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專欄鏤空與浮雕
#十二少老地方見
後來香港就再也沒有傳奇了——
後來的香港,像《胭脂扣》裏如花回返人間,石塘嘴清風依舊,惟風月不再,她手裏緊緊捏住一組和十二少相認的暗號:三八七七,可觸目所見,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躁動和驚恐的,而香港人,為自由從公民變暴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漸漸都被圍困在一座危城,漸漸都被捲入民主的荒年。
於是記憶的抽屜喀拉一聲拉開,一切都變得歷歷在目起來,梅艷芳逝世那一天是2003年12月30,那時馬來西亞的紙還很蓬勃,傍晚六、七點鐘,總有一群人圍在檔口等候報館的印度派報員騎著摩多車,風雨不改,把後座疊得比人還高的夜報送到不同社區的街口,那場景完完全全漫溢出椰影搖曳的南洋風情,然後一個穿著油膩膩廚師服的年輕廚師從飯店後門閃個身溜了出來,付了錢抓起報紙,瞪著報章頭條,一邊讀一邊轉動他高高舉起的右手食指,“Why Why Tell Me Why ,嗄,這樣就沒了?”
而那晚的暮色,奇怪,竟攏合得比平日遲,都臨近七點半了,珊瑚色的夕陽還紅艷艷地掛在八打靈舊區的一角,而我瞥見那年輕廚師的眼裏,閃過一絲對命運的不屑,和幾分因為梅艷芳離世而藏不住的悵然若失,他們因為梅艷芳,把生活裏晦暗苦悶的冰山劈開,也因為梅艷芳,相信只要有才幹,只要肯奮鬥,再怎麽草根,再怎麽爛泥,都有可能翻身一變,變成為各自行業裏的天皇巨星,偏偏梅艷芳卻不在了,留下最後一場演唱會上一道長長的鋪上紅色天鵝絨長布的雲梯,人去樓空——
同樣的,當時香港電視台一連幾天都在直播梅艷芳的死訊和葬禮,那時因為SARS,因為Leilie,香港從來沒有如此愁雲殘霧過,我第一次看見平時說話霸氣舉止剛硬的香港人,在那一陣子是多麽的壓抑和無助,而且電視台一直把梅艷芳強調“別矣,香港的女兒”,她不在了,香港的氣魄,在一定的程度上,崩損了,也漏散了。我在電視上看見梅艷芳的靈車從靈堂徐徐駛出,守在路邊的歌迷和影迷見了,頓時抱在一起,哭成一團,甚至有一個年輕的女郎,掙開她外籍男友的臂膀,手裏持著一束顫抖的白菊沖到馬路上去——我其實心裡明白,她們都捨不得梅艷芳,但她們更捨不得的是,曾經趾高氣揚、頭角崢嶸的那個香港。
但梅艷芳和張國榮終究還是不同的。張國榮的離開,是一顆明星在大家面前倏然隕滅了,大夥的傷心裡頭,有太多的惋惜,有太多的不捨;至於梅艷芳的逝世,除了風月易散,煙花太冷,更是香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香港一則傳奇的終止,大家的反應是悲慟,是震撼,是難以接受——梅艷芳和香港同唱同和,同呼同吸,同悲同喜,和香港的連接太過緊密太過深刻,幾乎大半生都在為社會吶喊,為公義護航,為朋友出頭,在梅艷芳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香港人如何把奮鬥、義氣和操守,都擺在自己前頭,如果梅艷芳還在,香港一連串的“反送中”遊行,登高一呼的是她,走在最前頭的也是她,終究會讓我們看見香港藝人的俠義精神和凜然風骨更是她——她根本就是香港最引以為傲的本土品牌,不但見證了香港如何從賭窟和貧民屋遍佈的六十年代,蛻變成廿世紀繁華高樓聳立的國際金融大都會,更徹底影響了九十年代廣東流行歌曲飛躍風行的娛樂精神,提升香港藝人的國際地位,讓香港以外的每一個人,都對這顆曾經光芒四射的“東方之珠”肅然起敬,另眼相看。
我特別記得,好多好多年前,梅艷芳來馬來西亞宣傳,那時候一大票的娛樂記者幾乎都是她的粉絲,梅艷芳還沒出現之前,其中一位領頭的大姐還用廣東話把大家招呼過來說,“來,我們統一一下,待會梅姐出來,我們應該要稱呼她Mui “謝”,還是Mui “遮”。”當時我站在一邊,算是半個參與者,禁不住震驚,完全不知道原來一個真正受到尊重的藝人,大家連對她的稱呼,是第二音還是第四音,都會再三斟酌,來回推敲,深怕不夠恭敬,深怕怠慢了她,可見梅艷芳贏得的尊敬,幾乎是壓倒性的。
然後她坐下來,因為瘦,看起來比想象中高,很小心地把纖瘦的身體藏進特大號的牛仔外套裏,而我一邊用筆作記錄,一邊留意她那兩只露在外套外的手,那麽白皙,那麽纖瘦,那麽嫩滑,令我想起京劇大師梅蘭芳那雙曼妙嫵媚,柔若無骨的造手,聽說梅蘭芳為保護雙手的柔嫩,平日洗臉,是連毛巾也擰不得的,而且夜裏入寢,舌頭上一定壓著一片梨子保養嗓子,第二天醒來,梨片都是黑色的,我很好奇梅艷芳是不是也這樣?
而關於愛,梅艷芳的愛情影影綽綽,但福氣終究單薄了些,雖然她愛過的每一個男人,任何時候都會伸出臂膀保護她,珍惜她,尊重她。特別是趙文卓。有一次趙文卓上清談節目談起梅艷芳,觀眾席上還坐著他的太太張丹露,主持人問起他和梅艷芳的舊情,他先是靦腆的笑,提起最後一次見到梅艷芳是在上海,當時梅艷芳已經病入膏盲,他明明是剛烈的練武的人,看在眼裡,也心如刀割,後來梅艷芳走的時候,他給梅艷芳寫了八個字:“此生至愛,一路好走” ——說到這,再怎麽硬朗的漢子到底還是禁不住在鏡頭面前紅了眼眶,兩道濃黑的眉毛緊緊地壓下來,喉結不斷滑動,哽咽著說,“梅艷芳是我這一生深深愛過的女人。” 一個男人,要對愛情多麽有始有終,要對愛過的女人多麽有情義有擔當,才有勇氣在妻子面前,承認另一個離開的女人是他的至愛?他說,在他眼裏,梅艷芳是菩薩,對所有人都好,旁人說她什麽壞話,她都可以忍受,但朋友受到攻擊和委屈,她就萬萬不能——至於他們之間的情事,包括梅艷芳說過,如果沒有那場誤會,她很可能已經是趙太太了,他都隻字不提,他說,“愛一個女人,就是保護和她之間所有的秘密”。單就這一句話,趙文卓也不負我們一路把他視為情天浩浩、那個眉眼如峰,頂天立地的法海。在愛情面前,梅艷芳是許多男人的紅顏知己,也走進過很多男人的心裏,但最終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因為把愛情組合在一起的,除了因果,除了緣分,還有命盤,梅艷芳的面盤裏面,桃花折損,黯然銷魂。
甚至亦舒也提起,香港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女人,可以在她舉殯送葬的時候,替她扶棺的都是全城最受矚目的型男,都是當時影視圈裏最耀眼的一時亮瑜,包括劉德華,包括梁朝偉,也包括劉培基,還有走在前頭為她捧著遺照的謝霆鋒——甚至連楊紫瓊和香港前廣播和新聞處長張敏儀,也打破了女性不扶棺的傳統,低下頭,萬般不捨,給梅艷芳送上最後一程。而且攝影師也拍到了當年受過梅艷芳肝膽相照接濟的吾爾開希,他胖了,邋遢了,穿著一件寬寬鬆鬆的浅色牛仔褲,但神情肅穆而哀傷。還有近藤真彥,時光很公平地也蹍平了他的青春,眼神不再精靈狡黠,在靈堂上悲傷得四肢無力,需要人攙扶,但我們誰都沒有忘記,他曾經是如日中天的日本天之驕子,和梅艷芳有過夢裏共醉的情愛糾葛,而梅艷芳生前最愛的那一首“夕陽之歌”,原唱者就是近藤真彥。而因為都被這一些精銳人物圍繞,梅艷芳這一生也許並不圓滿,但絕對壯觀。
我常常想起當年認識一位特別喜愛梅艷芳的朋友,平時省吃儉用,不捨得對自己好,可為了梅艷芳,竟豁出去買了機票和最貴的門票,專程飛到香港看梅艷芳最後一場演唱——因為知道,這將是她最後一次的演唱了,她當晚打了嗎啡所唱的每一首歌都是絕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遺言,朋友看見梅艷芳忍著痛,一步一回顧,穿上劉培基為她設計的婚紗,爬上長長的紅色絲絨雲梯,“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和歌迷們依依不捨地揮手,每一步都把歌迷們刺得遍體生疼,他說,很多梅艷芳的歌迷其實一整夜都是流著淚把演唱會看完的。結果沒多久,梅艷芳死訊傳來,朋友把臉埋進臂彎,俯在咖啡座的桌面上,哭得渾身哆嗦,多麽懊悔又多麽慶幸自己去看了梅艷芳的演唱會,懊悔,是因為如果歌迷們都不忍心看,也許梅艷芳就不會硬撐著唱,如果不硬撐著唱,會不會就可以把梅艷芳能留多久就多久?芳華絕代,梅艷芳選擇了她最喜歡的方式告別,但她從來沒有離開,她一直是我們擱在心頭上最放不下的,前事渺渺故人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彭梓嘉專屬頻道JP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東方之珠原唱」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東方之珠原唱 在 Tina Liu 劉天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東方之珠原唱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東方之珠原唱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東方之珠原唱 在 彭梓嘉專屬頻道JP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東方之珠原唱 在 羅大佑- 東方之珠-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東方之珠原唱 在 東方之珠/The Pearl of Orient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東方之珠原唱 在 东方之珠| 演唱:羅大佑歌曲:東方之珠(高清修复 ... - Facebook 的評價
東方之珠原唱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imonxEsquire】幾年前,認識了鍾氏兄弟的鐘一諾Roger、鍾一匡Henry,他們是典型的青年才俊,一位是醫生教授、另一位是律師,一位說來是我的中學師兄、另一位是大學同事,卻成為樂壇一隊清泉組合。鍾氏兄弟當年一首《時代的顛覆者》,除了被當年顛覆時代的人們,賦予另一重意思,歌曲亦顛覆了流行音樂的商業世界,奪得當年CASH的各個大獎,今天聽來,更似是先知。
幾年之後,Roger成家立室,音樂上也嘗試單飛發展,開展了另一個project,比以前更具前贍性。記得我小時候也算是學過彈鋼琴,接觸過不同songbook,彈奏各首經典;而將songbook概念套落於現代音樂,當然要數美國的The Great American Songbook,將最著名的百老匯音樂劇等樂曲匯聚成一歌集,其後由無數經典歌手,注入個人元素重新演繹。
但這概念到了東方,因為卡拉OK大行其道,每一首歌的拍子、節奏、唱腔都變得千遍一律的格式化,songbook並不容易發揮。有見及此,Roger卻嘗試將songbook的槪念帶進Cantopop的世界,發佈了爵士天碟《Song Book 歌集》,以爵士風格演繹11首廣東歌經典,包括令人驚喜地爵士化的《心裡日記》,據說連原唱者歌神許冠傑聽了也拍案叫絕。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軟性地訂立廣東歌經典的標準,然後向外文化輸出,即使未必算是光復樂壇,但絕對是香港文化的一種保存。所以和Roger討論過一輪後,就有了由我們clubhouse the_ blanks 在GLOs Cafe by fooody 舉行音樂會的想法:由Roger和失明天才鋼琴家Jezrael Lucero負責音樂的部份(這當然不是我負責),我就於表演之間,分享歌曲背後的一些概念和想法,觀眾可以邊吃著晚餐邊喝著啤酒,欣賞一場「輕談淺唱音樂會」。
這樣型式的音樂會,到最後舉行了兩晚,更邀請到浪子詞人潘源良來到cafe欣賞,很有家的感覺,當晚Roger也演出了潘sir的經典作品《今天應該很高興》。在當年的移民大環境,聽這首歌,已有很深感受,而於今時今日,感覺只有更昇華、也更無奈。至於encore部份有甚麼驚喜,就不便透露了,你懂的。
除了Roger專輯的曲目,也自私地點唱了幾首歌,如充滿MK味的《友情歲月》(其實還有《潛龍勿用》的,但實在太難要Roger以jazz駕馭chef lemon的歌了),和非常能代表香港,前輩甄妮的《東方之珠》,「有正有邪、何處是岸」,實在是最永恆的香港之歌。音樂會中問了Roger一個問題:「你心目中的香港到底是甚麼?」這個問題,相信是每個經歷這大時代的香港人,也在思考如何回答的。到底香港是甚麼,香港人又是甚麼?我們理想的香港又是怎樣? 這次音樂會,這本歌集記錄了香港黃金時代的廣東歌,但願若干年後,未來還繼續有香港歌集,入面載有一首首屬於這個時代的每一首歌:每一首真正屬於香港人的歌。
東方之珠原唱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59年香港 「蘇絲黃世界」香港外景片段,
加1940年姚莉主唱「玫瑰玫瑰我愛你」和1951
年Rose Rose I love you - Frankie Laine
玫瑰玫瑰我愛你,知名的國語歌曲,原名《玫瑰啊玫瑰》,吳村詞,陳歌辛(懷鈺)作曲,是1940年電影《天涯歌女》的插曲之一,其原唱者為上海灘歌星「姚莉」。後由潘迪華、甄妮、鳳飛飛、梅艷芳、王若琳等多名歌手,以及在電視劇《東方之珠》、《一屋老友記》等內翻唱。
1951年4月6日,美國歌手弗蘭基·萊恩(英語:Frankie Laine)翻唱,英文歌名是《Rose, Rose, I Love You》,具有吉特巴(英語:Jitterbug)舞曲風格,在美國迅速走紅,一度高居排行榜第三名。
姚莉(1922年9月3日-2019年7月19日),原名姚秀雲,是上海灘時期知名女歌手之一,與周璇、白虹、白光、龔秋霞、李香蘭、吳鶯音等齊名,並稱為1940年代上海歌壇七大歌星。1950年移居香港。在香港時期被譽為「銀嗓子」金嗓子為周璇,而周璇亦是姚莉的偶像。姚莉是香港1950年代最叱吒風雲的歌后,亦是最高銷量歌手之冠。姚莉是多位歌后的偶像,包括鄧麗君、徐小鳳、潘迪華等。因翻唱多首帕蒂·佩奇(Patti Page)名曲,亦有中國Patti Page之稱號。
#歴史時空
東方之珠原唱 在 東方之珠/The Pearl of Orient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東方之珠 (粵語版) · 聲生不息丨第10集群星大合唱《 東方之珠 》丨大合唱丨羅大佑丨國語歌丨廣東歌丨唱歌丨音樂節目丨金曲丨港樂 · Tempo - Ep 341 - Taarak ... ... <看更多>
東方之珠原唱 在 东方之珠| 演唱:羅大佑歌曲:東方之珠(高清修复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演唱:羅大佑歌曲: 東方之珠 (高清修复) 作詞:羅大佑作曲:羅大佑編曲:花比傲/羅大佑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東方之珠 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 ... ... <看更多>
東方之珠原唱 在 羅大佑- 東方之珠-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東方之珠 羅大佑詞曲1991年《皇后大道東》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東方之珠 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月兒彎彎的海港夜色深深燈火閃亮 東方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