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學散步系列
#原鄉秘境
#不老部落
#美學行旅專屬部落包團
#走讀坪林尋訪不老微行旅二日
#發團暖身中🌹
尋訪不老部落 創生原鄉之美
隱身在宜蘭寒溪村的不老部落,一週僅開放四天、每次開放僅有30位來賓得以進入山林,認識這個充滿生活智慧、獨特美學的泰雅部落。
不老「BulauBulau」,在泰雅族語言裡有「閒晃、閒逛」的含意。
一日的部落探訪,在山林聖地、茅廬錯落間,探訪部落向土地學習的生活智慧、獨特細膩的編織工藝,體驗採集於自然的餐桌美學。
山徑深處的不老部落猶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以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安身山野,繼續寫著寶藏於山霧裡的不朽傳說。
🍀🍀未來行旅團訊搶先看、優先報名
請立即加入美學行旅LINE@
👉👉 http://bit.ly/2oBuGuj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璽恩 SiEnVaness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泰雅族語 #原創 #Housemusic #浩室 #跳舞 Hi,我的朋友們,這是第一首我的母語歌曲! 抱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跟大家分享。 一開始真的覺得自己不夠格可以創作母語歌曲, 不會講母語,對自己的文化也不夠瞭解。但是因為今年泰雅音樂節的主辦人黃一峯不斷的鼓勵,然後沒有創作就不能上台(這是玩...
泰雅族語言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希望某教授能夠知道,想要守護自己母語、族語的人,以中華民國的立場而言,就是異類,找麻煩,故意做文章,這也印證了,中華文化所謂的族群融合、有容乃大,根本是屁,根本是族群文化大滅絕。教母語不會浪費資源,充滿歧視的發言才是浪費社會資源。噁心至極的加害者和共犯們,除了噁心還是噁心。#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另】
一「「把我的身體也捐給台灣。」這才叫正港愛台灣!奉獻異鄉半世紀,四瑞士神父棄祖籍也要當台灣人——為什麼台灣這麼吸引他們?」
一「英籍男幫忙清理彰化截水溝垃圾 用行動愛台灣 | 芋傳媒 TaroNews」
一「愛在肺炎蔓延時 女同志棄回台留武漢守女友 | 兩岸 | 中央社 CNA」
一「捨母愛來台超過53年、精通原住民語言 法國神父劉一峰奉獻台灣創造大愛 - 今周刊」
一「不想浪費健保資源 葛修女返鄉 | 綜合 | 聯合影音」
一「台商滯留中國堅決不回台!致總統:請暫關閉國門,保護好我的家人-民視新聞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99485276858212&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交大畢業不走科技業,回鄉賣爆米香、經營社群推廣台語-專訪土礱師賴咏華 | 行銷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97721857034554&id=584986081641475
泰雅族語言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是水泥匠的兒子,但我不打石頭、不鋪地,就專為泰雅族的孩子打下母語基礎」神父巴義慈一生與泰雅族人為伍,希望他們不再以自己的文化語言為恥。
巴義慈在台傳教46年,致力研究泰雅族語言與文字,將聖經翻成泰雅語,也因看到原住民資源缺乏,而開了藥房,及請醫師上山為鄉民服務。#謝謝神父的付出❤️
泰雅族語言 在 璽恩 SiEnVaness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泰雅族語 #原創 #Housemusic #浩室 #跳舞
Hi,我的朋友們,這是第一首我的母語歌曲!
抱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跟大家分享。
一開始真的覺得自己不夠格可以創作母語歌曲,
不會講母語,對自己的文化也不夠瞭解。但是因為今年泰雅音樂節的主辦人黃一峯不斷的鼓勵,然後沒有創作就不能上台(這是玩笑別當真)的壓力下,帶著感恩的心寫了一段歌詞再請叔叔(陳克安牧師)幫忙翻譯回來譜曲後跟著好友A.C((werhausmusic)一起把這首歌完成了。這次封面也是自己畫的,菱形是代表祖先的眼睛。永遠看顧著我們。因為我的老家在桃園復興是屬於『大嵙崁群』,這個菱形是我們衣服上編織的形狀。因為喜歡就畫出來了!
在過程當中學習到,如果因為慚愧永遠不接觸那也就永遠不會了解自己的文化,但因為心裡跨出那一步,反而我在過程中慢慢的吸收到很多泰雅的語言、文化,一步步與他靠近。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難忘的一小步。
最後再請朋友們幫忙宣傳播歌嘍!
雖然語言上聽不懂,但是音樂裡散發的感恩與祝福,我想是時空不能限制的。
謝謝大家 感恩~
璽恩 2020
----------------------
訂閱我的頻道喔!SUBSCRIBE MY YOUTUBE -- https://ppt.cc/fObzax
INSTAGRAM -- https://ppt.cc/fFhWFx
FACEBOOK -- https://ppt.cc/fT0MEx
微博 -- https://ppt.cc/fNKkNx

泰雅族語言 在 璽恩 SiEnVaness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ousemusic #母語原創 #泰雅爾語 #璽恩單曲
流淌在聲線裡的力量是這塊土地賦予的禮物,站在舞台上閃躍的光芒則歸屬於上帝,
這一次璽恩選擇用泰雅母語更由衷地傳達之於這塊土地和上帝的感謝。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道光,指引你的方向,提醒你從何而來。
璽恩第一次用泰雅母語唱出對這片土地與上帝的感謝,它們教會她如何唱歌,
她希望成為那道光,努力發光的太陽。
在都市長大的原住民,都面臨無可避免的困境,那就是不會講母語。
希望透過歌聲重拾失落的文化。
璽恩是這塊美麗島嶼的孩子,
她唱出自己的聲音,歌頌這塊土地,晴空已光明。
出道十五年來,都市的風塵未能蓋過璽恩心中的光芒,
懷抱著對於土地與上帝的敬愛,她用故鄉最純樸的語言,
喚起所有遠赴他鄉的子弟,每一個泰雅蓬勃自由的靈魂。
當你豎耳傾聽,那勇無畏懼的歌聲象徵美麗島嶼的開闊與自由,
將分割破碎的文化重新連結起來。
歌詞:
Isu ga syax maku/ 你是我的光
詞曲: 璽恩 /母語翻譯:陳克安
製作人:A.C (werhausmusic)
你是我的光 讓我不斷閃耀
Isu ga syax maku, lmaw qnan smyax krryax
你是為什麼我歌唱跳舞
Isu ‘rin-ngan maku mqwas myu-giy
因為我的呼吸 是你給我的
Baha-hmswa, bnyq su insuna maku
榮耀歸給你 祝福這土地
Isu kwara sin-nyahan,
pqoyaciy kwa-ra hiyan
----------------------
訂閱我的頻道喔!SUBSCRIBE MY YOUTUBE -- https://ppt.cc/fObzax
INSTAGRAM -- https://ppt.cc/fFhWFx
FACEBOOK -- https://ppt.cc/fT0MEx
微博 -- https://ppt.cc/fNKkNx

泰雅族語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