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3
#初二巧
#初二回娘家
大家初一走春有歡喜嗎?今天來跟各位鄉親好友分享三種初二回娘家的由來,給大家趣味一下。
第一種版本是,朱元璋最小的嫡公主過年第一天回宮拜年,朱元璋大怒並寫了一副對聯給女兒:「羊跪乳,媳敬婆。橫批:天經地義」,且讓公主明天(初二)再來給他們拜年,因此才有了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習俗。
第二種版本則是,從前有一個女孩子,不顧爸爸的反對嫁給了一個窮小子,後來她的爸爸過往,媽媽忍不住思念,就找女兒和女婿回家,並準備一桌佳餚慶祝團聚。回娘家本是因著母親思念,故事幾經流傳,傳統考量除夕夜須至夫家團圓,大年初一又是要挨家挨戶拜年的日子,所以回娘家便訂在初二,成為與除夕夜一樣具有團圓意義的習俗。
另外,「初二巧」代表女兒和女婿回娘家拜年是稀巧之事。因為出嫁女兒回娘家原本是訂在過年期間的「十一請子婿」及「十二查某子轉來拜」,但或許隨著工商業發展,春節假期縮短,所以改至初二較適合現代的經濟活動。
以上三篇小故事跟鄉親分享,希望大家也趁著初二回娘家的機會,好好與家人敘敘舊、話家常!一起為新的一年添上更多祝福!
朱元璋 對聯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門的顏色,社會的地位? | 生活知史
現代大家買門或許是看價錢、看款式,哪款喜歡買哪款。但是在中國古代,大門的顏色就是表示這家人的社會地位,什麼階級就用什麼顏色的門,絲毫不能逾越。
要數最尊貴的門想來會是黃色之門,通常只有位極人臣才有資格使用,漢代衛宏的《漢舊儀》一書云:「丞相聽事閣曰黃閣。不敢洞開朱門,以別於人主,故以黃塗之,謂之黃閣。」就是丞相不敢用紅色,於是就改用黃色表示尊貴。在唐代還曾用「黃閣」來指代宰相府或借指宰相。
其次,達官貴人用的必然是紅色大門。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當中之所以用朱門指代大戶人家,就是因為只有大戶人家才可以用。白居易《傷宅》一詩中也說到:「誰家起第宅,朱門大道邊?主人此中坐,十載為大官,廚有腐敗肉,庫有朽貫錢。」這首詩透露了幾個信息,大官的第宅,其大門是向著大街開的,而且大門的顏色是漆成朱紅色的。
而黑色大門就通常是普通人可用的,因為一般民眾通常只能用這些黯淡的顏色。古代房屋通常會採用深灰的瓦頂,灰白的台階,大門漆黑色。門上貼上紅底對聯。一些較貧困的人會用白板門,所謂白板其實就是指不施漆而呈原木色的門板。唐代詩人王維的《田家》有:「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南宋戴復古的《夜宿田家》一詩中也有「夜扣田家白板扉」等詩句。
要數規管門色的最嚴格規定,當數明代初年,朱元璋屢次申明官民第宅之制。《明會典》載:洪武二十六年規定,公侯「門屋三間五架,門用金漆及獸面,擺錫環」;一品二品官員,「門屋三間五架,門用綠油及獸面,擺錫環」;三品至五品,「正門三間三架,門用黑油,擺錫環」;六品至九品,「正門一間三架,黑門鐵環」。同時規定,「一品官房……其門窗戶牖並不許用髹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及彩色妝飾」。如此嚴格的規定,果然頗有明代特色。
#知史 #生活知史
#中國歷史 #中国文化 #古代 #古代文化
#明代 #唐代 #朱門 #黃閣
朱元璋 對聯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朱皇帝一起吃豬嗎? | 舊文重溫
豬肉從西漢開始就是民間最主要肉類,但當時的豬肉昂貴,養一隻豬要好幾年才可以吃肉。好在唐宋時期,養殖技術進步,豬肉的價格降低,民間就越來越多人能吃上豬肉了。但是沒想到明代竟然有一個皇帝提出禁止老百姓養豬。
在古代,人們需要迴避君主或尊長的名諱,稱為「避諱」。通常避諱就是寫文章的時候不能用特定的字,或者當時印刷的書刊上不能出現那些字。就好像嫦娥本來叫姮娥,後來因為有個皇帝叫劉恆,所以就要改叫嫦娥了。
而明朝諸位皇帝姓朱,大家天天說殺豬啊、吃豬啊聽起來好像不太好。剛開始朱元璋還是無所謂的,覺得豬總是吃的,不能這也避諱。還曾經寫過一副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給閹豬的屠夫。後來諸位皇帝就覺得,大家變通一下不要說「豬」,試著用「彘」、「豕」等字代替。雖然明朝皇帝忌諱豬,但是明朝人也是可以養豬和吃豬的。
直到明代第十一位皇帝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即位,他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禁民間畜豬」。為什麼?表面原因有二︰一、因為武宗自己姓朱,要避諱;二、因為武宗在豬年出生,覺得養豬、殺豬對自己不利。實際原因可能只是皇帝一時興起,憑感覺做事(做了多年皇帝,難道現在才發覺問題嗎?)。雖說民以食為天,但是皇帝下令可以怎麼辦?全國上下只好不再養豬了。
直到有一次朝廷在祭天儀式時,找遍全國都找不到一頭豬作為祭品,而在祭祀中必須要用牛、豬、羊,沒有豬肉是不合禮法的,這才迫使武宗下令取消這個禁令,禁令只維持了三個月。雖然此後臣民都可以養豬吃豬,但仍只能以「彘」或「豕」等字眼稱呼豬。有些地方的百姓會形象化地以「萬里哼」或「肥肥」稱呼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