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想1天讀完3本書嗎?
~《#超快速讀書法》心得」
.
「讀書的能力就像肌耐力,也是要持續鍛鍊,不進則退的」這是我在Zen大的讀書法課程上印象最深的話。
後來呢?上完課就馬上變厲害嗎?
當然沒有。
經過幾年練習,有時勤奮地一天讀三四個小時,更常是好幾天只翻開書15分鐘;
今年終於可以輕鬆達成一天讀完三本書了(淚)
.
這次的《超快速讀書法》,讓我複習了些快速讀書要訣之餘,也有不少新的學習,例如把快速讀書更系統化。
1. 先從連續看書15分鐘做起
2. 每天都看,看一個月
3. 提升難度,挑難一點點的書
4. 越級打怪,讀更難的書
5. 注意生理時鐘,要把難度拉起來時,不要在下午兩點到四點挑戰
6. 看簡單到不屑一顧的『簡介、百科、入門、簡史』建立該學門地圖感
7. 不求在書中追求意義,先求讀了後有用的書
8. 不要只讀一種書,建立讀書九宮格,多主題、多難度的鍛鍊思考肌肉
9. 辨識作者的問題、答案與論證
10. 不追求精讀,追求快讀
.
有沒有很像鍛鍊肌肉?
1. 先從每天做一分鐘棒式開始開始
2. 每天都做,連續做一個月
3. 提升難度,挑戰死蟲 跟 深蹲
4. 越級打怪看看,挑戰RDL
5. 注意生理時鐘,不要在睡不飽吃不好,或者生理期的時候去鍛鍊
6. 練習一些你以為很簡單的像是2kg划船、臥推,建立對身體的掌握度
7. 不求做了訓練延年益壽,先從腰痠背痛少一點開始
8. 不要只做一種運動,記得要練練戰繩、Monkey Bar 等等
9. 辨識每個動作在鍛鍊哪塊肌肉,做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那裡
10. 不追求動作零錯誤,追求不受傷又可以提升重量
.
如果你讀書很快,這本書就沒用嗎?我覺得不會,例如以下兩個部分我覺得挺有收穫
1. 和製漢字:
「和製漢字」的概念是本書最有趣的假說,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看,又十分切中時代精神。
所謂「和製漢字」指的是現代中文吸收西方學術與生活概念,是從清朝末年大批留學生去日本接受到明治維新後的思潮開始。
因此很多中文詞看似有三四個字,其實是一個英文字的翻譯,一個中文詞是個完整的英文字。
例如「消費者」,並不是「消+費+者」三個字組成的,而是由consumer這個概念翻譯過來的。
衍伸來說,我們的生活由大量西方概念與語彙構成,很多概念是西方概念用中文說出。
不知道是不是這原因,我常覺得看谷歌翻譯英翻中的文章滿順的。
2. 區分作者的「問題、答案」與論證。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有些書人家說是經典,自己看的時候卻覺得陷入五里霧裡面。
好一點的像是《反脆弱》,作者學識豐富,舉例可以從美索不達米雅平原一路講到投資與金融危機。
但你難免會想:一定要寫這麼多才能證明這個論點嗎?拿掉某部分,這本書的江湖地位還成立嗎?
這些令人疑惑的部分就是論證
有些書用統計(像《真確》),有些用歷史與邏輯推演,
也有些用企業案例(《行銷4.0》)。
本書提到,你想要的話可以姑且相信作者的善意,不懷疑作者的論證,這樣可以有效提升讀書速度。等相關知識多了些再回來補看論證都好。
你說,我們不是要批判性思考嗎?怎麼可以照單全收?
可以這樣想看看,如果我們讀書目的是求有用,批判思考的是這本書的結論與做法是否派得上用場呢?論證對不對,可不可以不是優先考量呢?
.
我覺得讀書是很個人的事,但讀得快是有些共同方法可以自我鍛鍊的。
最有趣的是,多看幾種方法,都試個幾次,也許妳就創造出自己的獨門讀書法了。
.
祝大家防疫期間多讀書,很快就越讀越快、心得越多喔
棒式 一天 幾次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8歲才開始重視保險的故事】
20幾歲做電視節目時,企劃過許多保險相關議題。
無感,因為當時年輕力壯,身邊沒什麼人有健康意外發生。
30幾歲開始轉行,周邊許多認識的人開始意外生病連發,朋友都在聊保險。
無感,因為我精氣神都放在進修與創業,而且接保險電話接到很煩。
37歲時某一天,突然有感自己已經坐三望四有點年紀,卻連一張基本保單都沒有實在有點害羞,似乎少了一點保障感;於是同一日我去找了理專,為自己辦理了基本醫療、重大疾病與意外險,也買了儲蓄型保單。本來想連同筋肉爸爸的保單一起買,但後來想到婆婆有幫他從小投保(只是不知道保了什麼),當下就把規劃出來的額度,挪到自己儲蓄險投保。
一念之差,一個多月後,筋肉爸爸中風了,錢開始從我的戶頭「以每日計費」方式噴出去;付到後來,我非常守財奴個性的人,竟然把一疊鈔票遞出去已經無感,反正我賺什麼都留不住,左手進錢右手付錢,這些鈔票就只是個過客。
原來,因為筋肉爸爸有的保險,就只有每日住院險1500元!假如當初我沒有一念之差,好好幫他投保下去,那我在前幾個月,就不至於為他的看護費、住院費、醫療費、復健費....發慌!!
總之筋肉爸爸因為已經重大疾病,他這一生也是什麼保險都無法投保了,於是我開始正視自己與兒子的保險。譬如我是個家庭經濟支柱,就得好好規劃萬一我生病或者意外無法工作時,可以支持無收入期間的醫療支出。
譬如,我最常出沒健身房與運動場合,這些地方,可能會有什麼意外呢?
雖然說自己已經很熟悉運動器材的操作,但難保萬一勞累時,運動中不會發生受傷意外;或者,來個水逆「被別人傷害」。
譬如以前筋肉爸爸在連鎖健身房當教練,就有過幫客戶調整負重時,對方急著拿起重量結果活生生槓片壓住他的手指導致骨折,石膏打了一個月才能拆;或者我們在教學時,被不熟悉動作控制的學生踢到、壓到腳指手指、甚至被啞鈴與壺鈴砸到......
我記得很久以前,在教學生拿啞鈴做棒式划船動作時,就曾經因為靠太近被啞鈴K到頭。
運動者本身,不論新手老手,都可能在不熟悉器材與動作、疲勞狀況下發生意外。過去幾年跑健身房運動時,看過多次直接有119救護人員衝進健身房用擔架架走運動者;有幾次是運動者負重運動時沒評估好重量,結果被槓鈴壓住、敲傷、或者從跑步機上跌下來......去年也發生幾起重大運動意外上了新聞,事實上,只要運動的確就要格外注意安全。
另外我也常常聽同學們說,去健身房運動完,置物櫃的私人物品被偷(還有上鎖呢);又或者現在很多計時健身房,置物櫃有時候懶得上鎖,上個廁所包包內重要的證件、卡片不翼而飛;原來,健身意外也可能遭遇「被偷竊」的財物損失!
我也曾聽朋友說,健身房的團體客人數沒有控管好,結果做槓鈴有氧時,有同學被旁邊同學用槓鈴打到,導致當場見紅...結果受傷的同學對不小心打到人的同學索取醫療費用,搞到雙方與健身房都雞飛狗跳:一個受傷痛的心情不爽、一個打傷人不是故意、健身房沒控管人數有疏失、團課老師現場沒有監控好也沾了一身腥.....原本快樂的運動消遣,頓時讓一群人壓力荷爾蒙爆炸!
學員的運動意外,我認為首要應該建立在有專業的教練指導下、好的健身環境規劃下,才能夠盡量避免發生。
又或者去健身房,大型健身房投保的「公共意外責任險」,其實主要被保障的是健身房業主,若第三人受傷時,理賠必須符合申請人「正常使用器材受傷」條件;到底什麼是正常使用?什麼又會被界定為不正常使用?這就有很多可以爭執與模糊的空間了,因為許多健身老手,對於健身器材都有許多獨門的用法,這對於保險定義,就可能被界定為「不正常的使用」,往往難以被相關規範而認定,若不慎受傷也只能自認倒楣。
過去在沒有健身產業蓬勃發展時,運動意外受傷的時候只能從意外險、定期壽險、特定活動險、旅平險...裡面某些項目來申請理賠,很少有專屬為運動族群而設計的保險。
但是萬一發生了,現在其實也有相關的保險可以保,例如和泰產險的和泰線上投保網,就可以找到健身族群可以參考的商品,對於健身愛好者與日常有運動習慣的朋友都是很不錯的選擇,裡面還幫運動愛好的朋友們,規劃了保障運動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意外狀況,也貼心為後續可能因為受傷造成的醫療支出規劃了保障,很特別的部分是在運動環境中的置物櫃損失、不小心傷害到別人,他人索取醫療費......等突發事件,和泰線上都能讓健身運動族群有事無恐,當然大家也要留意實際狀況依照個別案例而定唷!
現在網路生活普及,想要買保險也不需要特別找個保險人員,跟你一對一分析跟規劃,和泰線上現在是網路投保便利又方便的平台,也有許多針對不同族群需求所設計的保險專案,很便利的可以自己從平台上自己線上申請與研究保單內容、試算保費,免去找保險規劃人員的尷尬。
➡️自己的保單自己研究起來➡️和泰線上投保網 https://ec.hotains.com.tw/
以前覺得保險就是花了錢也用不到,很浪費錢;
真的當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後,才知道:
如果有保險,就是人生低潮時一個強力拯救臂膀,而且不需要去哀求任何人。
如果是能力範圍內,適當的保險可以解決許多煩憂;#和泰線上投保網,也是值得熱愛運動的族群去研究看看的喔!
和泰產險
#和泰線上 #和泰產險 #健身族群 #運動保險 #運動族群 #意外傷害險 #有事無恐 #健健美
棒式 一天 幾次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8歲才開始重視保險的故事】
20幾歲做電視節目時,企劃過許多保險相關議題。
無感,因為當時年輕力壯,身邊沒什麼人有健康意外發生。
30幾歲開始轉行,周邊許多認識的人開始意外生病連發,朋友都在聊保險。
無感,因為我精氣神都放在進修與創業,而且接保險電話接到很煩。
37歲時某一天,突然有感自己已經坐三望四有點年紀,卻連一張基本保單都沒有實在有點害羞,似乎少了一點保障感;於是同一日我去找了理專,為自己辦理了基本醫療、重大疾病與意外險,也買了儲蓄型保單。本來想連同筋肉爸爸的保單一起買,但後來想到婆婆有幫他從小投保(只是不知道保了什麼),當下就把規劃出來的額度,挪到自己儲蓄險投保。
一念之差,一個多月後,筋肉爸爸中風了,錢開始從我的戶頭「以每日計費」方式噴出去;付到後來,我非常守財奴個性的人,竟然把一疊鈔票遞出去已經無感,反正我賺什麼都留不住,左手進錢右手付錢,這些鈔票就只是個過客。
原來,因為筋肉爸爸有的保險,就只有每日住院險1500元!假如當初我沒有一念之差,好好幫他投保下去,那我在前幾個月,就不至於為他的看護費、住院費、醫療費、復健費....發慌!!
總之筋肉爸爸因為已經重大疾病,他這一生也是什麼保險都無法投保了,於是我開始正視自己與兒子的保險。譬如我是個家庭經濟支柱,就得好好規劃萬一我生病或者意外無法工作時,可以支持無收入期間的醫療支出。
譬如,我最常出沒健身房與運動場合,這些地方,可能會有什麼意外呢?
雖然說自己已經很熟悉運動器材的操作,但難保萬一勞累時,運動中不會發生受傷意外;或者,來個水逆「被別人傷害」。
譬如以前筋肉爸爸在連鎖健身房當教練,就有過幫客戶調整負重時,對方急著拿起重量結果活生生槓片壓住他的手指導致骨折,石膏打了一個月才能拆;或者我們在教學時,被不熟悉動作控制的學生踢到、壓到腳指手指、甚至被啞鈴與壺鈴砸到......
我記得很久以前,在教學生拿啞鈴做棒式划船動作時,就曾經因為靠太近被啞鈴K到頭。
運動者本身,不論新手老手,都可能在不熟悉器材與動作、疲勞狀況下發生意外。過去幾年跑健身房運動時,看過多次直接有119救護人員衝進健身房用擔架架走運動者;有幾次是運動者負重運動時沒評估好重量,結果被槓鈴壓住、敲傷、或者從跑步機上跌下來......去年也發生幾起重大運動意外上了新聞,事實上,只要運動的確就要格外注意安全。
另外我也常常聽同學們說,去健身房運動完,置物櫃的私人物品被偷(還有上鎖呢);又或者現在很多計時健身房,置物櫃有時候懶得上鎖,上個廁所包包內重要的證件、卡片不翼而飛;原來,健身意外也可能遭遇「被偷竊」的財物損失!
我也曾聽朋友說,健身房的團體客人數沒有控管好,結果做槓鈴有氧時,有同學被旁邊同學用槓鈴打到,導致當場見紅...結果受傷的同學對不小心打到人的同學索取醫療費用,搞到雙方與健身房都雞飛狗跳:一個受傷痛的心情不爽、一個打傷人不是故意、健身房沒控管人數有疏失、團課老師現場沒有監控好也沾了一身腥.....原本快樂的運動消遣,頓時讓一群人壓力荷爾蒙爆炸!
學員的運動意外,我認為首要應該建立在有專業的教練指導下、好的健身環境規劃下,才能夠盡量避免發生。
又或者去健身房,大型健身房投保的「公共意外責任險」,其實主要被保障的是健身房業主,若第三人受傷時,理賠必須符合申請人「正常使用器材受傷」條件;到底什麼是正常使用?什麼又會被界定為不正常使用?這就有很多可以爭執與模糊的空間了,因為許多健身老手,對於健身器材都有許多獨門的用法,這對於保險定義,就可能被界定為「不正常的使用」,往往難以被相關規範而認定,若不慎受傷也只能自認倒楣。
過去在沒有健身產業蓬勃發展時,運動意外受傷的時候只能從意外險、定期壽險、特定活動險、旅平險...裡面某些項目來申請理賠,很少有專屬為運動族群而設計的保險。
但是萬一發生了,現在其實也有相關的保險可以保,例如和泰產險的和泰線上投保網,就可以找到健身族群可以參考的商品,對於健身愛好者與日常有運動習慣的朋友都是很不錯的選擇,裡面還幫運動愛好的朋友們,規劃了保障運動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意外狀況,也貼心為後續可能因為受傷造成的醫療支出規劃了保障,很特別的部分是在運動環境中的置物櫃損失、不小心傷害到別人,他人索取醫療費......等突發事件,和泰線上都能讓健身運動族群有事無恐,當然大家也要留意實際狀況依照個別案例而定唷!
現在網路生活普及,想要買保險也不需要特別找個保險人員,跟你一對一分析跟規劃,和泰線上現在是網路投保便利又方便的平台,也有許多針對不同族群需求所設計的保險專案,很便利的可以自己從平台上自己線上申請與研究保單內容、試算保費,免去找保險規劃人員的尷尬。
➡️自己的保單自己研究起來➡️和泰線上投保網 https://ec.hotains.com.tw/
以前覺得保險就是花了錢也用不到,很浪費錢;
真的當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後,才知道:
如果有保險,就是人生低潮時一個強力拯救臂膀,而且不需要去哀求任何人。
如果是能力範圍內,適當的保險可以解決許多煩憂;#和泰線上投保網,也是值得熱愛運動的族群去研究看看的喔!
和泰產險
#和泰線上 #和泰產險 #健身族群 #運動保險 #運動族群 #意外傷害險 #有事無恐 #健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