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舊書,充滿了各種知識、趣味與故事,是一個非常迷人的世界。
雖然疫情因素無法出國,讓我們透過網路來看看香港這個有趣的舊書拍賣與展覽~~
主辦者:香港獨立書店貳叄書房 isaam.books:https://www.facebook.com/jisaam.books/
引文:
Exhibition Details Odd Volumes Revisit 聯合舊書展覽
日期:即日至年8月27日
時間:正午12時至晚上9時
地點:九龍荔枝角香港工業中心B座7樓15室 貳叄書房(荔枝角分店)
主辦:貳叄書房、Morpheus Antique、Steven Lai
展覽詳情:談到「古籍拍賣」或「典藏展覽」,普遍印象是只在書展、拍賣會或博物館才會出現的上流社會活動:要麼天價難以親民,要麼氣氛過於嚴肅,難以一窺藏書流轉的全貌,而且在疫情嚴峻之時亦難聚集同好交流。獨立書店 貳叄書房 jisaam.books聯同舊物收藏團體 Morpheus Antique 和舊書收藏者 Steven Lai @stevenlai.music 舉辦 Odd Volumes Revisit 聯合舊書展覽及拍賣會,藉 「敘談文社」(Hongkong Odd Volumes)這個一度出現在早期香港歷史的書社為引子,展示各種珍奇有趣的古籍和舊書。
https://hk.news.yahoo.com/%E8%B2%B7-%E5%8F%A4%E6%9B%B8-%E7%82%BA%E4%BA%86%E5%AE%83-%E6%9B%B4%E7%82%BA%E5%AE%83%E8%83%8C%E5%BE%8C%E7%9A%84%E6%95%85%E4%BA%8B-091126100.html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
「明窗出版社書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明報出版社Ming Pao Publications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明窗出版社-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明窗出版社的推薦,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為台灣有聲書元年,一切發展還在起步階段,中文有聲書品項尚未破千,與此同時,北美有聲書品項已來到2-3萬,想用耳朵接近一本書,台灣讀者目前的選擇還真不算多。讀者聽書習慣尚未養成,加上有聲書製作成本高,製作端多在觀望階段;有聲書市場,到底會是一片藍海或者難以踏足的紅海呢?Openbook團隊這次來到位於台北市精華地段的樂天Kobo辦公室,窗外午後天色未明,接受訪問的Kobo內容部長胡惠君頂著一頭金髮準時抵達,攤開她紀錄著Kobo全球數據的筆記本,笑著和我們說「如果有任何出版社願意,我隨時可以坐下來和他們一起計算成本」,尋找有聲書的商機與各種可能。
Kobo有聲書銷售遍及北美、歐洲與亞洲市場,胡惠君的數據資料皆來自全球後台,她舉的實例往往讓我們聽了驚叫連連,因為數據實證往往顛覆既定刻板印象,更加精確的為有聲書未來藍圖畫下清晰的方向。
她分享自己從紙本編輯職涯切入電子書、有聲書經營,為了體會讀者的眼光與角度、更希望在新媒介上呈現內容產品的最佳表現,需要從頭學起HTML與CSS,「我真的覺得當編輯是天底下最好玩的職業,我很樂在我的職業,因為這個職業不只是看書,而是告訴別人怎麼做書,然後讀者怎麼看待你的書,這件事情多好玩啊!」外頭天色很快的暗下來了,但胡惠君在訪問中提到「好玩」兩字的次數,真的很多啊。
#市場_配音_媒體_平台_法律_科技_有聲書_文學
🤓想了解更多?系列專題在這裡🤓
█100個聲音內容Q&A:從有聲書、Podcast、Clubhouse、配音、法律到平台經營
本專題源自文化內容策進院與Openbook合作企劃「聲音跨界沙龍」,8篇專訪關注內容產製、聲音表演、版權專業、AI語音及平台經營的相關技術與議題,更多篇章歡迎參考連結:https://lihi1.com/31Cbp
|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台北國際書展| Kobo|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intendo」
差不多就是這個時間點,過完年的幾天後,我總想用難能可貴的壓歲錢,去地下街買一台Nintendo,但是我從來沒有在這個時間點如願過。
說起來很玄,家裡不發零用錢,國小國中玩線上遊戲,華義石器時代跟大宇魔力寶貝要去中日超商買150元點卡(明明沒錢包月,但手頭有一點零錢時還是要買來吉卡),新幹線RO除了MYCARD還要努力刷幽劍卡,黑橘的瑪奇花錢買馬跟魔毯花了最多,如今想來,這些花在虛擬世界的花費,都是從早上一百元的早餐錢省下來的。
騎姐姐傳承下來的紅色淑女車,去家附近的美而美買二十元的三明治,到學校再去福利社買一瓶十五元的奶茶,100-20-15=65,65*5=325(但很多時候沒有*5),簡單的算數及計算,斤斤計較,有如黃金傳說一個月一萬元連開冰箱門的時機點都要抓好,但是當時卻樂此不疲。
如今,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有天發現自己很討厭對什麼事物上癮,但現在想想,最瘋的癮頭,應是曾投入那些未果的遊戲世界了。那是花費大量睡眠時間,只為一個又一個不同村落外努力打著各種亂數產出的類3D圖像怪獸的經歷。明明知道它在實值上不會留下些什麼,就是追求當下的一個成就感以及現在可以寫在這裡笑談的懷舊感,但過了戒了,那些回憶好像就在已經不會回來的時間裡,留著一個小小的疤,很小很小。
但即使如此,那些玩遊戲的癮頭,曾經讓我很想很想很想要一台Nintendo,我自己的Nintendo。
好久了,那時寶可夢還叫神奇寶貝,那時新北市還叫台北縣,那時家樂福還在湯城園區,那時湯城還有玩具反斗城麥當勞鬍鬚張,那時一格格小小玻璃窗格間的小店舖還充滿人氣,就像香港的葵涌廣場,那時什麼店都有:各式手錶店,各式服裝店,賣著遊戲王卡跟PS2盜版光碟的遊戲店,或是不知從何而來的巡迴小書展(我曾經那邊買了不知是哪間出版社出的金庸小說評析書,以及後來不小心被我折斷的軒轅劍蒼之濤)。
某個假日,全家出動,去當時繁盛如蟻窩的湯城地下街,買了一台青綠色的GAMEBOY COLOR(印象是四千元),以及名偵探柯南跟遊戲王的卡帶(印象中分別是500元與300元),不用說,當然是分著玩。我們持續在艱難的狀況,接力玩著品質不佳接觸不良的變壓器(動一下就會重開機),以及無法存檔的金版,假日花費大把時間,在那台小小的GBC上。
幾年後,NDS時代來了,而那個原本滿是人氣,所有小學生假日必定會往那邊跑(我曾經連續一個月的週六都去那邊的玩具反斗城轉鋼鍊扭蛋)的湯城地下街,突如其來地變成空城。而我也從來沒用壓歲錢,去另一個地下街,買我心心念念的,我自己的Nintendo。
2019年的九月,我在市民大道地下街問店員現在switch多少錢,哦你可以搭薩爾達跟瑪利歐奧德塞一起買啦我們有出套餐,但是新出的電力加強版要幾個小時才會來,你要不要晚點再來買。我說好,找了一個便利商店坐著打發時間發呆。然後,我突然懂得長大是怎樣的一件事,對我來說,那是在你一次購入全套漫畫不用猶豫的那瞬間,那是你終於有足夠的錢去擁有一台你自己的Nintendo。
但是我知道,我已經不會再像當年那樣上癮了,我知道那些已經改變的地點,也已經不會再回來了,因為我也知道,那些大家都說的「長大」,無謂就是在時間裡持續不斷的改變自己。而我能做的,就是有時候去摸一摸記憶裡留下小小的、已經很淡的疤。
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在上一集中,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
金妮的丈夫獲邀至屋內參與社交,但屋外卻秘密展開了一場命定的邂逅──在沼澤上,在晃動的水面和群星之間,金妮和瑞克這對臨時的姊弟戀,在浮橋上接吻了。
這是一個晃蕩不安的吻。
他們的腳下並非堅實之地,而是浮橋,是水面。
這當然是個隱喻:這場相遇超脫於原本的日常生活之外。
太陽已然隱沒,所有可見、可預測的個人歷史(那些屬於堅實的、屬於日常生活的「地面」)亦隨之消逝,唯有浮動不定的星光存留於水中,存留於空間之中。
一個秘密而懷抱著背德的刺激與快樂的吻。
伊格言說,這是生命中一扇「偶然敞開的窗口」。
像是一段時光的逆反:
年輕的金妮曾經嫁給比她大許多歲的社運狂熱分子,如今,金妮老了些,卻吸引了比她小許多歲的少年瑞克。
金妮是個重症病人,剛做完化療,病體虛弱;她與瑞克的邂逅彷彿一項神賜之禮。
孟若的小說原文如下:
「真可惜月亮還沒出來。」瑞克說:「月亮出來時這裡真是好。」「現在也好。」他手臂溜過來環住他,好似他這樣做一點問題也沒有,並且要多久就多久。他親她的嘴。對她來說,她似乎生平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完整的故事,單單就事件自己。一首溫柔的序曲,足夠的壓力,全新的探求和接受,持留的感謝,和滿足的分開。
什麼叫做「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呢?這什麼意思?
伊格言說,是的,如果你接受了你男友或女友的吻,那是因為你們是情侶。
你們的吻可能用以表達愛意,或者,其實是更親密的做愛的前奏。
一個吻總是隸屬於某段關係,它往往是某件「更大的事情」裡的一個環節,所以,它並不是「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但在這裡,金妮和瑞克的吻並非如此。
此事純屬意外;然而在那一刻,那「本身就是件大事」,
或者那大事突然幻化其身形,變成了「全部的事」──偶然的窗口擴大了,張開了。
整個世界被窗口溢出邊界的光所籠罩。
而原本的生命主體(一位社運份子的妻子、一場意外疾病的襲擊、一段尚可接受卻又有些食之無味的婚姻)則逆反成為殘餘,成為贅物,成為幻影。
事情顛倒過來了。
那是人類無可窮盡的深邃與神秘,生命本身如流體般變幻不定的可能性。天啟。
這是作者獻給書中人的禮物──或者反過來說:書中角色獻給作者的禮物......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明窗出版社-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30 · [Luna Is A Bep專訪] 城市變化的節奏 · 30 views ; 1:25 · 2017香港書展- 我們的夢想(1) · 311 views ... ... <看更多>
明窗出版社書展 在 明報出版社Ming Pao Publication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成立於1986年的明報出版社,即將以全新面貌登場。我們冀望以書籍及文字, ... 明窗出版社 #明報出版社編輯部 ... (2023香港書展會否如期舉行由香港貿發局最終決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