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安:🇵🇭 冰箱裡不應該出現的悲劇】
#周末回顧:過去這個星期,台灣因為學測作文考題「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的關係,網路掀起了一波冰箱作文狂潮,許許多多的惡搞文采與奇想也突破網路聲量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受熱論的升學考題。
.
但關於冰箱的事,卻讓我們回顧起這篇寫於2018年2月的專欄文章〈冰箱裡的喬安娜〉,內容討論的是當年震撼亞洲的菲律賓移工女傭——喬安娜・德瑪菲里斯(Joanna Demafelis)——在科威特遭雇主一家虐死棄屍的殘酷事件。
.
回顧本文並不是為了蹭關鍵字熱度,而是類似的移工慘案,本周再度於菲律賓出現離譜的進展:根據《華盛頓郵報》刊出的調查報導,在過去幾年裡,有大批的菲律賓移工慘遭仲介「詐騙設局」,並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輾轉被送進內戰中的敘利亞「賣為奴隸」。
.
現身說法的數十名菲律賓受害者表示:跨國聯手的不肖仲介,當初是以「在杜拜工作」的高薪誘惑,安排菲律賓移工持30日旅遊簽證入境UAE。但落地之後,護照卻先是被仲介以「申請工作簽證」的名義沒收,眾人接著就被暴力押進地下宿舍囚禁。
.
不肖仲介之所以非法關押這批移工,是為了要拖過30天的旅遊簽效期、徹底斷了眾人在杜拜工作的念頭後路,之後再威逼利誘、輔以費用欠債相逼,逼眾人「賣身為奴」進入內戰10年的敘利亞。
.
在過去,菲律賓的家事移工一直都是中東上流階層的「愛用外勞」,這一方面是人力成本較低;二方面是人生地不熟,語言、宗教、文化都與在地有明顯鴻溝的菲律賓女傭「更難逃跑...所以比較安份」的想像原因。因此儘管國內血戰廝殺慘烈,親政府軍的權貴上流(已知案情以大馬士革都會區為主,且在當前的敘利亞,有資本及需求聘僱外傭者,目前也只剩親阿薩德政府的政商裙帶)仍對家中能有「東南亞外傭」持有特殊需求。
.
「...這些被拐賣到敘利亞的菲律賓女性,會在地下展示場裡,如同牲口或奴隸一般地供『有錢雇主』贖買...目前的平均行情,是每人8,000到1萬美金。」
.
接著這群移工,就淪為了真實的「奴隸」。大多數被害者就此被監禁在雇主宅邸,忍受暴力懲罰、飢餓凌虐,甚至是性侵。至於那些「賣不出去」的被騙移工,則得反覆遭受仲介暴力,甚至有人自此消失無蹤。
.
以上的狀況,聽起來都非常典型,但離譜的狀況這才開始——不少忍受不了地獄凌虐的受害者們,會在摸清狀況後,逃跑到大馬士革的「菲律賓駐敘利亞大使館」。但根據至少35名被害者的控訴證詞,菲律賓使館不但拒絕追究這一系列「人口販運」的犯罪網路,反而將被害者們視為「令人頭痛的逃跑外勞」。
.
使館雖然同意暫時庇護,但卻把眾人們扣留在封閉宿舍裡,並沒收大家的通訊設備。過程中,使節團人員,往往會不斷施壓被害者「回去敘利亞雇主身邊工作」;就算偶爾能聯絡菲律賓本土的親友家人,網路電話也都會被使館人員監控,「如果有誰說了什麼抱怨大使館的話,大家就等著被懲罰,好幾頓得挨餓不給飯吃。」
.
誠然,菲律賓的外交單位並沒有「無條件照顧海外邦人」的義務,但躲入大使館的受害者們,除了處境好比坐牢外,更有人「被困在大使館內...長達2年都回不了國」。其原因一部分是因為逃跑外勞沒有敘利亞政府的有效出境文件;二方面則疑似是駐地使館單位擔心被問責,而刻意隱瞞、不願意回報這地下的「販奴網路」給本國總部知情。
.
整起醜聞在《華盛頓郵報》的跨國報導後,引發菲律賓輿情憤慨,公開震怒的總統府與外交部者才緊急出手,強令駐敘大使館「馬上把所有受害的滯留邦人救回本國」。
.
「我們也是看報紙才知道有這種駭人的故事,感謝《華盛頓郵報》的精彩報導!」在救出數十名受害移工後,菲律賓外交部長陸辛(Teodoro Locsin Jr.)也公開表示:「杜特蒂總統知道後非常非常地生氣,並要求各部會全力徹查失職人員——特別是大馬士革大使館的責任!」
.
「那些偷雞摸狗、逼人為奴的敗類公務員,你們聽好啊:政府一定會徹底查辦,你們的地獄馬上就要來臨了!」菲律賓外交部長如此表示。
.
但問題是,似曾相似的事後表態與「回頭震怒」,卻早已不是菲律賓異鄉悲歌的第一次...
.
#菲律賓 #移工 #人口販運 #逃跑外勞 #菲傭 #人權 #杜拜 #敘利亞 #內戰 #人蛇 #跨國犯罪 #杜特蒂 #RodrigoDuterte #中東 #科威特 #UAE
欠債 出境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來係于品海眼中,肥佬黎係啲咁嘅人
————
黎智英不為人知的發跡史
黎智英,壹傳媒集團主席,綽號肥佬黎、白粉黎、大麻黎、淫賤黎,英文名Jimmy。黎智英靠販賣白粉賺得第一桶金,然後染指傳媒業,但從未停止過販毒,只是其後從販賣白粉,改為從大陸走私軟性毒品到香港等地。黎智英販白粉,賣軟性毒品,而他自己至今仍是大麻煙愛好者。
黎智英1948年生於廣州,12歲偷渡到澳門,再偷渡到香港。當時(上世紀60、70年代),香港的黑幫、白粉與腐敗的殖民地警察系統,成為許多民眾的夢魘,但也有人靠這個「黑色系統」成功發家致富,黎智英就是其中一人。
黎智英隻身偷渡到香港,加入香港黑幫,踏上販毒之路。他起初當跑腿,負責送白粉給癮君子,接著在九龍深水埗區做拆家,賺得人生第一桶金。當時,人人稱黎智英為「白粉黎」。
70年代開始,黎智英從金三角採購毒品,偷運到東南亞。黎智英在泰國曼谷成立了一家煉製廠,煉製白粉,並與華人幫派黑道合作,在曼谷、西貢(後改名胡志明市)和香港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販毒網。黎智英運送到越南的白粉,很大一部分用於供應當時陷入越戰泥沼的美軍士兵。其後,美軍宣布從越南撤走時,黎智英吸收一些在美軍基地幫傭的本地人,直接供應貨源給美軍。
黎智英用販賣白粉賺來的第一桶金,在九龍深水埗區成立一間山寨製衣廠,1981年再成立成衣貿易公司佐丹奴,1990年成立《壹週刊》,1995年成立《蘋果日報》 ,從毒販變身成為傳媒老闆。但其實他從未停止過販毒,只是從販賣白粉,改為販賣丸仔、大麻等軟性毒品。有此改變,主要是黎智英已從販賣白粉賺得不少錢,開始珍惜羽翼。因販賣白粉罪行嚴重,黎智英知道一旦出事可被重判,加上自己喜好吸大麻煙,而且搖頭丸等軟性毒品開始流行,市場龐大,故他決定由販賣白粉,改為販賣在法律上罪行相對較輕的軟性毒品,大舉從大陸走私軟性毒品到香港。
黎智英進軍傳媒業後,招攬了黑幫14K頭目岑德強,將壹傳媒刊物發行權交給岑德強,岑成立「德強記」,招攬幫內兄弟組建車隊,專責運輸發行。岑德強對黎智英感激涕零,他曾公開說:「肥佬黎照顧他,他是肥佬黎的保家,肥佬黎有問題他都會代其解決。」
在二十世紀初,大陸地下六合彩賭博猖獗,彩報需求殷切,黎智英眼見有利可圖,成立超企公司,於2003年開始利用《蘋果日報》印刷廠的空閒時間印製六合彩報,包括《創富》、《六合皇》和《貼士皇》等,再利用快艇將六合彩走私到大陸;快艇返回香港時,則專門從大陸走私搖頭丸等軟性毒品回香港。
除了岑德強外,黎智英後來還收編了黑幫新義安成員潘耀泰。潘長期從事販毒活動,1993年12月他在北美偷運毒品時被捕,判囚7年。潘出獄後返港,加入岑德強的團伙,結識了黎智英,利用其走私毒品「技能」替黎智英進行走私活動,而且不單走私六合彩報、馬經,還偷運私煙、毒品、槍械等軍火和黑錢,甚至協助不法份子偷渡出境。
為保護走私活動,黎智英透過潘大肆賄賂邊防執法人員、地方官員和解放軍,又與大陸犯罪組織勾結,構成一個龐大的跨境走私集團,軍方甚至派出軍車協且接贓,運送走私品。2004年廣東茂名警方便查獲一輛軍車運載走私六合彩報,但礙於走私集團的勢力,最後當局聲稱查獲軍車乃是假軍車,結果不了了之。由於當局包庇下,黎智英走私集團有恃無恐,走私規模愈來愈大,多年來從走私活動獲利逾十億元。
黎智英不但販毒,自己也愛吸大麻煙,毒癮逾30年,至今仍戒不掉。黎智英於2009年2月19日第989期《壹週刊》專欄中,坦承三十多年前在紐約時,曾與朋友在大學宿舍內吃丸仔和吸大麻煙。雖然他在文中聲稱自此再沒有吸毒,但事實上黎智英大麻煙癮不但沒有戒掉,而且愈陷愈深,已是戒無可戒,連其身邊朋友也直呼他「大麻黎」。2001年,黎智英在台灣陽明山莊住所因吸食大麻煙過度,迷煳間失足跌落樓梯,撞脫門牙,但他對外辯稱是吃得過飽,失平衡跌倒。
黎智英還愛開大麻煙派對,與好友齊齊High。1990年,黎智英在香港創辦《壹週刊》後,招攬了一班香港文化圈的人,替其刊物營造中產路線形象。這些自許為文人的輕狂之士,不少都有吸大麻煙之癮,並大義凜然地稱吸毒是靈感源泉。當中與黎智英走得最近的,包括從事廣告創作的林振強(女作家林燕妮弟弟)、作曲家黃霑、藝術家黃永玉和作家倪匡等,這班人吸食大麻煙在圈中已是公開的秘密。2004年黃霑病逝,其好友倪匡之子倪震撰文憶述黃霑生前,曾說:「上霑叔家時,他點起大麻煙High High地,一傾便三個鐘……」林振強與黃霑先後在2003年及2004年病逝,兩人早逝與他們長期吸毒不無關係。
大麻煙癮極大的黎智英搭上林振強、黃霑等人後,一拍即合,臭味相投,幾乎每個週末,他們都會輪流在家中舉行「週末大麻煙派對」,邊飲紅酒邊吸食大麻。
黎智英對吸大麻煙嗜好毫不掩飾,並公然隨身攜帶大麻煙,以便興致來時隨時吸食。有一次,黎智英、林振強、黃霑、鄭經翰和黃永玉等一起到歐洲旅遊,在意大利羅馬機場排隊過海關時,黎智英醒覺身上攜有大麻煙,狗急跳牆,不假思索立即將大麻煙塞給身後的鄭經翰,自己施施然過關,一副事不關己樣子。
在旁的林振強和黃永玉,大吃一驚,擔心被拖落水,嚇得面面相覷,不知所措;黃霑則破口大駡黎智英「人渣,縮骨精,出賣朋友」。幸好,鄭經翰人急生智,大叫肚痛,衝入廁所沖走大麻煙,才避過海關檢查。差點害死朋友的黎智英,在離開機場時,還厚顏無恥地稱讚鄭經翰醒目。
黎智英除了販毒,還當美國的間諜,被美國中情局收編。他並因第二任妻子、前《南華早報》記者李韻琴,勾結上香港民主黨。李韻琴是香港民主黨前副主席楊森妻子的胞妹,黎智英在姐夫楊森引薦下,認識了為英美辦事的民主黨主席李柱銘,李將黎引薦給當時的港督彭定康,李、黎二人一政一商,齊為英美辦事,相互勾結,顛覆香港。
黎智英透過壹傳媒刊物大肆攻擊中國共產黨,助英美兩國操控香港輿論,干預香港政局,顛覆香港,令香港成為北京的燙手山芋,扯中共後腿。但諷刺的是中資機構卻一再幫助黎智英。壹傳媒前身是百樂門,1999年百樂門負債纍纍,達資不抵債,當時百樂門拖欠中資銀行中銀香港1.38億元巨債,此際黎智英公佈注入蘋果網站,以換取百樂門控制性股權。當時不少言論均指,黎智英成功借殼上市,中銀香港功勞不小,因為如果沒有中銀香港延長百樂門還款期,壹傳媒必須付清所有欠債,才可以上市。中銀香港沒有行使債權人權力,令黎智英只付出缺乏實質資產支持、長年虧損網站業務,輕易借殼上市。此外,一些中資機構亦不斷在壹傳媒的刊物登廣告,用國家資源資助壹傳媒繼續「反中亂港」。
英美透過黎智英利用輿論顛覆香港的模式成功後,在2001年更將這套「香港模式」複製到台灣,授意黎智英到台灣成立《壹週刊》、《蘋果日報》和「壹電視」,藉此干預台灣政局,介入兩岸議題,以台灣作為籌碼,專門對付中國共產黨。
黎智英的顛覆工作令英美大為滿意,美國總統克林頓投桃報李,於1995年透過設在三藩市的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向黎智英頒授該年度的傑出民主人士獎。但黎智英知道若領取該獎,便會令自己處於與大陸徹底對立的位置,勢必遭到大陸嚴厲打擊,不利其做生意,故他以自己在香港面對大陸的處境不方便為由,婉拒領獎。黎智英現時每年仍收取美國大筆經費,進行顛覆中國的工作。
http://blog.dwnews.com/post-414019.html
欠債 出境 在 傑拉德-知足常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世界足球先生Ronaldinho最近獲巴西旅遊局委任為旅遊大使,首個負責項目便是邀請全球遊客傳送關於他們遊覽巴西的影片參與比賽,勝出者可與「小羅」暢遊巴西30天。不過諷刺的是Ronaldinho近期因為欠債被巴西政府沒收57項物業並禁止出境,直到債務還清為止。可是最近又有一支名為聖塔非國際的哥倫比亞球隊發聲明,表示Ronaldinho將會在10月復出,到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代表該隊參與一場友誼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