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著美麗天空和秋色的星期天,我決定去附近的小城湖邊走走。其實同一天還有另一個選擇: 搭火車去赫爾辛基,再坐船,去一個小島上看今天閉幕的赫爾辛基雙年展。
昨天一個朋友趕在展覽結束前去參觀,還特別提醒我,只要不去需要排隊入場的室內,光在室外走動看展也很不錯。
然而對此刻的我來說,還是自家附近的大湖有吸引力。
如果是十多年前的自己,一定會做另一種選擇: 再怎麼樣都要趕去看難得的藝術設計展。
當年的自己,著迷於芬蘭設計,一頭栽入她的世界,什麼展覽活動都不想錯過,東跑西跑,累積了很多看展經驗,寫了不少東西,也著實樂在其中。
然而現在的自己,已經不再在乎,什麼展是否一樣要看到,沒有看到什麼是不是很可惜。我開始覺得,其實美的感官體驗,都會為生活帶來很多豐富跟感動,有些展覽固然很傑出很難得,但是對於來說,更重要的是: 今天這一天,我想要怎麼過? 我想體驗怎麼樣的一日?
而且很多東西,其實就在眼前,不用遠求。
大概是因著這樣的心情,僅管跑一趟赫爾辛基看展也不是難事,我卻少了那股湊熱鬧的動機。我相信展覽一定很有特色,美麗小島自然美景加上動人藝術,想必會是很棒的體驗,然而,我更想要過的一日是: 散步到離住家10分鐘的大湖邊,看看秋色,呼吸自然裡的新鮮空氣,看兒子餵野鴨吃飯,然後再緩緩散步回家,坐在客廳的躺椅上,晒著窗邊灑進來的陽光,看書。
看來,同樣是喜歡感受美的自己,十年前與十年後,已然有了些改變。
少了需要向外追求的體驗,多了少即是多的自在。
藝術,無所不在,沒去看藝術展,觀察湖畔公園的動植物和每一個瞬間的光線景觀,也是美的體驗。
這是我的星期天,很平凡,很舒服。
希望你也度過一個舒服自在的週末,迎接新的一週。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管也會有職業倦怠的產生, 尤其當你還是職場中的明星球員型的主管, 當部門績效不錯而且你也很被看重,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提到憂鬱症的九大原因之一:失去工作的意義與掌控度,來看看哈佛商業評論HBR的案例分享, 工作塑造練習, 來賦予我們工作意義以及增加掌控度,讓被職涯困住的你再創高峰! ::找出...
活動動機怎麼寫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孩子玩玩具、看書沒有耐心,要怎麼提升專注力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注意力的發展是由短至長,根據研究,各年齡玩玩具的 平均時間如下:
2歲 = 7分鐘
3歲 = 8.9分鐘
4歲 = 12.3分鐘
5歲 = 13.6分鐘
如果孩子的操作時間在平均值左右,就不用太過擔心。如果參與時間過短,我們就要觀察有什麼因素影響孩子的操作,以下列出常見的因素&方法:
.
✅減少環境中造成分心的物品
如果孩子容易因為其它東西而分心,一個簡單的做法就是減少環境中的干擾物,就可改善孩子分心的狀況,例如:除了正要玩的玩具,其他玩具都收進箱子,減少孩子視線範圍內的刺激物,或者讓孩子朝向簡約的牆面進行遊戲或閱讀。然後,可以準備適合孩子的桌椅,靜態操作時都是在這個桌椅,孩子久了會習慣坐在桌椅時,要調整狀態進行靜態活動。
.
✅挑選適齡的玩具和書本
確認玩具/書本的內容適合孩子的發展進度,因為太簡單會沒有挑戰性、容易無聊,太難則可能一直失敗、挫折感太大而放棄。書本挑選上,1歲半前較理解「大圖、實物照片、背景單純、日常可見」的內容,1歲半之後則可以進階為「手繪圖片、背景較複雜、含認知元素(形狀、顏色、命名)」。然後,動手做也能幫助視覺注意力集中,所以結合操作、遊戲、翻撥的書本,也有助於孩子專注在閱讀中。
.
✅以孩子有興趣的元素來增加參與動機
每個孩子喜歡的活動類型略有差異,所以參與時間有長有短很正常,但完全不參與某類活動,可能會因此缺乏某些技能的學習,所以還是要變換方式,鼓勵孩子嘗試看看。通常將活動結合孩子喜歡的元素,可提升參與動機,例如:孩子不愛看書,但喜歡玩車子,就可以試看看車子圖鑑,孩子可能因此而開始閱讀,再進一步擴增至其他讀本。扮家家酒,也可以改為邀請車子們來作客,這也是將孩子喜歡的元素融入原本較沒興趣的活動中。
.
✅設定合理的期待與參與時間
先觀察孩子平均的注意力時間,以這個作為基準點即可。如果孩子原本能維持的注意力時間為讀3面書本,那就以3面為基準,然後搭配孩子喜歡的元素來延長閱讀時間,如果有增加1面,就是進步了,這時可以回饋孩子:「你今天比昨天多念一面,又學了更多東西呢!」,當努力或嘗試被肯定,下次參與的動機也會變高喔!也可用這個基準來計算要準備的書本/玩具量,例如:孩子現在玩玩具為3分鐘,期待增加至6分鐘,就可準備2-3個有興趣的玩具,接替玩,讓時間加總有6分鐘。所以,進步幅度不在於一次要很明顯,而是保持這個習慣,每天都持續地累積增加,長久下來就會變成穩定狀態,維持時間就不會忽長忽短。
.
✅靜態活動前先動一動
運動會使身體分泌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有助於提升專注力、思考力等。所以建議先進行動態活動再做靜態活動,例如:翻身、爬行、走路、跳、跑、騎車等(依孩子動作發展來進行活動),同時也滿足孩子動的需求後,再進行靜態活動時就會比較穩定和專注囉!
.
專注力的運用無所不在,小至寫作業,大到發揮自己潛能。在孩子大腦尚未成熟前,非常需要大人協助培養專注力,過程也許很長、需要很多耐心,但這些努力都會幫助孩子持續進步的!
#職能治療師 蔡曼嫻
活動動機怎麼寫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36] 細說分鏡 Vol.13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71
🖍當這個世界,主流的風潮下,不斷追求表面藝術的創作
🖍不但能滿足心中的成就,更能創造出更多掌聲
🖍除此之外,我覺得,我們值得擁有更多的不同想法
最早為什麼開始寫攝影教學? 又為何一寫下去就是十年? 中間沒有想放棄過嗎? 如果曾經放棄是什麼原因重新拾起? 如果沒放棄又是什麼理由堅持下去? 未來還會繼續寫嗎? 如果會的話又會寫什麼? 做這些事情快不快樂? 快樂當然會寫,如果不快樂為何寫,或不寫? 這好多問題好想每一題都有一篇文章來寫,但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 – 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愛上攝影,分享它
喜歡上攝影理由就不多說了,看到自己喜歡的畫面,用相機拍下來保存,心裡感受滿足,日後回放感到幸福,拍的越多,𧻗久,就這樣子持續下去,很久前喜歡攝影,真的理由既單純又非常簡單。
喜歡上攝影,以我的個性就是會進一步分享它,那時不要說臉書,就連找個地方放照片選擇性都少,最多人使用的就是「無名小站」,即使關站多年的 2021 年今天,我還不曉得為何要叫這個名字,但那時無名小站空間容量小,也放不了什麼照片,我就使用「痞客邦」提供的相簿空間,就顯得大器許多,除了這兩個之外,國內還有 Pchome、Yahoo 提供相簿空間 (如果沒記錯的話),而一些資訊管道更多的朋友,還會放在 Flickr。
這樣子分享照片就放便多了,在 BBS 帳號自介、簽名檔貼上自己相簿網址也好,或是透過 MSN/即時通,將作品做成大頭照,或是透過通訊軟體將照片傳給朋友,或是在一些討論社群貼上照片,這些都是在當時最常分享照片的方式之一。
🟥投搞、得獎,從來沒有
其實我這輩子從來沒有主動去參加任何一次攝影比賽,反而當過數次攝影比賽的評審,在我的履歷經歷中,沒有任何一項得獎記錄,對於一個喜歡拍照的人來說,其實是有那麼一點奇怪,如果真的喜歡拍照,又拍了這麼多年,若真的想證明自己「真的有那麼一點熱情」,總會找個適當的攝影比賽,將適合的作品投搞,若有機會獲得獎項,不但得到獎狀、獎金、獎品,還能獲得掌聲與成就,就算不參加國際級的攝影比賽,哪怕只是區域性的小比賽都好,而我「一次」也沒有參加過。
🔹「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嗎?」 倒也不是,再怎麼沒自信,攝影這十幾二十年間,總有那麼幾張搬得出台面拼個機會,而另外一點…,你偷偷投搞沒得獎,除了你與主辦單位外,也沒有其它人知道你失敗了,只要花點時間準備一下、投個搞,就算沒得獎,總有機會,就像是買樂透一樣,「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且現在又是電子檔案投稿更是方便簡單,到底是什麼理由我對這些事情完全提不起任何興趣?🔹
「我發誓,我真的沒有這個念頭過」
🟥「KANO」這部電影
不過擔任過數次攝影比賽評審的經驗,倒是讓我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攝影比賽」這件事情代表的意義,偶爾我會分享一些「如何得獎」的小技巧,哪些照片比較容易吸睛、得分,而這些小技巧並不是從「參加者」的角度來看,更是讓有心志在得獎的人感到興趣。
這裡不妨偷偷告訴你一個秘訣,你可以參考一下,讓我想到電影「Kano」裡頭由「永瀬正敏」飾演的日籍教練「近藤兵太郎」在電影裡對著一群孩子兵說過的一段話「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相信許多人仍記得這段台詞,記憶猶新。
但那時候的我並不了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義,什麼叫「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不輸不就是會贏嗎? (除非平手),那為何要想著不能輸? 為何不想著非得贏? 那時好不容易找到一種解讀的說法就是 – 若一直想著贏,就會得失心太重,做任何決定就會綁手綁腳,使得打擊、守備任一動作就會慢半拍,不但可能失去勝利的機會,反而失去享受比賽的樂趣與精神,這是那時我對這句話的心得。
直到有機會成為攝影比賽評審老師之一後,我「終於」了解那句話可能另外的一種含義是什麼意思,試想評審老師手上有一張表格,表格上記載評分項目,包含什麼「主題、創意、技巧、意含、意義..BLABLA」,每次的評分項目名稱不盡相同,但都差不多。
這不難,難的是你可能要面對數百張作品,每一張作品都要為這些項目各別評分…,哇塞有沒有想過,這可是件多大的大工程你知道嗎? 每一張照片都要看過,在每一評分欄位給分,然後透過 EXCEL 為每張作品加總分,並且排序,再依獎項挑出前三、前五名、佳作將、另外特別將、精神可佳獎、參加獎…,這些真的並不容易。 有些評分簡單一點,並不需要加總,只要挑出上述得獎者就好,雖然不用為一一照片評分加總,但總要在心裡有個評分標準,不然得獎作品該如何選出來?
若是遇上「不用為每張照片個自評分」的評審方式的話,我有一套評分的方式 (別的評審老師我不知道如何,至少我是這麼方式),在數百張甚至近千張作品中,用「刪去法」快速刪除至少 9 成以上的做品,若 1000 張照片,第一輪至少刪除 500 張以上,第二輪再刪到大概剩 200 張,重複幾輪下,就會留下 20-30 張左右的作品,再從這幾張作品透過前面提到幾項評分標準,加以評分。
🔹而在「刪除法」的過程中,總是會有那麼幾張「一眼就感動我心」的作品,就像是 KANO 這部電影的台詞「一球入魂」的感受,在幾輪反覆刪除法過程,就是有那幾張照片讓自己印像深刻,最後入圍的作品,前五名啦、佳作啦、最吸睛獎等等,往往就是耐得住幾輪的刪除過程,得以留存在候選名單。🔹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用在這裡就變成「不要只想著得獎,要想著不被刪除」,一但被我從電腦中刪除的作品,是不大有機會重新撿出來再檢視的機會,若你的作品擁有「不被刪除的特質」,想必是我心中佔了較高分的可能,只是最後得什麼獎,不是由我一個人決定,而是眾多評審分數加總後的結果。
一場攝影比賽評審絕不只一位,越大、越重要的比賽,評審的份量、人數也越多,就我的經驗上,在我評分的過程,我並不知道還有哪些評審老師,也不知道有誰評相同的作品,通常是只有頒獎後才會知道有幾位、有哪些,當然有些攝影比賽一開始就說邀請哪些攝影評審,透過這些知名攝影評審名氣,來為這比賽宣傳更加盛大。
🔹不管幾位評審、不管是哪些評審經歷,似乎大家審視作品的角度雖不一相同,但最後得獎的作品,都不會讓我意外,比如我中意某幾張作品可能得上前三名,或是哪張值得「第一名」,有時結果不意外的就真的得首獎,但也可能不是第一名,但總是跑不掉前三名,但無論如何眾多得獎作品,就是最後我沒刪除的那幾張作品,只是最後總分,由每位評審老師評分後,加總後不同,最後的得獎名次而也不同。🔹
此時我才體驗電影那句話的意思,同樣的我也分享給我的學生,若你想、有志參加攝影比賽得獎,無論主題是什麼、賽級高低程度高低,在拍攝過程、挑選投稿時,心中要抱著「不要只想著得獎,要想著不被刪除」的心態,你會更有機會入選、甚至得獎。
好了,本來只有少數上過我課的學生知道這個小技巧,現在看到這篇文章、這一段的你,也學會了。
🟥攝影比賽、得獎的意義
每次的攝影比賽,總是有吸引人的獎品,多少而已,而一些知名、國際級、代表性的比賽,反而可能只有獎狀,讓不少人趨之若鶩,樂此不彼,代表「獎品」不是一切,那份榮耀才是重點。
獲獎作品,也許你不喜歡,這一點沒關係,因為評分過程有太多關卡變數,且我們常說「藝術是主觀喜好」,那些得獎作品就是受到評審青睞,這也是事實,但不時總是會有一些「地方性、較小主題性」的攝影比賽作品受到不少批評,有時我自己看了,也真的不大懂部分作品得獎作品的「得將點」在哪裡,但擁有數次評審經驗的我,總是還是能替這些得獎作品,簡單的「點評緩頰」一下 (就當作是我個人的感想分享),但總有網路上評論極其苛刻酸薄,我並不會去阻止反對這些聲音存在,但至少「別人作到了,你呢? 不服的話你也去投稿」。
🔹撇開這些,對於一生從未主動投稿,也無意願投搞,但有評審經驗的我來說,我總是會去想「攝影比賽」的意義是什麼? 得獎的作品又有什麼意義? 所有這些事情背後動機又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都值得用三篇文章好好的聊上一回,但這裡並不是容許我用另外的篇幅,日後再來跟大家分享,但這三個問題卻是我所感覺到現在國內的「攝影態度」,流行的風向。🔹
我可以知道我為何喜歡攝影,現在的喜歡攝影的念頭,與最初想學攝影動機,也有極大的不同,中間有數度峰回路轉的心得,不但追尋自己在不同人生階段,攝對與我的生命、生活的關係,除了是我的工作外,它還會是什麼?
但對比主流的攝影潮流 – 拍出「吸睛」的照片,為了比賽而不斷的拍攝、投稿,這一直都不是我曾想過的念頭,更也不是我過去、現在與未來會走的路,我並不會討厭、反對或是批評,因為確實好的作品,能讓我們增廣見聞,剌激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豐富我們心靈,好的攝影作品也是藝術,即使我並不想走「投稿得獎」這條路,也不追求為了拍出吸睛的照片,不斷去模仿學習眾多構圖技巧,但那卻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與我自己想追求目標不同而已。
在認識、認同我的人,或許覺得我的意見、文章有所影響力,但比起更多擁有成就的他人、前輩相比,我更顯得人微言輕,這一點反而讓我更可以書寫、抒發我自己的想法、心情,與願意看我的文章的讀者朋友分享。
🔹我認為攝影,在主流的風潮,讓眾多人投入攝影藝術創作,這絕對是好事,無論對自己甚至他人都是正向的活動,但我更覺得「攝影作品」該有更多存在的價值,不該每一張照片就是為了「投稿得獎」而出生,相信這世界上絕對有許多與我志同道和的朋友,與我抱著相同的理念一直努力創作者,而我這篇文章,除了表達我的心聲外,也想跟這些朋友說「你,並不孤單,只是你我並不相識」。🔹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活動動機怎麼寫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管也會有職業倦怠的產生, 尤其當你還是職場中的明星球員型的主管, 當部門績效不錯而且你也很被看重,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提到憂鬱症的九大原因之一:失去工作的意義與掌控度,來看看哈佛商業評論HBR的案例分享, 工作塑造練習, 來賦予我們工作意義以及增加掌控度,讓被職涯困住的你再創高峰!
::找出自己的1動機、2強項 與 3熱情
:: 工作塑造表案例-圖解你的工作 https://lnkd.in/eXa22YcP
::一分鐘商業英文One-Minute Business English
::原則:我來塑造工作,而不是讓工作來塑造我
::前提:找出自己的1動機、2優勢強項 與 3熱情
:: 被上司莫名不對盤怎麼辦?請聽伊凡的案例
:: 本集為上下兩集一次收錄。
★ 優惠活動:
1.工作必備【向上管理情境溝通術】線上講座,8/07(六) 16:00,原$399 ,限時優惠 請見MixerBox報名頁 bit.ly/3xFWX4M 期待看到您為自己加分
2.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見最下方說明)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23)前言與大綱
(00:01:10) 本集開始
(00:07:09) 【向上管理情境溝通術】線上講座簡介
(00:14:19) One-Minute Business English
★ 一分鐘商業英文One-Minute Business English
【Aligned】對齊
Zach: Aligned means same understanding, Be on the same Page. We are aligned on this issue.
be on the same page, 代表兩方有共同進度,也就是指彼此訊息一樣、有同樣的共識。
Their thinking is aligned.他們的想法是一致的;他們同意=他們想法是一樣的,而沒有強迫一樣的意思。
ex: For our work team,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are all aligned and clear in our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other words, we must all communicate well to be on the same page.
★ 本集提到過往單集
:: Ep29 生活面的職業倦怠
:: Ep32 專業面的職業倦怠
:: Ep24.主管該花時間心力在哪種員工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 (MB3)|Himalaya|CastBox |好好聽FM...(共30台)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免費追蹤(按最右上角)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嗎?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節目私訊區:https://lihi1.cc/tZCUD
@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或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 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2分鐘說明影片 lihi1.com/p6101 :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職涯更勝利
黃金職人領導力|VIP職人超越力|伯爵經理人通行證|專屬1對1職場問題線上諮詢|職涯成長新星
📚 一對一線上諮詢六大主題:
1. 好履歷健檢|2. 團隊管理類
3. 向上管理類|4. 抗壓管理類
5. 溝通技巧類|6. podcast新手入門諮詢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6uScZ9bI-A/hqdefault.jpg)
活動動機怎麼寫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第20集廣受佳評,因此本集邀請到美國蓋洛普官方認證教練來解析、示範與實例故事分享應用心法,包括教練自已的心路歷程,她又是怎麼從這些人人嚮往的外商集團,打拼廿年後,卻跨領域成為蓋洛普優勢發展教練的呢?
:: 您也曾努力錯方向嗎?往天賦方面去發揮去努力,是最省力、且最如魚得水。
:: 你的天賦可能適合各種職務,而不是只有幾種職務,而是怎麼去發揮。
:: 了解自己的天賦上的優弱,更懂搭配團隊 (讓團隊補足您);先了解自己的優勢,下一步讓我們了解同仁的優勢,一步步打造你高績效的強力團隊!
★ 本集私語:
1. 本集連線音質不太好,請開小聲聽
2. 感謝Sara教練提供獨家優惠與名額
3. 全球知名的蓋洛普機構旗下很多業務項目,最著名的是蓋洛普民調 與 蓋洛普優勢測驗。
★ 【ezManager聽友獨家優惠】 非愚人節
官方認證Sara教練_蓋洛普優勢測驗工作坊 (4/17台北場) https://lihi1.cc/3LqGO 4/10前輸入【ezManager】(區分大小寫)得享已消失的早鳥優惠 (可加Line洽 lin.ee/tKY7uQ1 )
★ 本集重點摘錄:
來賓介紹:
美國蓋洛普認證全球優勢發展教練 --Sara Tsai教練
Sara教練 的資歷非常豐富,過去擁有20年以上跨產業、品牌行銷專業資歷
她曾經任職過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 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資產管理 的行銷策略副總、以及 全球4A廣告公司之一 麥肯廣告 的業務策略總監
Sara教練的前五大天賦
Strategic戰略|Achiever成就| Ideation理念|Futuristic 前瞻 |Learner 學習
1. 我們多數人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天賦,反而耗盡全力試圖補足缺點,這樣是對的嗎?
2. 能力 = 天賦(最為關鍵)+知識+技巧:建立真正能力的關鍵,在於找出最主要的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更完善。如同肌肉需要鍛鍊
3. 蓋洛普的研究發現:
專注於利用/運用自己優勢的人:
- 「生活品質」比一般人高出 3倍!
- 「工作投入」程度高出 6倍!
4. 優勢測驗比較廣泛運用在 個人 及 職場的團隊 但其實 夫妻 、親子、人際也有課程與應用
★ 本集分點章節:
(00:01:10) Sara教練資歷介紹
(00:03:30) 什麼是優勢top5 (前五大天賦)
(00:04:15) Sara教練離開全球頂尖外商跨領域的動機與契機為何
(00:06:05) 現場示範解析主持人的優勢測驗的top1與top5的天賦主題
(00:09:02) 實際三案例看應用coach心法
(00:14:21) 教練具體上會怎麼幫學員突破?
(00:17:00) 課程介紹、與獨家優惠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20上、下
★ 本集補充資料
1. 蓋洛普優勢測驗官網(有簡體中文)store.gallup.com/c/en-sg/for-individuals (報名工作坊有送聽友top5)
2. 書摘《發現我的天才——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by Alyssa Chan reurl.cc/OX6ggr (此書已絕版)
3. 蔣雅淇 Vivian Chiang 你做過自己的『個人優勢分析』測驗嗎? https://fb.watch/4ArgemO7Nw/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B3|Himalaya| Hoost....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 愛心donate斗內小額鼓勵💰 https://lihi1.cc/s1mES 用於音質設備提升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你是幾歲當上主管?
3.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TgPqjJKzsc/hqdefault.jpg)
活動動機怎麼寫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日跟寶皇玩扮家家酒的買賣遊戲。
「這裡一共是88元喔~」寶皇說。可能是帶有吉利的意思吧? 寶皇從小特別喜歡88這個數字,每次要比喻很多數量的時候常常都是88個XD
我從皮夾拿出一張木製的信用卡遞給他,
「好,謝謝。我刷卡。」
寶皇熟練的接過,低著頭一邊刷卡一邊問
「請問您要打統編嗎?有載具嗎?」
「欸!?......我不用開統編跟載具。」
沒想到與4歲的孩子玩扮家家酒這麼擬真,而且平常都是湯姆哥負責結帳,讓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而寶皇繼續發揮他那不輸專業收銀員的【工作SOP】
「您有開車嗎?」
「ㄟ......我有開車。」
寶皇立刻從收銀機裡拿出一張票卡還順便遞給我一張小汽車貼紙:
「這個是給您折抵停車費的,還有這個是集點貼紙,集滿後可以換鍋子喔!歡迎下次再來!」
#好的
#感覺寶皇很適合參加一日店員的活動呀
/
寶皇從1歲多開始玩水果攤老闆的買賣遊戲,從單純「要蘋果、給蘋果」開始,到現在加入金錢使用、簡單數學加總等概念,每次融入一點新元素,所以依舊很喜愛這個遊戲、玩得很投入。其中,我覺得透過買賣遊戲學習數學概念,非常能引發孩子學習動機,因為有具體的物品和代幣等,讓孩子比較容易理解,然後從收銀機或鈔票上認識數字,也讓孩子覺得很好玩,很自然地就能記起這些概念!
因此,隨著孩子的認知成長,扮演遊戲能讓孩子發揮更多能力,例如:金錢使用、數學概念、計畫整個活動主題、準備和擺放場景、協調與溝通等。今天就透過Tenderlaef木製玩具來跟大家分享【買賣遊戲/車車玩具】配件選擇&促進的發展能力
好讀詳細圖文: https://bit.ly/3cRDbdu
扮演玩具&木質車車這裡買: https://bit.ly/3s5zwyW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扮演遊戲】
如果你觀察到孩子開始將一個東西想像成某個東西玩,這就是扮演遊戲的開始喔!
※依據發展里程碑,大約是1.5-2歲
我們可以把握這個自發動機,提供機會與環境,讓孩子去延伸更豐富的內容。
【買賣遊戲對發展的5大助益】
而隨著孩子的認知能力成長,扮演遊戲可以讓孩子發揮更多能力,例如:金錢使用、數學概念、計畫整個活動主題、準備和擺放場景、協調與溝通等。
▪️社會互動的模擬:從買賣過程學習基本禮貌用語、打招呼、提問等技巧,進一步學習釐清對方需求,如何提問或確認才能獲得答案。
▪️認知計畫能力:商品要怎麼擺放、如何分類,以及買賣流程順序,都會運用到孩子的認知&計畫能力。孩子也可能憑藉曾跟大人去購物的經驗,然後重現在扮演遊戲中,並仔細思考整個購物流程的細節步驟。
▪️問題解決能力:每個人扮演角色的提問和互動方式不同,我們不一定都要演出很配合的情境,偶爾可以出個狀況題,讓孩子去思考如何反應?(例如:錢帶不夠、買錯商品、殺價等)
▪️金錢使用與數學概念:雖然是遊戲,但也是實際會遇到的生活情境。買賣遊戲可以讓孩子認識如何使用貨幣,以及判斷自己手上的錢是否足夠購買。具體簡單的練習加減概念,如果是一次購買多個,還可以練習到乘法概念。
▪️想像力與創意:扮演遊戲可盡情發揮想像與嘗試不同互動方式與角色性格。也可以用身邊現有的物品發揮創意、自行作命名或想像,例如:除了紙鈔的使用,也可以把紙鈔當作停車券、發票、折價券的使用。
【玩車車也能玩出不同能力】
很多小朋友喜歡車子,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花太多時間在玩車子會不會不好?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比較喜歡的活動,如果引導下還是會參與其他活動,就不用太擔心。或者可以藉由孩子喜歡的車子,來學習認知概念或精細操作,這樣玩車子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喔!
1歲以上就可以透過車子來學習
▪️透過車子的顏色→辨識顏色&顏色名稱
▪️認識不同車子的功能與名詞→來擴充詞彙量&認知能力
▪️搭配地圖,練習控制車子的方向→鍛鍊到手腕、手部動作控制,對書寫有幫助
▪️促進想像力→可以編有關車子的故事、情節
▪️擴充汽車相關知識→例如:交通規則、斑馬線、道路符號
所以,在小朋友的興趣中,融入一點活動變化,就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HFdmUEh17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