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猝死,不是疫苗的錯!】
近日有一則「媽媽施打完AZ疫苗後哺乳,後來小孩猝死」的新聞報導。
部分新聞如下:
——————
雲林縣虎尾鎮一名媽媽昨天打完AZ疫苗返家,深夜餵年僅2個月大的女兒喝完母乳,沒想到今天凌晨3時許發現女兒竟然失去生命跡象,送醫不治。
雲林地檢署下午進行相驗,家屬表示,法醫提到有可能是嗆奶窒息死亡,他們要求化驗女嬰嘴邊殘留物及冰箱內剩餘母奶,至於是否要對女嬰遺體解剖釐清死因,家屬要再進一步討論。
——————
很多人昨天剛看到新聞可能會嚇到,深怕是不是打疫苗之後哺乳,才造成小朋友猝死的情況。
原則上來說,母親剛施打完疫苗的母乳成分理論上並不會有明顯改變,或是產生能夠「直接造成猝死的成分物質」。
而至於施打疫苗後產生抗體,也需要數日至1-2週的時間以上,抗體也不會影響小朋友的身體健康(其實是幫助小朋友的免疫系統)。
我之前的文章就有寫過,根據目前各國的研究建議,哺乳期是可以安心施打各種疫苗的。
同時也有研究指出,在哺乳期施打mRNA疫苗,可以在乳汁裡面發現SARS-CoV-2的結合抗體與中和抗體。
這篇新聞,根據當時的報導描述與目前法醫檢驗的結果上,比較可能的致死原因是「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cot death, crib death,SIDS)」。
嬰兒猝死症,是指嬰兒在一歲之前突然無預期死亡的現象(並且已經排除其他造成死亡的原因),而通常嬰兒猝死症大多發生在嬰兒睡眠中的時候。
目前認為會造成嬰兒猝死的原因,大部分與「睡眠姿勢、嘔吐溢奶、與父母同床相關」。
而最有效能避免嬰兒猝死症的方式,是讓小於一歲的嬰兒以仰姿睡眠(不要趴睡、側睡、墊枕頭),同時可以選擇比較硬的床墊,如此可以保持小朋友的呼吸道暢通。
如果與爸媽同床,務必要有物品隔開(避免壓到小朋友),床上不要擺設東西(玩偶、太多枕頭),睡眠環境保持舒適的溫度、使用奶嘴。
易吐溢奶的嬰兒要餐多量少的餵食,每次餵食後要拍背排氣,以防吐奶吸嗆。
最近一個多月來,因為台灣的疫情升溫(近日較趨緩),大家的情緒都很緊繃、壓力很大。
但是希望大家還是要保持思辨資訊正確的能力,不要讓情感波動蓋過理性思考。
有些新聞上的報導,角度可能較為主觀或是帶有立場,如果可以的話,大家還是要盡量多方接收資訊,比較之後才能客觀理解。
#還請大家不要危言聳聽
#保持客觀理性明辨是非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新 晨 皮膚 科 門診 表 在 張璽醫師-小兒神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蘇一宇醫師的故事。
當我還是實習醫生的時候,學長對我說 "當你不確定這麼做是否是對的時候,想像他/她是你的小孩,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也是北醫兒科團隊對每一個小生命的態度及堅持。
遺憾中的美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
「你們先進行急救,我馬上趕到!」凌晨3點鐘我掛上電話立刻衝向醫院。這對24週雙胞胎的媽媽過去幾天一直有頻繁的子宮收縮,為了幫孩子爭到第一口氣,婦產科進行了嚴密監測也給予產前的類固醇,前一天早上我們還在與婦產科區慶建主任討論狀況這麼不穩定是否要提早剖腹產,沒想到一語成讖,媽媽半夜起床如廁,雙胞胎的哥哥就這樣滑了出來。
當我趕到新生兒加護病房,值班醫師正在為哥哥插管。「急救後心跳有恢復,但一直呈現缺氧狀態,呼吸也不是很穩定。婦產科正在幫媽媽緊急剖腹生妹妹。」值班醫師焦急地說道。接手插上氣管內管後我立刻心知不妙;隨著甦醒球的按壓,孩子不只呼吸音不對稱、皮膚下也逐漸腫脹,很明顯是肺部極度不成熟加上急救引致的氣漏症候群,本該是救命的氧氣從殘破的肺臟四處流竄,不只壓住了孩子的心肺也讓本就因缺氧暗沉的皮膚變得青一塊、紅一塊的。囑咐值班醫師去產房協助即將出生的妹妹後,我與護理師繼續盡一切的努力想要留住哥哥,插上胸管引流壓住心肺的氣體、用上高頻震盪呼吸器盡可能提供氧氣、保護肺臟,無奈如同胸管引流出源源不絕的氣泡一般,缺氧狀況依舊,哥哥的生命也一點一滴逐漸流逝。「這真是太不公平了,明明只是個氣胸,偏偏發生在這樣巴掌大的身軀上我一點辦法也沒有!」就在我內心咒罵著的同時,妹妹被送進了病房。與哥哥不同的是,妹妹在插上氣管內管後呼吸狀況逐漸穩定下來,即使跟哥哥一樣體重未滿500公克,小小的四肢在處理台上不斷揮舞著,像在驅趕著步步逼近的死神。我深吸了一口氣,看看哥哥,再看看妹妹,腦中浮現的是剛剛哥哥大片出血的腦部超音波─「哥哥就這樣了,我會跟家屬說明,全力搶救妹妹。」我對值班醫師說,也對自己說。
當雙胞胎的爸爸來到病房看到這對兄妹,早已紅了眼眶。我解釋完哥哥絕望的病況並勸他放棄急救,爸爸簽字時什麼也沒說,只用潰堤的眼淚與顫抖的雙手向命運抗議。哥哥在破曉不久便離開了我們,在接下來的兩天裡,整個醫護團隊繃緊神經細心照料著妹妹,畢竟只要一點水珠或少許的痰塊卡住直徑僅2.5mm的氣管內管她馬上就會缺氧、心跳減慢,當真是「以死相逼」。保溫箱成了她的新家、週邊置入的中央靜脈導管跟呼吸器是臍帶、胎盤不完美的替代品,沒有了羊水的溫柔包覆與媽媽的心跳,剩下藥物、扎針與儀器嗶嗶的回音。像是抗議這一切般,她發生了嚴重的持續性肺高壓;由於不成熟而沒能順利下降的肺動脈壓力讓血流無法進入肺臟,即便使用了大量的氧氣、高頻震盪呼吸器與表面張力素擴張肺部,妹妹的血氧濃度還是逐漸往下掉,一邊囑咐護理師注射降低肺壓的藥物,我打電話給友院,希望歸還上週出借的吸入性一氧化氮,也是這種狀況下首選的治療。「所以現在貴院病人還在使用嗎?是的,我們真的很急需要。下週一?可是我怕病人撐不到那個時候了。最快明天嗎?好的,好的,萬事拜託。」掛上電話、向家屬說明後我整個人沉在椅子裡。天啊,在有限的醫療中我們已是何等的無力,難道連現實都要扯我們後腿嗎?由於當時時間已經接近半夜,正是醫院人手最不充足的時刻,機器本身也相當巨大且拆卸裝載都並不容易,即便友院盡力協調也很難馬上調集人手搬運。就在我邁著沉重步伐下班回家當晚,發生了我連作夢都沒想到的奇蹟。
「喂?蘇一宇醫師嗎?我魏柏立。」「副院長!?」我整個人立刻醒了過來。原來副院長不知如何發現了我們的困境,立刻居中協調並指派兒科張璽主任要幫我們漏夜將機器運回本院!「你以後遇到困難要說,病人的事是最重要的,直接打給我也沒關係,只要你夠積極,大家都會幫你的。」魏副院長訓勉道。在謝過副院長後我剩下的問題只有如何比張主任還早趕到醫院,結果踏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時主任居然已經坐在護理站了;「我找了認識的專業人員,聽說是要幫忙病人他們都很樂意半夜出勤!」主任說道。「今天是為了病人,就算友院沒辦法歸還也要想辦法跟其他醫院借,就是跪也要想辦法把救命的東西跪回來!」看來我是徹底輸了,輸在自以為盡了力、太快放棄。於是在呼吸治療師的協助下吸入性一氧化氮送進了妹妹的肺部,發黑的唇色如窗外的日出般逐漸紅潤,我們又從死神手中贏下了一局。命運如果有個性,那她鐵定很難相處吧;在吸入性一氧化氮的幫助與醫療團隊的照料下,幾天後妹妹的呼吸逐漸穩定,也開始能從口胃管進食母奶,就在大家鬆了一口氣時,風暴再次來襲。
「血壓不穩、呼吸變喘,胸部X光呈現肺部水腫,今天早上做的心臟超音波看到很大的開放性動脈導管,雖然已經用上讓它收縮的藥,怕是要開刀綁起來才能解決。」跟一臉憂愁的爸爸、媽媽解釋完病況,我坐在護理站沉思了起來。護理師們照顧妹妹已經很辛苦,卻還是天天陪伴爸爸媽媽說話,分擔他們失去哥哥的憂傷;主任、副院長日理萬機卻也為了病人半夜幫忙聯絡、跑來醫院;呼吸治療師跟社工常常接了我一通電話就立刻臨危受命、風雨無阻;我有什麼理由退縮?有什麼事情應當阻擋在我與病人之間?思想至此,我立刻播了幾通電話,真是如同副院長與主任的教訓般豁了出去、用上了所有的擔保,然後回到了妹妹床邊。「爸爸、媽媽,我跟你們說,如果妹妹要開刀,我會找我所知道最棒的小兒心臟科醫師來開。」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由於當時本院小兒心臟外科醫師正好從缺,在心臟外科許傳智主任、魏副院長與張主任的協助下,台大兒童醫院的黃書健醫師得以緊急支援為妹妹完成手術。
之後的三個多月不能說是一帆風順,腎上腺不全、視網膜病變、慢性肺部疾病,這些早產兒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一個個席捲而來,但總算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驚無險地一一度過。在復健科曾頌惠主任、兒童眼科蔡振行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以及好多好多各個團隊難以一一言謝的夥伴協助下,妹妹平安出院回家。最近一次回診時媽媽雖然為了妹妹能夠不再需要使用氧氣而開心卻也向我抱怨她吃奶不認真,我們相視而笑。如果能夠讓每個進到加護病房孩子的父母都能在門診向我抱怨、這樣的奇蹟透過院內每個同仁、每位夥伴的雙手不斷發生,再多無眠的夜晚、汗水與淚水,我都甘願;但是現在,就請讓我細細品嘗這遺憾中的美好吧。
新生兒暨兒童加護病房主任 蘇一宇
新 晨 皮膚 科 門診 表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累了嗎?超常見五大睡眠不足問題】
睡前追劇、滑手機、吃宵夜,這些習慣導致現代人在「睡覺」這件事情上品質異常的糟糕。
結果在睡不飽的情況下,大家想到的卻是吃各種營養補給品來讓白天的工作時刻能夠打起精神。
事實上要做好「養生」,最重要首要的一件事就是「睡好覺」。
如果連睡覺品質都不能顧好,吃什麼營養補品都是不夠的。
睡眠能有效清理一種叫做「腺苷」的生理代謝產物,讓大腦重新開機、恢復精神。
平常人一天活動、使用大腦,會讓腦部的「腺苷」持續累積增加。
當腺苷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讓人感覺想睡疲勞,這是在提醒我們應該要休息充電一下。
充足的睡眠,能夠幫助清除腺苷讓大腦煥然一新,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品質,就會不斷累積腺苷產生所謂的「睡眠債」。
睡眠債會讓身體感覺疲勞、遲鈍,也包含一部分中醫所謂的「氣虛感」,長期下來也會打亂身體的「生理時鐘節奏」影響其他的內分泌系統。
(咖啡因也是藉由影響腺苷代謝,來達到暫時提神的效果,以後有機會再說)
所以簡而言之,好的睡眠習慣,就是最棒的天然補品。
今天就來看看是哪些問題導致睡眠不足、身體沒辦法得到充足修復吧!
1. 難入眠,睡前精神旺盛
2. 中斷醒,莫名中斷睡眠
3. 睡眠淺,感覺好像沒睡
4. 多夢感,好像一直作夢
5. 早醒感,清晨半夜清醒
▍難入眠,睡前精神旺盛
難入眠型的睡眠障礙,主要與睡前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有關。
中醫來說大多屬於火旺情形,包含長期過度疲勞造成的「虛火」,或是實質上神經過度興奮造成的「實火」。
要治療難入眠問題,一部分包含改變睡前習慣、睡前避免過度刺激大腦(想事情、打遊戲),一方面也可以使用中藥輔助誘導睡眠、改變大腦的睡前模式。
▍中斷醒,莫名中斷睡眠
中斷醒,大多屬於虛性問題。
長期過度用腦、熬夜疲勞、壓力操勞,導致大腦無法在睡眠狀態好好的關機熟睡。
或是某些人會發現生病的時候也容易中斷睡眠無法持續,這是因為身體虛弱也會影響睡眠深度。
再來就是受到干擾中斷睡眠,像是冷醒、過敏、胃食道逆流⋯等等生理狀況都可能直接打斷睡眠。
中藥使用上,根據患者個別的情況,需要先直接辨別患者是否有直接干擾中斷睡眠的情形,佐以使用一些補養類型的藥材來加深睡眠深度。
▍睡眠淺,感覺好像沒睡
如果是嚴重的淺眠狀態,屬於合併了難入睡與中斷醒的情形,通常是因為身體慢性虛勞,但大腦卻過度亢奮。
比起單純的中斷醒、難入睡來說,屬於較混合的狀況,因為大腦連進入睡眠狀態都不算,只是強制作出類似睡眠的行為。
治療上屬於最複雜的類型,需要釐清造成患者無法進入深睡狀態的原因,體質上多屬於虛實夾雜,需要細心判別。
▍多夢感,好像一直作夢
多夢感其實某些角度來說是一種睡眠異常感受,因為理論上只要是正常的睡眠都會具有作夢期(快速動眼期,REM)。
只是能否在醒來之後察覺自己「有作夢」這件事情。
之所以會覺得一直在作夢,表示這個人在醒來的時間非常的接近快速動眼期,甚至是作夢到一半就因為某些因素而醒過來。
因為很接近作夢的時間,於是對於夢境感知特別清楚。
另外確實有部分的人,因為具有較多的淺眠作夢期(REM)、較少的深層睡眠期(NREM),而如果同時夾雜睡眠中斷的情況,就會感覺好像整晚都在作夢沒什麼睡。
如果這種情況之下,也確實覺得一整天都疲倦想睡,表示身體確實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就會建議可以配合中藥治療調理。
▍早醒感,半夜清晨清醒
早醒現象,比較屬於生理時鐘變動現象。
人體會因為某些原因造成生理時鐘改變,於是就會出現「在奇怪的時間點醒來,同時覺得自己已經睡飽了」這樣的情況。
早醒現象跟中斷睡眠不一樣,早醒現象的人會覺得已經睡飽、暫時不需要睡眠,中斷睡眠的人則會想要再睡(雖然不一定能馬上睡著,但睡意是未被完全清除的狀態)。
早醒現象常發生在幾個時候:
1. 天氣劇烈變化、季節輪替時候
2. 日夜作息習慣改變(夜班、夜唱、整晚沒睡的隔日睡眠)
3. 其他可能影響生理時鐘的因素
如果早醒現象短時間內沒辦法調整過來,可能會造成未來長時間的睡眠過短、時差性睡眠問題,也是造成睡眠不足的主因之一。
由於早醒現象比較屬於生理時鐘變化,而不是「睡眠期本身的狀態品質」,因此治療上也需要從調整生理時鐘著手。
#大家對了解睡眠有興趣嗎
#有機會再講解睡眠的各種原理
#好的睡眠是養生的根本
#睡不好吃什麼補品效果都不好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疼痛治療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