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味自慢 ── 世界養生組織 】
_
先旨聲明,今次文章的標題擺明玩食字 ── 「自慢」是日文「じまん」,跟「慢」完全無關,意思是自己讚自己,賣花讚花香,值得驕傲,假如出街食飯見到日式料理餐廳,招牌寫有「味自慢」,就是老闆都於店內推出的菜式信心滿滿。那麼「港味自慢」又是怎箇一回事?其實解作「香港人細味獨自慢活」的意思,那是myTV SUPER全新原創節目《世界養生組織》的中心思想,是繼《超齡打工假期》(2014)、兩輯《Do姐去Shopping》(2015/2017)、《晚間看地球》(2019)和《Testing Menu》(2021)後,監製周子妮的最新作品,旨在帶出身處「無法出走」的疫情時空裏,香港人怎樣可以找到療癒的方法?
_
老實講,好多人都以為最出名的「Made in Hong Kong土產」是樓貴,人多,不不不!是單字一個「快」,此字並非單純形容對於所有事情從開始到結束的推進速度,還帶有「不能慢」的潛台詞。不是嗎?香港人彷彿就是一班永遠不能夠「慢」的族群,與其說「不能慢」,更準確是「冇資格慢」!因為你慢了,就趕不上社會步伐,行路要快、做嘢要快、食飯要快、睇劇要快,就連借錢都要「特快批核」,真係反晒白眼:唔該唔好咁黐綫啦!
_
所以《世界養生組織》的製作團隊想嘗試在講求「黐鬼綫速度」的電視業界裏,推出一個「慢到冇朋友」的節目,還要找陳自瑤和黃翠如主持,帶住觀眾在港九新界尋找養生之道,從內到外增強抵抗力。兩位主持首集去到大埔慈山寺體驗山林療癒、行禪、茶襌,感受生活中應有的「慢活」,透過五感活在當下,視、聽、觸、嗅、味,最直接自然的感受,卻是都巿人最常忽略的環節。
_
且慢,翠如加YoYo?慢活?養生?非常沒說服力吧?!黃翠如自從由有線電視轉投大台之後,最初主力與洪永城複製舊東家招數 ── 環遊世界拍攝旅遊節目,足跡遍佈全球,到後來主力拍劇,女一作品接二連三,「0628」(清晨6時至翌日凌晨4時)通告習以為常,手停口就停,怎可以慢?Yoyo又如何?自從《那些我愛過的人》(2020)後演技開始受人注意,加上《萬千星輝頒獎典禮》的「黑面事件」成為網絡熱話,緊接在《好聲好戲》及《識貨》又獲冠軍,令入行20年的她再度人氣急升,另一方面她又積極經營個人YouTube頻道,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花無白日紅,怎能夠慢?興許如此,監製決定邀請同樣患有「不能慢重症」的雙姝上陣,透過節目,促使她們學習放慢腳步感受人生,嘗試引起觀眾共鳴。
_
其中一幕,由山林療癒陪伴員 #歐仲南 陪伴下,翠如跟Yoyo學習行路……「行禪」才對。
_
「平時如果喺街度咁行路,畀人鬧呀!」陳自瑤說。「行禪」就感受自己步伐,由提腿到向前踏步,一字記之若「慢」,對香港人而言,難度有十粒星。相信搭港鐵或行商場的朋友都一定試過,只要唔覺意進入扶手電梯左邊,莫講話企定定,只要你行慢些少,恭喜您獲得連串「嘖」聲,繼而就會抵受不住後方的壓力而飛快向前行。(利申:本人確實會嫌別人行路太慢,朋友則投訴我行路太快。)
_
周三(9月15日)凌晨,#蘋果公司(Apple Inc.)主席Tim Cook在新產品發布會上,對於應用程式「Apple Fitness+」著墨不少,將運動課程、時間表、身心狀況等資料變成數據,希望方便繁忙的都市人更有效率地做運動。作為其中一家全球重要巨企,Apple此舉說明「保健」和「養生」乃世界潮流,因為有利可圖,產品才推陳出新,但問心這些不是能夠從大自然唾手可得嗎?真的需要花錢擁有?
_
說穿了,那是另一種的「活受罪」。香港人有句俗語 ── 「慘過死」,說出口的通常都是四肢健全,沒病沒痛,甚至頗有經濟能力、生活富足的人,事關忙著搵錢工作、「辛苦得嚟為供樓」而每天要營營役役的「不能慢重症病人」,什麼視、聽、觸、嗅、味覺早已淪為「急促」的附屬品,享受生活?講笑咩!所以節目中提及的「活在當下」才是香港人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事,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放慢腳步。回歸自然,那種療效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會明白,幾年前我的情緒曾經出現問題,需要看心理輔導,而其中一個救活我的,就是大自然,無論去行山、露營,這位從來神隱的「山先生」總是不介意接收我散發出來的負能量,而且不收分毫,過程中你只能集中精神享受當下環境、應付眼前的難關,如果嫌這些都太過Hardcore,也可以像翠如和Yoyo那樣,簡單的熊抱大樹或者赤腳在草地上走,作為上一步的喘息,亦為迎接下一步作準備。
_
當然,養生是一回事,拍節目介紹養生又是另一回事,《世界養生組織》意念雖新,但執行上似乎充滿旅遊綜藝節目的影子,無法成功透過畫面帶出安靜的感覺(幾年前 #香港電台 的《 #好想藝術 》做得到),結果有些時候Yoyo太似背稿,顯得不自然,我會懷疑,到底拍攝時Yoyo有沒有用心感受?有些部份則太拖拉,塞車開Tab睇真係會瞓著。今時今日拍節目真的要求做足功課,瞓身投入,如果要讓觀眾看得舒服,有想「Join埋一份」的衝動,台前幕後先要理解養生的獨有節奏和氣息,「搣甩」拍緊節目的意識,才能夠吸引觀眾有動力追看下去。
_
*《世界養生組織》共13集,逢周二更新,第一集免費試睇:https://bit.ly/394aJTZ
_
(18092021)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世界養生組織 #黃翠如 #陳自瑤 myTV SUPER 黃翠如 Priscilla Wong 陳自瑤yoyo 做乜膠睇電視 慈山寺 Tsz Shan Monastery 黃翠如 Priscilla Wong
有利可圖意思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年面對大選的閃躲,到最後的換柱,2019年又是先閃躲,最終嘗到淘汰結局,2020年國民黨大敗,也是朱立倫能夠挺身承擔的時刻,但是最終只有江啟臣與郝龍斌出來承擔。到了現在,國民黨回穩了,民進黨施政搞得天怒人怨,國民黨2022年大選可望維持成績,又跳出來想摘桃子,果然是「精算師」,「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如此政治人物,卻被視為國民黨救世主,嗚呼哀哉,國民黨能不亡乎?>
本資訊宅身邊朋友藍綠都有,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也不太介入,政治嘛,大家開心就好。不過,最近國民黨的朋友倒是深感擔憂,因為「朱立倫,回來了!」辣個換掉洪秀柱、2016年拿到389萬票、把國民黨搞到潰敗的男人回來了!
朱立倫的閃躲和過往歷史,就連我這個「只有碰到有趣的政治議題」才會提起興趣的資訊宅,都略知一二朱立倫的「光榮過往」,去年國民黨大敗朱立倫不願扛下重擔,現在突然現身,不禁讓我想到諸葛亮《將苑》中「知人性」道盡人性的表裡不一。
職場上也不乏這種「困難事情從不扛,最後分功出來搶」的高階主管,平常在職場上看多這種老狐狸,想不到我如今也能見識「2021年國民黨政壇之怪現狀」,神隱一年半的人出來說有人領導力不佳。
回到諸葛丞相的《將苑》,有些人表現溫良恭儉讓,但是內心卻是狡詐之徒,有些人看起來如一士之諤諤,但內心膽怯,遇事懦弱,有些人張嘴就來四處保證,但是實際上做事虎頭蛇尾,輕諾不負責,比方說承諾當選後要讓國民黨支持度超越民進黨。
先說「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朱立倫最令人詬病的一點就是「態度扭捏」,這次宣布參選黨主席,面對是否參選2024總統,只會閃躲,要選就表明意願,不選就像其他候選人一樣,大大方方地說出不參選總統,要當國民黨的造王者,面對這種大是大非的選擇,卻看不到堅定的志向。
最顯其心志格局的回答,也是最無法說服一位有基本政治常識黨員支持的說詞,就是用已屬公認的綠營操弄式民調,來批評國民黨的支持度低,這算什麼事?拿漢朝的劍斬唐朝的官?會展現這樣的心態,要麼蠢,要麼壞,看不出有任何仁義明君的領導力。
再說「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這點與前面差不多。朱立倫宣布參選以來,只要碰到敏感話題,例如選不選2024,以及兩岸關係,只會用假大空的虛話應付了事,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這樣的領導人,如何重拾選民信任?
接著說「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朱立倫在這點上的表現,最令人啞口無言。當朱立倫被問到黨務改革,先是閃爍其詞,講了些漂亮的空話,被單刀直入的問可不可以言簡意賅一點,才提到重點要放在青年事務,然而提出的方案卻是早八百年就有的機制,而且內容空洞。
更搞笑的是,提到利用網路與數位化,竟然只提出用Line群連結與動員。不好意思,我不懂黨務,更不懂政治,但以我一個資訊宅的角度,我聽到的時候,當場笑噴,民進黨都已經上太空了,朱立倫還在殺豬公?
再來,重點來了。「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這點無須贅述,從2015年到現在朱立倫的表現,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當國民黨需要朱立倫的時候,朱立倫就消失了,等有利可圖,朱立倫又出現了。
如此行徑,宛如現代方唐鏡,「我躲起來了,我出來了,我又躲起來了,我又出來了,投我啊,笨蛋!」幸虧我這個資訊宅不是國民黨黨員,否則見狀不是吐血,就是拳頭不自覺的硬起來。
觀點投書:回鍋黨主席,能擺脫「換柱倫」嗎?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60872
有利可圖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買低賣高?】
市場先生先說一個小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個人叫做范蠡(音同"離"),人稱陶朱公,即便在那個時代,他也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早年他曾經當官輔佐他的老闆越王勾踐,後來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暫時投降吳國,勾踐經歷十年後來成功復國 (臥薪嘗膽這個典故的由來)。
在勾踐成功復國後,范蠡留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就急流湧退辭官下野了。
意思是幫助統治者成功後,自己也就沒用了,繼續留在位置上可能惹來殺身之禍。這句話是他勸其他的同僚也應該辭官,由此可見他的智慧。
在辭官後范蠡轉而經商,後來成為富賈一方的商人。
范蠡有一個經商理念是這樣說:「夏置皮襖、旱聚舟。」
也有比較完整的版本:「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意思是,
在夏天的時候預先儲備冬天的厚皮襖,在冬天的時候買進輕薄的葛布衣(一種布料),
在旱季的時候開始收購舟船、做船運的生意,在大水的時候則是開始投資車子,然後等待這些未來缺貨的時機。
除了這句以外,還有:
「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意思是知道一項商品是否供給過剩、或是缺貨,就能知道它的價格高低。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意思是物極必反,過於昂貴的東西最終會下跌,但下跌到過於便宜的東西則可能有一天上漲。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意思是當東西過於昂貴了,應該就要如糞土般適時的賣掉,而不是一直握在手裡。
反之,東西價格跌到過於便宜時,也不要因為低價而小看它,應該把它當成金銀珠寶一樣趁低價收購。
「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意思是資產應該要像流水一樣,持續的進出流動才會富有,不能讓資金像一攤死水一樣單純的儲蓄,也不能讓財物貨物只有囤積沒有流動。
上面這些話雖然並非出自范蠡本人,有一說法是范蠡的老師 計然 在朝堂之上和越王勾踐、范蠡所說,
但後人大多認為這些概念也是范蠡後來能經商成功的哲學。
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有這麼一句在說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就是在史記上記載范蠡這個人後來的德行與富裕,當時的人談論到富人一定會提到范蠡。
故事就說到這裡。
---
看完范蠡的故事,你想到什麼呢?
在投資領域,
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范蠡的概念就是「價值投資」或「景氣循環」的投資方法。
我認為這故事告訴我們的第一層思考是,
➡投資一個投資基本不變的原則,就是:「買低賣高」。
不只是價值投資和景氣循環,其實所有投資方法也都適用這個原則。
當然,不同的投資方法,對於低和高的定義方式都不一樣。
例如:
✔古典價值投資,認為只要價格遠遠低於企業資產淨值,那無論好公司壞公司都有利可圖。
✔成長股投資者認為,假設企業能保持成長,且現在價格相對未來成長後的價值仍算便宜,就有利可圖。
✔景氣循環的投資者認為,如果能判斷出當下景氣階段,就能在景氣低谷、景氣過熱時預先布局。
✔被動投資者認為即便無法判斷短期高低點,只要分散時間進場買在平均成本,時間夠長都能得到伴隨經濟成長的市場報酬。
✔即使是放空的短線交易者,也都是先賣(放空)在他們認為價格過高的地方,等待下跌後再於低檔買進回補。
即使方法不同,買低賣高仍是不變的原則。
「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也都是一樣的道理,用於判斷高價與低價。
➡買低賣高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許多人往往是反過來做,
許多人往往不是買低賣高,而是買高賣低、追高殺低
例如:
❌常收到一種問題是:「請問____能不能買?」底線可以填入最近漲最多的一些標的。
❌又例如在去年三月市場因疫情大跌時,許多人會問手上股票(已經跌一大段)是不是該賣?是不是該買債券避險(當時債券已經往上漲一段)?
❌再例如近期債券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了一小段,也有些人問是不是該賣掉這些下跌的債券,改成其他的標的。
無論是想投資或想避險,應該在行情發生前就先買進,
等到行情發生波動後才想改變方向,這樣作法不是買低賣高、也不是避險,而是追高殺低。
這就如同故事中,等到冬天來臨才想到要買厚棉襖一樣。
的確有某些投資方法是順勢操作、追隨市場動能,但他們期待的是即使買貴,也有其他人會出更高價買進,這些方法的確也有人能獲利。
但許多人投資的出發點並非如此,一開始人們總想買低賣高,可是一但看到市場行情變動,就忽略其他所有事情,開始追高殺低。
而為什麼買低賣高,這個聽起來很單純的事情,許多人卻往往做不到、做不好?
我認為這個故事還有第二層思考。
---
➡故事的第二層思考:「風險」
在故事中,「夏則資皮、旱則資舟」,看起來買低賣高很合理,也很簡單。
但仔細想想,這樣做真的就能保證獲利嗎?
想像一下,當時如果有人聽了范蠡的這個經商哲學,
自己也運用這方法開始經商,實際情況會是如何?是變得和范蠡一樣富有嗎?
有沒有可能夏天買了大量的皮襖,冬天時卻不如預期、銷售不出去,
或者乾旱時期投資了大量的船,但卻好幾年一直等不到船隻的需求。
這些是否都是一種風險呢?
甚至再進一步思考,如果其他商人都知道要在夏天趁便宜大量購置冬天的皮襖,那麼皮襖還真的會便宜嗎?
買低賣高是商業及投資不變的道理,
但這並不代表這容易做到,也不代表處處有機會,甚至你認為的低,也未必是真的低,高也不一定是真的高。
➡做到買低賣高,只是通過投資的第一道門檻而已,未必保證會成功。
從買低賣高到最後真的實現獲利,過程仍需要考慮許多元素,
例如審慎的評估市場、研究各種機會與利基、準備充足的資金以及衡量適當地投入、分散投入不同的標的、做好財務和心理上的準備、預先構想當結果不如預期時該怎麼做。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商人除了買低賣高以外,沒思考過其他變數、也沒想過遇到意外或錯誤時的應對,當意外來臨時,傷害會有多大?
在投資裡面也是一樣,
許多人在投資中只想知道:「買什麼?」「什麼時候買?」
看似很簡單,但就如同一個商人只知道買低賣高,但卻沒考慮其他的問題一樣。
➡總歸一句話就是:「先思考風險」
或者再白話一點:要考慮不確定性。
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如何買低賣高?」
實際上,我認為買低賣高的方法,指的並不是你找到一套估價法或者某個神奇的指標可以幫你買低賣高,
而是你意識到買低賣高本身必定是充滿不確定性的,針對這些不確定性,你做出了財務上與心理上充足的準備,合理的去承擔風險,讓買低賣高的過程可以實現。
並不是做對某一件事,後面就會如自己想像一樣順風順水,
往往絕大多數未來不如自己所想,這才是現實,
我們的決定其實必然伴隨著考慮不確定性,而不是忽略不確定性,無論經商或投資都是如此。
即便最終我們不能迴避錯誤和意外,但至少可以預先做好準備,而不是意外來臨時手忙腳亂、進而追高殺低。
---
➡最後快速總結:
1. 買低賣高是投資的基本原則,無論你用哪一種投資方法,不要忘記自己的出發點,落入追高殺低之中。
2. 買低賣高只是投資的第一道門檻,無論是商業和投資,其實都充滿著風險與不確定性,不要忽略這些問題。
3. 所謂買低賣高的方法,需要的並不只是一個指標或估價方法,而是你完整的意識到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並為此作出充足的準備。
希望今天的故事能對你的投資有些幫助。 😊
市場先生 2021.03
#不小心寫得有點長
#讀完覺得有收穫可以幫我留言
圖:不是單品咖啡,偶而也喝拿鐵
有利可圖意思 在 談真錄21 的推薦與評價

有利可圖 就會吸引人告訴你有什麼好處。吸引人我們被洗腦了,追求利益圖利的心已經 ... 宜”就是適合的 意思 ,最適合我們人生追求的東西。就是要修道培德。 ... <看更多>
有利可圖意思 在 每天學英文單字- 如果你是商人或有在投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獲利確實是支撐商業運作及投資的最重要原因,獲利的名詞通常是用profit 這個英文單字來表示,形容詞則用profitable 來形容"有利可圖"或"可獲利"的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