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過敏能根治?醫︰從根本改善❗️❗️
「狂打噴嚏、流鼻水實在好痛苦!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過敏不再來?」每每過敏性鼻炎的病人來到診間,這一道絕對是經典必考題。
「過敏性鼻炎」其實是鼻腔內黏膜的發炎反應,這是當鼻子吸入某些會刺激鼻腔的外來物後,身體的鼻黏膜接收到「可能有害」的訊息因而產生防禦反應,引起組織胺釋放,產生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氣喘等上呼吸道過敏發炎症狀。
🤔引發過敏性鼻炎,原因有哪些?
根據統計,過敏性鼻炎和體質有很大的關聯,假使爸媽都有過敏體質,子女有過敏體質的機率可能高達70%!加上台灣氣候潮濕、空氣品質不佳,若未做好保養與防護,自然容易增加鼻過敏的發生。依症狀的不同,鼻過敏還可簡單分為:
1️⃣「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主要是一年中的某些時刻比較容易出現過敏反應,可能的過敏原包括花粉或空氣中的污染物等等。
2️⃣「常年性」過敏性鼻炎:如果是不分季節、全年都有過敏症狀,那麼有可能是塵蟎、貓毛狗毛等經常碰觸的過敏原所引起的了。據研究統計發現,台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九成以上是來自塵蟎。
通常若想了解造成自己過敏的致病因子,透過抽血來檢驗過敏原,會是比較準確的做法。但建議應先由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診斷、觀察,再討論是否要做「過敏原測試」,因為臨床上碰到不少自述深受鼻過敏之苦、堅持自費檢查過敏原的患者,最後卻驗不出的情況,常常都是因為病人誤把感冒當過敏啦!
🤔鼻塞難暢通、鼻水止不住,究竟是感冒還是過敏?
鼻炎分為很多類型,但症狀卻都極為類似,因此往往讓人分不清,尤其一般人更是直接就把感冒和過敏兩者搞混了。在初步的鑑別診斷上,我們會留意以下幾個重點:
症狀持續的時間:一般數天內症狀便可緩解或消失的,大多是感冒,而過敏則通常會持續兩週左右。假如發生不適症狀的時間維持在數天至兩週內,如果伴隨喉嚨痛或頭痛等其他症狀,多數經常是因感冒引起。
鼻水狀態:由於病毒感染,導致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來對抗病毒的感冒,從鼻腔流出的分泌物常常是比較黏稠的鼻涕。而沒有發燒、喉嚨痛、咳嗽或四肢無力等症狀,單純只有打噴嚏、鼻塞、流鼻水,且鼻水較清澈者,一般是過敏性鼻炎。
鼻子黏膜狀況: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種,理學檢查常見鼻黏膜偏紅腫。但若是鼻子過敏這種慢性長期的發炎,鼻黏膜看起來就會呈現灰白腫脹的樣子了。
🤔對抗鼻過敏怎麼治療?用錯鼻噴劑恐加劇鼻塞
目前針對過敏性鼻炎的主流治療方法,仍以「藥物控制」為主,包含口服抗組織胺及鼻噴劑,用來壓制病人過度敏感的體質、緩解急性症狀。然而,有些長期鼻子過敏的人,可能會出現鼻肉肥大造成肥厚性鼻炎問題,致使鼻子阻塞不通,當藥物控制不佳時,也會考慮進行手術改善。
這邊要特別注意鼻噴劑的使用,通常耳鼻喉科院所開立的鼻腔噴霧劑,分為三種類型:
⭕️ #類固醇鼻噴劑:直接作用於鼻黏膜,抑制發炎細胞與發炎物質的釋放,達到抗發炎目的。作用時間比較慢,需要一到兩週左右才能出現完整效果。因為是局部的低劑量給予,即使是孕婦或兩歲以上的小朋友,依醫囑使用都會是安全的。如果是常年性過敏性鼻炎者,長期每天規律使用後,身體對過敏原造成的刺激將會逐漸適應,比較不容易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有助改善鼻腔環境,待狀況穩定後,醫師會依病況調整藥物的使用次數與劑量。
⭕️ #抗組織胺鼻噴劑:主要在減少發炎物質(組織胺),降低後續發炎反應。比起口服藥物,噴劑作用的時間較快,也較少有全身性(如嗜睡)等副作用。不過,若想緩解鼻塞、鼻子癢、眼睛癢等症狀,效果則不如類固醇噴劑來得好。
⭕️ #肥大細胞穩定劑:能穩定肥大細胞,避免因過敏而釋放出組織胺,所以在接觸過敏原之前(組織胺釋出之前)就作為預防性使用,效果最好。
至於民眾可在藥局購買到的鼻噴劑,成分主要為 #血管收縮劑,它能讓腫脹的鼻內血管收縮,所以能迅速減緩鼻塞的不舒服症狀。建議作為暫時不方便就醫時的救急之用,若長期使用恐怕將使血管鬆弛、失去彈性,這時噴再多都不會有效果,反而演變成藥物性鼻炎,要是經醫師治療後仍無法恢復正常,可能就必須透過手術來解決了。
告別塵蟎過敏體質!#舌下錠減敏療法 有解
根治過敏性鼻炎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遠離過敏原,說來容易卻很難實踐,因前面提過,台灣90%以上的過敏都是塵蹣引起。所以在治療上,多以症狀控制居多,若無法避開過敏原,即便動了手術也不能一勞永逸。
慶幸的是,國內近來引進「減敏舌下含錠減敏療法」,便是針對塵蟎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所做的根本治療。此療法藉由舌下含錠方式,讓身體每天吸收低劑量、對人體無害的過敏原萃取物,使其漸漸習慣過敏原的存在,進而增加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耐受性,大幅降低因接觸到過敏原便過於敏感、發炎的機率。以下4個重點提醒:
減敏舌下錠僅針對塵蟎的過敏現象,使用前需抽血檢驗確認是否有塵蟎過敏體質。
一般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療程,研究則建議連續使用三年,且健保目前不給付,須自費。
每天使用一顆,約兩個月後,過敏症狀會明顯改善;持續超過一年,症狀可改善五成;若完成半年治療後中斷藥物,改善成效可維持至少超過一年。
目前適用對象是12歲以上的塵蟎過敏族群,12歲以下的小患者仍在研究階段,還未開放使用喔!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呼籲有過敏困擾的朋友,當不適症狀已影響生活時,第一時間應先就醫,讓醫師評估、診斷,並依照個別狀況開立適合的藥物。此外,搭配每日規律且溫和地沖洗鼻腔,或食用特定的益生菌作為輔助,對減少過敏症狀也會有幫助。
#鼻塞
#過敏
#台中耳鼻喉科
#陳亮宇耳鼻喉科
氣喘吸入性藥物有哪幾種 在 游懿聖醫師-懿聖皮膚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黃鼻涕就表示感染?水解奶粉沒營養?皮膚好了就不用擦乳液了?
過敏的十二大誤區,你中了幾個?
過敏誤很大( 更新版)
1. #黃色鼻涕一定代表感染
這一點的確很多人誤會,顏色真的不一定代表著什麼,要看症狀的整體,不能單看顏色判斷。反過來說,白色的鼻水或痰,也可能代表著流感、梅江俊先生感染
2. #水解奶粉
水解奶粉常被人家貼上標籤說沒有營養,吸收不好。奶爸Dr.必須要幫水解奶粉講一句公道話,營養吸收都一樣,分子被切成小的分子,比較不容易被免疫系統辨認出來,減少牛奶過敏的機率。被說成營養不夠、吸收不好,其實都是銷售的話術。跟「六個月以後的母奶,就沒有營養」的道理一樣:沒有的事兒!
3. #遺傳
父母都沒有過敏,孩子怎麼可能會有?
遺傳的確佔了很大的因素,但是只佔部分, 大約有10%到15的過敏患者,父母是沒有過敏的。過敏還跟其環境、生活方式、所以哪一種過敏原有反應有關。
4.#羊奶
羊奶好棒棒,對氣管敏感很有效 。研究顯示,對於牛奶過敏的孩子,仍然會對羊奶過敏的比例,大約是七成到八成之間,因為他們的蛋白質結構,仍然非常的類似.
5. #副食品 與過敏原的迷思
以往的做法,是主張完全不吃高過敏副食品。但是最新研究顯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給他多接觸嘗試高過敏的食材,日後過敏的機率反而降低
6.支氣管炎/肺炎久了之後,會變氣喘
呼吸道感染並不會直接引起氣喘。
但是反過來看,氣喘的兒童,在嬰幼兒時期,如果超過三次細支氣管炎,呼吸聲有咻咻聲,日後長大患有氣喘的機率,的確會比較高。這個概念比較像是:氣管比較敏感,呼吸道容易收縮,所以感染之後,造成咻咻聲,呼吸喘。
7.#異位性皮膚炎
在臨床上面發覺很多父母,在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時候,才擦乳液保養。專業的皮膚科 游懿聖醫師-懿聖皮膚科建議,孩子平常每天都要擦乳液保養,保護皮膚不受過敏原的刺激
8. #益生菌:
怎麼吃了益生菌,都沒有用? 還是照樣打噴嚏流鼻水?
益生菌的效果,因人而異,並非神藥。大家的益生菌的期待,實在有點過高。益生菌被實證醫學所證實有效的範圍,包括:異位性皮膚炎、腸胃炎、抗生素使用過後的腹瀉。
其他的宣稱功效,例如解決過敏所有的問題、長高、瘦身、變聰明、每年當班長……等等,都是「願景」。
9.吸入型類固醇
「醫生,別的醫院醫生說孩子需要用吸入型類固醇,等於判了我孩子死刑,怎麼辦?可以不要用嗎? 」
聽到類固醇,父母的心涼了一半
我們先要建立有兩個觀念:
1.過敏的治療,是循序漸進是的。從症狀治療、日常生活環境的改變、到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又分為較為輕量級的抗組織胺或者支氣管擴張劑,新型的欣流/蒙地卡,到類固醇。循序漸進,有時候會互相搭配著用,有時候單線使用。
2.過敏是一個動態狀況:有時候好有時候壞,受到天氣、感冒、環境影響。在穩定的時候,或許完全可以不用藥,但是在發作的時候或不穩定的狀況下,就按照醫師的指示要用適當的藥物控制。
當然可以跟醫師討論用藥的方向和計劃
10.臍帶血說過敏指數不高,長大怎麼還會過敏?
這也是一個常見的誤解,剛出生時候針對臍帶血所檢驗的過敏指數,準確度不是100%。
如果過敏指數高,可以預測日後的過敏體質機率大,但是如果指數低,不能判斷日後沒有問題
11. #空氣清淨機
「哪一台空氣清淨機可以解決我所有問題?」
很多家長有一個迷思:空氣清淨機是最終解決所有問題的武器
空氣清淨機是輔助,不是治療方式。過敏控制,是需要多管齊下,才會看得出效果
12.#氣喘的標籤
父母擔心一旦孩子被貼了氣喘的標籤,會不會像電影所描述的一樣「緊張又懦弱地吸擴張劑」,而且很難治癒
氣喘患者若控制得宜,平常不會有症狀可以正常生活、運動、唱歌等等。奶爸Dr.自己也是氣喘「兒」(有魚尾紋的那種),所以我了解患有氣喘的困難與感受。我從小就在一旁看著父母親眉頭深鎖,靜靜地看著我吸支氣管擴張劑的表情。從當了父母後,我更能體會背後的心情。
奶爸Dr.以過來人的親身經驗以及兒科醫師的觀點來跟父母說:過敏並不可怕,只是需要耐心跟它拉鋸並且和平共處。
#更多育兒過敏資訊_請按追蹤我的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drblackeye
#育兒 #allergy #atopicdermatitis #asthma #過敏兒
氣喘吸入性藥物有哪幾種 在 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幾天遇到幾樁莫名其妙,不吐不快的事情:
1. 有位病人在某兒科診所,被診斷腸病毒感染。 明明已經胃口恢復,燒也退了,卻因為醫生說要吃完療程,叫家長再把小孩帶回來追蹤,結果媽媽無奈地花了一個半小時開車出來市區,就為了治療腸病毒的"療程"要吃完!
#腸病毒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藥物,頂多吃吃止痛退燒藥就好,重點是醫師要教會家長觀察重症的前驅症狀。 重申一次,沒有療程這種事,也不需要看喉嚨水泡好了沒,只要吃得好就不用擔心。
2. 有位不到三歲的小病人週六發燒先去某耳鼻喉科看診。 醫師告知急性扁桃腺炎,也告訴病人開了抗生素三天( 這點我非常不認同), 但是完全沒有跟家長提到若懷疑A型鏈球菌感染是要吃十天的療程。 結果病人本週一和週三因為咳嗽變厲害去回診,醫生沒再開抗生素,完全只有處理咳嗽。 令人生氣的是,哪種細菌性扁桃腺炎是只要三天療程的? 如果不是擔心A型鏈球菌,幹嗎要給病人用抗生素? 如果真的覺得是A型鏈球菌,為何不告訴病人要吃完整十天療程?
#小兒科病人若得了扁桃腺炎,只有10%的病人是細菌感染,其餘都是病毒感染,這是一般民眾時常誤解的部份。
哪些病毒會造成扁桃腺化膿呢?腺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等等都有可能!而細菌感染則是A型鏈球菌為主。只有細菌感染的扁桃腺炎需要抗生素,病毒性的扁桃腺炎則無藥可醫,待其自然痊癒即可。所以,分辨是不是細菌感染就變得非常重要。
A型鏈球菌扁桃腺炎好犯五歲至十五歲之間的孩童,一般三歲以下的孩童遭受鏈球菌感染的機會相當低。如果您的孩子是三歲以下,幾乎不需要抗生素治療扁桃腺發炎。
3. 有位氣喘多年的媽媽,帶小孩來到我的診所。 她提到以前在長庚醫院長期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保養,有時還嚴重到使用口服類固醇。 搬來台東後,屢次在某家醫院的胸腔內科看診,醫生竟然用過敏原檢查正常來否定她的氣喘診斷,不願意開立急用的氣管擴張噴劑給她。
#診斷氣喘是由臨床症狀加上肺功能(大人)以及給予氣喘藥物治療後的效果來確定。過敏原檢查正常只代表驗不到常見會造成過敏的抗體,並不能用來否定病人的氣喘。 所以,我們在開立過敏原檢查前,都會詳細說明避免病人誤會,反而延誤治療。
氣喘吸入性藥物有哪幾種 在 藥博士正藥說- 上次拿的吸入劑用完要漱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上則貼文中,藥博士介紹了不同種類的吸入劑 但這些#吸入劑使用完畢後都需要漱口嗎? 讓藥博士來跟你說分明 ! ... 除了透過藥物控制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 ... <看更多>
氣喘吸入性藥物有哪幾種 在 民眾正確用藥宣導簡介氣喘的吸入劑治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4分鐘帶您了解何謂 氣喘 、 氣喘 有哪些 藥物 治療、 吸入 劑該如何使用以及如何預防 氣喘 發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