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中的科技文獻
歷史春秋網
作者:何紹庚
中國歷代統治者重道輕藝和鄙薄科學技術的思想,決定了《四庫全書》(以下簡稱「《四庫》」)的收書原則。四庫館臣明確提出:「聖朝納錄遺文,以闡聖學明王道者為主,不以百氏雜學為重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四庫》收書無疑側重於儒家典籍,但乾隆也曾諭示對那些「發揮傳注,考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而「有裨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因此,《四庫》著錄和存目的科技文獻從總量上看還是不少。
據粗略統計,《四庫》著錄的科技文獻有300餘種,約佔全書著錄的十分之一,存目360餘種,約佔全書存目的二十分之一。其中以數學、天學、農學、醫學、生物學和地學方面的書籍最多,而工程技術方面書籍較少。工程技術書著錄和存目僅有100餘種,主要涉及建築、水利、交通運輸等,偏頗較甚。就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天、算、農、醫四大學科而言,當時采進的重要著作,《四庫》大多著錄,僅有少數列入存目。如天學的《新儀象法要》、《曉庵新法》,數學的「算經十書」、《數書九章》、《測圓海鏡》,農學的《齊民要術》、《陳農書》、《王禎農書》,醫學的《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以至金元四大醫家的主要論著等,都已悉數收錄。明代四大科學名著(《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農政全書》、《天工開物》),也著錄了前三種。工程技術類著錄有《考工記》、《營造法式》、《武經總要》等,存目書則涉及建築、紡織、冶鑄、水利、交通運輸、造船、兵器、造紙、印刷、陶瓷、製糖、釀酒、製鹽等,名目不少,但數量不多。《四庫》收錄的一些綜合類著作,亦常為科技史家所徵引。如沈括《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中國古代兩項重大發明(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成果,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史上的名著。另外,在《尚書》、《詩經》、《周禮》、《禮記》、方志、筆記、文集等文獻中,也間有一些關於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情形的珍貴史料。由上可見,《四庫》中的科技文獻和科技史料是相當豐富的。
《四庫》不僅收有當時流傳的許多科技文獻,更為可貴的還是從《永樂大典》中輯錄了一批當時罕傳罕見之書。例如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在明末清初幾近失傳,南宋鮑瀚之刻本僅存五章且是孤本,另有一部這一殘本的影抄本。著名學者戴震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九章》及劉徽等注,使之成為全帙,並做了初步的整理與校勘。他還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秦九韶的《數學九章》。中國數學史上這兩大名著幸賴《四庫》保存下來,重顯於世,後經多次翻刻而流傳至今。又如《永樂大典》收錄的《熬波圖》,圖文並茂,是有關製鹽技術的重要文獻,也經《四庫》著錄而得以傳留。在《四庫》中這類文獻還有不少。在《永樂大典》絕大多數卷冊已經被毀無存的情況下,《四庫》保存和整理中國古代科技文化遺產的功績就不言自明了。
《四庫》中的科技文獻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由於參與編纂《四庫全書》的人大多是學有專長的一流學者,如戴震、李潢、陳際新、郭長發、倪廷梅等都是精通天文數學的專家,因而他們在天文數學方面的選書和整理工作就比較細緻準確,水平也比較高。因而,這些文獻的存世對今人瞭解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非常重要。但也必須看到,《四庫》收錄的科技文獻與儒家典籍和各種文集相比,數量要少得多。即使有些已采進的重要科技文獻也未著錄,僅僅是存目而已,有的後來甚至連底本也散失了,這不能不說是它的缺陷。例如《算法統宗》、《甘石星經》、《飲膳正要》、《耒耜經》、《豳風廣義》、《安驥集》、《洗冤錄》、《南船紀》、《糖霜譜》、《酒譜》、《梓人遺制》等,都是相應領域的重要著作,但《四庫》皆存目而未著錄。另外,清政府雖曾在全國範圍發起大規模的征書活動,並給予獻書者某種獎勵,但不少皇戚貴胄、高官顯宦甚至民間藏書家,都不肯進獻或全部進獻所收藏的孤本、善本和抄本等珍籍。如《四元玉鑑》、《楊輝算法》等都是在《四庫》成書後才由阮元收集到的。又如清康熙時欽天監監正、著名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明安圖有關三角函數冪級展開式的數學成就當時已為人所知,而作為天文算學纂修兼分校官的陳際新,既是明安圖的得意弟子,又曾直接參與整理編成明安圖的數學名著《割圓密率捷法》,可《四庫》也未收錄該書。還有一些科技著作很可能是因為政治原因而未收錄。如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其內容幾乎涉及當時社會的全部生產領域,但也不見於《四庫》,其原因就很可能是因為宋應星有反清思想,其兄又殉明自盡,所以被排斥在《四庫》之外。
《四庫》所收科技文獻都有或簡或繁的書目提要,但《四庫》書目達一萬餘種,卷帙浩繁,四庫館臣雖多飽學之士也難以仔細研究,因而書目提要紕繆疏漏之處亦復不少。如戴震輯錄的《九章算術》,其功績在於完整地恢復了這部數學經典著作的全貌,其校正的文字也不在少數,但也有師心自用、以意擅改而改錯了的文字。不過,各書提要中存在的種種缺陷也為進一步整理和研究這些歷史文獻提供了許多值得深入研討的課題。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就是學界公認的重要成果。
《四庫全書》中的科技文獻,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古代數千年來豐富多彩的科技文明。這些珍貴的科技文獻不僅對於保存、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深入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而且有些文獻如農書、醫書、動植物譜錄、地理方面的著作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這是前人傳留下來的一份極其寶貴的科技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珍惜。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同時也有5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前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涉嫌與富商翁茂鍾不當往來,遭到監察院彈劾,案件更延燒多位司法官,其中,最高行政法院法官鄭小康,更被司法院認定違失情節重大,移送監察院審查,監察院今天通過彈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736 - ...
欽天監監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傳教士在中國:從難以融入到改變曆法|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從晚明到清初,北京宮廷裡的耶穌會士,一直想用羅馬天主教來改變中國——這個強大的、根基深厚的、高度發達的文明大國。但這批耶穌會士失敗了。他們的追隨者——19世紀的新教傳教士隨後也失敗了。仿佛唯物論的共產主義註定要改變漸趨腐朽的儒教中國。
無意之中,這批耶穌會士卻扮演起了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作為第一代漢學家,他們把中國介紹給西方,同時把西方的科技介紹給中國。耶穌會傳教團在北京的建立主要歸功於三個傑出人物的策略、辦事能力和他們的數學知識,這三個人分別是義大利人利瑪竇、德國人湯若望和比利時人南懷仁。
不過,耶穌會引進西方的藝術和科技很難超越北京城的地域範圍,比如自鳴鐘只在宮廷製作和賞玩。但是,經過急待傳教士修訂的西方曆法,經由清廷頒佈後,一直沿用到民國初年成為中國現在仍在使用的農曆基礎。從清初直到1817年,掌管曆法和天文的欽天監長期設監正兩人,一名滿人,一名西人,先後在欽天監任職的傳教士多達數十人。
就這樣,西方曆法排擠掉了有近兩千年傳統的中國曆法,以及元明時所引人已逾300年的回回曆法,開啟了中國天文史上新的時代,而且西方近代科學和文明與古老東方文化也開始了炙熱的碰撞和交融。
利瑪竇「開門」
為對抗宗教改革,天主教內部厲行改革,1534年班牙人羅耀拉創立了耶穌會。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耶穌會將一批又一批的傳教士派遣到海外去傳播福音,用教會的話說:「在歐洲失去的,要在海外補回來。」
在中國傳播基督教阻力重重,最先來到中國的葡萄牙傳教士根本不懂漢語,他們對中國民眾的基本信仰和他們心目中的經典一無所知,把中國人崇拜的東西統稱為「魔鬼的發明」。直到義大利傳教士范禮安來到澳門,擔任耶穌會遠東視察員開始,耶穌會才開始意識到要改變這種無視中國文化的傳教策略。但是即使是范禮安這樣更加明智的基督徒也沒能讓傳教活動有什麼進展。
沒有官方許可,任何歐洲人都不得在中國的土地上居住。中國政府對「洋鬼子」深懷疑慮,平時只讓他們在澳門定居,偶爾允許他們到汕頭進行商業旅行,還必須處於嚴密的監視之下。
范禮安常常從澳門遠眺大陸,發出「啊,頑石什麼時候才可洞開?」的感歎。他一手培訓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正是念出「芝麻開門」咒語的那個人。利瑪竇的方法是把耶穌會士變成中國文人那樣的學者,把基督教的教義,包裹上重重的西方科學的糖衣。
利瑪竇首先用西方的書籍、地圖、鐘錶和數學器具引起了中國官員的關注,而他本人對中國典籍的熱情同樣贏得了中國學者的尊重。只有在深深瞭解了他的傳教物件之後,利瑪竇才謹慎地提到基督教義。1601年,因為能修好他送給萬曆皇帝的自鳴鐘,利瑪竇最終獲准在北京定居。
利瑪竇試圖協調儒家規範和基督教義,他認為「儒家的道理沒有任何與天主教道理相衝突的地方」,他聲稱中國人對儒家聖人的崇拜是完全世俗的,並不具有宗教信仰的性質。深人研究中國儒家經典之後,他進一步說,古代中國人已經相信基督教的一神論。他領導下的耶穌會傳教團,可以參加某些儒家的禮儀活動,但是反對佛教和道教的儀式。在居住在北京的10年間,利瑪竇從來沒有面見過萬曆皇帝,但是他結交了一些有權勢的中國朋友。不過對佛教和道教的否定也讓他樹立了一批敵人。
在利瑪竇的努力下,天主教終於在中國立足。到他1610年去世的時候,天主教在中國已經有了四處教堂,領洗的中國教徒達到了2000人,其中最有名的當推徐光啟、李之藻和楊廷筠。利瑪竇臨死之前曾對教友龐迪我、熊三拔說:「我給你們打開了一扇大門,從這座門進去,可以建立許多大功勞。」而最大的功勞便是西方曆法的正統化,這是利瑪竇所無法預料的。
西學繁榮
通往中國之門確實打開了,至少說是開了一條縫,但是耶穌會的傳教士並不那麼安全。1616年,禮部侍郎連上三道奏疏,請求查辦外國傳教士。
直到1629年崇禎皇帝重新修曆,傳教士的危難才出現轉機。
對曆法的控制和發行貨幣一樣,是皇室的壟斷權力。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管轄時間和日曆是皇權的體現。對時間的認識為人類方方面面的認知、為各地的政治和經濟生活奠定了基礎。每個朝代的基本工作就是編纂一部曆法,這部曆法,除了為民眾提供天文知識,比如一個月有多少天,月亮的圓缺,春分秋分的日期,還要標明凶日和吉日,以備人們選擇婚禮、出行、動工或者其他日常活動的日期。
1629年,欽天監推算日食失誤,而徐光啟用西學推算出的結果卻與實測完全吻合。《明史》載:「《大統》、回回所推,順天食分時刻,與光啟奏異。」崇禎皇帝對於欽天監推算日食失誤非常惱怒,下諭責駡說:「天文重事,這等錯誤,如再錯誤,重治不饒。」崇禎皇帝為何對一次天象預測的錯誤如此惱怒呢?
中國人講究天人感應,天象是對人類活動的警示,並且與國運相關。此時的明朝已經是危機四伏,1629年冬天,皇太極的大軍連破北方多個城池,直逼北京。崇禎皇帝對明王朝社稷懷有深深的憂慮,深怕祖宗傳下的江山在他手中失去。天象預測如此失準,皇帝當然勃然大怒。
當時的明曆名為《大統曆》,是1517年劉基所制定,參照了元朝天文學家郭守敬編修的《授時曆》和回曆(1267年正式傳人中國)。元朝時多由回回天文學家(著名的有劄馬魯丁)擔任大都觀象台台長,明朝欽天監也有回曆局,這次日食預測的失誤讓穆斯林天文學家名譽掃地。崇禎皇帝決定啟用熟悉西法的徐光啟,修撰新曆。
1629年,徐光啟已經是70歲的老人了,他主要聘請了傳教士龍華民、鄧玉函和羅雅谷參與曆局工作。1631年1月,受耶穌會的委派,湯若望從西安來到京城。病榻上的徐光啟知道這個消息後,幾次上疏朝廷,極力推薦湯若望。之後湯若望開始協助徐光啟進行修曆的後期工作。1633年10月,自知時日無多的徐光啟又舉薦他的學生李天經接手曆局的管理,終於於1634年編撰成著名的《崇禎曆書》。
《崇禎曆書》卷帙浩繁,共137卷,其中法原即理論部分佔到全書篇幅的1/30。《崇禎曆書》採用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太陽系結構系統,計算方法使用了哥白尼和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的近代幾何學。這在當時是最先進的,同時期的羅馬教廷甚至對這些學說都不予承認。晚明就是這樣一段很怪異的時期,在政治軍事上的腐朽墮落中,又有著文化科技上令人興奮的燦爛,猶如末世中忽然綻放出的絢爛花朵。
1634年《崇禎曆書》修成,但時局動盪,面對這樣一部全新曆法,崇禎皇帝又沒了主意。到底是沿用祖宗留下的《大統曆》,還是頒佈這部革命性的曆法,他猶豫不決。同時新法遭到了保守派人士的反對,代表人物是魏文魁。
湖北布衣魏文魁和他的學生薛鳳祚一起研究曆法,寫了《曆元》、《曆測》兩本書,進獻給崇禎,堅持認為中國傳統方法推算的曆法精確度要高於西法。崇禎無法判斷,他命魏文魁組成東局,與徐光啟領導的西法曆局爭論。
直到1644年,崇禎才下令刻印《崇禎曆書》,向全國頒佈。同年4月24日,李自成攻人北京,崇禎皇帝自縊于煤山,明王朝壽終正寢。
《崇禎曆書》卻並未成為舊王朝的陪葬,經過湯若望一系列積極而頗具手腕的活動,終於得以以另外的面目頒行於世。
西學和「祖制」的紛爭
湯若望協助徐光啟完成了沒能在明朝施行的《崇禎曆書》,在朝代交替、兵荒馬亂之際,湯若望細心保護了這部書的明末刻版,並製造了望遠鏡、日晷、繪了地圖連同修改了的曆書進呈給新的滿族皇帝。
順治皇帝將湯若望進獻的新曆改名《時憲曆》,湯若望本人也因此取得朝廷的信賴,加封為欽天監正。但天文曆法不僅於政治制度、政治行為有重要影響,其直接關係國「統」之根本。西學曆法在中國傳播與實行引發了一場場生死角逐。
1657年,因湯若望上疏而被革職的原欽天監回回科官員吳明烜首先上疏,指責湯若望的曆法不準,請求保留回回曆。康熙三年(1664年),對湯若望西洋新法早有不滿的楊光先接著發難。
楊光先幾次上書禮部,指控湯若望三大罪狀,一是指使曆官李祖白所寫的《天學傳概》是妖書;二是所獻《時憲曆》中「依西洋新法」之語,有謀奪中國之意圖;三是在全國各地佈置黨羽,圖謀不軌。還提出由於新曆法使吉時凶時倒置,造成了嚴重後果:使順治的幼子榮親王3月而殤,又由於下葬日子選得不對,致使榮親王生母董鄂妃不久死亡,接著順治帝也染天花而亡。
此時的湯若望已患偏癱,口齒不清,主要由南懷仁來為他辯護。同時被打人獄中的還有傳教士利類思、安文思,欽天監的李祖白、許之漸等人。1665年3月,清廷判決湯若望及欽天監的李祖白等七人淩遲,除南懷仁等三名傳教士留京外,各地的傳教士一律逐回澳門。
就在判決當天,北京發生地震,接著又發生大火,連續5日,人心惶惶。輔政大臣們以為是天象示警,即從獄中放出3人。孝莊文皇太后又傳諭,「湯若望向為先帝所信任,禮待極隆,爾等置之死地,毋乃太過」,湯若望這才無罪釋放。
然而,同案5位基督徒李祖白等仍被處斬。1666年8月15日,看不到希望的湯若望在北京病逝。
湯若望等人被治罪後,清廷廢除西洋新法,重新沿用《大統曆》,楊光先、吳明垣以檢舉有功分別升任欽天監監正、監副之職。
1667年,14歲的康熙親政,發現當時曆法混亂。於是在1668年12月26日,組織了一場御前辯論會,一方是楊光先及其助手吳明恒,另一方是原湯若望的助手南懷仁。雙方各以其法測日影移動,經過三天的測試,南懷仁大獲全勝。
1669年,康熙正式復用西洋曆法,為湯若望正名平反。楊光先、吳明恒則獲罪革職,同時授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1676年,康熙進一步明確西法,「向者新法舊法是非爭論,今既深知新法為是」,欽天監官員就要潛心學習西法。至此,曆法之爭終於告一段落,沿用西法訂曆成為清朝定制。
整個清朝,除「康熙曆獄」所影響到的短短數年(1664年-1669年)外,在近150年的時間(1644--1817年)均由耶穌會士在欽天監接續擔任監正或監副等要職。
美國科技史學家席文說:「西方天文學在中國扎根的過程,是世界史上非西方科學與歐洲科學的最後一次較大的面對面的較量。」到了19世紀,近代科學作為帝國主義的附屬品穿越了國界,衝擊了各種古老的文明,各種科學、文學和宗教等等再也無力與之競爭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欽天監監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前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涉嫌與富商翁茂鍾不當往來,遭到監察院彈劾,案件更延燒多位司法官,其中,最高行政法院法官鄭小康,更被司法院認定違失情節重大,移送監察院審查,監察院今天通過彈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73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欽天監監正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年初至4月底,高雄至少發生七起工安事故,帶走九條人命。
工地安全,是靠自主管理;我也認同。
問題是,如果現場管理,完全都是靠廠商指派的人監工,那不就是「球員 裁判 都是我的人」?
329林欽榮副市長召開「高雄市政府加強建築工地公共安全實施方案」,會中有律定「工地巡檢表」中,應檢附工地負責人、職安衛人員及「監造人員」的設施安全檢查簽章,
但是經過我們現場調查發現,監造人員的簽章欄位,居然被偷天換日成「專任工程人員」,導致三個簽章人員,都是廠商指派的狀況,原本應該擔任第三方公正的監造角色,被消失 ...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shkai.lin

欽天監監正 在 館長成吉思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滅火器量身打造,唱出所有在自己道路上奮戰的人們,
獻給給本性倔強的台灣。
-
佇痟狂的時代 這混亂的江湖
消失的道義 憤怒的拳頭母
用我的意志陪綴
本性倔強
-
不被艱困打倒、不被傷痛阻撓。
忍下苦痛堅定向前,不間斷地鍛鍊,
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能保持信念一直到重新站起這一天。
本性倔強,台灣制霸。
-
數位收聽:https://orcd.co/notorious-unbeatable
#本性倔強
#Unbeatable
-
▎ 【館長x滅火器FireEx.-《本性倔強 Unbeatable》】歌詞
往事就予伊隨風
放下過去行新的道路
揹起原罪繼續保持理想
我有這款的覺悟
忍耐著身軀的傷
吞入腹內是人生的苦
天地之間咱攏是過客
踅過輪迴望蒼天讓路
佇痟狂的時代 這混亂的江湖
消失的道義 憤怒的拳頭母
用我的意志陪綴
本性倔強
我會 用盡氣力重新徛起
只要我猶有一口氣
風雨過去 天總會光 雲總會開
弓起夢想的信念
堅定向前的意志
Cuz I proud of this word
Notorious
佇痟狂的時代 這混亂的江湖
消失的道義 憤怒的拳頭母
用我的意志陪綴
本性倔強
我會 用盡氣力重新徛起
只要我猶有一口氣
風雨過去 天總會光 雲總會開
弓起夢想的信念
堅定向前的意志
就算眼前是混沌烏暗
也無法阻擋心向光明
吞落寂寞吞落心酸
總有一工我會證明
只要堅持 就會看見 希望的光
弓起夢想的信念
堅定向前的意志
Cuz I proud of this word
Notorious
▎ 音樂製作
滅火器 Fire EX.
主唱 Vocal / 吉他 Guitar:楊大正 Sam
吉他 Guitar / 合音 Backing Vocal:鄭宇辰 ORio
貝斯 Bass / 合音 Backing Vocal:陳敬元 JC
鼓手 Drum:柯志勛 KG
作詞 / 作曲:楊大正 Sam Yang
編曲:Mike Green、滅火器 Fire EX.
台語歌詞用字調整:周佳穎 AYO
▎ 影像製作
監製:小宇
演員:柯宇綸、陳之漢
導演:Punch Chu
製片:Mini Liu
製片助理:林瑋竣
攝影師:林哲旭
攝影大助:張庭瑜
攝影組:何一勤、蔡孟哲、林立哲
攝影器材:星迹影像器材
燈光師:董崇安
燈光大助:李正杰
燈光助理:陳冠宇、何政達、張偉傑
燈光器材:栩栩如生
妝髮造型:即視妝感工作室
妝髮師:黃可馨
妝髮組:王鈺馨、陳奕存、湯秝琳
場務:湯惟欽
外景場務:許展毓、黃勤翔、賴晴鈴、曾紀奇
九巴司機:施文信
樂器音箱器材:成大音響
後期製作:鹿角影像/DEERHORNimage
歌名設計:Deer Chaoz
調光:時間軸 Penny Chou
館長經紀人:S
館長助理:小葉、李鎗、小郭
劇照師:劉亦宸、曾國瑋、高若駒
花絮側錄:乙善云、羅羿麟、李承翰、郭禹賢
花絮剪輯:林大宇
特別感謝: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影視發展暨拍片支援中心:胡哲維
成吉思汗-
高雄館館長:REX
動作指導教練:劉冠旻、姜信任
林口館動作指導教練:范竣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