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多篇貼文都講到台灣媒體的偏頗,更證明了"媒體是製造業"這句話幾乎已成定律。
上個月初,台灣農業界"月經式"的搶了版面,但大家在注意北農250萬年薪的實習經理的同時,可能便對國產洋蔥陷困境的印象就淡薄了許多。
#就是有報導說洋蔥過產租不到冰箱_只好放在地上免費讓人撿
這樣夠慘了吧?
但卻很少人想到要問 : 別的作物都能直接機器耕掉當肥料,為何洋蔥不行?
其實因為他們的洋蔥田收成後要接著種稻子,而耕掉後的洋蔥體腐爛會影響水稻生長。(但"根"沒差,在一般土地裡,當上面的莖葉被割去後,底下的根會被分解成腐植質,然後再進一步變成氮磷鉀等元素;而植物的根通過的孔徑,會變成雨水、昆蟲進出的道路,但在大水漫田的水田裡相對不重要就是了)
只是回過頭來看這個(或這些)事件時,會發現有時候真的是人禍,而不是天災。
其實在台灣,天災的處理反而簡單,該補償誰就補償誰,而後續該欠的貨、該漲的價我們可都沒跑掉過。
回想十幾年前我在當廚師時,我曾經叫過一整籃高麗菜(一大竹籃筐,20公斤吧)380元;也叫過颱風天後一整籃一千多塊的高麗菜(爛葉子還很多的那種)。
(題外話:所以別再傻傻地覺得賣火鍋的都很賺錢,平常別說周轉率差的時候要丟掉多少賣像變差的蔬菜,光是一個颱風就能吃掉你很多成本)
但大家可能沒留意的是,在台灣就算沒有天災時也會有農損,那問題只能是"人禍"了。
---------------------------------------
不過,如果談到農產品+人禍,你會想到什麼?
大概是菜蟲吧?
但,台灣的菜蟲,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就像是電影《鋼鐵人3》裡面的滿大人------鋪天蓋地都是他,但這個人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那要不就是有人像電影情節般的杜撰出這個人,又或者我們只能等著哪天某個倒楣鬼中盤商被犧牲,抓出來當替死鬼。
#就像是那個被抓出來大罵的紅蘿蔔菜蟲,最後被證明只是個洗紅蘿蔔的小盤商。
一般人可能比較沒概念的是,如果一箱農產品是20公斤,那一噸也不過就是50箱;如果你是個小盤商,面對下面動輒三五十個叫貨廠商的情況,你在倉庫裡面準備各幾百箱不為過吧? (還記得我單單一家小店叫高麗菜就是整筐整筐的叫嗎?)
但只要一被新聞揭發說某某人的倉庫裡有好幾公噸的高麗菜,大家就跳腳了....
“現在市場這麼缺,高麗菜一顆要150,他居然自己扣著好幾噸高麗菜,一定是菜蟲!! 都是他害的!!!"
照這邏輯看來,衛生紙的體積更大;那之前缺衛生紙的時候,大家看到中盤小盤上千坪的廠倉堆著幾樓高的衛生紙,不就要殺幾個才能平民憤了??
---------------------------------------
那人禍如果不是菜蟲,會是誰?
意外又不意外的是 : 其實很多時候是農民"自毒"啊。
日治時期,台灣發生過"米糖相剋"的情況。
在排除被上綱到民族、殖民的論點外,可以簡化解釋成是 : 當米的收購價錢好的時候,不甘收入減少的蔗農就會改種植利潤較好的蓬萊米。這種情況反之亦然,所以在當時稻米的種植面積跟甘蔗的就會在重疊地方互有消長。
我無意討論這個議題的立論甚至(學術界爭論的)真偽,但這裡面其實要表達的也就是"挑好賺的賺"是人類逐利的本性,只是從商的叫商人,務農的叫農人罷了。
(例如商業發達與農業技術進步的宋朝,其實就有很多農民不種植農作物(米糧),而改種經濟作物(水果、中藥、花卉),原因很簡單 : 價格比較好。
而這個現象其實也不斷出現在現在的台灣。
所以當高山高麗菜價格好,就會有一堆人到山上買地,破壞水土保持來賺錢;在破壞下游水庫的同時,還有臉說自己是"辛勤的農人",然後土石流的時候再要求國賠......)
是以,當哪年某農作物的價錢好,很多農民就會搶種;然後一陣大盛產時,就會因為過產而變成超低價。
(但要說明的是,今年的洋蔥過產主因不在於搶種,而是去年冬天氣候好,洋蔥因此盛產;但另一個衍生問題是 : 你種下去的時候就要先找好契約、收購商、銷售通路與保存倉庫吧? 沒道理你種下去,大家就要消化完畢,或是幫你找冰箱、找通路吧?)
而當超低價或超爆量一出現時,那比的就不是誰的農耕技術好、誰的農產品質高,而是誰比較會"銷售悲情"。
於是各種幫助小農、基層的報導就出現了;在臉書、IG盛行的現在,各種文青的文章就出現了;這些文章主訴都是悲情、理想與現況的落差等情緒滿滿的內容;但仔細一推敲,其實會發現裡面問題很多......前提是讀者願意拋棄灑狗血的內容,並且實事求是的去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於是乎,我有一天作夢夢到有個洋蔥農在一分地3萬上下的成本內,用內文概算的50萬來耕作洋蔥;最後當全國都收成後,決定花3、4萬塊請記者跟部落客寫一篇悲情催淚的"洋蔥文"來傾全力促銷,後來全部賣掉了,總共得手250萬,扣掉成本跟業配文的筆潤,自己賺的油洗洗,消費者還覺得自己支持本土農業跟救助了辛勤工作的小農免於受到大盤剝削、菜蟲壓榨,更沒有讓他一整年的辛勤白費......
這場夢醒後我大汗淋漓啊。
但驚魂後一想,洋蔥不是九十月播種,三四月就收完了嗎?
哪來的一整年辛勞?
(總不是後續接著種稻米的部分也要加總進洋蔥這部分吧......)---未完待續
.
.
.
====
#務農真的很辛苦
#但畢竟賠錢生意沒人做_多數時間收入還是成比例的
#這個版大的炮火比我猛_農經專業知識又比我強_推薦大家看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並設為搶先看,與時不時留言一下,不然我會陸沉)
=====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39549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心休耕、農地活化政策_蕭美琴籲農委會傾聽農民心聲] 立院經濟委員會今(4)日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針對「肥料價格上漲」及「休耕、農地活化政策」進行專案報告,民進黨立委蕭美琴除關心東部地區農業發展現況外,也針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反覆一事提出質詢,最後也針對農委會鼓勵種植「黃小玉」的...
水稻播種機價格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424 ‧ DPRK ‧ 平壤時間(下)]
火車再度開動,窗外緩緩流動七零年代的農村風景,房屋整齊劃一,白牆褐瓦彷彿複製貼上,肋骨清晰的黃牛拉著牛車,走過暗褐色,似乎剛翻過土的農田,偶爾可以看到一、兩輛耕耘機。5月開始,朝鮮將進入春耕期。
後來我問導遊,他說朝鮮因氣候寒冷,耕地土質偏酸,多數地區一年一獲,除了水稻,還種玉米、高粱、豆類與作為重要主食的馬鈴薯,經濟作物則有人參、棉花等。農獲需上繳七成,其餘自食或做點小買賣,每位農民也有自留地。在開城的時候,常看到農民阿嬤坐在路邊擺攤,賣馬鈴薯與白菜(或是泡菜)。
農業是朝鮮重點產業,播種、收割時節,有勞動力的人都要放下手邊的工作、課業去農村「支農」,從高幹到高中生、上班族,不分貴賤參與。像朝鮮兩年前遇到嚴重旱災,連中國駐朝鮮大使都去支農。
學生支農的時間,導遊說大約是兩個月。但之前讀到脫北者對支農的描述,偏遠農地都是由學生支農,學生時期有一半的時間在田裡。由於沒有機會和高中生交談,無從得知實際情況。
朝鮮4月末,桃花、李花、杏花開了一樹又一樹,搭配細細的雨,彷彿唐詩裡的杏花村,究其生活,似乎又更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人口較密集的市鎮,民眾以騎腳踏車代步,人口疏落些的地區,則偶爾可見孤身走在田間小路的身影。我貼著車窗往外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不知那人走了多久,也不知道他還要走多久。朝鮮農村似常出現這樣的風景,廣袤田野中央一個細小的人,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朝鮮農村建築的彩度很低,幾乎是灰、白、褐、暗黃的色塊交錯組成,時不時露出一角黑,那是太陽能板。朝鮮長期缺電、限電,讓太陽能板成了許多家庭的必需品,在平壤的光復商業中心,一片高輸出功率的太陽能板,最高價位是189萬8200朝元[註],相當台幣7690元。根據韓國統計廳資料,朝鮮2015年的人均GNI約合1200美元,不過身為朝鮮天龍國,平壤人的收入當然是高一些,透過一些關係、買賣等「業外收入」,月薪可達1000到2000人民幣。只要有儲蓄規劃,太陽能板不是什麼不可企及的奢侈品。
政治標語是唯一的紅色,伴在金日成、金正日的照片兩側。
「偉大的領導同志金正恩萬歲!光榮的朝鮮勞動黨萬歲!」
「沒有英明領袖領導,群眾形同沒有大腦的肉體」
「種子不管播在哪裡,總是向著太陽開花。」
「主體思想萬歲!」
我們停靠幾個車站,偶爾與火車交錯,我們的目光穿進對面火車的車窗裡,他們也睜大雙眼看進來。
我把相機貼在車窗上拍照,把來接女友或妻子回家的軍人、在車站放羊的男子、牽孫走在鐵軌上的阿嬤、奔跑蹦跳的剛放學的孩子們收進鏡頭裡。朝鮮義務教育12年,學生的課程只到中午,下午學才藝,3點半放學。從事教育工作的S輕輕地說,若我念書時能三點半放學,我也能這麼開心。
鄰團的加拿大人伸過頭來看照片,指著阿嬤牽孫那張,“Look, you got their smile.”
我點頭,隨即又察覺這話背後隱約的預設立場,彷彿朝鮮人總是愁苦,難得一笑。
---
車廂裡熱得受不了,我和三位台灣旅伴移動到涼爽許多的餐車。我們穿越滿載朝鮮人的車廂,人們或坐或躺,因過熱的暖氣脫得只剩汗衫,別著金日成、金正日紅徽章的外衣斜斜掛在一邊或敞在胸口,但到了平壤,走出車廂的朝鮮人們全部衣著整齊筆挺,金日成、金正日穩妥地貼在心臟前方,像是披回黨國的殼。
餐車後仍有幾節車廂給朝鮮人使用,但遊客止步。
餐車低消10塊人民幣,是一罐罐裝咖啡的價格(依舊Made in China),領隊車哥後來也到餐車休息,點了一個套餐,五菜一飯包括一道很好吃的泡菜章魚,印象中大概台幣200、300元。
涼爽許多的餐車正播放電影,講述工人與貌似農家女子的愛情故事,漂亮的車掌小姐圍成一桌,看得很專心。
坐在我後面那桌的大哥低頭專心玩手機遊戲,類似陽春版的Candy Crash。
接近平壤外緣,終於看到6小時車程以來的第一輛轎車。朝鮮汽車由國家配給黨員高幹、優秀科學家等「有功人士」,多數民眾仍以大眾運輸工具、腳踏車或雙腳移動。接近市區,車輛慢慢變多,但沒有塞車跡象,一群坐在貨卡車斗上的民眾朝我們揮手,背後的大樓漆成馬卡龍色,平壤很多大樓是這類顏色。
世界最大爛尾樓柳京飯店出現在層疊的大樓後方,這橫跨金家祖孫三代的105層飯店始於1987年,為了和在新加坡投資興建史丹福瑞士酒店的韓國比拚,但因資金短缺、電力缺乏,加上外資進駐破局,整棟工程停擺。據說若要讓飯店正常運轉,會讓整個平壤停電。
在埃及電信巨頭投資下,柳京飯店去年亮起燈光,外部玻璃完成鑲嵌,據說即將完工迎接賓客,但電力不足、地基下沉等問題依舊存在。
這棟在平壤四面八方都可以望見的超高建築,以前並沒有出現在朝鮮官方出版的地圖上。但我上個月買的平壤地圖,已有柳京飯店的地標,導遊帶我們登主體思想塔時,也介紹「這是我們的柳京飯店,有105層…」。
火車減速滑行,接近月台,車站喇叭傳來像車班廣播又像歌曲的聲音。
平壤到了。
[註]台灣團友旅伴有在民間店面看到5987朝元(不到台幣25元)的太陽能板,不知是否因為規格,出現如此龐大的價差。或畢竟光復商業中心有開放遊客參觀,標價寫得高些,充點面子。
---
朝鮮旅遊講座來啦~~~報名從速
5/31(三)19:30-21:00/ 嘉義 洪雅書房 (免費講座,環球+北韓)
6/10(六)14:30-16:30/台北 鹿途中旅遊書店 (北韓主題,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theongoingworld2)
7/14(五)晚上/高雄 旅行養分 - 餐飲.活動.概念空間 (北韓主題,https://goo.gl/8k9vkA)
7/21(五)19:30-21:30 台中 EXT 尋嚐 (北韓主題,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0721joyce)
水稻播種機價格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心休耕、農地活化政策_蕭美琴籲農委會傾聽農民心聲]
立院經濟委員會今(4)日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針對「肥料價格上漲」及「休耕、農地活化政策」進行專案報告,民進黨立委蕭美琴除關心東部地區農業發展現況外,也針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反覆一事提出質詢,最後也針對農委會鼓勵種植「黃小玉」的農作問題,她質疑農委會推動五萬多公頃的耕地活化,鼓勵農民種水稻以外的作物,但究竟要讓農民去種什麼才能生活,這才是關鍵。此外,原來已經配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農民,已經貸款投入購置烘乾機、收割機等昂貴的農機具,最後血本無歸;對此她認為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有責任減緩農民所承受的痛苦。她並要求陳保基主委一定要到地方聽農民的心聲。
蕭美琴首先表示認同休耕地應活化利用,且基於國家財政負擔的問題,長期來說,政府不能只是仰賴補貼方式維持農民生活的基本水準。她說觀諸世界各國具農產競爭力的國家,如荷蘭在歐盟內部討論中,一直是反對補貼政策的國家,但其國內每位農民的平均產值卻相當高,顯示我國在農業政策上是有調整的空間與機會。蕭美琴認為,只要能提供農業競爭力,讓農民能夠有更高且穩定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更具競爭力的農業環境,現階段很多正面臨的國家財政負擔及土地活用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但是,台灣在農業轉型的過程中,未達到農民普遍有穩定收入前,政府還是需要承擔責任,以減緩農民的衝擊。且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後續的影響。特別是農委會於2009年5月推行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反覆問題,她已多次反映並在地方聽取意見,東部地區的農民影響比例特別高且嚴重。蕭美琴說,她能夠理解政府推動土地的活化使用、提升農業競爭力及整體產值的政策考量,但前提是農村可以年輕化,同時鼓勵年輕農民回鄉以提升農業品質。但農委會的政策轉向,卻讓一些當初最配合的農民受害最深,擔心血本無歸。
蕭美琴指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曾讓青年農民懷抱夢想、返鄉投入農業,農民相信並配合政府政策,用祖傳的田地貸款,金額從數百萬到數千萬都有;他們相信只要7至10年時間就可以回本。但農委會卻無預警的以公文申令停辦大佃農種稻申請,令人遺憾。且原先1公頃耕地,扣掉成本六個月一期的淨收入約3萬9千多元,政策調整後的收入卻減至2萬多元,帳面看起來是一戶,實際可能是好幾個農戶共同參與,顯見這些農民非常辛苦。
至於對農委會為推動五萬多公頃的耕地活化,鼓勵農民種植「黃小玉」農作問題,在東部地區,飼料玉米僅有每公頃3000公斤的產量,惟每公頃生產成本為40000元(從翻耕播種至烘乾),因此保證收購價格9元/公斤,根本不符成本。因為花蓮還有氣候條件,如颱風或日照較短等不利因素,她認為這些因素都要一併考慮。至於小麥也一樣賠本,主要是生產期與其他作物不同,因此好不容易生長的小麥卻被鳥吃掉,過去一年的狀況就是這樣。
至於黃豆,蕭美琴說,很多農民沒有種植黃豆的農機具,且種黃豆一公頃就要50公斤的種子,東區農改場現在一年只能提供200公斤的種子,等於是只有4公頃的產量,目前種子數量顯然不夠。對此,蕭美琴要求農委會必須盡快解決問題,陳保基主委應親自下鄉去了解問題,回應農民的需求,不要只是紙上談兵。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FcAfiYIZl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