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一數手指已經有大半年冇去過日本啦🥺真係好掛住日本呀🇯🇵尤其是係我最鍾意嘅北海道!今日行過大家樂竟然俾我發現佢新出咗黑蒜豚骨湯火鍋,黑蒜油仲係由北海道小樽生產!♡ 即刻入去試吓先!
火鍋除咗有美國榖飼牛肉之外仲有好大份菜盤組合!最驚喜嘅竟然係有我最鍾意食嘅秋葵!正當我大啖咬落去嘅時候,竟然撞到 陶傑 老師😳原來陶傑老師對日本文化都好有研究㗎,仲講解咗好多日本飲食文化嘅歷史俾我聽,例如原來黑蒜於2005年左右由日本嘅三重縣大學教授發明🇯🇵,但最高質的黑蒜都是產於日本東北部。黑蒜除了美味之外,黑蒜中所含的精氨酸更是普通大蒜的三倍,有助消解疲勞、促進胰島素分泌等好處💪🏻。今餐真係食得開心又學到嘢呀(*´˘`)
#大家樂
#黑蒜豚骨湯
#大盛牛肉鍋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日本的洋食:從洋食解開日本飲食文化之謎」新書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品嚐洋食的奧妙 咖哩飯、拿坡里義大利麵都是日本料理?那麼,炸豬排飯呢? 牛肉鍋、壽喜燒、長崎蛋糕,甚至是拉麵, 你以為這些都是日本料理,其實全部都是外來食物! 你以為的日本料理不是日本...
日本飲食文化 歷史 在 日常食札 Diary of Foodi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現在多了社團要經營,每天要負擔的文字量又更大了。
不過,我很享受與大家的互動交流。而且社團臥虎藏龍,有的人文筆超好、有的人用插畫來畫出食物的故事,看得我也被療癒了。
想一起加入「日常好食x日常選物」的朋友,我會持續在留言區放置社團連結,只要能好好回答我設下的三個問題,不是頭粉的你,也可以一起加入聊聊。
___
那天社團裡我和大家聊著那些消逝的老店。想起萬華這間涼粉伯,真的好險女兒願意回來接手,不然如此特別的滋味,沒有人傳承,一定會失傳的。
「從1960年創立至今的涼粉伯,是全台灣最後一家僅存的涼粉攤。
談起涼粉的歷史,可從日治時期說起,當時的台灣受到日本飲食文化的影響,引進許多和菓子點心,而涼粉便是源自於名為「葛切」的點心。
不過以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說,和菓子相當昂貴,並不是人人都吃得起,於是有人靈機一動,將便宜好取得的地瓜粉製成涼粉,口感與葛切相似,並以麵茶粉取代葛切用的黃豆粉。
涼粉伯辜明雄,早期便是拉著木製的小攤車,沿街叫賣,那曾是艋舺的街道風景,也是許多老萬華人小時候的回憶。....」
(全文連結放在留言區)
日本飲食文化 歷史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飲食文化:夏天吃鰻魚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日本店舖總是提醒你夏天就是要吃鰻魚,只不過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夏天就要吃鰻魚?為什麼日本的店舖都會說土用丑日就要吃鰻魚?
這個「日本的傳統」是什麼鬼東西?
今天分享的日本飲食文化是之前看過的書裏面學到的冷知識。看完之後即使發現了歷史原因原來有點荒唐,最後還是走了去吃鰻魚。
反正鰻魚好吃天天吃都沒關係。
圖片請在連結裏慢慢細心看,今次貼的圖片除了成田山川豊本店老字號是位於日本其他都是香港的店舖。
你看完覺得肚餓,不用飛去日本,香港還是可以買到的。
只不過現在是凌晨時分外賣應該買不到了~~~
🛫Kiri出沒注意🛬
https://www.instagram.com/kirita/
https://www.kiri-san.com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日本一人旅》
支持本網營運:
Payme Link:https://payme.hsbc/kirisan
Paypal Link:https://paypal.me/wongkiri
日本飲食文化 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日本的洋食:從洋食解開日本飲食文化之謎」新書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品嚐洋食的奧妙
咖哩飯、拿坡里義大利麵都是日本料理?那麼,炸豬排飯呢?
牛肉鍋、壽喜燒、長崎蛋糕,甚至是拉麵,
你以為這些都是日本料理,其實全部都是外來食物!
你以為的日本料理不是日本料理?!日本洋食的前世今生讓人大嘆不思議!
日本的和食,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上,成為精緻、高貴、傳統的美食。
然而,在外國人口中的「日本料理」,可不只有壽司或天婦羅,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耳熟能詳的食物,例如咖哩飯、蛋包飯、義大利肉醬麵、豬排、丼飯等等,在外國人眼裡,仍屬於日式料理。理由不難想見,它們是誕生於國外的食物,卻在日本發展出不同於原始料理的形式,成為當今日本全國各地的常見菜單。
故事要從日本進入明治時代(一八六八)說起。當時日本吸收了來自歐洲各國和美國的各項文化,飲食文化也是其中之一。在這段過程裡,歐美各地的料理逐漸和日本料理融合,調整為「和洋折衷」的口味。當中有許多料理因為不合日本人口味而消失,但如壽喜燒、蛋包飯和炸豬排飯等,源自葡萄牙的天婦羅、英國傳入的咖哩、法式料理變身的可樂餅,則發展為新的料理,在日本落地生根。不僅如此,從食材、烹調法到器具等,都發展出日本獨有的文化。
嚴格說來,「洋食」指的就是在日本獨自發展而成的西洋風料理,而非純日式料理。它們和現代日本人常吃的傳統日式料理齊頭並進,創造出日本當今的飲食文化。本書從歷史、社會、文化的角度,深度介紹常見各類日式料理。
作者簡介:青木百合子 Aoki Yuriko
世界料理綜合情報站e-food.jp代表。各國及鄉土料理研究家。
致力推廣長年受到各國地域居民喜愛的鄉土料理,用食物串連起日本與全世界,積極振興逐年失傳的地方傳統特色料理。
曾任職於國際飯店的廚房,在需要因應60國以上的料理菜單,並針對外國顧客的宗教飲食需求,如「清真食品」(伊斯蘭教)、「潔食」(猶太教)和素食主義者之料理現場擁有實務經驗,習得專業技術。受理東京大使館和大使公邸的委託,以大使館及大使公邸主廚的身分,提供各國道地的鄉土口味。
目前擔任世界料理及食譜博物館・圖書館的館長、Gurunavi ippin「各國鄉土料理」策展人,並兼任日本「潔食」股份有限公司的協調專員。
監製、執筆的書籍有《世界料理大調查!》(しらべよう!世界の料理)全7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JQOnmSNdWo/hqdefault.jpg)
日本飲食文化 歷史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日本咖喱 #日本廚房 #日本咖喱歷史
講述日本咖喱發展歷史,日本咖喱跟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有什麼分別,介紹日本調味料,S&B 紅色特大罐裝咖喱粉,價錢、特色、容量、保存方法等等,咖喱種的薑黃素對人體的益處。
自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日本的鎖國體制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而橫濱周邊地區也開始居住了為數甚多的歐美人,日本人也隨之得到了更多機會接觸西洋飲食文化,當中英國食品公司克羅斯和布萊克威爾(英語:Crosse & Blackwell,簡稱C&B)生產的咖喱粉便隨着明治維新登陸了日本。
咖喱最初在1772年左右自英屬印度傳入英國,其後一本在1861年出版、在當時廣為流行的食譜《家庭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開始鼓勵人們到店鋪選購咖喱粉,而非自己製作,藉此把咖喱的烹調時間大幅減少,並借蘋果和麵粉添加甜味和濃稠度。這種英式咖喱日後成為了現今日本咖喱的基礎,而咖喱在登陸日本時也被視為歐洲料理多於印度料理。故此,日式咖喱並非直接以印度咖喱為基礎,而是發展自已被西洋飲食文化薰陶過的歐陸式咖喱。
第一名接觸咖喱飯的日本人是山川健次郎。山川在赴美留學的船上首次接觸到咖喱飯,但據井上宏生著的《為甚麼日本人會喜歡咖喱飯呢》(日本人はカレーライスがなぜ好きなのか)一書提及,山川當時只吃掉了蓋在咖喱下的白飯。
最早的日語咖喱食譜出現於1872年、由敬學堂主人撰寫的《西洋料理指南》,當中舉出了的材料包括「蔥、薑、蒜、牛油、蝦、鯛魚、蠔、雞肉、蛙、小麥粉和咖喱粉」。由於食譜中包括了蛙作為材料,飲食研究家小菅桂子推測這種咖喱可能混入了法國料理的元素,不過這種做法並未在日本普及。較為普及的是同年由仮名垣魯文編纂的《西洋料理通》,其咖喱食譜列出了牛肉、雞肉、蔥、蘋果、小麥粉、柚子和咖喱粉等材料。
開辦札幌農業學校的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博士
1860年,福澤諭吉出版的《增訂華英通語》首先將咖喱翻譯為「コルリ Koruri ?」。1872年,當年受聘於北海道開拓使東京事務所的美國人霍勒斯·卡普隆獲提供的午膳包括咖喱飯。據北海道立文書館報《赤煉瓦》的記述,當時咖喱飯的名稱為「タイスカレイ Taisu Karei ?」。1873年,舊日本陸軍幼年學校開始逢星期六向學生供應咖喱飯作為午膳,但當時的名稱則未有記載。其後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在1876年於札幌開辦農業學校時,大力推動以小麥為主導的膳食,希望改善日本人因以米飯為主食而身體貧弱的問題,故鼓勵學生進食麵包等西洋食物,限制學生不得進食米飯,但咖喱飯則不受此限,當時咖喱飯的名字則被稱為「らいすかれい Raisu Karei ?」(「飯咖喱」,Rice Curry)。現今日式咖喱飯的片假名名稱「カレーライス Kare Raisu ?」(「咖喱飯」,Curry Rice)的起源則有數種說法,有指是1877年開張的法國料理店米津凮月堂首先採用[8],也有指是帝國飯店最早使用,但實際情況已難以考究。
早期「飯咖喱」和「咖喱飯」兩種稱呼均有被使用,而據S&B食品的介紹,兩者有着微妙的差別:「飯咖喱」多指飯和咖喱汁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進食的食法,而「咖喱飯」則指把飯和咖喱汁分開不同器皿進食的食法。然而在一般家庭,咖喱與飯往往只會一起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但卻越來越多人稱呼其為「咖喱飯」,「咖喱飯」的稱呼於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期逐漸佔優勢,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取得了壓倒性的地位,自此成為大眾所認知的名稱。
在咖喱傳入日本初期,咖喱粉基本上全部經C&B自英國進口,使用咖喱的食品價格也相當高昂。1903年,大阪道修町一間藥房「今村彌」自行製造出了咖喱粉。由於當年大阪人習慣在早上將之前一晚的冷飯和隔夜飯菜翻熱當作早餐食用,易於調理的咖喱隨即在大阪打響名堂。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舊日本海軍當時有超過三成軍人因飲食不均衡而導致腳氣病,軍方發現英國皇家海軍的咖喱飯包含肉類和蔬菜等食材,能彌補白米的不足,故將其採用為海軍指定伙食之一,是為最早的「海軍咖喱」。1908年,海軍出版《海軍割烹術參考書》,當年海軍咖喱飯的食譜包括了洋蔥、馬鈴薯和胡蘿蔔三種食材,這三種食材被稱為「三神器」。明治時期,日本本身並沒有這些西洋蔬菜,但由於北海道的氣候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相近,出身當地的在日外籍顧問威廉·史密斯·克拉克開始在其開辦的農業學校種植美國蔬菜,其後北海道的農場開始大規模種植西洋蔬菜,加上日本國內大量生產的咖喱粉,日式咖喱的雛形在明治時代末期已逐漸確立,成為現今日式咖喱的原型。
1932年,大阪阪急百貨店的食堂供應的咖喱飯連咖啡僅售20錢(當時100錢為1日圓),即使是平民也能負擔得起,因此瞬間大受歡迎,每天售出一萬三千多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糧食非常不足,此時印度向日本提供了多達7噸香料,促使日本中小學校供應咖喱作為學校午餐。1948年4月,東京都的部分學校開始供應燉煮咖喱,當時S&B食品的創辦人山崎峯次郎致力向學校導入咖喱,並取得了社會的正面評價,此後逐步將供應範圍擴大至東京23區以至日本全國。同時,各大生產商在1950年代開始推出各種即溶咖喱塊,至1950年代末出現罐裝咖喱,1960年代研發出日本獨創的即食包裝咖喱。在即食包裝咖喱面世後,各大咖喱廠商旋即在電台和電視台打上大量廣告,市場競爭激烈,咖喱飯從學校進入了一般家庭。1982年,全國學校營養師協議會將1月22日定為「咖喱之日」,此後全國中小學校每年均在此日統一供應咖喱飯作學校午餐。
關於咖喱飯受日本人歡迎的原因,當中包括牛肉在明治維新時期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徵受到推崇,日本人開始廣泛進食牛肉,這令使用牛肉的咖喱也同時隨之普及起來。同時由於英式食法多把咖喱和小麥粉混合製成稠狀醬汁,再行伴以米飯進食,這相比起多數伴同印度薄餅進食的印度式食法,更為貼近以米為主要食糧的日本飲食文化,故在普及後受到了日本人的歡迎。
日本のカレー開発の歴史について話してください。日本のカレーとインド、タイ、マレーシアの違いは何ですか?日本の調味料、S&Bの赤い缶詰カレーパウダー、価格、特徴、容量、保存方法などを紹介します。メリッ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9nmd2Lembw/hqdefault.jpg)
日本飲食文化 歷史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茶,於日本飲食文化之中,甚至整個人民歷史的進程之中,屹立近千年,有着堅不可摧的地位。日經網的醫學健康專欄曾撰文報道,茶家族之中的綠茶與長壽有密切關係。日本國立癌研究中心亦於2015年發表研究,指綠茶之中所含成份有助減低罹患心臟與腦疾病的風險。日本國內幾個大名鼎鼎的茶故鄉中,有京都宇治茶,亦有埼玉狭山茶,但以茶園面積及產量計算的話,靜岡茶佔全國產茶量四成,以冠軍姿態獨占鰲頭。而香港入口的日本茶,當中就有很大一部份產自靜岡縣。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XKnnCp078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