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稍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圓滿落幕。猶記2015年9月,我曾有幸受邀在那裏現場觀看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典禮。如今,被民進黨當局以“危害台灣安全”為由“限制出境”的我,則在堆滿了乾糧、泡面……等各種防疫物資的台北家里,借由不時卡頓的網絡機上盒,收看央視頻道的全程轉播。
身在島內的我,通過央視的畫面,可以感受到祖國大陸一片喜慶的氣氛。然而,我所在的同為祖國土地的台灣島,則籠罩在肺炎疫情及“台獨”統治的陰霾里。兩岸纏斗了幾十年,到了如今兩岸這番懸殊的景況,誰能領導中華民族完成復興,勝敗早已明瞭。自稱“民主進步”的“台獨”政權,為了政治私利炮製“去中”、“反中”思想,所謂“民主”竟置人民根本的生存、發展於不顧。至於名為“中國國民黨”的集團,連“我是中國人”都不敢承認,不但喪失振興中華的初心和雄心,寧為“台獨”反中勢力的側翼,甚至還與民進黨一同壓制島內中國人追求統一的正義鬥爭,在中華民族邁向復興都最後一里路上,站到了人民和歷史的對立面。
真正有“國共情結”的第一代人,不是企盼統一,便是早已逝去。而壟斷當前台灣輿論、那些島內“拒統”的藍綠政客、名嘴,不是受現實利益驅使而向綁架台灣人民的美國反華勢力低頭,就是受“去中”、“反中”教育的“人造獨”、“天然獨”。至於像我這樣的本省台南貧農之後,不甘永遠被這批裹着藍綠外衣的美國代理人壓迫,至今仍堅持在島內喚醒一般人民的“八零後”,當然也就成了鳳毛麟角。
凖備收看慶祝大會轉播前,我剛剪輯了日前才和島內統派青年陳斯俊同志連線的一段訪談。他的曾祖是追隨中共在台地下黨志士參與革命的台灣人,在上世紀五零年代被國民黨槍決,他和無數島內“白色恐怖”犧牲的烈士,都被民進黨收割為反國民黨的政治資本。希望今天在大陸享受太平生活和盛世榮光的年輕一代,莫忘千千萬萬烈士的浴血犧牲,才撐起苦難輝煌、歷久彌新的中國共產黨;而沒有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的中國共產黨,就沒有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中國。
從清末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以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追尋救國之道,歷經君主立憲的變法運動,再到資本主義的共和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最終證明瞭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身處台北的我,不禁遙想那些在離我家不過十幾分鐘車程的馬場町刑場就義的島內地下黨人及進步人士,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未等到台灣的解放與兩岸的統一,更沒能看見今日祖國的盛世和民族的成就。
像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偉大文明和世界影響力的大國,絕不應該長期陷於外國勢力干預下兩岸對峙的局面。值此祖國大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時刻,深切盼望祖國完全統一,中華兒女大團結,共同奔向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一百年”目標,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7的網紅繆杰工作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繆杰,歡迎來到繆杰工作室 今天的【杰說歷史】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於俄羅斯發生的民主革命 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最終使俄羅斯帝國滅亡的二月革命 另外說一下杰說歷史以後每週都會發佈一片 關於歷史的小故事或歷史相關的影片 俄國革命-二月革命 1917年2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改名為「彼...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繆杰工作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Re: [假設] 明未滅,且轉型君主立憲? - 看板Dummy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初二】单元1: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Dynasty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 的評價
- 關於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威而鋼藥局| 持久液> 壹柒日本線上藥妝店>日本藤素正品>日本 ... 的評價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ノ排程中晝發文 #國際法法理建國 Q&A
Q116:要不要寫一篇澳洲獨立的例子?大英國協真是民主百科~
A116:
澳洲18世紀末期始成為大英帝國殖民地及囚犯流放的地點,領土主權屬於大英帝國。
1901.1.1 大英帝國把澳洲六塊英屬殖民地改制為州,組成澳洲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享有高度自治權限的殖民地,領土主權仍屬於主權母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政府對自治領內部事務的參與逐漸減少,在帝國內逐漸衍生了新的慣例,即君主對於各殖民地內部事務依照殖民地政府的建議行事,而不是英國政府。
1926年,英國政府發表《1926年貝爾福宣言書(英語:Balfour Declaration of 1926)》,宣布各自治領應成為政治和外交上完全獨立,以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的國家。也即是各自治領的總督不再是英國政府殖民地部的代表,而是英國君主指派的全權代表。
而澳洲各州的總督(州督),是女王不在該國直接行使元首職權時在當地的君主全權代表。這些官員可以執行的權利,不但與君主立憲制度之下的君主相若,而且還可以代表女王,按照該國憲法行使一些王家特權。
1931年的《西敏法令》中,澳洲是最初的自治領之一,雖然法令直到1942年澳洲才通過《1942年西敏法令採納法令》,《西敏法令》在澳洲從1939年起追溯生效,澳洲在此時獲得獨立的立法權,不過依然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與英國組成共主邦聯。
1931.12.11澳洲成為「大英國協王國」成員國在「大英國協」國際組織中組成共主聯邦,歸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領土主權仍舊屬於英國,依其聯邦法律,其國家元首是澳大利亞君主,與英國君主為同一人。1940年澳洲成立駐美代表處。
1986年通過法令《1986年澳洲法案(英語:Australia Act 1986)》排除了英國在澳洲立法生效的可能性,排除了英國干涉澳洲政府的可能性,排除了澳洲法院向英國法院上訴的可能性。 澳洲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往澳洲簽署《與澳洲關係法》,使澳洲完全脫離英國正式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完成法理獨立建國。唯君主立憲制未曾變動,至今仍尊英國君主兼任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僅具有象徵性意義。
————————————
以下補充:
大英國協跟大英帝國是不一樣的喔!
👉🏻大英帝國(單一國家):英國本國(聯邦制)+英國殖民地(包含一般殖民地、具高度自治的自治領)。
享有高度自治權限的殖民地才會是自治領(dominion) ,其領土主權屬於英國,不具有國家法人格。(擁有國家法人格就是主權獨立國家;而領土主權屬於某個國家的地方不會具有國家法人格。)
早在1884年,羅斯伯里爵士在訪問澳洲時曾談論過改變大英帝國,因為它的一些殖民地變得更加獨立,如「大英國協王國」。英國和殖民地總理的初次會議於1887年召開,而這也導致1911年帝國會議的建立。
大英國協從帝國會議發展而來。揚·史末資在1917年提出了一個具體的建議,當時他創造了「大英國協」一詞,並設想了1919年巴黎和會上的「未來憲政關係和精神調整」。「不列顛聯邦」一詞在1921年「英愛條約」中首次獲得英國於法律上的承認,當時,愛爾蘭自由邦議員在宣誓成為國會議員時,就是用「大英國協」一詞來替代「大英帝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英帝國逐漸瓦解,大部分組成部分去殖民化,各自治領漸漸接管所有的外交權力,1940年澳洲成立駐美代表處,1943年加拿大把駐美代表處升級為大使館。
大英帝國瓦解後,英國的本國構成單位: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跟北愛爾蘭這四個地方,英國本身是以 country 來稱呼這四個地方,中文的話可以稱為「構成國」。雖然稱作Country,但這四個地方在國際法上不是主權國家,因為他們的領土主權屬於英國,英國是主權國家,具有一個國家法人格的身份。
👉🏻現今英國是四個構成國+屬地(就像離島這樣)。
———
👉🏻大英國協(邦聯):英國(主權國家)+數個前英屬殖民地獨立而成的主權國家。
「大英國協」是一個由54個主權國家所組成的國際組織,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及其屬土。大英國協英文原文稱為Commonwealth of Nations,中文直譯為「國家共同體」,並無「英屬」有關字樣,但在中文中被翻譯為大英國協。雖然建立之初有「英屬」有關字樣,在1949年4月的《倫敦宣言(英語:London Declaration)》後,「英屬」一詞就從大英國協的頭銜中刪除了,以反映其非殖民化的性質,但中文中仍保留。
「大英國協」是數個主權獨立國家所組成的「邦聯」國際組織,邦聯是數個國家聯合在一起的鬆散結合,每個加入邦聯的本身都是一個主權國家,然後推一個共主出來,伊莉莎白二世是各國的君主,只具有象徵性。
英國希望印度加入大英國協,而印度不願成為英國的共主邦聯,所以國協於1949年發表《倫敦宣言(英語:London Declaration)》,允許共和國加入國協。迄今為止國協的54個成員國內大部分為共和國,只有16個成員國以英國君主作為國家元首,此類國家合稱(大英)國協王國成員國。
大英國協中含有16個大英國協王國,其中14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大英)國協王國」指的是以英國國家元首為共主的君主立憲國家,「王國」表示這些國家採君主制。英屬殖民地剛變成大英國協王國時,其領土主權仍屬英國。後來這些地方各自脫離英國完成獨立,現在都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2015.3.26 英國副首相尼克·克萊格宣布,所有大英國協王國都依據各自法律完成對王室權利法律的修正;同日,新的法律在所有大英國協王國境內生效。
延伸閱讀❣️
Q&A64:北愛爾蘭、加泰隆尼亞、蘇格蘭獨立公投跟台澎自決建國的差異?https://reurl.cc/9ZbLqx
(關鍵字搜尋🔍國際法法理建國,敬請期待明天的問與答)
延伸閱讀❣️
🙌🏻🙌🏻🙌🏻[英語繁中字]台灣在國際上不被承認的原因與解決方法:https://youtu.be/lss2OdMhi90
👉🏻方格子文章 https://vocus.cc/user/@redlover770305
👉🏻部落格 https://journeyshin.wordpress.com
👉🏻聖峰演講影片Youtube :
https://youtu.be/-a_qHXh_URM
👉🏻聖峰演講實錄Podcast:
https://anchor.fm/rotpnetwork-shin-hong-ng/episodes/2019-03-29-ep8kln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a5qZjQ
👉🏻 《台澎法理建國指南》電子書: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FXTxYOtkqrwEyV11w0kQyKujxEZsU8N/view?usp=sharing
👉🏻《台澎主權的未來請交給台澎人民決定》漫畫:
http://www.rotpnetwork.tw/TPSovDBYTP.php?LAN=TW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7 皇室
2021.3.16 年初四 宜打獵
我是百分百英國皇室擁護者。小時候每晚凌晨電視上播放英女皇的畫面,或所有港產片中警署的掛牆畫像,到現在還殘餘模糊記憶。這段日子上NETFLIX追看了四季「王冠」劇集,還汁都撈埋把所有相關紀錄片:「溫莎王朝」、「戴安娜的真實人生」、「母狼:英格蘭早期王后」、「大英城堡的秘密」等都一一看完。每每在追看劇集而遇上感覺「不可思議」和「過份戲劇化」時,都會將影片停下,立即上網翻查資料,將劇情和現實作比較。然後發現絕大部分細節和史實新聞資料非常接近,不得不佩服編劇的功力。
劇集描繪的英女皇常常把「責任」(duty)掛在口邊。作為一位女性無論任何階段、情緒如何波動起伏,都要不慍不火地講話和面對群眾;就算政局如何動盪不安,都要守護 “Do Nothing”的原則,在公眾事務上不能顯露個人偏好,有權但儘量不用,莫講用盡;每星期由首相到白金漢宮匯報政府施政,女皇就像代表全國人民和執政者單對單交流,聆聽國情國策。歷任十五位首相由邱吉爾到約翰遜,女皇一直堅守崗位工作至今,克己守禮代表正統數十年。眼見身邊伯父老公妹妹仔女一一道德淪喪,惟有她始終如一。可憐她老人家九十四歲,近日還要面對拜金心機婊孫新抱梅根的劣質演技和幼稚的侵略性陰謀,叫人怎能不為她的健康感到擔憂。
我們需要皇室,或再準確一點,我們需要君主立憲制度。我同意中國應該復辟帝制,意識上有點接近成龍大哥的「中國人是要管的」。因為中國人多,人民需要對至高無上的國家元首崇敬膜拜。但同步地,我們需要一個能限制君主權力、完善選舉制度的民主政府。這個制度的優點是君主既代表民族精神,但同時又不能擁有行政和立法權力。因為血統而令君主不單能夠終生在位,甚至家族亦能千秋萬世。但卻又不是納粹優生學,而只是純粹眷顧一個家庭而已。誰的眷顧?當然是上帝。英女皇於1953年的登基加冕典禮,全程由BBC記錄直播,但真正加冕一刻卻要全場停機終止拍攝。因為那是從上天賦予權力的神聖時刻而並非表演,從此公主成為女皇之外,亦成為教會的最高領袖。
作為皇室的條件需要嚴格遵守全部傳統規矩、所有道德規範,因為一國之君是神聖的偶像。只要堅守崗位,人民便心甘情願將辛苦努力上繳的稅款供應君主金碧輝煌的皇宮生活。FF至此,才理解中國為何「不能走西方的道路」、「不能把西方的民主」照搬過來。中國政權是無神論的,哪裡來的道德規範?民主制度故然不能「深圳A貨」,遑論共和式君主制。
�還記得在澳洲留學時,身邊最要好的朋友都是來自中國大陸。我的室友來自南京,我們第一次聊天談的就是「唯物論VS唯心論」。那時候的我熱衷教會生活,每天手執哲學書靈修書,對於在大陸成長的室友來說感到莫名奇妙。我們就在無數互相質疑的問題之中,成為了大家的靈程良伴。近日聽過最滿意的理論是,靈性上原來我們人人本是皇室,只是我們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忘記了人性的各項美德。�
#安早蓮娜歎杯茶
#銨珇
逢星期四出Post
P.S. 寫呢篇嘅時候,菲臘親王尚在人間,真替晚年喪偶的英女皇憂心。 #RIP #RoyalFamily #GodSaveTheQueen #皇室 #女皇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繆杰工作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好我是繆杰,歡迎來到繆杰工作室
今天的【杰說歷史】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於俄羅斯發生的民主革命
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最終使俄羅斯帝國滅亡的二月革命
另外說一下杰說歷史以後每週都會發佈一片
關於歷史的小故事或歷史相關的影片
俄國革命-二月革命
1917年2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改名為「彼得格勒」的聖彼得堡
產業工人因食物短缺和工廠環境惡化而發動罷工
是導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的導火線
其實革命爆發的原因
有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俄國經濟的重創
以及人民對沙俄政府專制統治的不滿
所以最終爆發了二月革命
協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俄國加入了協約國一方
並且,應協約國的多次要求,為了配合西線戰事
俄軍多次主動發起攻擊
迎擊德國與奧匈帝國以及南方的鄂圖曼帝國
俄軍最初略有小勝,但面對著多線作戰的窘迫局面
遭受嚴重挫敗,例如在東普魯士輸給了德軍
工廠產量下跌、鐵路系統欠缺效率以及後勤保障極其不力
是俄國數次失利的主要原因
皇帝-尼古拉二世
二月革命爆發時尼古拉二世自任最高統帥
率領俄軍在東線作戰
他就把政府交由其妻亞歷山德拉皇后與其他官員管理
而皇后寵信癲僧拉斯普京
拉斯普京令政府充滿貪污,使內政混亂
國家局勢漸趨緊張
領導失敗以及戰術落後
同時,俄軍戰術戰法陳舊落後
軍隊領導人將私人恩怨帶入戰場
導致開戰後俄軍即遭慘敗
後來應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邱吉爾要求
為了配合英軍登陸作戰和緩解西線壓力
俄軍發動了夏季攻勢,遭到重大損失
人員俘虜達100多萬,國內統治岌岌可危
到了戰爭後期,俄軍有超過一百七十萬士兵陣亡
五百九十萬人受傷,逃兵者眾多
將領與軍官能力平庸,以導致整體士氣低落
某些部隊出戰時,竟然沒有充足的彈藥與其武器相配
俄國後方則有嚴重饑荒,物資短缺
基於德軍的猛攻與邊境封鎖,俄國經濟最終被拖垮
提議君主立憲(俄國議會)
擁有一些自由派成員的杜馬(俄國議會)
向尼古拉二世建議組成類似1905年俄國革命後
建立的君主立憲政府
但被他拒絕
二月革命-事件開始
1917年2月寒冬、食物短缺、民不聊生
加上經濟崩潰,大眾起義的誘因已然齊備
聖彼得堡25萬駐軍,主體是後備役部隊
當時後備役管理混亂,一個連高達1350多人
卻只有一個低級軍官管理
而忠於皇帝的近衛軍在前線
尼古拉二世下令從前線調回來25個團的近衛騎兵軍到聖彼得堡
計畫把聖彼得堡的亂軍拉出去到附近其他城市進行進一步整編
不過彼得堡市長和駐軍司令一聽騎兵要來
覺得很麻煩,而且還得準備場地養馬餵馬
嫌花錢費事
加上附近城市聽說要把亂軍拉來自己這裡
肯定是花錢還要擾民,所以就各種不配合
也就形成了中央與地方的分割
政府公文互相寫了好幾個月,推卸責任
導致調近衛軍入首都的事情始終無法啟動
3月3日,聖彼得堡的大型工廠普提洛夫工廠工人宣布罷工
罷工工人被解僱,引致其他工廠的罷工
期間有些示威者要求增加麵包供應
雖然示威者偶爾與政府軍隊有衝突
不過在第一天沒有出現死傷
在往後幾天,罷工工人一同集結在聖彼得堡,局勢越來越緊張
3月8日,示威者為慶祝國際婦女節
而舉辦一連串聚會與集會並漸漸把活動政治化
參與者首次使用在俄國使用較為令人敏感的口號
例如「反對戰爭!」與「結束專政!」等
罷工演變成對政府的不滿
最後二月革命終於爆發
在這次警民衝突,引致雙方互有死傷
示威者準備好武器,搶掠警方的總部
3月10日,尼古拉二世派出一大隊士兵掃蕩該城
士兵最初擁護政府,殺害了不少示威者
由於俄羅斯工廠的工人
相當多都是舊禮儀派教徒出身
所以同樣信奉舊教的哥薩克軍隊
幾乎沒有參與過鎮壓工人遊行的事情
因為怕因為宗教的問題會使
哥薩克軍隊支持示威者所以當時有幾個哥薩克大首領
特意請求尼古拉二世不要把哥薩克部隊投入鎮壓工人遊行
但後來事實哥薩克軍隊開始襲擊警察導致秩序大亂
加上有九萬後備役駐軍攻擊監獄和政府機構
孟什維克派(和平派)與布爾什維克(激進派)
孟什維克為著給人民撐腰,邀請工人在2月27日
在國家杜馬開會那天到杜馬所在地塔夫里達宮附近舉行和平示威
要求杜馬建立一個使「人民有生路」的政府
希望這樣可以提高杜馬的聲望,對沙皇施加壓力
而布爾什維克堅持反對孟什維克的路線
由於沙俄政府的迫害
當時以列寧為首的黨中央處在國外
稱【中央國外局】
黨在國內的工作由【中央俄羅斯局】領導
1917年初,黨中央俄羅斯局通過決議
指出到杜馬去示威遊行必然模糊工人階級的革命意識
隨後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散發傳單
號召工人在
「打倒沙皇君主制度!」「以戰爭反對戰爭!」「臨時革命政府萬歲!」
的口號下舉行示威遊行
結果,在2月27日
有9萬人參加罷工
並且大部分工人都跟著布爾什維克走
在涅瓦大街(布爾什維克)示威遊行
而去塔夫里達宮(孟什維克)的寥寥無幾
布爾什維克黨主開始主導
在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俄羅斯局的領導下
激進群眾進一步聯合起來
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廠
衝壓車間的工人舉行罷工
要求提高計件工資和召回被解僱的工人
不過廠方無理拒絕
且以高壓手段進行威脅
並宣布不定期歇業
在這個廠的工人中已有重大影響的布爾什維克黨組織
立即領導工人同廠方針鋒相對地鬥爭
罷工擴大到整個普梯洛夫廠
3月7日,按軍管當局命令,普梯洛夫廠大門緊閉
工人無法入內,便成立罷工委員會
並決定請求其他工人支援
衝突進一步發展為全市性的鬥爭
1917年3月12日,成千上萬的工人向彼得格勒市中心行進
由於布爾什維克的宣傳、組織工作
軍隊中的大批士兵轉到革命的隊伍中
早上六點,沃倫禁衛團教導隊士兵起義,殺死教導隊隊長
然後上街,開往附近的普列奧勃拉任斯基團和立托夫斯基團
把這兩個團的士兵聯合起來
整理好隊伍後,起義兵團繼續同工人會合
不過駐維堡區的莫斯科禁衛團教導隊進行反抗
阻止士兵參加起義
起義士兵和工人衝進營房
擊斃教導隊長,奪取了武器,武裝了工人
工人和起義士兵奪取了兵工總廠和炮兵總部
繳獲4萬支步槍、3萬支手槍和大量子彈
布爾什維克帶領群眾向監獄衝擊,釋放了政治犯
獲得釋放的布爾什維克立即奔向工人區,參加戰鬥
軍隊參加起義的比例越來越多
據統計,軍隊參加起義的在3月11日晚還只有600人
12日早晨增加到10200人,中午增加到25700人,晚上則達66700人
在短短的二十四小時內就迅速集結,使沙皇政權根本沒時間反應
1917年3月12日晚
沙皇的大臣們在瑪麗亞宮開了最後一次會
但很快就被逮捕了
尼古拉二世企圖從前線調回軍隊來彼得格勒鎮壓起義
但是,彼得格勒附近的軍隊已經起義
沙皇的討伐隊被阻攔在半路
整個首都已經掌握在起義人民手中
1917年3月12日
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經黨中央俄羅斯局討論後)
以傳單形式發表了《告全體俄國公民書》
宣告沙皇制度垮台
首都已經轉到起義人民手中
指出工人和革命軍隊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民主共和國
沒收地主土地,實行8小時工作制
聯合各交戰國人民制止戰爭
這份宣言曾在彼得格勒廣為傳播
在工人和士兵的集會上宣讀
是確認布爾什維克在二月革命中的領導作用的見證
沙皇返回彼得格勒
此時名義上皇帝尼古拉二世是因為彼德格勒的示威
而搭乘火車回到俄國以便維持大局
但沙皇根本還沒意識到嚴重性
加上他返國的真正原因不只於此
主要是因為他的子女們染上麻疹
包括他的唯一兒子阿列克謝皇太子
因為這樣皇帝返回該城市附近的普希金市沙皇村陪伴太子與公主們
不過,當他到達目的地之時
迎接他的將領都異口同聲勸他退位
無奈之際3月15日
尼古拉二世宣布與他的兒子退位
並提名自己的弟弟米哈伊爾大公繼承帝位
但是,由於彼德格勒內的所有軍隊站在示威者的一方
大公也很清楚並在3月17日拒絕登基這個爛攤子
因此俄羅斯帝國就此滅亡
從1917年2月28日開始的的二月革命推翻皇帝後
俄羅斯成立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
二月革命推翻了統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
結束了沙皇統治制度
由人民成立了臨時政府
但資本與無產的競爭才正要開始
隨後形成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其實二月革命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俄國的社會矛盾
卻同時也為之後即將到來的【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礎
接著就是十月革命的事情了
想看第二批革命者批評臨時政府以及之後的發展
請繼續關注杰說歷史
今天的【杰說歷史】就到這邊囉
未來每週都會有關於歷史的影片跟大家分享
喜歡我的影片記得按讚和訂閱小鈴鐺
我是繆杰 我們下次見掰掰
喜歡的話請訂閱我的頻道!!記得要開啟小鈴鐺哦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故事緣起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於大清國勢衰弱,清廷為平息政局紛擾,決心進¬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遂以立憲為名,派遣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和紹英¬等五大臣分赴東西洋考察各國憲政。革命黨人吳樾得知此事後,因擔心立憲成功,使民主共¬和無望,故決心阻止,在北京正陽門東車站以炸彈襲擊出洋五大臣,吳樾壯烈成仁。 院藏〈大清國致大英國國書〉和〈大清國致大法國國書〉係本次出使準備呈遞受訪國之外交¬文書,因吳樾的阻撓而留存清宮,輾轉來臺,是見證清末「立憲運動消亡,民主政治初昇」¬的重要歷史文物。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初二】单元1: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初二】单元1: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 民主共和 ,到底有什么差别?——第1集(Pg3). 4.6K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逆轉的文明史:羅斯大地──成為歐洲而不能,逃離亞洲而不得的俄羅斯演化史;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為了解決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的問題,作者高登.伍德這樣 ... ... <看更多>
民主共和君主立憲 在 Re: [假設] 明未滅,且轉型君主立憲? - 看板Dummy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kauosong (如何一少年,匆匆已白頭)》之銘言:
: 歐洲進入君主立憲,大概知道是因為市民階級(中產階級)形成。
^^^^^^^^^^^^^^^^^^^^^^^^^^
很多慣性說法還是一直這樣說,但是若仔細看各國歷史,會發現這種說法不大能成立
基本上一般說歐洲君主立憲最早是兩個,英國大憲章,匈牙利金璽詔書
兩個的共同點都是:規範「君主與貴族」之間的權利義務,中產? 平民? 根本不在內
所以說大憲章是「民權」的這種老舊說法是有嚴重問題的
其中大憲章一推出馬上被君主貴族雙方廢棄,很久以後才又拿出來說嘴,所以現在
匈牙利嘴砲說金璽詔書才是歐洲民主的發源巴拉巴拉,這些口水戰先不管,總之
兩個憲章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君主實力不足,需要貴族支持,就先態度軟化簽一簽
但是只要一有機會就想要中央集權,英國的約翰王被迫簽完,馬上翻臉根本當沒簽過
匈牙利也一樣,只要王室實力轉強,就把金璽詔書當作衛生紙,但是要是王室實力變差
就又把金璽詔書拿出來重申一下,說會保障貴族比別人平等的特權,就這樣循環老半天
全天下的君主隨時都想把貴族監督制衡王權的議會擺一邊或廢掉,暫時廢不掉怎麼辦?
中古世紀的君王們每當想對抗教會、增新稅、或發表爭議性新法時,就在議會裡頭
加入地方騎士鄉紳和城市平民代表,形成所謂代表全國各階層,說是尊重人民,
其實是用這些地方階級來扯大貴族的後腿
(所以不要以為習近平不會推動民主,歷史上想要制衡地方勢力就是搞民權)
君主立憲的肇始都是國王跟貴族之間的事,中產階級被拉進來是因為國王想搞鬼
國王壓不住貴族,拉中產來打混戰
一開始中產代表往往都是佔國王一邊,但久了這些中產代表也開始不聽使喚,也開始
參與權力鬥爭,趁人之危跟國王勒索,所以接下來國王只要王權足夠強,乾脆就不開
議會了,譬如伊莉莎白一世完全不開、不鳥議會,全力往君主專制集權方向邁進
那英國又如何重新走上君主立憲道路?
本來查理一世也是將議會解散,11年未召集議會,但到1630年代末發生了蘇格蘭起義
查理一世為了籌措軍費,只好於1640年召開議會,議員趁人之危勒索,要求限制王權,
查理一世翻臉馬上解散了議會,可是蘇格蘭大舉進攻,查理一世被迫重開議會,
這一開下去就不得了,議會獅子大開口,處死國王寵臣斯特拉福伯爵溫特沃思;
通過《三年法令》規定議會應定期召集,不經議會同意不得解散;廢除皇室法庭。
查理一世不小心打開了潘朵拉盒子,最後搞到只好跟國會宣戰,卻被國會軍扁爆
這下子英國終於走上君主立憲民主之路了?才怪!
克倫威爾先把國王砍了,改制成共和國,卻根本沒有民主,克倫威爾自己解散議會,
成為「護國公」,搞起個人軍事專制獨裁
直到克倫威爾掛了,兒子控制不了政府與軍隊辭職,英國把流亡的查理二世請回來
才從軍權極權獨裁恢復成君主國家,一開始國王是議會迎回來的,還算客氣,到了
詹姆斯二世就沒在看議會面子了,所以本來又要走上君主專制獨裁的路線
很不幸的詹姆斯二世惹錯人,他跟法國交好,海扁荷蘭,荷蘭被打到國土剩三分之一
將近亡國,這下把荷蘭開國元勳家族橘家的威廉召喚出來,威廉不僅領導荷蘭浴血奮戰
竟然把法軍推回去,收復全部國土,威廉還更從基本戰略著手,要確保未來不會再發生
英法聯軍攻打荷蘭這種事
要怎麼做? 剛好詹姆斯二世跟大貴族們交惡,威廉趁機分化,資助、收買了不滿
詹姆斯二世的英國貴族們,發動「光榮革命」,裡應外合把英王趕走,威廉自己
當上英國國王,他本來就沒有統治英國的意思,只是要永遠摧毀英法戰略同盟,
所以當然很大方,《權利法案》整個大放送
(很不幸的,威廉死了以後,英荷又翻臉了...白白送了英國金融與民主)
所以,君主立憲是不會自然發生的,跟所謂中產階級的興起也沒有必然關係
是外力干預才會發生這種不正常現象
接著跟著搞君主立憲的國家,法國,其主因也是財政遇到大麻煩,
窘境的根源是法國參與了七年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沒錢了只好召開議會跟大家商量
先是貴族會議,擴大召開三級會議,演變成國民議會、國民制憲會議,
國民制憲會議制定了三權分立憲法,法國從此成為君主立憲國家了,拍拍手,才怪!
很快演變成暴民攻進王宮,抓了國王王后,推翻君主立憲,成為共和國,
法國從此得到民主共和了,可喜可賀,才怪!
暴民馬上又推翻了政府,變成雅各賓專政,蘿蔔絲餅用斷頭台砍了一堆人,砍到最後
大家受不了了,就發動熱月政變把蘿蔔絲餅給砍了,之後徒具議會,卻是督政府獨裁
換拿破崙跑回來發動霧月政變,變成第一執政--->終身執政------>稱帝了
直到拿破崙被打爆,波旁復僻才又成為君主立憲國,但接下來大家也知道法國進入
君主-->共和-->帝國-->共和的亂七八糟循環,所以可說根本沒發展成君主立憲
下一個搞君主立憲的國家,德國,搞憲法一方面是因為民間受到法國大革命思潮影響
一方面是因為要建立德意志帝國合併一拖拉庫國家的特別需求,但是,議會制憲運動
搞了半天,最後被普王鎮壓,革命憲法終未施行,國民議會解散,德國選擇「開明專制」
使用俾斯麥憲法,基本上是王權說了算,根本不能算是君主立憲民主
下一個搞君主立憲的日本已經來到歐洲以外,日本是直接到歐洲去找山寨對象,找啊找
看到德國越看越喜歡,於是大日本帝國憲法直接寫明:
帝國議會並非立法機關,而只是天皇立法的輔助機關。
這樣算是君主立憲民主國家嗎?總之,到了日俄戰爭,日本扁爆了帝俄的時候,
突然間全世界都說是「君主立憲打敗了專制」,不只中國人這樣說,連俄國都信了
於是日俄戰爭後,沙皇開始釋權成立國家杜馬 = 下議院,逐漸要做君主立憲國家
結果嘛...1917年沙皇就被推翻了
總和以上主要國家的經歷,可歸納出發展君主立憲只有幾個原因
1.沒錢了
2.外力介入
3.國體變更合併的特殊需求
4.跑去亂抄想搞山寨
5.打敗仗動搖國本
沒有一個跟中產階級的興起有關
: 對於政治的權力需求。
: 假設中國的環境對比西歐
: 皇帝
: 士大夫(貴族)
: 莊園領主地方士紳(地主)
: 中國的中產階級市民(技術專業人士等)是何時形成的呢?
: 若明朝就能出現中產階級,那是代表農民與工人的收入及地位提升。
: 有新的產業革命才能有財富累積。
: 明朝有這樣的條件嗎????
: ※ 引述《DarthCod (鱈魚)》之銘言:
: : 一個專制國家要逐步放權邁向民主
: : 放權者就得要有個理由
: : 而這個理由很少是「這對國家發展有幫助」(只有遊戲玩家有這種熱忱)
: : 多半是「不把權力放給這群天殺的XXX我可能會遭殃」
: : 比如「不把權放給這些貴族我腦袋會不保」(約翰王)
: : 「不把權放給這些貴族我很難坐穩王位」(亨利三世)
: : 「不把投票權分給工人和婦女我們的工廠可能會停擺」(有投票權的商人)
: : 有時權力也會由多人集中為一人
: : 「不把軍權還給皇帝我們未來有可能會打得沒完」(杯酒釋兵權)
: : 當然還有些「X的我管不了了那個誰誰誰你來幫我」
: : 有些權力要得回來(大學士)有些權力就再見了(節度使)
: : 如果放權者智商極低或是壓力太大的話可能會有更慘的狀況(1933年的德國鄉民)
: : 那麼問題來了
: : 明朝末期,權力在誰手上?
: : 皇帝?但是他常常有不順心、無法執行的政策
: : 太監?他們的權力完全依附於皇帝,最多就是欺瞞主上
: : 士大夫?或許是,但他們不一定握有主導權
: : 客觀來說,權力是由皇帝和士大夫分享的
: : 皇帝握有最主要的權力,但士大夫依靠學術、行政專業來消極抵制
: : 那麼如果要把權力放給更多人
: : 就意味著這些「更多人」要能夠威脅到皇帝和士大夫
: : 問題是,當這些「更多人」有能力威脅到皇帝和士大夫的時候
: : 皇帝放再多權出去腦袋都會不保(少數保住的也保不住皇位)
: : 而士大夫會讓「更多人」變為皇帝,進而保護自己的權力
: : 要想邁入君主立憲
: : 就得強迫士大夫和皇帝
: : 把權力分享給其他階層的國民
: : 這裡只想到一個點
: : 之前罵東林黨的文
: : 有些提及針對稅收議題上
: : 士大夫會盡量讓自己的產業迴避徵稅
: : 使得政府增加對農民的稅收導致叛亂加劇
: : 要改變這點,就得讓農民階層先獲得權力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 : 退一步來說,分享權力的對象改成農民出生的士大夫or關心農民的士大夫還有可能
: : 皇帝透過分化士大夫,破格提拔這些出身底層異於東林黨的士大夫
: : 再由這些人推動改革
: : 以上這些步驟頂多只能讓明朝挺過流寇(更別說改革前的政治鬥爭有多難)
: : 如果改革時這些主導者有萬分之一的機率想到要讓農民有更多機會分享權力
: : 那現代民主的君主立憲才有機會往前進
: : 另一個著力點是商人啦
: : 但要把權力分享給商人階級在明朝有點......
: : 至於如原Po所說先用專制撐到1860年再學習立憲
: : 那就得看1860年有什麼階級威脅到明朝
: : 或是明朝需要什麼階級的支持
--
國家研究院==> HistoryRes 歷史研究院==> DummyHistory 架空歷史板
歷史的如果問題 架空歷史小說連載 歷史小說連載 架空歷史板線上讀書會
架空歷史小說/電影/影集/漫畫/動畫/遊戲衍生討論 相關歷史及其他知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1.2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92852292.A.BB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