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街名店的 #東門餃子館
這天只有2個人來沒辦法吃酸菜白肉鍋🤣
餃子和鍋貼都很多汁美味🤤
酸辣湯也很不錯
很多人推的牛肉炒飯有媽媽味
整個晚餐期間客人絡繹不絕
想吃的朋友建議先訂位或早點到喔!
#下次揪團吃酸菜白肉鍋
東門餃子館
☎️(02)2341-1685
🏠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31巷37號
🈺️11:00-14:30 & 17:00-21:00
東門餃子館訂位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之前在書店看到日文原名《憂食論 歪みきった日本の食を斬る! 》,中文翻成《美食有那麼了不起嗎?拯救誤入歧途的飲食文化!》這本書時只是翻了翻而沒買,直到前些天在學校圖書館閒晃時剛好又看到才借了回來看。看了之後才覺得對書中的許多觀點心有戚戚焉。
現在看到許多部落客或料理研究的文章,不是想表現的與店家就多熟,就是細數某些名主廚的工作經歷、私人生活、成長史,與他們如何成功地打響自己的名號,讀起來還以為是在看人力資源公司的求職廣告,而料理則成了配角。如此美味的料理要怎麼做,要如何做得好在這樣的報導中成了這些主廚的專利,而我們只需要乖乖掏錢出來就好,讓這些主廚高高在上。
而本書作者柏井壽先生則批評道:「… 不過在某個節目裡,我聽到廚師說出令人不敢置信的話:『我有隱藏版菜單,只提供給喜歡的客人唷 . . . 敢公然說出自己對喜歡與喜歡的客人有差別待遇,對於這樣的廚師不但沒有加以譴責,還詢問怎樣成為貴賓。」
這種情形常常可以在網路上看到,部落客如何得意洋洋地在自己的文章表達出只有跟自己去吃才能吃得到某些特定料理,以及要靠他訂位才訂得到的沾沾自喜。對這個現象柏井壽先生則說:「另一個特徵是對廚師們讚不絕口。或許是想藉由吹捧廚師,同時拉抬跟廚師很熟的自己。」這種傾向所造成的結果則使得那些追著以這種方式寫部落格的讀者變得關心餐廳和廚師比關心飲食本身還多,然後「一旦混熟了,就驕傲地寫在部落格或飲食評鑑網站。」我們來看看書中所舉的例子是否也在台灣的部落客寫的文章中似曾相似:
-聽說某某割烹的二廚A君獨立,要在祇園開店。店主B桑很愉快地歡送他。聽打工的小C說,好像要跟D料亭的年輕女主人F結婚。
也就是說,現在有很多美食部落格讓人覺得興趣不在食物,「而以成為店通、業界通為目標。」
還有一個我聽起來一直很不舒服的去吃一間餐廳要叫「初訪」、「二訪」、「三訪」、「N訪」的古怪的不知道是單字還是片語的說法。沒想到,對此作者也提出了批判:「… 去店裡不知道為何要用到『訪問』這個動詞。又不是個人住宅,只是去店裡吃東西,為何要稱為訪問。我想這是因為與用餐相比,更重要的目的是跟廚師會面 . .. 或者說,是想拉近距離。強調自己不只是一個客人,跟店家很熟。」
作者寫的小說有被改編成這個日劇《鴨川食堂》,內容在說曾是刑警的廚師與具有強大推理能力的女兒,透過客人所提供的少許線索,來重現那些曾經讓他們魂牽夢縈,卻再也吃不到的料理。如果有這樣的一個食堂的話,我想點的是以前金華街劉家餃子館的炒草帽麵和東門中心餐廳的牛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