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時間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每天六點就得起床做早餐和便當的我
把下午茶當作是一個犒賞自己的回饋
好不容易做完一大半林林總總的家事和瑣事
在一天之中一定要找個時間來好好休憩一下
如果還能在此時讓自己享受一下美好的事物
相信身心都會得到救贖的
這樣才可以繼續把下半天過完
於是這美好的事物就是重要的關鍵
絕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例如美食的安慰&美麗事物的療癒
所以我會把我的下午茶弄得有模有樣的
照片上就是我最愛的下午茶時光
有來自北海道的鬆餅粉、手工果醬和咖啡
美麗的BRUNO復古快煮壺&電烤盤
我用這款鬆餅粉做成鬆軟舒芙蕾雞蛋糕
上面塗上北海道藍靛果手工果醬
再沖泡一杯北海道木版畫家設計的咖啡
BRUNO復古快煮壺&電烤盤是我的美麗工具
一個令人幸福又滿足的下午茶就完成了
千萬別小看這個下午茶時光對我的意義
如果沒有它的話
小鬼們放學回家會看到一個臭臉的媽媽
大塚先生會被我碎碎念到深夜
家裡的吃貨們會吃不到美味的晚餐
這樣下去大塚家會出大事的
所以我告訴自己不能讓下午茶太隨便
因為它是用來拯救全家的……
北海道美食國際直送請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otsukaka/posts/388906872603331
BRUNO復古快煮壺&電烤盤優惠團購在這裡
電烤盤2990元超級優惠中
雖然土耳其藍被搶空了
但火紅色的也很美喔
因為我們家有BRUNO的烤箱和熱烤吐司
他們都是火紅色的~
https://www.facebook.com/otsukaka/posts/412237973603554
Love Nippon Market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闇曖之光-藝術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 柯幸彤 (柯卉珊) 闇曖之光 「面對陽光,陰影就在背後。」她嘗試透過創作訴說,恐懼並不是來自於缺陷與外在的困境,而是心的方向。能正向面對的人便能超越自己,前往無限的世界。 柯幸彤以創作自敘 經歷黑暗之後必達光明 在創作者柯幸彤...
木版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知道大家中秋送禮的禮盒都選好了嗎?來跟大家介紹這一款好吃精緻又有特殊風味的選擇!
很多人應該會覺得中秋禮盒常常收到太甜會膩的糕點,想吃又怕胖還擔心三高的問題。
這款來自台南的屏息點心舖的禮盒我試吃過後,覺得蠻值得推薦的喔!
 ▼ 禮盒內容
4款經典風味:
辣椒可可、黑醋栗玫瑰、抹茶梅爾檸檬、鹽之花太妃。
(8入/ 120公克/盒/560元) 常溫保存90天
訂購資訊 屏息點心舖 - 官方購物網站 (silencestore.com)
現場購買:台南市北區成功路68巷45號1樓
▼ 商品特色
Chef Oliver 一直以來融合奧地利與法國甜點手法創作甜點,這次運用台灣糙米搭配臺灣農產品,重新詮釋傳統小零嘴點心碰米ㄆㄤ,沿襲創店以來的經典風味的味覺軌跡,融入製作碰米ㄆㄤ,再迸發出不一樣的風味,我們把一直以來屏息甜點的各式甜點風味、口感與體驗,復刻收錄在【屏息老經典老風味碰米ㄆㄤ】禮盒,在地食材風味與完整設計的包裝盒,完整收錄了屏息的老經典風味,就是不隨波逐流,曾經任職五星飯店,奧地利咖啡館, fine dining餐廳
甜點師傅的Oliver 這次想要呈現的是屏息一路走來的堅持以及理念。
▼【屏息味覺軌跡】畫作禮盒款
這次的禮盒包裝設計,我們把”屏息甜點作品壁畫”完整的移植到禮盒封套中,花了許多時間討論與設計,最後挑選了跟木版畫的紋路非常接近的壓紋藝術紙,而最終呈現出的成品跟實體畫作的木板紋路非常相似,能把屏息的理念與想法展現在這次的設計中,讓更多人能知道屏息點心舖這一間用心與創新的臺灣在地店家。
⬇️這裡買
Silence 屏息點心舖
木版畫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京的視覺密度撲天蓋地,頭幾週我連走路都有些飄飄然。一個外國人夾在穿著整齊的黑髮人群間孤獨晃盪,路上景物盡收眼底。當時我還無法得體說話或好好閱讀,我只能一直走一直走,常常在新宿或澀谷的街頭曲徑中迷路。多數廣告都和湛藍的早秋天空有著相同的鮮豔色彩,我現在才發覺日本老木版畫的色彩一點都沒有誇大的意思,只不過是精確捕捉日本的光影而已。焦橙金的塑膠菊花一路插在狹窄的購物街道上,標誌秋天的到來。霓虹燈、紅燈籠與電影海報的視覺轟炸與機械噪音的嘈雜相互輝映,聲響來自日本流行歌、廣告旋律、唱片行、酒店、戲院與火車站的廣播,還有咖啡廳、酒吧與餐廳裡,沒日沒夜放送的電視節目。相較之下,天井棧敷中J.A.西薩的背景音樂簡直寂靜無聲。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7/27/a_tokyo_romance/
木版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闇曖之光-藝術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 柯幸彤 (柯卉珊)
闇曖之光
「面對陽光,陰影就在背後。」她嘗試透過創作訴說,恐懼並不是來自於缺陷與外在的困境,而是心的方向。能正向面對的人便能超越自己,前往無限的世界。
柯幸彤以創作自敘 經歷黑暗之後必達光明
在創作者柯幸彤的記憶中,小時候她就極度害怕一個人處在於一個黑暗的空間裡,不管父母親怎麼安慰哄勸,當他們一認為柯幸彤睡著了,從起身到關起房間電燈的那刻起,她必定馬上驚嚇醒來,立刻衝去將房門口的電燈開關開起,接著就是不斷地來回抗戰到她真感疲憊而陷入熟睡時,才結束一整晚的黑暗恐懼症。
柯幸彤成長背景較特殊,從小身處在傳統民間宗教家庭裡,因為面對各種法會、道場場景等等所產生的恐懼與不好回憶,進而造成她對於睡覺這件事有極大壓力,並不是睡不著,而是不敢睡,她深怕一睡著,那些看不見的,只存在闇曖世界的魅影,會出現在柯幸彤周圍。因此代表休息的「安靜房間」,卻讓她產生了矛盾、想像、恐懼的心理反應。
透過宗教尋找心之所向
年幼時在鋼琴老師的介紹之下,柯幸彤開始接觸到基督教的世界,在與生長環境完全不同的信仰中,認識了不同於以往的宗教氣氛,並看見存在於黑暗中的光,讓她對黑暗燃起了想克服的勇氣,卻總因為自己的信心不足,導致時常在面對恐懼前便失去了勇氣。
柯幸彤在創作上以「闇曖之光」為題,「闇」字有遮掩的意思,形容詞上則同暗字,因此關燈的房間,就是一個「闇室」,一個遮蔽、淹沒光亮的地方。而「曖」字則有「昏暗、不明」的意思,是她對於一個關上門的房間,從進門到入睡過程中的心情。而白光、明光從來就是黑暗的敵人,一道光就可以劃破黑暗的邊界,照亮幽暗。因此光是她的信心、意志,也是在闇曖世界中尋找的那道劃破黑暗的力量。因此柯幸彤藉由此創作,去跟最不想去面對的恐懼面對面,透過不斷的創作與之對談,讓心中對於光的信仰將不再時而強大,時而薄弱,而是永遠劃破黑暗。
以不同層次的媒材構圖表現內心的變化
以版畫為主要媒材創作,由製版、套色與重複疊印去印刷等過程製造出來,運用紙板為底版或木版所表現的刻紋,並使用不同肌理紋路的現成物、石膏、批土、膠帶、白膠等等媒材,來增加創作上媒材實驗的可能性與效果。製版階段大多以直覺性的在版面上刷或製造出肌理紋路,來完成製版。以凹版裡的版畫調子,表現柯幸彤內心當下最深沉的恐懼心理,再以凸版運用滾筒於紙板或任何版面,進行上墨,再透過壓印機的印製,遮蓋等技法與上述的製作過程,重複多次的來回創作,充分表現柯幸彤出當下,對於恐懼的層層混亂與矛盾的心理狀態。
作品畫面多以滿版的「抽象」造形構成,因無邊框而使滿版有無限延伸的感覺,主要呈現柯幸彤在面對恐懼時,不斷蔓延的焦慮與惶恐不安,相同方式也應用在她一直再追尋的那道劃破黑暗,無邊無際的光。在色彩表現上,一開始色彩風格較為黑暗,是屬於觀看時會感受到一種壓迫恐懼感的色彩,用了大片黑與範圍性的紅色,表達出她的內心,已陷入龐大的焦慮恐慌中。也因為要表現黑暗中的渾沌與微弱的光,作品畫面的配色較為混濁、混亂甚至曖昧不清,到後期系列作品才逐漸慢慢走向較為光亮,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呈現在暗裡的光,傳達她在心境上對於黑暗恐懼的轉變。
透過各種的肌理紋路,例如石膏、紋路紙、寒冷紗等特殊媒材的應用之下,與刀刻後所產生的刀痕,製作出許多不同的獨特肌理版,來表現柯幸彤在每個面對恐懼當下的心理情緒,例如使用寒冷紗來製作肌理紋路,產生出如同紗窗的樣貌,代表此心理情緒從窗而來,而刀痕則代表情緒發洩轉移後的自我療癒過程,並透過凹凸等不同版種,重複套印或者相互併用,以作品來表現出心理上的層次。
由藝術療癒自己 也期盼能鼓勵他人
藝術創作是傳達生活及自我的一種途徑,柯幸彤經由版畫創作不同版種的相互應用,期許其創作能更觸動人心。她以直覺地的版畫創作方式,在紙凹版與木版畫的製版及印製過程剖析自我,在創作進行自我的療程,將自己對於恐懼的情感轉移至創作中,與自我重新對話,得到一個新的療癒契機與成長。也因為創作的能量,將柯幸彤的內心指引到最美好的一面——即是不再害怕的自己,她藉由創作克服恐懼的心理障礙,並在其中找尋、發現那隱藏在當中的光明與重生的自己。
藝術家簡介:柯幸彤
學歷:
2017 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2013 畢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學系
獲獎:
2018 金車美展入選
2017 第35屆桃源美展,版畫類,第三名
2016 中華民國第32屆版印年畫-推薦展出
2016 第22屆第22屆國際藏書票比賽-優選
2014 第2屆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 版畫類- 佳作

木版畫 在 DuckHug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橋工房」第六代繼承人高橋由貴子現場指導,雖然在現場看了步驟,但一到達人工作台上,還是不太順手,好險大家人都很好,一步一步引領我完成女兒節為主題的江戶版畫

木版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想法、很有個性,令人感受到她對關心的事物那種堅持與態度,就像她的陶瓷作品在可愛的外表下有著信念與故事。
▶靜靜與土培養感情◀
成長於台灣南部的吳昕恬,家鄉位於台南歸仁。歸仁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片片田地被人造物和鋼筋水泥所取代,憶起童年的玩樂,她說小就對土地與自然就很有感情,幼年到阿公家,自己一個就可以在樹下把玩土壤,也愛觀察自然環境裡的昆蟲與動物們。她也是一位很靜的小孩,只要給一張紙、一枝筆、一本書,她就可以這樣待一整天。從小就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喜愛補習,比起進入才藝班接受指導,更愛在家按自己所想繪畫、創造自己繪本。這麼小就有這樣與自己獨處又愛自由創作的性格,似乎很適合當一位全職創作藝術家呢!
▶並非每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問起求學的經驗,吳昕恬說當時她國中就近進入歸仁國中就讀,接下來進入台南女中,一路在台灣傳統升學體制下前進。在高中時期,經由學校比賽與活動經驗,畫插畫和設計各種活動宣傳品,她漸漸發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和藝術。高中參加社團「台灣文化隊」在寒暑舉辦許多體驗台灣文化與進入原住民部落學習的「部落遊學」,讓她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自然環境更加關切。在台南第一志願之一的高中就讀,讓她覺得身邊有許多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走一樣的路。加上學校美術老師王政凱在她決定要就讀藝術設系相關科系後給予非常多建議、指導與幫助,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她對自己想要走的路多了份堅持。
▶貼近生活的作品,與家人互動◀
很有個性的吳昕恬「先做了再說」進入國北教的藝術與造形設計系的設計組主修工藝,一開始想走設計的方向,但歷經各種媒材的創作課程她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工藝創作,所以她最終選擇陶土為媒材進行創作,吳昕恬認為「土」是她童年的回憶,也是一種很親密、貼近自然的材質,以雙手接觸,可以感受到土的柔軟、冰涼與黏性,經由雙手增減的塑造成作品是很美好的過程。
吳昕恬過去在創作方面沒有與父親有討論與交集的機會,進入工藝組後開始做陶藝,便將與生活相關的器物拿回家使用,意外成為家人間彼此交流的話題,感受得到認可。這些器物透過使用陪伴在家人身邊,多了一層被需要的感覺。
▶共生,與自然貼近的創作◀
到台北念書後,吳昕恬覺得自己似乎離開土地很遠,雖然台北資源豐富,但她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家鄉來創作。除了發現到歸仁的田地日益減少,近期可能會有新的建設消息,可能讓擁有豐富生態的沙崙大草原消失,在這塊日漸珍貴的自然地有許多鳥類與生物棲息,吳昕恬認為「開發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單向道,如果決定開發後那些原本存在生態都即將消失、難以回頭。」她希望這塊土地與生態可被保存下來。因此有了這股動力將原本木口木版畫的平面作品轉化為立體作品〈共生〉,藉由這件作品讓大家更加注意自然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人類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但開發卻從沒過問其它生物的意見,希望人類可以學習與其它生物共生。」
▶睡夢的人與植物◀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沉睡中地人體各部位、植物結合作為表現。沉睡的人體代表著「靜態」,生長中的植物則是「動態」,兩者為對比的存在,但其實在夢醒後的白天他們卻又是相反的狀態。作品中各種奇妙的植物與帶點童趣插畫風的人體作各種結合,有雙腳長出菇類、或頭髮是植物的各種呈現方式。問吳昕恬說為何會想到將植物與人體作結合?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原住民作家 亞榮隆.撒可努跟她說過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但可以種香菇。」她認為不是每個塊木頭生來都是要成為被作成雕塑品,也是有些木頭要拿來種香菇的,不能說無法被雕刻的木頭就是不好的,也許它出生的意義就是要拿來種香菇。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在社會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是很狹隘的,而對吳昕恬來說「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也因此有了〈蘗〉系列第一件作品。「蘗」字義上有許多意思,吳昕恬取其新芽正在生長、萌發的意象。
▶夢中的我,我的夢境◀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提到,夢是「願望的完成」,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幻想,是運用了白日記憶的殘餘而產生的,就像是在消化白天腦中的思想、排解掉日常過多的思緒,如同一種保護機制,不存在的夢與現實可以說是有了一層連結與關係。她認為「夜裡人們總是道了晚安後入睡,而我是道了晚安後開始創作:『大家在床上作著夢,而我是在工作室做著夢。』我覺得創作就是我的夢,做陶是製夢的過程,而我就是夢的製造者。夢,可能來自於我的幻想,像是白日夢一般天馬行空;夢,也可能是我渴望、我欲求的或是我想企及的夢想,而這些夢都映照出我自身。我藉由創作自剖與反思,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捏塑自己、召喚自己,然後在夢中重新長出自己。」在吳昕恬每件作品都有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取材自她的生活當中,而我們的夢境來自現實,那夢境中的事情也許就是現實的衍生。
陶瓷創作結合植物與人體各部位,將生活小故事化為現實中的夢境。
吳昕恬簡歷:
學歷:
2013-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設計組 主修工藝
2010-2013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2007-2010 臺南市歸仁國民中學
2001-2007 臺南市文化國民小學
工作經歷:
2016 國北教學務處心輔組 整學期海報設計
201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奇美部落周邊商品與摺頁設計
2015 自然系教授委託昆蟲2:1模型製作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木版畫 在 8 木版畫ideas 的推薦與評價
2015-12-3 - Explore Fafa Chen's board "木版畫", followed by 113 people on Pinterest. ... マーシャ・ブラウン☆木版画絵本・美本- 絵本古本マーケットはっぴぃ ... ... <看更多>
木版畫 在 版畫彩田- 木口木版畫2...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木口木版畫2 用推刀刻出縱橫交錯、寬窄粗細的凸線或細點等,這正適合於西洋繪畫的光影、明暗調子、立體細節的產生,此種板材技法一度成爲歐洲印製書籍,挿圖及複製名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