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努力 #推薦序
.
這次《過度努力》的推薦序,很榮幸邀請到三位重量級人物撰寫,三篇都非常感人,這幾天我會一一跟大家分享~~
.
先與大家分享賴芳玉律師的推薦序~~~ 賴芳玉(生活與法律)
.
.
【過度努力的鏡面,照出不放過自己的你】
.
.
努力,還要再努力,是為了自我挑戰,超越別人,也是自我期許;完成夢想,達到人生成功的巔峰,這已是許多勝利組的菁英案桌上的座右銘,也是我們追求的模範。
.
.
但這本書竟是探討「過度努力」是為了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幾乎翻轉努力的定義,前者是堅毅,後者則是脆弱的語意表達。
.
.
這就是心理師觀察到人性最幽微的地方。慕姿既溫柔又直接地點出堅毅背後的脆弱。
.
.
「不夠好」,這句話很傷人,也很毒,可惜的是我們很少有防疫措施。
.
.
「不夠好」是自我要求完美的焦慮,還是外在造成的壓力?很難說清楚,畢竟整個追求成功的文化裡,哪個不是從小就被父母、師長們以各種形式來告訴你「不夠好」,我們更常被這三個字體罰、辱罵、嘲諷或貶抑。長大後,被職場主管、老闆、客戶,甚至情人或伴侶嫌棄不夠好。男人被唾棄錢賺得不夠多、成就太低,女人被嘲諷不夠溫柔體貼、賢妻良母。好吧,這個社會沒放過任何人,就是指著你的鼻子直言:「你不夠好」。
.
.
整個社會,不是虎爸或虎媽當道而已,而是已經建構出隱形的「虎社會」。所以當你有童年逆境,就如雪上加霜,所有的逆境都指向一個原因:「因為我不夠好,所以父母才不愛我」。當這個觀點內化成自我價值時,再優秀的菁英都還是與自卑情結相伴,形塑出各式各樣的創傷因應措施,就像這本書提到的購物欲、冷漠疏離、自戀、暴食症及恐慌症等。
.
.
記得,某次在律師訓練所講授家事課程時,我提到許多菁英都帶著童年逆境的創傷,不斷追求學業成就,只為了證明自己是值得珍愛的人。這段話,讓台下不少年輕律師都紅了眼眶。
.
.
童年逆境創傷經驗是多樣性的,例如面對高衝突或離異的父母,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才會讓父母不幸福,或覺得再努力一點,父母就會變好了;又如假性孤兒的家庭,明明父母都說愛你,但你就是感受不到,父母明明都在,卻無法和父母的愛發生連結,感到難以言喻的孤寂和自卑,只有不斷努力尋求肯定和愛。
.
.
我周遭很多優秀的年輕朋友都有過度努力的情形,我總是感到不捨,雖常常告訴他們:「你已經夠好了,可以了。」但這句話的撫慰,往往只能讓他們停留在:「謝謝你看到我的努力」,卻還不到:「是的,我已經夠好了」的感受。
.
.
所以,真的很感謝慕姿再度為這群「過度努力」而受累的朋友寫下這本書,提供「不夠好」的治療與防疫方法。她不同以往的書寫,改編真實案例,呈現諮商室的對話,透過個案描述過度努力的情境,讓讀者更貼近自己的經驗,進入自我探索的可能。
.
.
大家或許不太明白這本書的切入觀點和書寫方式有多重要,但對於我這個長期從事性別、兒少及家事工作的律師及社會工作者而言,真心感謝她以這方式幫助更多的社會大眾。因為創傷的第一步,就是要覺察它的存在,但我們往往在過度強調「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或其他許多成功勵志語言中,忽略過度努力背後的創傷;也因成長中許多「不夠好」的印記深深烙在骨血中,而難以分辨創傷的存在和影響,以致必須反覆嚴厲鞭策自己努力的因應模式,才認為自己值得被珍惜、被愛,直到疲憊不堪,也很難找到生命的出口。
.
.
這本書透過個案與諮商師深入淺出的對話,幾乎提供完整的創傷復原地圖,從探索、抗拒、覺察到行動,讓每位讀者透過故事中個案的諮商經歷,找到自己復原力的可能。
.
.
這本書還有個很特別的書寫,就是諮商師和當事人的關係,「她希望,我假裝不知道;而我,沒有戳破。只是和她一起,浸在屬於她的悲傷裡。」「雅文哭得唏哩嘩啦,幾乎岔氣。在旁邊的我,跟著不停掉淚。」「美惠笑了,但是淚如雨下。」「『所以,我本來就是她不要的孩子』……這個痛被挖開了。我們一起待在這個痛楚的洞裡,很深,很深。」
.
.
我很喜歡這些描述裡的「一起」。
.
.
總有個說法,為避免替代性創傷,或專業者形象,專業助人者要把自己的情緒離個案很遠。但有次半年內發現罹有兩種癌症的平路老師在一場醫療座談會,分享醫病關係時,她說即便只有三分鐘的就診期間,也希望醫生的眼神能望著病人,讓病人感受到醫生的溫暖。有次某醫生看著檢驗報告說:「這樣我就放心了。」她對醫生那句喃喃印象深刻,那意味著醫生和病人是「一起」。她認為如果能夠「一起」,就連疾病都不可怕了。所以我猜想諮商心理師能和個案「一起」,個案應該也會很安心,算是專業者願意付出工作以外的溫柔。
.
.
人生總有很多的困境和挑戰,沒人可以無傷無痕地全身而退,俗稱「人在江湖走,哪個不挨刀」,正是這個道理吧。只是,我們如何和自己的創傷安然相處,帶著自己獨特的復原力活著過每一天。不必是成功,只是簡單也活著而已。
.
.
賴芳玉(律師) @fangyulai1018
.
.
《過度努力》預購:
博客來 一般預購版:https://tinyurl.com/y9nf26zb
金石堂 限量療心卡:https://reurl.cc/MZyzjm
「暴食症醫生推薦」的推薦目錄: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賴芳玉(生活與法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心得] 分享暴食症治療歷程與心得- 看板eat-disorder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暴食症請鼓起勇氣去看醫生(更) -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振芝心身醫學診所- 暴食症團體心理治療開班囉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暴食症看哪科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暴食症看哪科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分辨焦慮症、抑鬱症,精神科醫生推薦DIY處理方法| #健康查證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請益] 請大家推薦台北診所暴食症醫生- 看板eat-disorder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問題] 左營推薦的暴食症醫生或身心科醫生- 看板Kaohsiung 的評價
- 關於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淺談暴食症 :: 牙醫評價網 的評價
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賴芳玉(生活與法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過度努力的鏡面,照出不放過自己的你>/賴芳玉
努力,還要再努力,是為了自我挑戰,超越別人,也是自我期許;完成夢想,達到人生成功的巔峰,這已是許多勝利組的菁英案桌上的座右銘,也是我們追求的模範。
但這本書竟是探討「過度努力」是為了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幾乎翻轉努力的定義,前者是堅毅,後者則是脆弱的語意表達。
這就是心理師觀察到人性最幽微的地方。慕姿既溫柔又直接地點出堅毅背後的脆弱。
「不夠好」,這句話很傷人,也很毒,可惜的是我們很少有防疫措施。
「不夠好」是自我要求完美的焦慮,還是外在造成的壓力?很難說清楚,畢竟整個追求成功的文化裡,哪個不是從小就被父母、師長們以各種形式來告訴你「不夠好」,我們更常被這三個字體罰、辱罵、嘲諷或貶抑。長大後,被職場主管、老闆、客戶,甚至情人或伴侶嫌棄不夠好。男人被唾棄錢賺得不夠多、成就太低,女人被嘲諷不夠溫柔體貼、賢妻良母。好吧,這個社會沒放過任何人,就是指著你的鼻子直言:「你不夠好」。
整個社會,不是虎爸或虎媽當道而已,而是已經建構出隱形的「虎社會」。所以當你有童年逆境,就如雪上加霜,所有的逆境都指向一個原因:「因為我不夠好,所以父母才不愛我」。當這個觀點內化成自我價值時,再優秀的菁英都還是與自卑情結相伴,形塑出各式各樣的創傷因應措施,就像這本書提到的購物欲、冷漠疏離、自戀、暴食症及恐慌症等。
記得,某次在律師訓練所講授家事課程時,我提到許多菁英都帶著童年逆境的創傷,不斷追求學業成就,只為了證明自己是值得珍愛的人。這段話,讓台下不少年輕律師都紅了眼眶。
童年逆境創傷經驗是多樣性的,例如面對高衝突或離異的父母,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才會讓父母不幸福,或覺得再努力一點,父母就會變好了;又如假性孤兒的家庭,明明父母都說愛你,但你就是感受不到,父母明明都在,卻無法和父母的愛發生連結,感到難以言喻的孤寂和自卑,只有不斷努力尋求肯定和愛。
我周遭很多優秀的年輕朋友都有過度努力的情形,我總是感到不捨,雖常常告訴他們:「你已經夠好了,可以了。」但這句話的撫慰,往往只能讓他們停留在:「謝謝你看到我的努力」,卻還不到:「是的,我已經夠好了」的感受。
所以,真的很感謝慕姿再度為這群「過度努力」而受累的朋友寫下這本書,提供「不夠好」的治療與防疫方法。她不同以往的書寫,改編真實案例,呈現諮商室的對話,透過個案描述過度努力的情境,讓讀者更貼近自己的經驗,進入自我探索的可能。
大家或許不太明白這本書的切入觀點和書寫方式有多重要,但對於我這個長期從事性別、兒少及家事工作的律師及社會工作者而言,真心感謝她以這方式幫助更多的社會大眾。因為創傷的第一步,就是要覺察它的存在,但我們往往在過度強調「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或其他許多成功勵志語言中,忽略過度努力背後的創傷;也因成長中許多「不夠好」的印記深深烙在骨血中,而難以分辨創傷的存在和影響,以致必須反覆嚴厲鞭策自己努力的因應模式,才認為自己值得被珍惜、被愛,直到疲憊不堪,也很難找到生命的出口。這本書透過個案與諮商師深入淺出的對話,幾乎提供完整的創傷復原地圖,從探索、抗拒、覺察到行動,讓每位讀者透過故事中個案的諮商經歷,找到自己復原力的可能。
這本書還有個很特別的書寫,就是諮商師和當事人的關係,「她希望,我假裝不知道;而我,沒有戳破。只是和她一起,浸在屬於她的悲傷裡。」「雅文哭得唏哩嘩啦,幾乎岔氣。在旁邊的我,跟著不停掉淚。」「美惠笑了,但是淚如雨下。」「『所以,我本來就是她不要的孩子』……這個痛被挖開了。我們一起待在這個痛楚的洞裡,很深,很深。」
我很喜歡這些描述裡的「一起」。
總有個說法,為避免替代性創傷,或專業者形象,專業助人者要把自己的情緒離個案很遠。但有次半年內發現罹有兩種癌症的平路老師在一場醫療座談會,分享醫病關係時,她說即便只有三分鐘的就診期間,也希望醫生的眼神能望著病人,讓病人感受到醫生的溫暖。有次某醫生看著檢驗報告說:「這樣我就放心了。」她對醫生那句喃喃印象深刻,那意味著醫生和病人是「一起」。她認為如果能夠「一起」,就連疾病都不可怕了。所以我猜想諮商心理師能和個案「一起」,個案應該也會很安心,算是專業者願意付出工作以外的溫柔。
人生總有很多的困境和挑戰,沒人可以無傷無痕地全身而退,俗稱「人在江湖走,哪個不挨刀」,正是這個道理吧。只是,我們如何和自己的創傷安然相處,帶著自己獨特的復原力活著過每一天。不必是成功,只是簡單也活著而已。
(全文刊載於周慕姿新書"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推薦序/寶瓶文化出版/博客來預購中)
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滿心歡喜與您分享我的新書
《 #情緒治療,今天開始正式線上購買囉》
我是一個任性的人,我一直是「非主流」。
連我做的敘事都不像一般「正常的」敘事那樣,
在敘事裡其實我也是「非主流」。
二十年來雖然自己一直「安分守己」地從事敘事治療,
每年做著同樣的事,心境卻年年不同,
我已經從「求生存」的階段走到現今「享受做治療」的階段。
我深信: #一個好的治療師是流動的。
我的治療工作,也隨著我的人生際遇與心境不斷變化、轉化著。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漸漸回到「身體」、專注「情緒」,
我渴望回到生命的本質裡去看見,我想去碰觸生命的底蘊
,這讓我的治療更落地,也更貼近生命。
生命是流動的,我與我的治療工作也是如此。
流動(Flow),是生命的本質、是療癒的開始。
流動,也是我做BEST情緒治療的要訣與精神。
-----------------------------------
這些年,我的生命走進秋天,
靜水深流,我不再那麼激進澎湃,活著也不再非怎樣不可。
面對多變的世界、複雜的人性,我願保持一顆開放的心,
帶著好奇與善意,去對話、去理解,
靜觀其變,讓一切自然發生,怎樣都好。
這本書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如果你不是心理師或教育工作者,
你也沒有一個讓你辛苦的父母或童年,
那麼、這本書你絕對可以自動跳過。
那這本書適合誰呢?
1.心理助人工作者。包括心理師、社工師、輔導老師、學校教師、醫生、醫護人員、輔導志工等。
2.如果你跟我一樣、童年過得比較辛苦,你也有一個不完美的家庭、不完美的父母,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你有更深入地看見、理解或解脫。
3.如果你剛好有些身心疾病的困擾,像是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暴食症、自律神經失調等。或你的身體經常有不明疼痛,像是頭痛、肩頸僵硬、背痛、胸悶、心悸、胃痛、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癌症、腫瘤等,而且你懷疑這些「生理」疾病可能跟你的「心理」壓力、情緒有關,那麼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你一探究竟。
如果當下你正看到這本書的訊息,
或許、這是一個訊息(善緣),
或許是你的生命、想藉由這本書來告訴你一些什麼吧?
我依然浪漫地相信:#一切都是靈魂的召喚。
(以上文字,引述自:自序---
《不求,讓一切自然流動、自然發生》
------------------------------------------------
現在預購 #情緒治療 的很多好處:
你會獲得我的書:【限量親簽版+情緒療癒金句貼紙】
這個透明貼紙很漂亮、很好用喔,
你可以貼在杯子上、最新2021年的行事曆、你的扎記本(如圖示範)
PS:以下是各大網路書店購買網址,
博客來現在2本(以上)#有優惠75折喔
(最快下週一應該就可以拿到書喔。各網路不一)
博客來 https://bit.ly/38SGsJ9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03900168
誠 品 https://bit.ly/2HfP2WW
金石堂 https://bit.ly/38PSvXy
MOMO https://bit.ly/390wSnp
讀 冊 https://bit.ly/35GhXg3
#情緒治療 真心與想要療癒自己的您分享。(歡迎分享)
----------------------------
★心裡的創傷,身體知道;讓情緒流動,身心就不痛。
國內第一本結合身體、情緒、故事的創傷療癒書。
周志建繼《擁抱不完美》《把自己愛回來》後,自創BEST創傷療癒法最新力作!
#80%的疾病與情緒有關!
告別創傷,讓現在的你,拯救過去的你!
★21位國內外心理師、醫師、教授、作家爭相好評、熱情推薦:
鄧惠文、許瑞云、曹中瑋、謝文宜、呂旭亞、留佩萱、蘇絢慧、
凌坤楨、王大維、賈紅鶯、張志豪、林世莉、連廷誥、洪仲清、
林盈君、陳志恆、鍾國誠、陳盈君、詹宗熙、周純媛、黃柏嘉
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暴食症請鼓起勇氣去看醫生(更) - 女孩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一直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種問題直到最近才覺得自己太誇張了自去年因為考試和實習壓力太大可以一餐吃掉3個大的燒臘便當(吃的一粒米都不剩) 還 ... ... <看更多>
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振芝心身醫學診所- 暴食症團體心理治療開班囉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治療團隊包括心身醫學科醫師(同時有精神科與內科專科資歷)、心理師、社工師和營養師,希望能提供身、心、社會與文化各層次的治療,協助患者走出困境,迎向 ... ... <看更多>
暴食症醫生推薦 在 [心得] 分享暴食症治療歷程與心得- 看板eat-disorder 的推薦與評價
真是得救了~呼~大嘆一口氣,是我現在的心聲,從來沒想過我的暴食症竟可以改善
從出院後的某天,無意間發現了這個版,也看了好多各位的心得分享,一邊看,
真是一邊心痛,因為那真的是曾經歷經過暴食症的我們才能體會的心痛,
沒有患過暴食症的人,真的完全無法理解我們的痛苦,是真的~
我從小天生就是個食慾很好的人,美食可說是快樂的泉源,而我又特愛不健康小吃類
也許是因為我有些憂鬱症,所以引發了甜食成癮症,吃甜食吃到一個很誇張的境界
每天必定要喝調味奶好幾罐,或者是很甜的珍珠奶茶,因為一吃到甜食整個人就覺得
好輕鬆好滿足~輕飄飄~什麼壓力都可以透過大吃亂吃短暫被舒解,學生時代還會控制
一下體重,會利用意志力去克制,暴食大約1月5次,但出社會後工作壓力太大了,
已經嚴重到每天都暴食的地步了,看了眾多文章的症狀中,很多完全都是我的狀況
1拼命告訴自已,下班快回家,什麼都不要買,但卻又往夜市方向騎,買了鹽酥雞
2今天是最後一次了,明天絕對要改掉甜飲料,不吃消夜了,結果日復一日同一句話
3跟男友說吃飽了,其實是跑去夜市狂買5~6種小吃,鹽酥雞必備,魯味、珍奶、串燒
4外表看起來很開朗,完全看不出一絲暴食症或焦慮症狀,外人絕難查覺
5一人獨居,所以暴食發作時,方便每天買回家,躲起來吃一個人吃
6個性極度要求完美,對任何事物或自已要求很高,達不到就會非常痛苦自責
7總是吸收太多負面的情緒給自已,把快樂留給別人
8對人生感到無助、絕望、甚至覺得自已沒有價值,用自已的體重外型評量自已的價值
9生活中總是有某人令你感到極度高壓、痛苦,但又不能逃避掉他
10在外人面前總是食量很小,在結束一段忙碌的工作後瘋狂發作暴食症買一堆回家吃
也許是從小就喜歡用吃來舒壓,加上對食慾很旺盛,工作8年時間,因為工作壓力大
剛開始是憂鬱,後來是焦慮、恐慌之類的負面情緒讓自已每一天晚上都靠暴食來舒壓
最誇張的是,我吃進去的東西是完全不吐出來的,我會頂著飽飽的胃滿足的入睡
很可怕,就這樣日復一日,每天晚上基本買6樣小吃1大杯珍奶回家喝光,
或者是肯德基外帶全家餐當消夜一次吃光,或是達美樂pizza可以1個小pizza、可樂
烤雞、巴掌麵包全吃光,並且這只是消夜,我還有正常吃晚餐喔,或是一次可以吃下
8-10個小蛋糕,超甜的那一種,例如黑森林之類的口味,栗子蛋糕
或者一次吃下整顆小玉瓜、哈蜜瓜,鹽酥雞一次可以買200元吃光每天必吃
然後再搭配蚵仔煎、魯味、串燒、章魚燒、奶茶,一次大約可以在路邊攤買500小吃
回家吃光,然後明明吃飽了,卻還是一直狂吃,直到吃到胃撐到快吐出來為止
然後就頂著飽飽的胃,開始覺得滿足,人就愈來愈想睡,滿足的睡著了,整個沒去吐
所以體重就陸續胖了20多公斤,之後是有一次我發病蹲在地上吃完整個小玉瓜,
我突然有一點傻眼了,意識到自已暴食似乎是一種身心疾病,我需要看身心科
第一次踏進大醫院看身心科,我剛開始很不好意思,怕醫生會覺得我是來亂的@@
但我真的覺得自已需要治療,醫生說治療暴食症主要用藥是百憂解,於是開了百憂解
一天3顆,3餐飯後吃,但醫生有說百憂解要作用到穩定濃度至少要2星期
醫生說這2星期中我要按時服藥,藥效會在第3周發揮出來,結果到了第3周
我覺得其實對食物的慾望還是都很強烈,但剛開始有稍微用意志力控制
後來服藥一個服中用意志力控制不要暴食,後來第二次回診一樣一個月份的藥
一天3顆,3餐飯後吃,突然那陣子有個壓力點,無法舒解,整個情緒崩潰的又暴食了
從此把百憂解丟在一邊不吃放棄治療了,然後信心崩塌,覺得難道暴食症沒藥可醫嗎??
後來那陣子因為壓力大爆發,表面一如往常過日子,但身體已經有種種訊號發出
剛開始是覺得眼皮會跳動,連續跳了3週,我去看了「神經內科」醫生問我是不是很緊張
最近是否壓力很大,我說是,後來又因為心跳愈跳愈快,明明是閒閒的看電視,
心跳卻蹦蹦的快從胸口跳出來,有時甚至靜止時會跳到100多下
後來眼皮該跳動還是沒改善,陸續看了3個神經科醫生,都問我同一句話…
「你是不是很容易緊張,壓力很大嗎?」結果回家的路上我是哭著回家的
我沒想到自已把自已的情緒蹦的那麼緊,已經讓心理影響生理狀況了
同時暴食也持續著,直到身邊的人開始誤會我是不是懷孕了,肚子愈來愈胖@@
後來一天實在精神崩潰了,男友發現我那陣子怪怪的,一問之下我說了最近工作壓力大
以及所受的委屈,電話中也顧不得人在公眾場合,就在公車上餐廳裡一邊哭一邊泣訴
後來男友陪我就醫,就醫時在診間,我邊講邊哭,所有情緒潰堤,醫生看我有之前有曾
拿藥又停藥的紀錄,又看我情緒那麼崩潰,建議我住院幾天積極治療,也暫時避免
回到家一個人的環境,我答應住院治療了,醫生判斷我的症狀是「焦慮症」
於是除了百憂解1天4顆,早、中、晚、睡前、以外,還附加了抗焦慮的藥物
「樂穩Lowen」當然這當中是經過了多次調整藥物,因為也吃了其它抗焦慮的藥物
最後是這個「樂穩」搭配「百憂解」最適合我的體質,「樂穩」扮演一個關鍵
因為他即不會影響我白天的精神,吃了不會想睡,而且還能讓情緒很放鬆
大大解除我的焦慮症狀,而我的暴食是因焦慮而引起的,這次配合百憂解+樂穩
就覺得情緒穩定很多,剛開始還會有暴食症的衝動,但後來在第3周以後就漸漸覺得
自已沒那麼衝動的食慾了,起碼可以克制住那買東西的衝動,當然當中也有2成是自已
用意志力轉移,後來出院後,就自行在家服藥,很神奇的是,吃到第2個月的療程
(同樣藥量)我覺得我的味覺突然變了,我看到以前愛吃的食物,吃個幾口就不想吃了
經過鹽酥雞攤聞到油炸味,我竟然超想吐的,我以前覺得炸的東西很香,但現在只要是
油炸的味道就覺得非常想吐,非常噁心,以前每天頭腦都想著甜食,第2個月突然不太想
到甜食了,反而突然愛吃清淡的食物和青菜,(以前我是最討厭青菜的)
就這樣控制2個月都沒發作暴食症,而飲食口味突然也變得清淡,就自然的變得喜歡清淡
的食物,但有一次寒流來,真的很冷~我突然晚上好想吃個麻辣火鍋,那天真的去吃了
而且吃了狂飽,開心的回家,(雖然有一點罪惡感)但是整個晚上就痛苦了~~~
太久沒吃狂飽,晚上一整個肚子脹到睡不著也好不舒服,(以前我好喜歡肚子脹著睡)
但那天晚上任憑怎樣就是痛苦的睡不著,隔天整個嚇到~不敢再暴吃
最奇妙的是,以前減肥時聞到食物的味道,會覺得非常香~
但第2個月的療程,我明明有控制食量,也算減肥,但卻經過食物旁邊不覺得很香
以前減肥完全是靠意志力在撐,但是心中無不想著「總有一天我瘦到目標體重,
我要再好好的吃那些蛋糕、炸雞放縱一下」所以體重永遠高高低低瘦了又胖
但是到了第3個月的時候,我突然慢慢覺得「對食物的慾望愈來愈低,食物的功能
僅是填飽肚子而以,就算瘦回目標體重我也不想吃那些蛋糕鹽酥雞了,心裡是真心的
不喜歡吃那些過去愛吃的肥胖食物,雖然也會去吃愛吃的食物,但只要一吃到肚子飽了
馬上就停手了,一口也塞不下,食物吃起來沒口感,食不知味,完全沒有一口接一口
的順口感覺,只要吃飽,就馬上停止想再吃的衝動」到了這裡突然覺得~~我得救了
我以前是就算吃飽也要再繼續吃到撐,挑戰我胃容量的極限,現在卻口感變了」
改變最大的是開始不喜歡以前那些重口味的食物,聞到油炸就想吐,開始喜歡
清淡,清爽的青菜、無糖豆漿、五穀粉、是真心的喜歡這些食物喔,很奇妙
最近又發現一點很重要的是,以前我只要喝了珍珠奶茶甜食飲料就會覺得喝完整個
很舒壓,心情很滿足,但是現在喝起來不但覺得他超甜,而且喝完後心中完全沒有
任何感覺,以前那種喝完的幸福感不見了~~~現在最大不同是吃完食物不論是不是
自已愛吃的,心情都很平,不會特別有任何感受,只覺得食物是填飽肚子的
以前的那種依賴,舒解,滿足的感覺都沒了,我才發覺人原來吃東西不僅是東西本身
主要人依賴的是吃某樣東西而讓你產生的種種滿足的感受,可是當感受全沒的時候
你會覺得食物就僅是填飽肚子的,一點也不想靠它宣洩情緒,放鬆心情,很奇妙的
感覺,現在我是完全不會再去想,「瘦回標準體重,又要吃什麼來補償一下」
是完全真心的不想再吃那些高熱量食物,就真心的,以前都是全靠意志力
現在整個就是自然的口感,味覺改變,我在想,是不是樂穩本身的副作用之一
就是味覺改變,吃東西容易有食不知味的感覺,沒有順口的感覺
現在我愈來愈有信心,覺得自已終於可以控制住暴食症,而且我有感覺不容易再復發
現在每天對食物的慾望都降到好低好低,幾乎不怎麼去想到
真的沒想到暴食症也有被控制的一天,我得救了,我曾經不敢想像這種疾病可以被控制
也曾經放棄過,懷疑過自已無數次,重複失敗,重複信心崩潰
8年來不敢想像暴食症會有改善的一天,以前總是用意志力
現在是整個心理感受都有很大改變,我想可能因為我暴食的原因有找到
主要是焦慮引起的,這樣搭配百憂解效果才好,因為只吃百憂解,但真正暴食的原因
沒找出來,其實還是無法從根本治療,今天會分享這一篇治療歷程
真心的誠意的,希望可以多少幫助到和我一樣為暴食症所痛苦的人
或者曾經嘗試而又失敗的人們,不要因為你曾吃過我以上說的藥無效
或者其它治療經驗無效就放棄,一定要和自已的主治醫生討論找到自已暴食的心理因素
根據心理因素來配合藥物才會有效果,一定努力的可以找到適合自已的藥物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儘量避免獨處時,因為獨處時就是發作的高峰期,尤其天氣又冷
祝福大家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已的藥物,再給自已一次機會!祝福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慢慢的好起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70.65.2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t-disorder/M.1420905603.A.3F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