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浮雲有紙藝,再現流沙箋】
林業試驗所,全台唯一同時有著研究手工紙與書畫裝裱修復的公家單位,經王國財多年苦心研究找回失傳的流沙箋染製技術,後由徐健國進一步將其與裝裱藝術結合,將流沙箋的運用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林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大樓紙張樣品陳列室於1月10日至4月30日舉辦「浮雲有紙藝─流沙箋書畫裝裱配色研究展」,展出小魚、江育民、林隆達、陳俊傑、許郭璜、劉志偉、蔡耀慶等書畫名家以流沙箋、五色金花紙為用紙之書畫作品。
文|藍玉琦
收錄於《典藏‧古美術》第305期_2月號
🛒線上購買:https://goo.gl/5yyfzq
#林業試驗所 #流沙箋 #斑石紋紙 #書畫 #裝裱 #修復 #典藏古美術
「林業試驗所 研究 大樓」的推薦目錄:
林業試驗所 研究 大樓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者: 魚夫中央研究所──日治時期臺灣學的重鎮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4/article/4481)
日治時期的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地址是幸町1番地,也就是現在中山南路5號的教育部,不過範圍大很多,大致涵蓋了開南商工以西,台大醫院以北的面積,隔鄰的濟南教會從前叫幸町教會,而第二女子高級中學則是今天的立法院。
日本領有殖民地臺灣後,發現新領土位於海外南方,大部份屬於熱帶氣候,在產業及衛生方面和本土大相逕庭,有必要成立專門調查研究的機構。1909年(明治42年)4月成立「臺灣總督府研究所」,當時的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校長高木友枝(1858-1944)費盡心思,擬好了專就臺灣獨特性而必須建立綜合研究所的方案,然後去見時任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孰料後藤在聽了高木3、4分鐘的說明後,變成由他來講述成立研究所的必要性,兩人一拍即合,首任所長理所當然由高木兼任。
高木個性鮮明,在臺灣近代化中扮極具關鍵性的角色。並與臺灣現代化設計推手後藤新平自年輕時即為肝膽相照的好朋友;後藤在1898年就任臺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遇到1901年臺灣鼠疫横行,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死亡3,000餘人,1902年3月31日傳染病專家高木大國手就被請來出任臺灣總督府醫院醫長兼醫院長,推行各項醫療防制措施,時稱臺灣衛生總督,其後,後藤新平進一步提出治理臺灣的「生物學原則」,必須全面展開大規模的調查與建設,他曾說:「殖民地行政計畫,在目前科學進步之下,必須根據生物學的原則,也就是要發展農業、工業、衛生、教育、交通、警察。如果以上各項能夠完成,我們就可以在生存競爭中獲得保全及勝利。」
1921年再將「臺灣總督府研究所」擴大改制為「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本部設在臺北市,下轄農業部、林業部、工業部、衛生部及庶務課,也在全島各地設有11個支所,主要是針對上述各部範疇進行全面性的研究,並利用實驗結果進行種苗、種畜及細菌學的預防預防治療品。1939年4月中央研究所撤廢,另成立農業試驗所、林業試驗所、工業研究所及熱帶醫學研究所,總而言之,雖然是為了殖民需求,但也是臺灣學的重鎮。譬如現今我們所熟知的戶口普查等國勢評估,在那個年代裡都已經練好了基本功。
高木的教育理念極重視學生的品格,曾說:「要當醫生之前,先當一個人。」他沒有統治者的種族歧視,也不會禁止臺灣人使用母語,他的學生諸如蔣渭水、翁俊明、杜聰明等人從事抗日運動,府方準備進入校園逮人,被他以「教育獨立」、「校園自治」等給擋了回去。
1919年第7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創立臺灣電力株式會社,並決定台灣最大規模的電力建設案即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明石為了防弊,想來想去,就是找雖非本行、但德高望重的高木友枝來當社長才鎮得住陣腳,高木在這個職務上做了十年後,才離職返回東京。
由於受到愛戴,1917年的9月23日由醫學校畢業校友募集資金要在學校講堂敦請大師級的北村四海雕塑第一任校長山口秀高和繼任者高木友枝的大理石紀念半身像,高木在盛情之下很難拒絕,但這些塑像聽說現在被台大藏在校史室裡。
1929年高木從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職退休,當時前台灣電氣興業會社長永田隼之助請來在帝展上屢屢獲獎的黃土水為高木塑像,這件作品栩栩如生,曾於聖德太子奉讚展獲得入選帝展,隔年黄土水以35歲的英年病逝於東京。
1939年後日本對臺灣的統治從「工業日本・農業臺灣」轉向,4月中央研究所撤廢,另成立農業試驗所、林業試驗所、工業研究所及熱帶醫學研究所。撤廢後,廳舍由工業研究所及熱帶醫學研究所使用,中央研究所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群,採曼薩爾式急斜式屋頂,上有精緻的老虎窗和牛眼洞,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最後變成了教育部現址,其後也蓋了許多現代大樓容納政府龐大的單位。今日之教育部建築在1971年由王大閎建築所設計,建物利用懸臂造景,重新詮釋中國式飛簷的意義,出挑的入口意象和立面設計簡潔而不單調,是戰後難得的令人感動的好作品,只是規模如果和當初旳中央研究所比起來就差多了。
用手機拍回影像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