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子裡的夢》出版一個月,這段時間來參加了許多節目,分享對於這本書的看法,也收到許多回饋。自己不是一個太善於言詞的人,但對於每個有機會面對讀者的可能,都非常開心也珍惜,讀到社群上或私下來自讀者的觀後感,也讓我知道文字真的有去到更遠的地方。
在一次次談論這本書的過程當中,發現我距離這本書更加靠近了,也能漸漸用言語表達那些隱微的訊息,彷彿我也是一位讀者,探索關於這本書已知與未知的種種。
謝謝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邱祖胤記者的採訪,之後也有更多訪談,再陸續與大家分享。
————————————————————————
《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
博客來: https://bit.ly/3qMVxm8
誠 品: https://bit.ly/3xg9HPq
讀 冊: https://bit.ly/3jIvrzd
金石堂: https://bit.ly/3ykoatv
#黑盒子裡的夢 #DreamingInTheBlackBox
IG: www.instagram.com/pengshaoyu
https://bit.ly/3jZKrr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未來的未來》到底想說什麼?穿越時空的規則是什麼?未來的妹妹難道只是小訓的幻想嗎? 相信很多人在看完了細田守導演的最新作品《未來的未來》之後,都有不少的疑問。我們在上週很榮幸地訪問到了細田守,跟他聊了他的最新作品,就請教了他這些問題。 這部動畫雖然製作水準一樣非常地高,但不管是故事格局或是敘事方...
楊德昌 訪談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一心一藝」堅守一份職業四十年?
這個問題和怎麼經營一段婚姻四十年一樣難啊…
我自已在廣告行銷領域工作快二十年,雖然喜愛這份工作,但有時候也會覺得倦怠,不過看了『一心一藝-說來聽聽』杜篤之的直播訪談,突然有種「被開釋」的頓悟感。
杜篤之先生被譽為「國際音效大師」,入行四十多年,曾在多部國片、華語片、外語片擔任音效師的工作,他用過人的專注力,從零開始不斷累積音效資料庫,和楊德昌、侯孝賢與王家衛等知名大導演多次合作;在四十多年的職人生涯中,杜篤之獲得12座金馬獎,是金馬獎單項獎獲獎次數最多的紀錄保持人。
在直播中,主持人黃子佼問杜篤之:
『四十年的職業生涯是怎麼做到「一心一藝」?』
杜篤之說:
『我因為「興趣」走入了音效的領域,但只靠興趣是走不遠的…後來這份「興趣」變成了一種「責任」,我開始在工作裡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術和眼界,慢慢地,這份職業變成了一種「樂趣」….」
我在《恆毅力》書中讀到一個故事,正好呼應杜篤之傳達的「職人精神」。
有人問三個砌磚工匠在做什麼,這三個工匠卻分別給了三種不同的答覆。
第一位工匠說:「我正在砌磚。」
第二位工匠說:「我正在蓋教堂。」
第三位工匠說:「我正在蓋一間將來會名留青史的大教堂。」
對第一位工匠而言,砌磚只是「工作」;對於第二位工匠來說,砌磚是建造教堂的「技能」。然而,第三位工匠卻將砌磚當成自己的「天職」。
雖然是同一份工作,但「意義」卻是因人而異。這種心態的差異,會直接影響一個人在工作中的滿足感、成就感,甚至左右一個人能否長期持續從事這個工作的因素。
杜篤之用四十年的時間詮釋了「一心一藝」的職人精神,真的是我心目中的大神。
很感謝百富企劃這系列「一心一藝的-說來聽聽」直播訪談,邀請4位大師分享寶貴的人生經驗,真的獲益良多。
百富相信匠人為本的理念,有他們數十年堅守自己崗位才成就出色的威士忌,透過這一系列職人訪談呼應百富「一心一藝」的品牌精神:
『一心,得以成就一藝,唯有專注,才能成就最佳威士忌。』
之後,百富還安排了許多精彩的直播訪談:
7/24 21:00 當代雕塑創作家 席時斌先生
7/31 21:00 霹靂布袋戲 黃文章董事長
大家可以上百富官方YouTube頻道看看喔。
我尤其鍾愛百富14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這是一款由百富首席調酒師親選熟成14年的橡木桶,再過桶自加勒比海蘭姆酒桶所精心製成的。
金黃色的酒液,帶著熱帶果香,口感濃厚圓潤,可以細細品出精緻的職人口感,推薦給喜愛威士忌的你。
#Balvenie
#一心一藝
#百富單一麥芽威士忌
楊德昌 訪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一》第一幕,參加婚禮的NJ回家拿東西,但到家之後,卻忘記到底要拿什麼(過了幾分鐘後觀眾才會知道他是要回去拿名片),他就像是一個平凡的中年男人,到了這個年紀開始有點忘東忘西,但是,眼前的瑣碎易忘,過去的記憶總忘不了。
⠀⠀⠀⠀⠀
不論是NJ,還是念真。
⠀⠀⠀⠀⠀
吳念真說,他一開始本來想推掉這個楊德昌交付給他的重大任務:這部電影的男主角。雖然這個角色「南峻」的英文縮寫「NJ」,根本也是他的筆名「念真」英文縮寫(楊德昌編構故事時擅用英文思考),楊德昌從構思角色開始就是以他為藍本,但他不想擔票房失利這個風險,後來才知,這是楊德昌看他的細微觀察,「累」。
⠀⠀⠀⠀⠀
當時他拍完第二部長片《太平。天國》票房跟評價都失利(沒有第一部長片拍過世父親的《多桑》好),吳念真轉向拍攝廣告跟主持節目,特別是後來影響三立電視台一連串的「台灣行腳類節目」的台灣地理雜誌系列(像在台灣的故事、台灣尚青)的濫觴,也可能還是現在台灣人對他草根印象最深刻的節目:TVBS台的《臺灣念真情》。
⠀⠀⠀⠀⠀
吳念真說,在弄《臺灣念真情》的那陣子很忙,雖然不拍電影也不寫劇本了(但開啟了名稱源自小林正樹導演的戰爭巨作《人間の條件》的舞台劇系列),但這個講述台灣人民各種點滴故事的節目,還是耗費他很多心力。
⠀⠀⠀⠀⠀
不管是他跟小野一起在中影策劃楊德昌的第一次電影經驗的《光陰的故事》,還是楊德昌第一部電影長片《海灘的一天》的編劇,做為跟楊德昌合作過無數次的朋友,如今看來已是楊德昌電影世界的完美句點,也許,會選擇他擔任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可能也是一種宿命式的註定──因為這也是個談論NJ已經錯過的初戀故事。
⠀⠀⠀⠀⠀
1986年,在楊德昌開拍最後得了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恐怖份子》,與他齊名的另一位台灣電影新浪潮導演侯孝賢,也在拍攝「念真」的初戀故事:《戀戀風塵》。
⠀⠀⠀⠀⠀
可能對吳念真有些認知的人也許會知道,他的本名吳文欽,之所以會有這個筆名「念真」(思念阿貞),是當年妹妹幫他寄稿到出版社時取的,後來他自己想改掉,出版社就告訴他「你就把你的姓『吳』加上去,就是不思念了啦」,「吳念真」這個名字隨後也變成他的招牌。後來,在侯孝賢的訪談書《煮海時光》裡,他說,會拍這部電影,也有點像是在幫他解這個過去,解這個念念不忘的記憶。
⠀⠀⠀⠀⠀
侯孝賢拍他的初戀故事成了《戀戀風塵》,過了十四年,楊德昌把一部份的自己,再加上一部份的「NJ」的初戀故事,就成了《一一》。
⠀⠀⠀⠀⠀
⠀⠀⠀⠀⠀
NJ在飯店巧遇了已經三十年沒見的初戀情人,她用台語(這也是楊德昌給的細節:NJ面對妻子都是說國語,只有面對她時才說台語)在短短幾分鐘就露出女人的三種神奇面貌:顧作鎮定,激動難耐,瞬間收起情緒,NJ外表雖然沒有任何一絲動搖,但他之後的神情都有些若有所思,他的內心不停地翻動著。
⠀⠀⠀⠀⠀
後來,他有個機會,終於可以讓他跟初戀情人在日本說清楚講明白(為什麼設定去日本,照楊德昌特別加上去的意義是「日本是他們年輕時代的舊台北」),讓他回到過去,安靜地告訴她已經冷卻的情感真相,「他為什麼離開」,「為什麼要斷了這段感情」,初戀情人跟他說「我們可以重新開始」,NJ沒回答。
⠀⠀⠀⠀⠀
即使,NJ在最後一瞬間告訴她:「我從來沒愛過另外一個人」,這個情感最沉重也是她最想知道的答案,但這也他考慮了很久很久的答案,即使他們現在的狀態是最好的、最幸福的,但他知道,他已經沒有選擇了。
⠀⠀⠀⠀⠀
經歷了人生重大選擇,NJ回到台灣,告訴暫時離開他、不曾愛過,但對她有責任的太太,說:
⠀⠀⠀⠀⠀
「妳不在的時候,我有個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候的日子,本來以為,我再活一次的話,也許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只是突然間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那個必要,真的沒那個必要。」
⠀⠀⠀⠀⠀
NJ如念真,在職場上疲累,為了堅持自己的原則(雖然日本人大田一直說他是個「good man」),錯過了很多事物,也錯過了很多感情,但楊德昌跟NJ都知道,人生已經走到了這一途,這樣的選擇,可能是早就已經決定好的。
⠀⠀⠀⠀⠀
現在要做的其實不是後悔,也不是放棄,而是要把握在那個選擇過後,留到現在還存在著的事物、留在自己心裡的情感。
⠀⠀⠀⠀⠀
背負著這些,努力地繼續活下去。
楊德昌 訪談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未來的未來》到底想說什麼?穿越時空的規則是什麼?未來的妹妹難道只是小訓的幻想嗎?
相信很多人在看完了細田守導演的最新作品《未來的未來》之後,都有不少的疑問。我們在上週很榮幸地訪問到了細田守,跟他聊了他的最新作品,就請教了他這些問題。
這部動畫雖然製作水準一樣非常地高,但不管是故事格局或是敘事方法都跟以往不同,也因此細田守導演特別跟我們解釋了他的用意。相信你看完了今天的訪談之後,也會跟我們一樣,對於《未來的未來》有了更深的了解。
另外我們還問了他一些有關於『電影』方面的問題,而他的回答也很有趣,而且竟然跟台灣電影有密切的關係。想要更認識這位大師的觀眾們要記得看到最後喔!
《未來的未來》教我的三件事 ☞ https://youtu.be/_38m0UBbz-0
200秒懂《怪物的孩子》動畫大師 細田守 ☞https://youtu.be/JK0iglaVFHQ
#細田守
#未來的未來
#專訪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rrpHMcRvV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EE-ROiiZ9rEwQgxYHYVmbCfqF3Q)
楊德昌 訪談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堪稱台灣當代藝術最重要指標之一的姚瑞中,近來主編《攝影訪談輯》,透過專訪眾多攝影師,為台灣藝術留存文字、圖像記錄,以之與國際藝術接軌。其個人最新作品為《巨神連線》,自陳是夢中受神祕力量召喚,數度環島台灣,車馳20000公里,拍下三百多尊中大型神像。這段過程於他而言,是對庶民宮廟文化的學習之旅,是重新對人與神關係的再發現、再思維,同時也是他一路以來荒謬美學的具象體現。
姚瑞中,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橫濱三年展、亞太三年展、台北雙年展聯動計劃、上海雙年展等。工作資歷計有天打那實驗體團長、楊德昌電影美術指導、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台北市立美術館與國美館典藏委員、文建會駐村計劃、國家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及新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台北獎、高雄獎、台北數位藝術獎、台北公共藝術、台北攝影新人獎、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劃、澳門藝術館等評審委員。曾赴舊金山海得嵐藝術中心、倫敦蓋斯沃克藝術家工作室、紐約ISCP及蘇格蘭Glenfiddich駐村。作品被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澳洲昆士蘭美術館、美國康乃爾大學美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單位典藏。
新聞連結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20180212/129698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L3g_YPXm1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