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缺工年輕人難留】
【三建議爭取無人植保機發展智慧農業】
市議會財政經濟業務質詢,志昌與林祈烽議員共同為農民發聲,志昌認為唯有發展智慧農業才有可能讓青年返鄉從事農業,也可以解決農業缺工的問題。
#無人植保機應用
像是無人機農噴相較於傳統的農噴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人力噴藥一天約5至7公頃,無人植保機一天約至少20公頃以上;加上無人機的操作者在操作時不必暴露於高濃度的農藥環境內,總而言之,農用無人機能以科技的方法精準施藥,提升用藥效率,減少農藥使用量,達到省時、省工又安全的效果,並期待農業局能納入農機具補助。不過即使有補助,仍須解決諸多問題,因此志昌提出三項建議:
#建立無人機農噴建立標準作業流程
讓農民申請必須要有規例依循,例如台南市自前(107)年便與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業試驗所及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合作成立無人機農噴合作計畫,挑選84公頃農地進行大規模無人機農噴示範作業,為無人機農噴建立標準作業流程,更是提供農民在農事操作管理上的另一個新選擇。
#輔導既有或成立法人團體並媒合農民運用
農業局未來應提供相關鼓勵措施,讓既有的農會及合作社可以提供人力來訓練培養這一方面的專長的人才,或者參考桃園市、雲林縣、台南市等縣市的模式,輔導民間成立相關協會,像是很多青農其實很願意來做,以推廣農業無人機於相關產業之應用。
#鼓勵農用無人機考照
無人機操作自今年三月底開始,就需要證照,而現行考照要1萬2千元,假如說農業局未來方向是傾向輔導成立法人團體協會,那應該要有相關的鼓勵措施,讓民間人士願意來去做這一樁美事。
#智慧農業
#無人植保機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桃園 青農 合作社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桃園區農會創會百週年慶 期勉桃園區農會成為都會型農會的領航者
桃園區農會成立於西元1918年(民國7年),100年來桃園區農會見證桃園的歷史發展軌跡,雖然屬於都會型農會,但營運績效良好,也在今年獲得農金獎的「經營管理及人才培育獎」,去年全國稻米達人競賽,「皮寮米」達人呂理陽更獲得有機米全國第一名,在設施農業、蔬菜班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市府也會成為農會進步的最佳後盾。
桃園區農會成立時的原名為「埔子信用購買販售利用組合」,而後歷經「桃園街農業會」、「桃園鎮農業會」、「桃園鎮合作社」、「桃園鎮農會」、「桃園市農會」至現在的「桃園區農會」;經過百年演變,在都市農業方面有設施農業、蔬菜班,也保留稻作耕地。
「照顧農民、支持農會」是我的重要政策,目前桃園區農會在福豐國中旁設有農業物流倉庫,市府正與桃園區農會合作,希望當中有至少一間可以打造為「青農培訓基地」,讓農業永續發展。
桃園 青農 合作社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觀塘工業專用港需要政策環評】
潘偉華 /現任綠活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
台灣乃至全球的經濟問題已經不能用傳統的工業開發、鼓勵生產、刺激成長來解決,因為問題不在於寡,在於財富不均。如果台灣仍然一昧鼓勵發展高資本的產業,不斷的破壞環境資源,滿足業界予取予求的水和電,最後換來的仍是如郭台銘的金句:除非不得已,不回台灣了。錢賺飽的人走了,留下的又是甚麼?被掏空的銀行、污染的土地河川,加上過勞的人民。對於想老死在台灣的人是不公平的。
觀塘工業區或專用港不只是藻礁被破壞的問題而已,他牽涉到南邊的新屋區。新屋區是北台灣最大的農業區,擁有耕地五千多公頃,然而多年來受林口發電廠的危害,冬季吹東北季風,落下酸雨,大大影響二期稻的種植。近年來,在農友與改良場的合作之下,逐漸發展出多樣性的作物,例如西瓜、香瓜、南瓜、有機蔬菜等等。
新屋區是北台灣十分重要的農業產區,桃園農改場即坐落在新屋鄉後庄村,長久以來推動雜糧轉作、有機蔬菜,進行作物改良、青農培訓,有得來不易的成果。當前已無能人否定氣候極端發展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威脅,提升糧食自給率與增加農業生產多樣性是十分不易的工作,我們不可再雪上加霜,自己破壞台灣的農業。因為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孤立台灣,用經濟力蠶食台灣,更樂見台灣內部紛擾不斷。
當前,我們需要政府做出良好的決策,保護台灣的環境,鼓勵台灣的農業,提供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我要鄭重呼籲,觀塘工業專用港不只是環境問題,他更是農業與政治的課題,需要政策環評。
作者簡介:潘偉華 (現任綠活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前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前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