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想到在德國會有人死於洪水之中,或許在其他窮困國家,但不會是發生在德國。」報導中那位德國婦人難過的哭了。
對,當我看到新聞標題德國因大雨引發水災洪流,讓萊茵河畔諸多童話世界般美麗小鎮有如遭轟炸過,滿地都是瓦礫、樹木、房屋幾乎全毀,死亡人數持續增加中。這新聞讓人忍不住驚訝:這是在說德國嗎?德國會因為一場大雨就會引起水災洪流死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如果是發生在其他窮困國家還比較能理解,但德國?西歐先進國家中人民最守法做事最嚴謹,基礎建設一流的德國?德國的水利工程有這麼不堪一擊嗎?
新聞報導影片中,CNN記者說: 「為了讓您了解這次水患的範圍,我現在站的位置就是在河堤旁的旅館,淹水高度是一直到旅館的三樓,你可以看到水線痕跡,水就是淹到這麼高的高度。」
水淹3樓高? 那不成了一片汪洋嗎?人要往何處逃?
這兩日我跟人聊起這個新聞,但得到的回應有點冷。
「喔,德國嗎? 」
「我沒看新聞耶」
「有看到,但沒注意」
「德國水災,我在台灣要關心什麼?前陣子台灣還在缺水危機咧」
人性中的樂觀偏見,總覺得別人家的倒楣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免不了心存僥倖,或盲目自信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好比酒駕的人一樣。
就如同報導中奧地利居民說的:「昨天我們還坐在桌子旁邊,看著關於山的另一頭的影片,說著這一定只發生在德國,沒想到很快就淹到這邊來了,水來得非常快。」
是的,水患從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開始,現在連奧地利位處德奧邊境的薩爾斯堡郡也發生水災了,新聞報導整個咖啡座,戶外盆栽都被沖走,大水直接在街道流竄,路上民眾一個不小心,就快被水沖走。
報導中的這些地方,很多是我走過的地方,北萊茵河、貝希特斯加登郡、薩爾斯堡,有些地方還去了不只一次,貝希特斯加登郡是哪?赫赫有名的國王湖就位處這裡,貝希特斯加登鎮上有條美麗的小河經過,小河蜿蜒在德南邊境,再往前繼續走,是另一個著名景點藍紹教堂,風景如畫,西歐五國這些基礎建設完善的先進國家,人口密集度低,對自然環境的保護程度高的國家,一場大雨都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那我們呢?
如果這場雨下在你我身邊,我不敢想像。
報導中CNN氣象主播說:「你可以看到隨著越來越多,豪雨、海岸洪水、乾旱等事件發生,這都是(氣候變遷)的證據,歸根究底的原因就是,越來越暖熱的天氣,會讓水氣停留得更久,就能造成更頻繁且更強烈的降雨,就如同我們在西歐看到的一樣。」
又是氣候變遷惹的禍,但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是什麼呢?
還不是過去這幾十年來人類高度發展導致資源過度開發,對物質過度的追求以及浪費所造成環境汙染讓地球不堪負荷,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那天我去好事多的時候,在冷凍櫃看到一整櫃來自挪威北極圈的熟甜蝦,我當時還愣了一下,記得我到挪威北極圈的時候,就買了這個甜蝦嘗鮮,因為看介紹說這來自無汙染的北極甜蝦滋味鮮美,要是來到產地請不要錯過,(但其實我吃了之後覺得還好而已,因為熟甜蝦是冷凍過的,海鮮煮熟後又經過冷凍退冰,甜味大概也跟隨著解凍中一起流失了。) 我為什麼愣了一下呢,我想起了前往挪威北極圈的路程,那一路可不是普通的遙遠阿,台灣靠海海鮮之多,養殖蝦也不少,我不懂為何要千里迢迢從挪威北極圈運送這些已經不太甜的北極甜蝦來這裡販售,我記得我還跟老頭說:難怪新聞報導貨櫃缺櫃運費大漲,不需要運輸的東西都有運輸的需求了。豈料走了兩步之後,另一櫃寫著大大的南極圓鱈,還特別貴,雖然我也喜歡吃鱈魚,但我們真的需要吃來自北極的甜蝦跟南極的圓鱈嗎? 如果我沒有記錯,台灣的地理位置離赤道比極圈近多了,北回歸線以南都屬於熱帶了,真的需要吃極圈來的食物嗎? 所以我沒有買。
我知道我自己也挺愛吃些台灣沒產的莓果類,但只要是台灣本土有產的食物,我都會採買本土食材,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只買進口水果,因為全家嘴都刁尤其兩個兒子從小都吃日本進口水果,台灣的水果吃不習慣,她說她們家是注重生活品質的人。
人都喜歡舒服,我相信若環境可以,大家都會注重生活品質,但生活品質要維持需要安穩的環境阿! 西歐國家環境好人均高,那是安居樂業生活品質高的地方,環境也比台灣好,但看影片中那個超市老闆在一場雨過後說的話:這是我的人生,我的錢,現在全部完了全部都完了。人們以為的安穩其實很脆弱,一場天災財富重寫,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再難翻身,我想我可以說一個小故事,跟一場雨有關的故事。我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好,但那應該是有個分界點的,家人告訴我在我4歲的時候,那一年家裡剛蓋好漂亮的新房子,因為下雨引發土石流,房子滑落石坡全毀,我的命還是我奶奶不要命衝進去房子裡把我抱出來,才救下我這條命,奶奶存的金子沒來得及帶出來,只救出一臉驚呆的我。
家裡的錢全部拿去蓋房子了,逃出來的時候只有命一條,連衣服都沒有,從此家道中落,4歲照理來說應該有些記憶了,但我對這些事完全沒有印象,可能驚嚇過度又不懂表達,所以我從小才特別膽小吧,特別怕風雨交加雷聲震耳的雨夜,聽說奶奶剛抱出我的時候,房子就從邊坡上滑下去了,一場天災就此改變一家人的人生。
看到德國水災新聞的時候,我還沒想起這段往事,倒是文章寫著寫著才想起這件塵封舊事,一開始我只是想著,自己能做些什麼改變有助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從生活中減碳?
一個人的力量會不會太小?
只有我改變有用嗎?
這些我常常聽到的話,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麼想,也不願去做,那減碳之路只會是遙遙無期,綠色和平組織有句話說:「既然人類的行為對環境與氣候造成巨大影響,也表示只要改變人類的決策和運作模式,就有機會扭轉危機。」所以 #不要小看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滴水可穿石,#改變從你我一起做起。
要怎麼做呢?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大家可以減少肉食、聰明消費、無塑生活
報導中告訴大家消費可以盡量選擇當季、在地產品,減少運輸及存放時所需的能源。而購買的物品,無論是食衣住行或產品包裝,都以可多次使用為原則,例如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取代一次性塑膠包裝,即能減少資源消耗及背後的環境成本。
從2020開始,疫情、乾旱、水患、森林大火,這些悲劇能不能提醒地球人,我們該醒了,應該改變些什麼了?
大雨來的時候,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們都會淋濕的,地球毀了,滅絕的不會只有恐龍,還有人類。
只要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影響另一個人,那麼串聯起來的能量就大了。#一起減碳救地球,好嗎?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0的網紅薛詒丹Dan Hsue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薛詒丹 Dan Hsueh 全新單曲《 #生存偏見 》 ►► 2021.07.22 全球數位發行 ▽ Instagram|Facebook|Latest Information https://linktr.ee/danhsueh ── ── ── 巨大的城市迷宮 微渺的暈眩靈魂 「你從來不是...
樂觀偏見 在 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股盤後 — 美股再刷歷史新高 ! 川普稱階段協議至尾聲「處於最後陣痛」
週二 (26 日) 美中協議樂觀消息持續主導市場情緒,迪士尼和百思買等零售股表現出色,鼓勵華爾街擺脫疲軟的經濟數據,道瓊、標普、那指三大指數再刷歷史新高。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表示,美中兩國已接近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他與習近平關係良好,形容談判正「處於最後陣痛」,與此同時,他希望看到香港民主進展順利。
聯準會年內三度降息也提振了風險偏好,聯準會主席鮑威爾 (Jerome Powell) 週一 (25 日) 表示,貨幣政策處於有利位置,能支撐強勁的勞動力市場。
週二經濟數據顯示,11 月消費者信心連續第四個月下降,但仍維持在消費者支出穩定步伐的水平區間。
週二 (26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6.88 點,或 0.22%,收 3140.52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15.44 點,或 0.18%,收 8647.93 點。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55.21 點,或 0.20%,收 28121.68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8.69 點,或 0.50%,收 1723.26 點。
隨著黑色星期五即將到來,SPDR 標普零售業 ETF 上漲 0.6%。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 (Best Buy) 最新財報獲利和營收均優於預期,同店銷售增長 1.7%,並提高 2020 年財測,其股價一度飆升至 52 週高點,漲近 10 % 至每股 81.57 美元。
亞馬遜 (AMZN-US) 揚升 1.30%,其他尖牙股表現普遍不佳。蘋果 (AAPL-US) 下跌 0.78%;Netflix (NFLX-US) 下跌 0.97%;Alphabet (GOOGL-US) 上漲 0.56%;臉書 (FB-US) 下跌 0.41%。
昨日領漲的半導體類面臨獲利了結,NVIDIA (NVDA-US) 自歷史高點回落 1.90%;應材 (AMAT-US) 下跌 1.22%;美光 (MU-US) 下跌 1.69%;英特爾 (INTC-US) 上漲 0.15%;AMD (AMD-US) 下跌 2.01%;博通 (AVGO-US) 下跌 1.05%。
台股 ADR 漲跌互見。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0.24%;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下跌 0.86%;聯電 ADR (UMC-US) 上漲 1.22%;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0.40%。
金融股普遍下滑。花旗 (C-US) 下跌 0.29%;美國銀行 (BAC-US) 下跌 0.36%;富國銀行 (WFC-US) 下跌 0.74%;摩根大通 (JPM-US) 上漲 0.14%。
焦點個股
阿里巴巴 26 日於港交所掛牌上市,市值高達港幣 4 兆元,超越騰訊的 3.2 兆元,阿里巴巴 (BABA-US) 紐交所週二股價上漲 2.23% 至每股 194.70 美元,刷近七個月來新高。
迪士尼 (DIS-US) 影視平台 Disney+ 平均每天有近 100 萬新訂戶傳出後,其股價水漲船高,收高逾 1% 至每股 151.64 美元。
因伺服器及儲存等產品需求下滑,慧與科技 (HPE-US) 最新財報營收年減 9.2%,其股價暴跌 8.48%。
關鍵數據
美國 11 月經濟諮商局消費者信心指數報 125.5,預期 127.0
美國 10 月季調後新屋銷售年化總數報 73.3 萬戶,預期 70.9 萬
華爾街分析
週二最新經濟數據顯示,11 月消費者信心連續第四個月下降,但仍維持在足以支撐消費者支出穩定步伐的水平。
聯準會年內三度降息也提振了風險偏好,聯準會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 週一 (25 日) 表示,貨幣政策處於有利位置,能支撐強勁的勞動力市場。
加哥金斯科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 Paul Nolte 表示:「當你看一看所有階段協議評論時,市場早已做出反應,但這些消息肯定會產生一種樂觀偏見。第二,感恩節週對股市也帶來積極的影響。」
Eventshares 首席投資長 Ben Phillips 稱目前處於買消息階段:「一些貿易指標持續上升,這確實意味著對中國貿易有更多樂觀看法,這可能是正確的基本情況,如果達成了什麼協議,我預期之後可能會有一些賣新聞的狀況。」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16438?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19-11-26(美國時間)
接收投資重要資訊,阿斯匹靈官方LINE@
加入好友【 @vvx7138y 】
點擊以下連結加入
https://line.me/R/ti/p/%40vvx7138y
阿斯匹靈新書
https://pse.is/JALLK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樂觀偏見 在 小桃教主 MomoGoddes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界上沒有醜人,只有醜陋的心。」
當一直嘲諷他人外表的同時,是否也反映出自己內心的自卑?
喜歡拿小桃外貌跟某位特定人士比較,這種心態更是令人感到悲哀。
小桃或許對於自己的長相有點自我感覺良好XD
但不可否認的,大多數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樂觀偏見。
今天不想太文謅謅,總而言之,小桃教主對於自我的外貌有著一定程度的自信XD
而這樣的自信並非用激的用比的或用其他方式就能消弭
想不斷拿小桃跟某個孩子比較藉以揶揄小桃?小桃覺得自己不管外貌還內心皆完勝(✿´ ꒳ ` )
同樣是舊照回顧><黑絲的評價意外的好呢
★★★臨時活動★★★
按此專頁讚+底下留言「_ _ 覺得小桃教主最美了」+公開分享此貼文
不用抽 直接送Fan Sign!!!(_ _裡的字會用在FS裡)
Click the like button on this fan page, leaving a comment "It is ___ opinion that Momo is the most beautiful goddess." and sharing this post in public, you can get one Fan Sign.(Write your name in ___ .)
樂觀偏見 在 薛詒丹Dan Hsue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薛詒丹 Dan Hsueh 全新單曲《 #生存偏見 》
►► 2021.07.22 全球數位發行
▽ Instagram|Facebook|Latest Information
https://linktr.ee/danhsueh
── ── ──
巨大的城市迷宮 微渺的暈眩靈魂
「你從來不是一個人」
也許是因為不確定終點方向
也許是不小心失於漩渦暗藏
各自孤獨 載浮載沉
看生存偏見之外
這城市多少遺珠之憾
── ── ──
【生存偏見 Survival Bias】
終點 只剩下幾個彎
小心一點 別輕易迷失心的方向
學著樂觀 看生存偏見之外
這城市多少遺珠之憾
分不清多遠 當夜色昏暗
看不見左右 依然努力證明存在
潛意識作怪 到底是為了滿足誰的期盼
究竟值得不值得
迷了路該怎麼怎麼辦
一瞬間這世界就倒反
無論多用力都找不到答案
服從了就這樣這樣吧
順其自然也沒那麼難
放下成見別自命不凡
分不清多遠 當夜色昏暗
看不見左右 依然努力證明存在
經歷過試探 不再去為了滿足誰的期盼
不管值得不值得
迷了路該怎麼怎麼辦
一瞬間這世界就倒反
無論多用力都找不到答案
服從了就這樣這樣吧
順其自然也沒那麼難
放下成見別自命不凡
── ── ──
製作人 Music Producer|翁光煒 Wico Weng
共同製作人 Co-producer|薛詒丹 Dan Hsueh
曲 Song|薛詒丹 Dan Hsueh & 翁光煒 Wico Weng
詞 Lyrics|薛詒丹 Dan Hsueh
編曲 Arrangement|翁光煒 Wico Weng & 張少瑜 Charles Chang
鍵盤 & 合成器 Keyboard & Synthesizer|張少瑜 Charles Chang
吉他 Guitar|翁光煒 Wico Weng
貝斯 Bass|簡道生 Dawson Chien
鼓 Drums|紀冠宇 Kuan & 翁光煒 Wico Weng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薛詒丹 Dan Hsueh
製作協力 Production Assistant|郭俊麟 Chun Lin Ku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邱建鈞 J-Jyun Ciou @玩痛音樂工作室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邱建鈞 J-Jyun Ciou @玩痛音樂工作室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陳陸泰 A-Tai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原艾母帶工程錄音室 Mugwort Mastering
封面視覺設計 Visual Design|徐庭穎 Hsu Ting Ying
單曲文案 Copywriting|楊郁群 Sabina Yang & 薛詒丹 Dan Hsueh
企宣統籌 Promotion Manager|曾楚芳 Chu Fang Tseng
發行協力 Digital Distribution|街聲 - Packer派歌
樂觀偏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東方直布羅陀爭霸戰:日本如何完勝大英帝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槍是在馬來亞打響的
一個國力懸殊的亞洲民族
如何以少勝多,以劣勝優
挑戰稱霸多年的大英帝國而成功了
馬來半島最南端,是號稱「東方直布羅陀」的要塞堡壘——新加坡。它是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明珠,也是白人殖民的象徵性存在。這樣一座堡壘,人們普遍認為是座難以攻克的要塞。德國元帥戈林說:「要攻陷新加坡,需要五個師團的兵力、以及一年半的時間才行。」但是日本沒有這樣的資源與時間。邱吉爾這樣評論馬來亞作戰:「日本在戰前便針對地形與條件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是一場準備周到的大規模計畫。」辻政信卻認為真若如此的話,這場爭奪戰大概還可以再縮短一個月。所以到了戰後,日英雙方對於作戰過程的論述依然沒有交集。
日本面對外交上的ABCD包圍,國內的壓力日趨嚴重。當時日本內閣一心只想透過發動戰爭紓壓,如同他們在過去常做的那樣。新加坡爭奪戰正是日本為確保利益的同時,也為自己的開戰動機建立藉口的一個突破點。負責馬來亞與新加坡防衛的英軍將領們,全都深信日軍不會從馬來半島登陸。英軍在馬來亞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對於防衛是充滿了自信。英國人的自信、樂觀、誤判,特別是偏見等種種心態複雜交織,才使得日軍獲得了萬分之一的成功機會。
1941年12月8日,外號「馬來亞之虎」的山下奉文從泰國登陸,一路戰戰兢兢的殺進馬來亞。在裝備不足、訓練不夠的情況下,日本軍把裝備精良、固守陣地的英軍殺得片甲不留。日軍出奇制勝,繞過不可能通過的地方,開山闢嶺截斷敵軍退路。人肉浮橋、銀輪部隊、邱吉爾補給,都成為馬來亞作戰的代名詞。邱吉爾讚揚:「日軍不管哪支部隊,都相當熟稔叢林戰」。事實是日軍的膽大妄為以及果敢向前,才是換得戰後的讚美與肯定的原因。
新加坡淪陷使得大英帝國威風掃地,日本取得在當地不到4年呼風喚雨的日子。辻政信認為,兩大帝國爭權奪利,最後得益的是包括新加坡在內的眾多東南亞國家。新加坡的陷落正如邱吉爾一語所道破:「是命運的轉捩點」。英國雖然最後贏得了戰爭,卻失去了亞洲的殖民地,在馬來半島也面臨到民族革命的波濤衝擊。讓英國喪失了120年來的威嚴。日本雖然贏得了戰役,最後卻是輸掉了戰爭,好諷刺的對比。
開戰之前,辻政信作為台灣軍研究部成員之一,利用台灣的地理之便,開始進行熱帶雨林作戰的研究,為全軍蒐集熱帶地區作戰的必要相關資料。這些成果最後都成為確保南方作戰勝利的基石,台灣成就了日軍在東南亞發動閃電戰的可能。
作者介紹:辻政信
1902年,出生在石川縣的一個貧寒之家。他因為嚮往軍人生涯,所以很早就進入名古屋陸軍幼校就讀。由於學業優異,廣受軍中長官矚目,陸軍大學畢業時名列前茅。
先後服役於上海、滿洲等地,期間受到石原莞爾的思想影響,開始傾向大亞洲主義。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奉派擔任攻佔馬來半島的日本第25軍作戰主任,身先士卒率領部隊突破戰線,僅僅用了55天佔領馬來半島、70餘天攻陷新加坡,此後被奉為「戰爭之神」。
和平後,從中國潛逃回日本,並在1959年選上日本參議員,著有多本二戰相關著作。1961年於東南亞失蹤,結束了他傳奇性的一生。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樂觀偏見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0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nZz9MV5-gP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www.easyshopping.hk/vendors/ba-da-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本港確診病例突破800宗,酒吧、卡拉OK、美容院等高風險場所相繼有人中招,哪些場所需要關閉引起爭議。抗疫需要社會上下一心,人人願意忍痛付出,大我先行小我居後,然而現實往往是另一回事。關閉高風險場所牽涉太多利益,有人想保住生意,有人想政府用公帑「包起」停業所有損失,有商舖業主則不願大幅減租共渡時艱。政府面對不同利益及業界壓力,左顧右盼進退失據,社區防疫一再「漏招」,過去數天政府終於先後宣布下令卡拉OK和酒吧關閉,未免姍姍來遲。為了整體社會利益,社區防疫措施不能不做,經濟代價應合理合度攤分,政府應支援業界和打工仔渡過難關,業界和商舖業主對社會亦要有所承擔,不能堆砌藉口推搪。
蘋果頭條
港台記者追問世界衞生組織高層人員台灣會員資格觸發的政治風波越演越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昨火上加油,主動發表聲明,指控港台的表達有違「一個中國」原則,直指廣播處長梁家榮須對此負責。傳媒沒預設立場的提問,竟變成當權者扼殺新聞自由的罪名,引起社會譁然,港台企硬向政府說不,指審視內容後認為並無違反「一國兩制」;港台工會更批評邱舉動令人心寒,形容港台「已失去發問的自由」。
港台英文節目《脈搏》(The Pulse)記者唐若韞上月底訪問世衞助理總幹事艾沃德(Bruce Aylward)時,問及世衞是否會重新考慮台灣會員資格,艾沃德先沉默約10秒,其後稱聽不到提問,之後突然中斷視像通話。唐再致電並提問,艾沃德只稱中國抗疫表現很好,堅持不提台灣,草草結束訪問。艾沃德窘態經社交媒體廣傳,引來國際輿論廣泛關注,世衞事後罕有發聲明回應,指台灣成員國資格由成員國決定。
東方正論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摧毀全球經濟,情況不僅堪比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有人甚至形容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殺傷力極之驚人。尤其是環球金融市場一片驚濤駭浪,破產及債務違約潮一觸即發,新一輪金融海嘯隨時殺到埋身。香港作為細小外向型經濟體,稍有風吹草動都無法獨善其身,港府抗疫無能,救市無方,恐怕一個巨浪翻來將死無葬身之地。
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數已突破九十三萬,死亡人數超過四萬八千,當中疫情最嚴重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甚至揚言死亡人數或達廿四萬,反映疫情重創各國的冰山一角。為了對抗疫情,全球多國不得不採取封城封關、停市停工等極端措施,國際旅客往來陷於停頓,市面商業活動陷於癱瘓,工廠停產更打亂甚至打斷全球供應鏈,這一波經濟衝擊將是全球性,沒有地方能夠幸免。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襲擊全球,牽動國際政治博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再度表態,美國將傾盡全力,協助台灣在世界衞生組織「發揮合適作用」;台灣官方也頻頻以抗疫之名,爭取五月參加世界衞生大會(WHA),並且展開「口罩外交」。眾所周知,台灣能否「重返」世衞,關鍵在於北京的態度,以目前兩岸關係之惡劣,幾無可能。明知不可為而為,台美目的在彰顯盟友狀態,凸顯台灣的國際存在及遭受「打壓」,令北京尷尬。
中美在疫情爆發之後展開激鬥,刀光劍影。這是美國對華戰略以遏制為主軸的必然,台美關係亦因此急速升溫,聯手對抗北京。台灣的外長吳釗燮與「美國在台協會」簽署「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共同對抗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冠肺炎病毒」;美國國會推動的「台北法案」近日被簽署成法,表達美國支持台灣維持「邦交」、參與國際組織活動。
經濟社評
歐美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感染人數急增,全球確診個案逼近100萬宗,美國卻諉過於人,試圖將責任推卸給中國。華府應放下傲慢與偏見,汲取中國和亞洲的抗疫經驗,並加強合作,才有望盡快控制疫情。
截至本港時間昨晚11時,美國確診數目突破21萬宗,死亡人數增至5,165人之際,美媒引述情報機關的機密報告,指中國確診和死亡人數都有所漏報,官員甚至指中方提供假數據。連表明不再說「中國病毒」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亦說中方的數字有點樂觀。
美方再就疫情挑起外交罵戰,明顯是為華府防疫不力轉移視綫,因美國感染人數是全球之冠,而且還在爆升中,最終死亡人數可能增至逾20萬,有必要找代罪羔羊。美方以中國作為疫情爆發的源頭,認為僅81,591人確診,3,318人死是不可能,指摘中方瞞報,導致美國無法準確掌握到中國疫情的真實數據,影響其防疫策略大失預算,從而令中國背上防疫不力的「黑鍋」。
樂觀偏見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從「樂觀偏見」的角度來看,像這種「自認 ... 的推薦與評價
從「樂觀偏見」的角度來看,像這種「自認幸福與否」的調查其實都會得到過度正面的結果,若是反過來問「你認為台灣大多數其他人是否幸福」,得到的結果應該就不一樣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