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街市.保育活化】作為服務大眾市民多年的地方,中環街市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18年後以舊貌新顏重開,中環街市不但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到訪,其外貌與內部建築更讓上一輩得以重新感受昔日在這裏的時光,好好懷緬一番。縱然中環街市再不是一個街市,活化後卻成為了一處承傳歷史、人情味的多元化地標,有了新的身分。
如今市民既可於中環街市購物和飲食玩樂,亦可進行文化教育活動。在延續街市本身的角色之外,新規劃也帶來了促進本地文創藝術發展的空間。每個到訪中環街市的人背景年齡縱然不同,卻總能在這裏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資料由客戶提供)
#中環街市 #CentralMarket #華懋集團 #市區重建局 #活化 #保育 #中環街市保育 #香港保育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翻新工程完成大半,以資料睇,好大機會會係另一個PMQ 會有餐廳同各種商戶進駐 唯一可以講下係個洗手間,接近商場級數既水準,相當乾淨 於2021年上半年內,率先開放中環街市大樓大部分樓面及設施 包括24小時開放的行人通道和公共空間,並希望於本屆政府任滿前,全面開放整座活化後的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是...
活化保育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環街市.新建築美學】翻新後的中環街市開幕數天已人潮如鯽,當大家忙着打卡、瀏覽大大小小的新店,又有否留意過散落在街市四周的昔日痕跡?是次活化除了將中環街市打造成一個全新鬧市地標,更是一個保育項目。米黃色的水磨石主樓梯、牆上的招牌標誌,甚至是小販攤檔,許多舊日建築形態和特色,都巧妙地經過復原和修補,盡可能將原貌重現。
就如中庭的主樓梯,建築團隊特地尋回僅存的老師傅,將「上海批盪」這幾近失傳的工藝重新應用,還原30年代的模樣,而每個攤檔也傳承了中環街市的流線型設計,透過獨特的建築風格,喚起不同世代的集體回憶。
(資料由客戶提供)
#中環街市 #CentralMarket #華懋集團 #活化 #保育 #建築美學 #中環街市建築
活化保育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SSUE 2746】話說這題目最原初的意念是探討香港「死場」,深入拆解其前世今生,希望從中窺探一些香港的影子,反思商場的不同價值云云。兜兜轉轉,我們選定了炮台山富利來商場為研究對象,然而,我們看到的竟不是它的「死」,而是它的「生」。
這一個多月,我們去了多趟富利來。依照某些業主的說法,我們幾個人去的總次數,可能比起以往一整年的人流還要多。在速度先行的世界,如此老舊緩慢的富利來,也許是不必要的存在,然而,如同很多不被看見的人事物,它們默然隱藏自己,不代表它們不存在,更不代表無價值。與商場舊有及新加入的租戶聊天,我們看到這個被標籤為死寂商場的地方,一直為不同的人提供難得的工作和生活空間。它令無法擠身在大商場、街舖的小店得以一代傳一代生存下去;它容讓人實現大家微小的夢想,與人分享自己心頭好,不論是有機本地菜、書本、音樂、還是藝術;它提供一個個幾十尺的微型空間,讓人與人得以建立真實的交流和關係。它一直「生勾勾」。
記得每一次穿過商場樓下茶餐廳外大汗疊細汗的人龍,走進幽暗的入口、登上那條緩緩往上的扶手電梯,都像由不斷運轉的快鏡,換成悠長的慢鏡頭,進入另一種節奏,另一個時空。在時光的流逝中,它的「一成不變」,正正就是它美好之所在。說到底,我們需要的也許不過是一個可以不變的可能/權利,就如富利來。
精彩內容:
✧ 香港是個大商場 富利來的例外
✧ 遺世而獨立 留住時代的色調
✧ 圖解富利來 一樓平面圖
✧ 專訪商店 新舊共融
---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iPad 版明周: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富利來 #商場 #香港商場 #香港建築 #舊建築 #建築 #活化 #保育 #平民 #我就是我
活化保育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翻新工程完成大半,以資料睇,好大機會會係另一個PMQ
會有餐廳同各種商戶進駐
唯一可以講下係個洗手間,接近商場級數既水準,相當乾淨
於2021年上半年內,率先開放中環街市大樓大部分樓面及設施
包括24小時開放的行人通道和公共空間,並希望於本屆政府任滿前,全面開放整座活化後的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是一幢已經超過80年歷史的建築物
將分階段開放大樓 提前開放予商戶經營
分階段開放大樓,提前開放給公眾使用和商戶經營。首階段部份包括大樓內的24小時行人通道、通道內新建的公眾洗手間、中庭和皇后大道中的公眾休憩空間,以及地面、一樓和二樓的部份內部營運空間。這些設施在完成裝修和設施測試後,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內可以率先使用。至於餘下部份,包括德輔道中外牆新立面和一條由地面直上行人通道的電梯,亦將會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及開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oHOfSkUT-w/hqdefault.jpg)
活化保育 在 Stephen Leung 吃喝玩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館
https://www.taikwun.hk/zh/
香港中環舊警察總部,大館,文青,旅遊一曰遊,漫遊,香港首個監獄,監獄餐食照顧周到,歷史文化氣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及保育工作,發展一起經歷! Hong Kong Trave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Af38nKpmzk/hqdefault.jpg)
活化保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舊中區警署在1864年落成,是香港第一所警察總部。舊中區警署與舊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監獄組成中區警署建築群,於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香港賽馬會於2007年4月,向政府提交了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概念建議,並建議以捐贈形式承擔建築群的翻新工程及發展費用,及支付管理及維修保養費用與營運虧損。2008年7月,政府與馬會訂立伙伴合作關係推展項目,保育和活化古蹟。馬會曾預算耗資18億元活化整個建築群,擬加建一座「巨型竹棚」設計的藝術地標大廈,大樓內更會有瞭望台、表演廳、兩間戲院,及零售店等。不過,大樓被指喧賓奪主,及過份商業化,引來大量反對聲音,最終馬會亦放棄該計劃。至2010年10月,馬會公布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修訂設計,包括兩座新建築物「奧卑利翼」及「亞畢諾翼」。建築工程則到2011年11月展開。中區警署建築群由「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負責總體規劃及設計,該所建築師事務所過去曾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北京國家體育場。項目的執行建築公司為本地建築師嚴迅奇領導的「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保育顧問則為建築師事務所Purcell。而據民主黨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透露,負責活化保育工程的是金門建築。
曾為港督府邸,前身為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1917),有圓頂小教堂,大樓外亦有曾安放聖像的壁龕。大樓亦曾是維多利亞地方法院(1965)及最高法院(1989)等。1989年大樓成為香港法定古蹟。1997年主權移交後,大樓成為終審法院,直至2015年9月搬至前立法會大樓。又名中央警署及大館,因應1850年代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引發的難民潮而建設;最早的建築為1864年營房大樓,原高3層,1905年再加建1層;大樓屬維多利亞式建築,揉合中西建築風格,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面向荷李活道的主樓建於1919年。正門寫著Hong Kong Police,並有G及R兩個紋飾,代表英皇喬治5世 (1910-1936年在位)。中央裁判司署建於1913年,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大樓的上部和下部分別由紅磚及花崗岩砌成,設有狹窄長門供法官出入;門頂寫著1914年落成年份,並有英國皇冠標誌。當時疑人要到法院應訊,警察會將其由地道押解往來裁判司署、警署及監獄。附近的亞畢諾道,曾是公開執行死刑的地方。域多利監獄又名中央監獄,是香港首個監獄,建於1841年。於二戰日治期間曾用作囚禁英軍及政治犯,1980年代改作接收越南船民及非法入境者。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2005年停止運作。域多利監獄為三層高、兩層高和單層式建築物各三幢所組成,於1841年落成,分為 A、B、C、D、E、F 倉。當中的 D 倉分有東翼和西翼,於1895年以新喬治亞式建築風格興建,另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興建 F 倉。整個監獄群大部份為紅磚屋,內部包括有單式、複式囚室及特別看守室,尚有醫院診所、廚房飯堂、洗衣工場、庭園操場、營房宿舍和行政大樓等。早期域多利監獄由印籍警察看守及巡邏,不定期有太平紳士前往視察及接受犯人的投訴。有記載指域多利監獄活像一個陰暗的古代地牢,三層樓內居下者為初犯;居中為在獄復犯者;居上則為女犯及罪應淹禁者。囚犯皆穿白衣,餐為各白飯一盂,鹽漬魚數尾;禁至三年者,則肉各一臠。至五十年代,黑暗的情況才逐步改善,舊監房陸續拆卸重建,新監房的光線較為充足,設施亦較完善。域多利監獄最初因拘捕大量海盜及土匪興建而滿額,為可容納更多囚犯曾改建和擴建。孫中山先生(1866年~1925年) 於1900年代在香港的革命地下活動至後期,曾一度在監獄拘留。傳聞港英政府當時收容了一些反清革命分子,再安排轉送外國,而國父孫中山據說亦在其中。另外,曾在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的胡志明,於1931年亦在香港被港英政府逮捕,關押在域多利監獄,並等候押返越南的法國政府處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1FESFofAM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