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鮮花的故事/
小瑜的房間重新設計裝潢,所以我們有時間就一直整理家裡,甚至每間房間都整理一遍。
車票、蠟燭、彈珠、扭蛋、迪士尼遊戲票卡、新加坡動物園門票、衣服標籤、釘子、鬥片⋯
最神奇的是⋯呃⋯好朋友的姓名貼?❤️
大家也會做這些奇怪的事嗎?小瑜跟媽媽說要整理書桌,但每個小東西都是寶,每次拿出來看看擦擦又全部收進去⋯⋯
再怎麼長大,這小孩總會有一些單純天真的念頭,讓我持續相信,這世界上還存在許多美好又善良的事物。
#只要桌面上清空其他都好商量!
#每個都講得出故事我也是被她感動
#應該不會有人比她更瘋狂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90的網紅誠品esli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
每個都講得出故事我也是被她感動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決問題,才能讓自己越來越踏實的走下去。
光影的延伸閱讀《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http://bit.ly/2THsRZG
撰文 採訪編輯:賴柔蒨/數位編輯:莊偉祺
❞ 在你我身邊,有許多人懷抱著美麗的夢想,他們努力耕耘、默默實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誠品30週年,我們以10位築夢者的故事,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在「夢與想像之境」,繼續踏實前行。❞
「我不喜歡吃到不好吃的米飯!」顧瑋擁有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的光環,沒有出國深造,反而和幾個朋友以「賣果醬」開始接觸台灣農產品,從創辦知名的「在欉紅」到「土生土長」等品牌,將台灣各地的食材故事透過網路分享給大家。顧瑋生產經銷的經驗包含果醬、果乾、米、茶與可可等相關製品,每件產品背後也都有她如何和農人「交陪」的感動故事。近期呼應《米通信》刊物而創立的「泔米食堂」,更實踐了產地直送餐桌的精神。訪問當天便有一群香港客遠道而來,尋覓至小巷中不起眼的店面,只為品嚐米飯真正好吃的單純味道。
台灣米的品味是什麼,不能一味只說「台灣就是好」
顧瑋實際到台灣東部稻米產地訪查多次,發掘台灣米的樣貌與發展脈絡。「米的品種決定口感七成」,一開始顧瑋試著研究「宜蘭有哪些品種的米?」這看似簡單的問題,竟難以找出明確答案,因此光宜蘭她就去了8次,從生產過程到營銷盡可能地通盤了解。2017年開設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並出版刊物《米通信》,第一期主題便以宜蘭的越光米為食材。顧瑋笑說,關於米一直都是個學習計畫,「只因為這個學習計畫實在太貴,所以一定要長出商業方式,不是純粹營利,只是要把學費賺回來。」在還沒釐清台灣食米的品味之前,她都將持續學習。
顧瑋在農產品這條路上邊實際走訪產地、邊學習,生產經銷從果醬、果乾至油鹽醬醋都有,每樣產品都有背後如何和農人交陪,如何被他們的堅持感動,又如何將其串成生產鏈的動人故事。習慣和農友建立對等關係的顧瑋還透露,「有時候最找麻煩的人,可能是教懂最多知識的對象」。親自到達許多產地的顧瑋坦言,我們在講台灣物產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說「台灣就是好」,要有足夠的內涵去溝通我們相信的價值。
瘋狂掃貨的影癡,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當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顧瑋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電影,從小跑遍各大影展的她算是個影癡!曾經把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在《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等作品一度網購掃貨,更拿出車上正在聽的CD唱片分享,可見其熱愛程度。每當生活被逼很緊的時候,顧瑋也喜歡看步調很慢、很安靜的日本電影,最近在飛機上看完的《羊與鋼之森》更是讓她回味再三,當中描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與她關注產地小農的精神呼應,顧瑋也期許在未來能繼續當個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最感性的理科出身,30歲遇到唯一認定的「老闆」
大學讀的是生物系,顧瑋稱之為「最感性的理科」!從中她關注到生態,看到完整的大自然是如何維持和諧性與多樣性,於是被農友打動,從醫學研究所走入田間。顧瑋虧自己常常一廂情願,每一段創業從「什麼都不會」開始,至今父親仍是忠誠的「反對黨」,認為不管是從事研究,還是考個國家考試當公務員,都遠比現在做的事情穩當。但顧瑋坦言,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不知道該做什麼事的時期,想做的事能力可能不足,能力足夠的事又不一定是夢想。
回想至今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莫過於30歲時離開一手創辦的「在欉紅」,頓失方向的顧瑋幸虧當時出現長輩支持與幫助,從頭開始學如何做伴手禮、做選品實在很辛苦,更稱「現在能分享許多求生技能,都是那時期學會怎麼活下來的!」而那位長輩也是顧瑋至今唯一認定的「老闆」,讓顧瑋提醒自己30歲後更須保持不斷學習的精神。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顧瑋以一個實際到當地「交陪」的學習者角色,發掘許多農業感動人心的故事,不管是探尋台灣米的品味、追求在地農產的分享精神等,都將把台灣食材的故事繼續傳承下去。
更多內容請看► http://bit.ly/2uxiX2X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yHnCsTfJMA/hqdefault.jpg)
每個都講得出故事我也是被她感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要跟你分享內容是跟這一顆鳳梨有關!
它是一顆關廟鳳梨,是我收到的一個禮物,送我禮物的呢是我的學生。
有一次呢在不經意閒聊的過程當中,聊到喔我很喜歡吃關廟鳳梨,於是呢他記得了這件事,他就在我們課程結束,最後的碰面的時候特別開車喔,從他的家鄉對!他就是關廟人,從他的家鄉載了一箱送給我。
我收到的時候非常的驚喜,驚喜的原因呢,剛剛說了,原來我不經意的一句話,他記得了,他把它收在心裡。但是這背後有更多的感動,感動的部分在哪裡呢?
這就是我今天特別想要跟你分享部分,其實呢他們是一對男女朋友,這一對男女朋友呢,兩位都是我的學生,而且幾乎都上完我所有的課程。
南部人,不滿30歲,他們做的就是一般藍領的工作。學歷、家世背景也很平凡跟普通。
在一般我們的概念裡面,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可能生活圈就侷限在那裡,可是他們有一個不想要被侷限的靈魂。所以呢也在朋友的介紹底下,他們有緣分,踏進了我的教室。
剛開始他們踏進教室的時候,我只覺得他們很安靜,他們好像不太敢把自己表露出來,可是讓我很意外的一點是,他們就一路這樣子上課上下來,那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大概知道喔,我的課程四個禮拜、五個禮拜、六個禮拜、八個禮拜,要全部這樣子上完,費用是一個負擔,時間更是一個負擔。
而且對他們來說,還有另外一個考量,除了時間以外,他們都在南部工作、南部生活,所以他們每個禮拜要往北部這樣子跑;那交通費、時間、體力各方面,都是一個需要考量的。
可是在過程當中,我發現他們一一的去幫自己克服這些問題。所以一直在我的教室裡面看著他們,並且陪伴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那在我印象裡最深刻的是,他們這一對男女朋友,他們一起上我的教練課程,在個別教練的過程當中,我跟嘉玲都不斷的鼓勵他們,一定要活出自己的驕傲。
英雄不怕出身低,你的出身不代表什麼,你的學歷背景,你的家世各方面都不代表什麼,甚至於你覺得自己有很多能力的不足,那也只是你的現況,只要你能夠勇敢的跨出去,機會一定會是你的!
這是我跟嘉玲一直鼓勵他們這一對的一個最主要的核心,我還記得在有一次的教練互動當中,我特別跟這個男生說,在你同樣的生活圈裡面,那些同輩、那些同儕裡面,有哪一個人會像你一樣,花錢、花時間到北部來上課?
如果你的同輩跟同儕都沒有人做這件事,而你做這件事。這是不是說明了你已經願意跨出來!你都已經幫自己做最難的那一步,那麼接下的每一步好好走下去就是了,千萬不要被你的過去跟現在卡住自己的未來!
當我這麼跟他說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他的眼神當中閃爍了一絲的光芒,但是有時候做教學,或者是做陪伴就是這樣,我們永遠只能陪某些人生命的一段,至於他後面怎麼走,其實我們也只能祝福。
可是讓我很感動、很開心的是似乎我幫他種下了這個種子,他幫自己發芽跟茁壯,就在前一陣子我們課程進行的最後,他們這一對就告訴我,他們即將要去日本工作跟生活,他們已經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好好的學習日文,而也找到了在日本可以工作跟生活的機會。
我真的感覺到非常的開心,因為她們已經跨出原本被侷限的生活,他們的生命開始有了不同的可能性,我想談到這邊有一個最重要的出發點,在於他們首先真正的「在乎自己」。
常常很多人喔會告訴我,他也在乎他自己,可是我說「在乎」不是一個宣稱,在乎是一個「行為」。如果你真的在乎你自己,那麼你是否願意付出時間跟代價,真正的去進行一個有價值的學習呢?
這才是關鍵,我其實常常遇到很多朋友,你願意不願意跨出去,你想不想改變?他們都說「願意」跟「想」,可是呢真的要做一個決定、要踏入教室、要付出金錢跟時間的時候,他們就好多的理由跟藉口。
我想在我這一對學生他們身上,他們住南部、他們沒有很好的收入跟背景,但是他們跨出來了。
我倒不是要說服任何人,要做任何的決定,而是有時候我們看看這樣的故事,我們聽聽別人的例子,想想我們自己。
如果「跨出去」在我這一對學生的背景底下,他的難度會比你高,但是他們跨出來了,但是他們生命也因此改變了,那你呢?
而且回到陪伴我這一段錄影的這一顆鳳梨,我平常很少在錄影的時候喔,是有鳳梨的香味陪著我,而今天有。
我收到的時候真的非常的開心,因為我對他們的瞭解,他們並不是那種要去討好任何人的人,但是他們把我不經意的一句話收在心裡,或許我對他們真的有一些幫助。
但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行為說明了,他們開始長出對別人「真正的在乎」。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部分,就在於我們常常以為「在乎」,好像就是要討好別人,但是我說「不是」!
一個真正會「在乎別人」的人,他一定是「先在乎了他自己」!
他一定是真正的從內在長出對自己的信任跟力量,而這一份信任跟力量,需要透過你實際的行為跟決定,才長得出來的,於是呢他長出了對自己的在乎,他的感官就打開來了。
我還記得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曾經告訴我說,其實有很多東西他在以前也都聽過,可是進了我的教室之後,就從「知道」變成真正「做到」!為什麼?
因為有一個真正最重要的前提,在於他對自己的那一份在乎跟覺察,透過我們的學習跟陪伴,真正長出來了!
所以在我收下這一箱鳳梨的同時,我很清楚,從他們的眼神、從他們的一切,他們並不是要討好我。
真正在乎不是一種「討好」,而是「分享」。討好是基於你內心的缺乏,想要索討一份認同,而分享來自於你豐富了,而你真正的願意當一個giver,真正的願意去「給予」!
我想你前一陣子應該在網路上看過一個活動,叫做「Be A Giver」,你可能會覺得要當一個給予者,好像是自己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你一定要成功人士才能夠真正的給予!
在我認為不是這樣。一個真的內在富足的人,他都可以成為giver,而這一份內在的富足,從來就不是一種自我催眠,或者是對他人宣稱,而是透過自己的行為,不斷的「跨出去」。
你只有跨出去,才能看見可能性!這一顆鳳梨在我享受它滋味的同時,我的腦子已經飛到了他們在日本可以發揮一切生命的可能性。
或許過幾年我再遇到他們,他們因為日本或者是其它生命經驗的堆疊跟累積,他們已經跳脫了原本生命的世界。他們既保留了自己生命當中,最底層的那一份淳樸跟踏實,他們又可以看見更遠大、更寬廣、更絢爛的世界。
我也希望你聽到這邊,不管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不管你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人,進行什麼樣的學習,永遠記得機會擺在你眼前,你所需要做的叫做「跨出去」。
任何生命的美好都不是一種宣稱,而是一種「行動」。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想要跟這一對男女朋友一樣,開始為自己的生命跨出學習的第一步,看見自己的可能性的話,那麼我們所有課程相關的訊息,在影片的末端或者是文字說明裡面,都有相關的連結。
凱宇很期待一起能夠在我的教室裡,見證你的成長跟改變,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跨出去」,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QM0lL6frs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