項目中,卻有一半的人流不似預期 的推薦與評價
Local Art News: 公帑用不得其所半數活化歷史建築不達標–香港01 (2016-12-09) 政府推行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8 年,聲稱致力活化善用歷史建築,「注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