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 美好的記憶-推廣之友回娘家茶會活動】
為慶祝臺灣大學建校90周年與進修推廣學院(原名進修推廣部)更名一周年,臺大進修推廣學院特於107年10月14日假學院大樓舉辦「推廣之友回娘家-茶會活動」,活動當天多位校內長官、推廣教育界先進以及學院學員齊聚一堂,一起回娘家。同時,該學院也分別於一至三樓靜態活動展區展出許多昔日具代表性的老照片與歷史文物,邀請貴賓一同「凝視‧ 美好的記憶」。該項靜態活動展區將開放展覽至107年11月14日止,歡迎各界踴躍前往參觀,同時參加拍照上傳臺大進修推廣學院臉書粉絲團抽獎活動。
💟用祝福的力量 創造前進的動力
臺灣大學郭大維代理校長、財務副校長郭瑞祥副校長、李心予主任秘書、進修推廣學院廖咸興院長、進修推廣學院PMLBA學程中心主任李茂生教授、財金系何耕宇主任、進修推廣學院王衍智副院長、東吳大學推廣部吳吉政主任等多位師長蒞臨與會。郭大維代理校長致詞表示:「很高興參加進修推廣學院更名一周年紀念暨推廣之友為娘家茶會活動,近年來教育體系有很大的變化,一般的學制教育已無法支應社會發展,希望臺大學生未來所學能不被侷限。進修推廣學院所扮演的角色應是跨越領域,我們對進修推廣學院非常期待,也願與同仁們一起努力,有更好的發展。」臺大進修推廣學院廖咸興院長也表示:「臺大進修推廣學院自106年更名後,學校賦予更多的任務,在基於社會責任的基礎上,臺大的能量將透過分享提升,過去與現任校長對我們的期盼都很高,在校方的支持下,進修推廣學院將會更努力的往前邁進,也期待校友們能繼續鞭策我們,也持續鼓勵我們。」曾任前進修推廣部主任、現任臺灣大學副校長的郭瑞祥教授則表示:「進修推廣學院現在擔負的責任越來越重大,學校也越來越重視,郭校長有很多的想法,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再讓我們的進修推廣學院與校內學生、特別是與11個學院更緊密合作,不管是培訓學生的第二專長,或是提供校友們返校充電,以期建立兩者間更緊密的連結,也就是說我們希冀將進修推廣學院作為一個專業機構,釋放知識的能量,過去進修推廣學院在這方面的連結已經做得很好,未來,不論是在校學生或是社會菁英的終身學習將成為社會趨勢,我相信進修推廣學院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
💟家、歸屬感與幸福的象徵
唯才適用能讓人才發光發熱,友善的職場環境與幸福工作的同仁,將成為公司前進的引擎。為感謝資深同仁們將青春歲月奉獻於此,繼去年舉辦30周年慶祝活動表揚服務20年以上員工後,進修推廣學院再次透過本次活動表揚在學院服務滿10年以上的資深同仁,受表揚的資深同仁包括廖咸興院長、吳慧芬執行長、廖倩誼行銷長、吳海燕業務總監、程馥慧副營運長,以及鍾明珠專員等六位同仁。此外,為感念臺大法律學院教授、同時也是進修推廣學院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PMLBA)主任的李茂生教授20餘年來對進修推廣學院的協助,進修推廣學院特於本次活動中敦請郭大維代理校長頒發「特別貢獻獎」予李茂生教授。李茂生教授在致詞中提到:「非常榮幸可以得到這麼特殊的獎項,我在臺大服務了27年,總共教出10位刑法教授,在進修推廣學院從法律研習班程,進而開辦法律學分班,再到近年協助廖院長在新竹開辦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PMLBA),其中法律學分班迄今已開辦33期,是目前唯一通過筆試才能就讀的學分班,而且錄取率平均只有4成。聽說今天的活動有邀請到16年前就讀第一屆法律學分班的學員會到現場分享感言,PMLBA第一屆我個人指導的學生也在現場參加活動。我18歲進臺大念書迄今,即將在65歲退休離開臺大教職,我認為個人在專業以及社會推廣教育兩方面,是我在臺大感覺到最窩心的二件事,非常感謝臺大,也非常感謝進修推廣學院。」
💟憶起昔日就學時的點滴時光
在茶會活動中,特別邀請五位具代表性的班程學員進行致詞,包含管理碩士學分班第一期蘇書平、法律學分班第一期唐心茹、精鍊高階與實務管理研習班第十五期學員葉淑麗、105級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學位學程(PMBA)學員湯士錦、105級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PMLBA)學員賈啟敏等,學員們回憶過往在進修推廣學院就讀的點滴時光,也感念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回娘家的喜悅之情更是溢於言表。
對於學員而言,進修推廣學院一直扮演著「家」的角色,同仁們也都像家人一樣的關心與支持;對於同仁而言,進修推廣學院就像是彼此的避風港,對於這裡都有一份羈絆與歸屬感,我們衷心地希望進修推廣學院永續經營、成長茁壯,將這份愛與幸福延續下去。
✍撰稿 臺大進修推廣學院 徐薇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蔡總統承諾新政府上任後會優先改善並解決東部交通問題,而東部居民最大痛苦就是一票難求問題,除了票務系統已逾10年以上未更新;另一方面,今年五月底宣布實施實名制,保障花東居民可以優先購票的政策,雖然首次試辦時間倉促只適用身分證U、V開頭鄉親,很多長期居住在東部地區、戶籍也在東部地區民眾未被...
東 吳 大學推廣部 徵 才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口頭質詢─
▶蔡總統承諾新政府上任後會優先改善並解決東部交通問題,而東部居民最大痛苦就是一票難求問題,除了票務系統已逾10年以上未更新;另一方面,今年五月底宣布實施實名制,保障花東居民可以優先購票的政策,雖然首次試辦時間倉促只適用身分證U、V開頭鄉親,很多長期居住在東部地區、戶籍也在東部地區民眾未被納入,希望在下個階段能納入所有戶籍設在東部地區的鄉親,同時希望實名制購票能常態化,不侷限於特定連假及特定少數班次,藉旅客分流方式,解決供不應求問題。
部長: 中秋節將擴大辦理實際設籍民眾,且除了專車外將針對某些列車按照實名制來辦理增加返鄉者座位的比例。再者過去網路票務系統是公家機關在採購上受制於廠商,現已經用技術上能力更強的廠商來代替,過去需要3年時間改善,希望能加速於明年年中把這件事辦理到一定程度,至於是不是全面改善取決於這段時間把試辦跟廠商周旋的情形。
▶台鐵接下來各項列車的採購,希望能以12節車廂的新車為主軸,會比現在8節車廂列車多1/3的運量,藉以提高民眾買到票的機會,同時地方觀光產業更依賴著讓每一位想要到東部觀光的民眾都能買到車票。
▶有關東部鐵路出軌問題,所幸無人傷亡,但如果發生在山區北迴線上或是橋梁上後果將不堪設想,這問題更凸顯花東鐵路單軌的困境,當事故發生時南北雙向火車全部會停擺,而花東鐵路目前以單向單線通車的情況下,限制了增加班次的空間,更是讓現在有越來越多普悠瑪、太魯閣號快速經過很多鄉鎮過站不停,以致於本來位居偏遠的小城鎮連搭火車的機會都沒有。花東線雙軌化及北迴線增軌計畫可行性評估已接近完成,希望交通部及行政院能盡速核定執行。賀陳部長上任前說不必要的建設就不要進行,這話原則是對的,但對東部居民來說鐵路建設的進行卻是非常迫切也非常必要的。
院長:一定會支持讓東部地區交通得到改善。
部長:關於票務之所以緊張,最主要是容量的問題,與其去買速度快但座位少的普悠瑪太魯閣號,應該要買車廂比較長的車種,但整個調度上要考慮到發車起點,未來有些班次變成主要來服務東部,在特別假期作這安排時,也需要全國老百姓體諒。路線容量因現在是單軌作業,中期措施要將北迴線先朝花東一些車站加強其迴車及評檢的改善,雙軌的案子還在進行當中,局部改善的部分可以先做。長期方案一定會按照既定時程加速辦理。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分三階段已經正在進行,期待明年開始能分段完工,目前的施工計畫是否按照原定時程進行?蘇花改工程是高難度的工程,在張院長卸任前才進行觀音隧道最後的貫通跟爆破,隧道裡面的工作人員是非常辛苦的,希望能給這些基層的隧道及蘇花改工程人員加油跟鼓勵,但更希望在政策上作督促盡快克服萬難加速完成,這確實是地方居民長期以來的期待,尤其這幾天幾乎每天下雨,落石坍方的問題也持續發生中,對於農產品運輸,一定要以汽車、公路的方式經過蘇花公路民眾的安全我們更有責任維護跟保障。
部長:蘇花改是完全按照既定時程,有關蘇花改是不是要進一步在某些路段再去增加其隧道工程,這除涉及到整個政策檢討外,也對於環境需要做新案子的審查,不過既定已經核定的蘇花改工作,會按照安全的標準下繼續進行。
▶為了改善花蓮到臺東之間的公路運輸,地方提出台 9 線花蓮南段拓寬計畫,這部分公路局也已經在進行了,希望交通部、行政院能夠以專案的方式繼續改善台 9 線南段,尤其是縱谷地區的相關交通工程。相對於蘇花改,其對環境的影響是相對單純的,相關的評估也已經完成了,尤其花蓮段的部分,這部分請以最嚴謹的態度、最積極的方式儘速辦理。
賀陳部長旦:台 9 線南段的局部改善,其預算都成立了,也已經用專案的方式在發包辦理當中。只有在必要的地方用拓寬的方式,其他部分規劃多用一些局部工程的方式。
▶大眾運輸系統在偏鄉地區,尤其東部,目前是一個三輸的狀態,政府花錢去補貼、業者賠錢、民眾覺得不方便,因為班次少,又沒有到各個村落去,很多中南區的鄉親往往要搭好幾個小時的公車到花蓮的門諾醫院、慈濟醫院,這個公共運輸系統的改善非常迫切,攸關民眾的生活,過去在我們爭取之下,交通部有幾個試辦計畫,但是這些試辦計畫的範圍太小,我們希望能擴大辦理。
賀陳部長旦:偏鄉地方不能用定點的方式,而必須是一種隨機、隨需求的方式,對這樣的供需必須有個規模才能做到。在今年年底以前把試辦範圍擴大,配合東華大學跟東吳大學兩個學校的建議來做擴大服務。過去我們都把重點放在「路」,最近會用客運補助的方式來做,未來更進一步對於偏鄉地區乘客的服務,不論是電子票證、優惠、轉乘上的鼓勵以及資訊的改善,都會做為第一優先,使得路、車、人整個結合的更好。
▶花蓮國際機場使用率低,尤其現在國內線班次減少,國際包機寥寥無幾,交通部應極力推動跟其他國際城市之間的直航。以善用東部地區的觀光資源,使遊客分流。
▶太魯閣國家公園既不收費,又沒有外溢的經濟效益。我們更希望有一些其他的觀光亮點,讓遊客可以分流,而不是造成每天下午國家公園裡面塞車的情境。其中本席曾經主張將現在行政院討論的原住民族博物館設在東部地區,雖然張前院長已經核定設在新北市,但是我希望林院長能夠重新考慮。當初直接排除花東地區,其它脫離了原來的土地,更弱化了跟原來文化的連結。應將原住民族博物館設在東部地區原鄉的花蓮,讓原鄉部落有強化文化跟歷史認同的機會、以及教育的功能。原住民族的歷史及文化不該只是一個要給人口眾多的地方消費的商品,它更是連結土地、文化及情感的重要象徵,本席希望這個因素能夠納入考量。我非常不認同過去只以人口因素跟交通因素決定博物館選項的思考方向,如果以這樣的邏輯,那所有的建設都只能在都會地區,完全少了區域均衡發展的考量。譬如故宮也因為人數過多,設置了故宮南院,這就是人潮分流的概念。
夷將‧拔路兒主任委員:不只有新北市爭取原住民族博物館的設置,包括花蓮縣、桃園市,乃至於高雄市都在爭取。所以我們未來的作法是要把選地點的方式重新評估。我們會用最公平、最客觀,而且是實際需要的地方來做評選。
▶花蓮到台東之間整個縱谷地區我們還有很多很美麗的景點,希望在接下來整體觀光政策的規劃當中,也能將在地的文化、慢城的生活,甚至是地方部落的導覽等等都能夠納入下一個階段整個觀光政策的重新檢討。
▶政府所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當中,有很多是以地區性為主的,但是不論是生技醫藥的研發、亞洲矽谷、智慧機械之都、綠能科技以及國防產業等等,獨缺東部,以前講重北輕南,現在則是重西輕東,不只是交通的不便讓大家痛苦,更重要的是讓地方產業能有發展的機會。因為這是提供地方人民工作就業機會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農業跟觀光一直是東部的強項,但是在農業領域,花東地區一直缺少二級加工的相關設施,農民在好山好水的環境所種植出來品質優異的農產品,它的銷售管道跟時程都非常有限,我們希望能夠增加它的附加價值,增加農民的收入。新農業政策的資源配置上,我希望能以東部的比例為重,因為畢竟相較其他產業發展的機會,花蓮當地的天然環境及現在交通的狀況,我們能夠發展產業的選項沒有像西部這麼多元。
林院長全:其實我們整個經濟發展模式裡面不是只有五大創新產業,新農業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也有請國發會做有關花東產業發展的規劃,特別是有機農業等等,這些都必須要有更好的整合。我們會把東部地區列為新農業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地區來考量。
▶有關綠能產業的發展,現在日本的 TOYOTA 汽車在發展氫能汽車產業,我們也看到具體的成果。台灣相較於日本,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沒有那麼強,但是我們可以用機車作為示範的重點產業。從循環經濟的角度來看,中華紙漿的廢氣能夠產生的氫能,足以滿足花蓮 5 萬輛機車一年的能源需求。然而沒有啟動相關計畫就難以達成,我們需要許多配套,也需要政府在法規上、政策上及資源上的支援。院長是不是能夠考量,以東部作為氫能產業的示範點?東部已經有一些初步的成果,但是規模還是沒有辦法形成產業聚落,所以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林院長全:我們會讓經濟部跟工研院,做比較具體的評估
▶我希望行政團隊能夠重視的東部地區的另一個產業,是對國際學生的華語教育、教學產業。目前全世界學習中文的人口有上千萬,我們只要能夠吸引一部分的人,讓他們到全球公認最移居的東部 long stay、學習。這是常住型的觀光,對交通往來的負荷是比較低的,而且他們長期在當地居住、消費,可以挹注地方產業。但是現在依教育部的規劃,進入這個產業的門檻還是非常高,以致於目前只有一部分的大學機構能夠辦理,private sector 反而很難進入這樣的新興產業。綜觀全世界各種語言學習的經驗,包括瓜地馬拉、西班牙文的學習等,我們看到很多很好的範例跟機會。我們希望在這個領域的推廣上,除了教育部之外,包含外交部、僑委會,都可以在整體產業上及法規上進行輔導、協助,為東部帶來新興產業的機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DuYHjxIKi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