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都該知道的《5月35日》】
故事描述一對年紀老邁的夫婦小林和阿大,在晚年渾身病痛面對生命之燭衰微的時刻,掛念著是否能光明正大地紀念三十年前死去的兒子哲哲。小林和阿大懷抱著希望,希望能完成多年的心願,那就是在5月35日這一天,一起攜手到哲哲留下最後身影的廣場去祭拜兒子。
———————————————————————
【得以自由的氣息,吹熄如冥火般的壓迫】
每每隨著小林在某一場景說出她的話,胸前衣裳總會被淚浸濕的徹透。
心,心臟?對...就是心的位置,跟著語句隨起揪著的麻痛感,我腦袋不時會想.....這一定還比不上真正擁有孩子的母親,來得更加撕心裂肺。
謝謝 不可無料劇場 BIU Theatre
勇敢地讓這個作品首次以華語進行,
在台灣發表出來的讀劇演出,
這齣戲也真真切切地應該要被所有華人看見。
謝謝 宋厚寬 除了謝你引薦這優秀團隊
也謝你依然發揮導演長才
跟你一起工作依舊安心。
謝謝 棒到讓人目瞪口呆的製作行政團隊
加嘉嘉+品(布蘭加、嘉諺、嘉軒、品樺)
被你們這樣寵喔..真的我要很小心不能生出公主病
你們真的是太貼心了我的媽呀!
謝謝 竺定誼 余銳 Evan 柯辰穎 kechenying
能跟你們一起讀劇真的是好開心
而且啊⋯⋯怎麼可以這麼爽快呢!
也再謝謝老柯 做在地導遊引領我們向美麗食物前進
感謝 阮劇團 Our Theatre讓嘉義戲劇蓬勃發展
謝謝林懷民老師策劃蓋了嘉義表演藝術中心
真的很喜歡跟大家一起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見
希望大家都要好好的
自由快樂而且健康平安
#5月35日
#不可無料劇場
#阮劇團
#小林下台一鞠躬
林布蘭晚年 在 柯辰穎 kecheny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五月三十五日》
故事描述一對年紀老邁的夫婦小林和阿大,在晚年渾身病痛面對生命之燭衰微的時刻,掛念著是否能光明正大地紀念三十年前死去的兒子哲哲。小林和阿大懷抱著希望,希望能完成多年的心願,那就是在5月35日這一天,一起攜手到哲哲留下最後身影的廣場去祭拜兒子。
劇作家莊梅岩在故事中也加入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以及政府官員,在政府維穩工作下,歷史已被扭曲,靜坐唱歌的青年,成為打家劫舍的暴徒,派出軍隊清場屠殺人民的黨,卻成了正義的一方。
感謝 不可無料劇場 BIU Theatre
讓這個作品能夠在台灣,以華語版進行讀劇首演
以及製作團隊布蘭加、嘉諺、嘉軒、品樺
被你們照顧得太好,我真是受寵若驚😆😆😆
也謝謝 宋厚寬導演如此細心的工作這個劇本
紮實的基礎讓演員也能安心發揮。
謝謝 小竺、 余銳 Evan 、 陳敬萱AngelSyuan
優秀的演員為角色長出血與肉,也讓我學習到很多
最後感謝 阮劇團 Our Theatre舉辦小劇場戲劇節─異種注目
讓我們有機會劇場相聚
喜歡跟大家一起工作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有緣再相聚
#5月35日
#不可無料劇場
#阮劇團
#劇本農場
#異種注目
林布蘭晚年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所有偉大的音樂/聲音剪輯師之中,她是女王。」小佩里.博特金(Perry Botkin Jr.)說道。
.
美國音樂/聲音剪輯師埃爾絲.布蘭斯泰(Else Blangsted)辭世,享耆壽99歲。她曾為近百部作品進行聲音剪輯工作,其中包括《金池塘》(On Golden Pond ,1982)、《窈窕淑男》(Tootsie ,1982)、《七寶奇謀》(The Goonies ,1985)、《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 ,1985)、《悲憐上帝的女兒》(Children of a Lesser God ,1986)、《鬼使神差》(*batteries not included ,1987)等作。
.
埃爾絲.布蘭斯泰出生於德國烏茲堡,她在青少年時期遭遇了納粹崛起,身為猶太人的她遭受欺凌,自己剛出生的孩子甚至被納粹擄走,隨後便接到了冷冰冰的死亡通知。眼見情勢危急,其父母將她送到美國避難。當她抵達紐約的第一天,她就看了一場電影,從此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
.
戰後,她懷抱著電影夢四處尋找機會,曾經在西席.第密爾(Cecil B. DeMille)執導的《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 ,1949)中擔任臨時演員,其中一場戲就站在女主角海蒂.拉瑪(Hedy Lamarr)的身後。
.
在片中一場三百人於神廟旁集體逃難的戲,布蘭斯泰意識到了其中的危險性,於是向導演第密爾提議可以先行彩排。不過提議遭到了拒絕。導致的後果如其意料,布蘭斯泰在過程中遭到其他演員踩踏,負傷的她放棄了表演夢。晚年的她批評了這位在好萊塢受到尊崇的前輩,直指:「第密爾是一個醜惡的禿頭,穿著馬褲,拿著鞭子。她要的是恐怖,他要的是混亂,我不喜歡他。」
.
之後她轉換跑道,成為導演茂文.李洛埃(Mervyn Leroy)小孩的保母,過程中她也認識了華納家族的成員,因此被介紹去片場擔任學徒,最後順利成為了一名音樂/聲音剪輯師。在當時尚在使用膠片的時代,音樂/聲音剪輯工作相當繁瑣,而她憑藉著專業的能力,成為導演與作曲家之間的橋樑。許多作曲家指定由她來居中協調,否則拒不工作。
.
埃爾絲.布蘭斯泰的工作包括詳細註記每一個曲子出現的時機,拿捏前後的節奏。這是以毫秒計較的工作。待她決定每一場戲需要的配樂時間,作曲家會依照她的規劃開始作曲。接著她拿到譜曲之後,她會負責主導樂隊進行演奏,並親自進行錄製工作。在事後,她也會親自監督電影與配樂的搭配是否得當。
.
常有人問起布蘭斯泰與哪些黃金時代巨星的交集,但她對多數人都不屑一顧,在晚年受訪時,她曾透露自己一次與偶像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在一次晚宴見面,當時其懷有身孕的太太烏娜.歐尼爾(Oona O'Neill)身體不適,已近昏厥,當場向丈夫表明狀態,沒想到卓別林完全不理會她的感受,一個話題接著一個。為此,她稱卓别林是他見過「最自大的人」。
.
對她而言,自己真正珍視的朋友是她最為密切的作曲家則是戴夫.古魯辛(Dave Grusin),她參與了她的作品如《窈窕淑男》和《一曲相思情未了》(The Fabulous Baker Boys ,1989)等作。她也與杜德利.摩爾(Dudley Moore)維持了一輩子的友誼,直至她過世為止。
.
2006年,美國電影音效剪輯師協會授予之終身成就獎殊榮。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在頒獎詞中稱她擁有一個「藝術家的思想與聖人的靈魂」。時年88歲的布蘭斯泰上台說道:「和其他人一樣,我只是盡力做好份內的事。我只是做的時間長了一點,沒有比別人做得更好。」
.
埃爾絲.布蘭斯泰說她的夢想是活到一百歲辭世,她說因為這樣就夠了。可惜最後她在一百歲生日前三週與世人告別,因疫情之故,她也無法實現邀請蘭迪.紐曼(Randy Newman)來到葬禮上獻唱的夢想。
.
此外,在逃離納粹魔爪數十年後,她當年被擄走的孩子奇蹟主動找上了生母埃爾絲.布蘭斯泰,原來一切都是納粹的謊言,她的孩子莉莉後來被富裕家庭收養。經過如此波折,布蘭斯泰晚年也不再吝於分享自己早年的悲慘經歷。其敬業精神與傳奇遭遇,讓她成為了好萊塢的傳奇人物。如同昆西.瓊斯(Quincy Jones)之美譽,「她是巴伐利亞公主」。
.
.
(圖為埃爾絲.布蘭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