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惑仔》及《黑社會》系列說起 | 盧斯達 on Patreon】
(2018年10月舊帖復刻)
在政治現場應該展現甚麼倫理,聽來太過學究,但新舊板塊彼此磨擦,似乎沒有因為本民前和青年新政被政權擊沉而變得沉寂。更外圍的「素人」繼續前仆後繼,有關的大趨勢並沒有因此逆轉。
世代衝突、各路人馬躁動不安,是90年代以來黑社會電影的傳統。任何政治和社會關係由和緩變得緊張,都有其內在邏輯,實在可以與外層的政治意識形態無關。不管你支持的是本土人優先還是自命世界公民,小團體的運作、權力的鬥爭,最後還是依循一套相似邏輯。
古惑仔要面對的黑社會建制
以劉偉強的《古惑仔系列》做例子,表面上是青春電影、遭衛道之士批評為「美化黑社會」,但其實「古惑仔宇宙」不只是關於黑社會,還關於90年代的香港,那個已脫離粗放發展期的末期香港,才是籠罩著幾部電影的大氣壓。
在這個氣壓之中怎麼上位,上位者如何防止被打倒,那就不只是黑社會,而是一個更廣義的題目。
與幾大探長、跛豪的戰後大時代不一樣,「古惑仔」的世界,秩序早就已經建立,而且固化已久。即使偶有因為地盤或恩怨而動刀劈友,也不是社團初期開山劈石的時代。
陳浩南那些人一開局,要面對一班叔父和黑社會建制。古惑仔第一集(人在江湖)的危機,來自叔父輩大佬B和靚坤的鬥爭,陳浩南是「靚仔南」,論資排輩,只能是叔父們在大檯討論大事時,坐在旁邊不能隨意出聲的大齡街童。他是給叔父輩拖進去的,不管是給靚坤陷害,還是要幫自己的長輩大佬B復仇。
靚坤的囂張跋扈,內裡就是上位的躁動,他認為自己能力出眾、功勞最大,要「蔣生」交出龍頭位置。整部電影,鄭伊健固然不是演技派,而是吳鎮宇將一股恨不得馬上就要上位大展身手的躁動由頭帶到尾。
這個關於上位躁動的主題,在第三集(隻手遮天)上升到高峰。
犯上和衰老的命題
一開始出場的是敵對社團東星社的紅棍打手烏鴉,他在關羽像面前執行家法,教訓一個不肯執行任務的小弟。關羽像在打鬥中被波及,掉到地上粉碎。烏鴉問:關老二,拜你有甚麼用?現在的人出來行,不是講義氣的,你那一套落伍了。
於是揭示了整部電影的主題,既有的潛規則雖然仍在,但挑戰者已經出現。烏鴉和笑面虎瞞著大佬,在江湖搞風搞雨,最後在醫院殺掉勸阻他們的大佬駱駝,就只是靚坤在洪興下剋上的事跡,在東星再來一次罷了。
(《隻手遮天》有一段很有趣味。講陳小春、謝天華等人離開自己地頭,到了一個公共屋邨的球場,遇到一班當地的古惑仔。兩班人自然又是一輪口角和韃朵。謝天華很大口氣,說自己是洪興的人,但對面那個自稱叫肥屍的初生之犢,根本不當「洪興」是一回事。之後他們又說自己大佬是陳浩南,然後肥屍又不當一回事,「陳浩南可以係度打交打到出銅鑼灣做渣fit人,我肥屍一樣得﹗」然後打爆玻玻瓶,一大班手下就應聲而至。之後陳小春等人只有敗走,心裡害怕到不得了。
這裡一方面表現出下位者要揚名立萬的噪動,一方面又透視出上位者面對挑戰者的焦慮。在市區有一點勢力的黑社會,在挑戰者面前瞬間就老了,他們的中年危機不在系列完結之前,而是早在第三集已經出現,陳浩南之後在《戰無不勝》做代課老師的那場戲,只是這一場戲的延伸罷。)
雖然在張耀揚的落力演出之下,烏鴉成為一個經典奸角,但那只是商業電影有忠所以有奸的臉譜化處理。黑社會就是一個權力的動態,當中也就只有形勢不同,而沒有道德高低。大而化之,陳浩南和烏鴉沒有誰比誰更高尚的。除了上位,還是上位。
關羽代表形而上的道德規則,也就是每個人都是為了上位的現實之上,加諸一道避免分贓不勻的規則,但說到底還是為了分贓。
到了杜琪峰更加精緻和現實的兩集《黑社會》,就說得更沒有包袱。一班叔父輩商討如何選擇新一屆辦事人,是大D還是樂少,有一個叔父說:
「阿樂就真心為阿公,佢話會踩落老尖—」
那個支持大D的,反唇相譏:
「個個都口口聲聲為阿公做野架啦,唔通話為自己呀?」
輩份最高的鄧伯(也許是暗喻了一國兩制名義上的設計者鄧小平)制止了他們的對話——雖然大家都知道,入黑社會是為了上位,但說破了就沒有方圓。
爭議不斷:因為分贓機制開始失靈
「黑社會」權力宇宙的穩定,在第一集勉強維持了大半。鄧伯為首的叔父輩屬意表面上沒那麼強勢的樂少,用他來平衡自恃對社團有功的大D,以求整個社團不會分裂,「相忍為國」。
然而雙雄講數完畢,蜜月一陣之後,大D提出要分享權力,馬上被隱忍了大半齣戲的樂少用石頭擊殺於水塘,輩父輩所設計的和諧機制,至此走向崩壞。即使沒有第二部《以和為貴》,此皆為定論。
一國兩制好、黑社會好,以往人人滿意的分贓機制,終於敲響了警號,平衡最終被打破。
水塘一戰的平行時空﹐也許是2014年的佔領運動。這件事有發生過好,還是沒發生過好?對不同利益立場的人,答案都不一樣。
佔領令歷史齒輪及政治時間加快前進,但其實搞亂了包括「民主派」在內的既有權力秩序,它對親北京派的影響反而是最少。佔領的倡議者最終傾覆了自身苦心營策的局面。
如果記憶力還在,都會記得「佔中」的醞釀階段,「官方機構」如何費煞思量,設下大量紅線和監控機制。包括各種參與者的「誓約書」,就是支取民眾的力量,卻不願意民眾「不受控制」的「大局思維」。
最後民眾還是不受控制,最重要是在那些萬人空巷的現場,各種人馬顯形了,他們平時被壓抑和小心翼翼控制著的矛盾,也就有了爆發的空間。這些對於香港未來、運動如何操作、End Game是甚麼的分歧,也就得到了釋放的空間。就算是金鐘內部,也分開學生不想退場、還有中老年要退場的分歧。更不說要旺角和金鐘的分別。
所以佔領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真的要講究你在社會甚麼階梯去發問。社會運動可以令民眾充權﹐也會令一些人受到威脅。而這股遭受威脅的感覺,不會因為有著理論上共同的敵人而消失。畢竟大D已經被打死了,整個社團的大局也就只能走向「不斷加速」。以前叔父們設計的遊戲,已經越來越少人信服。
論資排輩是安全的,但到了某個階段就會加速進入血腥仇殺,這是動態和物理之必然。辯證地說,也就是要進入論資排輩的安全地帶,大伙還要渡過必經的血污海。
所以DQ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黑社會的收尾作《以和為貴》,也就是所有人和大局齊齊走向失控的寫照。樂少為了爭取連任,希望破壞規矩。代表最高權威的鄧伯拒絕,最後遭樂少推落樓梯慘死。
鄧伯肥厚的身軀倒在螺旋型樓梯下,死了,動態的平衡瓦解,之後便是社團內部一番腥風血雨。
後來Jimmy仔成功取得話事人身份,一直代表監察眼睛的公安頭子就馬上出手。Jimmy仔本來只想做生意,龍頭的位置拿到手,只為做生意方便,但公安卻要他永久控制「和聯勝」,等於DQ(disqualified)了Jimmy仔退出黑社會的路。這一DQ,連他未出生的後代也一齊DQ。
其實從龍頭棍爭奪戰伊始,公安就在監察,中國在和聯勝後面,是一雙全視之眼。社團的規範瓦解,自然有更多嶄露頭角的新人,但對大一統和講究控制的中央帝國,競爭不代表進步,競爭只代表災難和不穩定。
所以千頭萬緒,中國勢力最後出手「重建秩序」,要Jimmy仔永遠做龍頭,不要再選舉,也就是不想黑社會再爭得那麼激烈。連換屆都沒有,就沒那麼多機會爭。
連真心、絕對、從來沒有支持港獨的劉小麗也再次失去立法會參選資格。可見的事實,是因佔領而冒出頭來的新人,不分派別,至此幾乎都已經被清剿。
老生常談,就是不必講究誰真心或假意支持港獨,客觀而言,任何令香港的觀念、政治生態圈加速前進的人和事,即使只是個新一點的口號,都是整治的目標。如果說香港的社會事務是一部iPhone,則中國並不想它升級換代得那麼快。
王岐山知道拖延時間的道理
同樣的道理固然也放在中國本土。據聞王岐山在幾年前曾經向其他高層黨員推介法國史家托克維爾的作品《舊制度與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這本書的教訓,在中國人看來是這樣的:當年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專制的君主國,而法國是其中比較開明的。法皇路易十六其實有推行改革,例如法國開始有不少自由農民,而旁邊的普魯士還主要是農奴,俄國更加在半個世紀之後才開始著手廢除農奴;社會氣氛也比較鬆動,法國民間有深具影響力的異見份子等等。
但就是在願意改革的時候,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推翻了相對開明的法國皇室,然後革命一鬧,之後感染了全歐洲。這段歷史對王岐山來說,就是希望「告戒」中國共產黨,你專制下去,倒還能拖著時間;你一想要改革,順從「自由派」,你的政權就會加速滅亡,一如1789年之前的法國。
這已經是2013年的事情了,但之後的中國局勢真照著王岐山「經典選讀」的思路去走。中國政權全面走向改革的相反方向,也許就是依據這種不怕專制,只怕自己先開始了自由化,最後反而將自己傾覆。
現在的中國趨勢不只是將來不會改革,而且是過去改了的革也不能容,生怕以前改的革,掉了今天的政權。
時間是客觀的造物,但「政治時間」卻是人為的造物。只要沒有大人物或革命性的事情出世,人類社會可以維持幾百年的表面靜止。
春秋戰國或前現代日本強調的封建社會,就是一個大體上希望將政治時間調慢的世界。只要人安於自己的階級,不要上位,也禁止上位,世界就自然會和平。這是古人的理想國,事實上難度跟建設民主中國或者香港獨立一樣。
世界總是會變,年輕或後來者的噪動,或者守成者為了守成而大開殺戒,皆造化之理,人類食色爭鬥之本能。說得通白一點,中國不想自己亂,也不想香港亂,所以用DQ金手指幫核心泛民「掃除雜質」,不想質變最後化作量變,防止核心泛民也本土自決化。這不是與《以和為貴》的結尾很像嗎?
趨勢加速才是重點
泛民在DQ屠刀之下,自然是有一天活,當賺了一天,對最高層的控制者來說,國家也同樣是不變一天,當賺了一天。他們那些叔父苦心經營的分贓機制,靠這些努力苟延殘喘。政治建築師,也就是想對抗無邊無際的時間洪流罷了。他們想必然改變的東西,永遠維持不變。大的是不想改朝換代,小的要保護一個社運小現場的講台。但要維持塵世事物永恆不變,可以做到嗎?
也許你心儀的議員被DQ了,但若果對「歷史」有信心的話,那個議席,或特定的人,從來不是全部,甚至是微枝末節。重要的是,人類如何通過言語、行動、組織等等,將「政治時間」推快,將升級換代的時間差縮減。
統治者可以殺死反對者,they can kill you all,但時間的齒輪被推前了,統治者奈何不得,他也要適應和變陣。有些人得到了議席﹐但其主要作用是維持齒輪不向前,但有些人永遠都拿不到議席,卻可以意外將齒輪推前。甚至說DQ也是加速的一部份,那並不是最高層樂意看見的,但他們卻欲罷不能。
烏鴉是奸角,只是敘事的角度。社團要以和為貴,也許這是沉默大多數所樂見,但只要不是全部人,就會有人希望改變分贓機制(即是體制、比較好聽的「核心價值」之類)。這是生物本能。
改變只能推遲,不能取消。不論喜不喜歡,齒輪始終會推動,不妨以平常心看待張耀陽。這已經是一種促進時間向前的迂迴對抗。
#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舊黨爭代表人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分享]錢穆先生的最後一次上課(上) - 看板NCCU07_Ghis 的評價
- 關於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知史- 李清照元祐黨人關係圖| 長知史李清照(1084-1155年)號 ... 的評價
- 關於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201511091037370.doc - 台東高中 的評價
- 關於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宋哲宗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古惑仔》及《黑社會》系列說起 | 盧斯達 on Patreon】
(2018年10月舊帖復刻)
在政治現場應該展現甚麼倫理,聽來太過學究,但新舊板塊彼此磨擦,似乎沒有因為本民前和青年新政被政權擊沉而變得沉寂。更外圍的「素人」繼續前仆後繼,有關的大趨勢並沒有因此逆轉。
世代衝突、各路人馬躁動不安,是90年代以來黑社會電影的傳統。任何政治和社會關係由和緩變得緊張,都有其內在邏輯,實在可以與外層的政治意識形態無關。不管你支持的是本土人優先還是自命世界公民,小團體的運作、權力的鬥爭,最後還是依循一套相似邏輯。
古惑仔要面對的黑社會建制
以劉偉強的《古惑仔系列》做例子,表面上是青春電影、遭衛道之士批評為「美化黑社會」,但其實「古惑仔宇宙」不只是關於黑社會,還關於90年代的香港,那個已脫離粗放發展期的末期香港,才是籠罩著幾部電影的大氣壓。
在這個氣壓之中怎麼上位,上位者如何防止被打倒,那就不只是黑社會,而是一個更廣義的題目。
與幾大探長、跛豪的戰後大時代不一樣,「古惑仔」的世界,秩序早就已經建立,而且固化已久。即使偶有因為地盤或恩怨而動刀劈友,也不是社團初期開山劈石的時代。
陳浩南那些人一開局,要面對一班叔父和黑社會建制。古惑仔第一集(人在江湖)的危機,來自叔父輩大佬B和靚坤的鬥爭,陳浩南是「靚仔南」,論資排輩,只能是叔父們在大檯討論大事時,坐在旁邊不能隨意出聲的大齡街童。他是給叔父輩拖進去的,不管是給靚坤陷害,還是要幫自己的長輩大佬B復仇。
靚坤的囂張跋扈,內裡就是上位的躁動,他認為自己能力出眾、功勞最大,要「蔣生」交出龍頭位置。整部電影,鄭伊健固然不是演技派,而是吳鎮宇將一股恨不得馬上就要上位大展身手的躁動由頭帶到尾。
這個關於上位躁動的主題,在第三集(隻手遮天)上升到高峰。
犯上和衰老的命題
一開始出場的是敵對社團東星社的紅棍打手烏鴉,他在關羽像面前執行家法,教訓一個不肯執行任務的小弟。關羽像在打鬥中被波及,掉到地上粉碎。烏鴉問:關老二,拜你有甚麼用?現在的人出來行,不是講義氣的,你那一套落伍了。
於是揭示了整部電影的主題,既有的潛規則雖然仍在,但挑戰者已經出現。烏鴉和笑面虎瞞著大佬,在江湖搞風搞雨,最後在醫院殺掉勸阻他們的大佬駱駝,就只是靚坤在洪興下剋上的事跡,在東星再來一次罷了。
(《隻手遮天》有一段很有趣味。講陳小春、謝天華等人離開自己地頭,到了一個公共屋邨的球場,遇到一班當地的古惑仔。兩班人自然又是一輪口角和韃朵。謝天華很大口氣,說自己是洪興的人,但對面那個自稱叫肥屍的初生之犢,根本不當「洪興」是一回事。之後他們又說自己大佬是陳浩南,然後肥屍又不當一回事,「陳浩南可以係度打交打到出銅鑼灣做渣fit人,我肥屍一樣得﹗」然後打爆玻玻瓶,一大班手下就應聲而至。之後陳小春等人只有敗走,心裡害怕到不得了。
這裡一方面表現出下位者要揚名立萬的噪動,一方面又透視出上位者面對挑戰者的焦慮。在市區有一點勢力的黑社會,在挑戰者面前瞬間就老了,他們的中年危機不在系列完結之前,而是早在第三集已經出現,陳浩南之後在《戰無不勝》做代課老師的那場戲,只是這一場戲的延伸罷。)
雖然在張耀揚的落力演出之下,烏鴉成為一個經典奸角,但那只是商業電影有忠所以有奸的臉譜化處理。黑社會就是一個權力的動態,當中也就只有形勢不同,而沒有道德高低。大而化之,陳浩南和烏鴉沒有誰比誰更高尚的。除了上位,還是上位。
關羽代表形而上的道德規則,也就是每個人都是為了上位的現實之上,加諸一道避免分贓不勻的規則,但說到底還是為了分贓。
到了杜琪峰更加精緻和現實的兩集《黑社會》,就說得更沒有包袱。一班叔父輩商討如何選擇新一屆辦事人,是大D還是樂少,有一個叔父說:
「阿樂就真心為阿公,佢話會踩落老尖—」
那個支持大D的,反唇相譏:
「個個都口口聲聲為阿公做野架啦,唔通話為自己呀?」
輩份最高的鄧伯(也許是暗喻了一國兩制名義上的設計者鄧小平)制止了他們的對話——雖然大家都知道,入黑社會是為了上位,但說破了就沒有方圓。
爭議不斷:因為分贓機制開始失靈
「黑社會」權力宇宙的穩定,在第一集勉強維持了大半。鄧伯為首的叔父輩屬意表面上沒那麼強勢的樂少,用他來平衡自恃對社團有功的大D,以求整個社團不會分裂,「相忍為國」。
然而雙雄講數完畢,蜜月一陣之後,大D提出要分享權力,馬上被隱忍了大半齣戲的樂少用石頭擊殺於水塘,輩父輩所設計的和諧機制,至此走向崩壞。即使沒有第二部《以和為貴》,此皆為定論。
一國兩制好、黑社會好,以往人人滿意的分贓機制,終於敲響了警號,平衡最終被打破。
水塘一戰的平行時空﹐也許是2014年的佔領運動。這件事有發生過好,還是沒發生過好?對不同利益立場的人,答案都不一樣。
佔領令歷史齒輪及政治時間加快前進,但其實搞亂了包括「民主派」在內的既有權力秩序,它對親北京派的影響反而是最少。佔領的倡議者最終傾覆了自身苦心營策的局面。
如果記憶力還在,都會記得「佔中」的醞釀階段,「官方機構」如何費煞思量,設下大量紅線和監控機制。包括各種參與者的「誓約書」,就是支取民眾的力量,卻不願意民眾「不受控制」的「大局思維」。
最後民眾還是不受控制,最重要是在那些萬人空巷的現場,各種人馬顯形了,他們平時被壓抑和小心翼翼控制著的矛盾,也就有了爆發的空間。這些對於香港未來、運動如何操作、End Game是甚麼的分歧,也就得到了釋放的空間。就算是金鐘內部,也分開學生不想退場、還有中老年要退場的分歧。更不說要旺角和金鐘的分別。
所以佔領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真的要講究你在社會甚麼階梯去發問。社會運動可以令民眾充權﹐也會令一些人受到威脅。而這股遭受威脅的感覺,不會因為有著理論上共同的敵人而消失。畢竟大D已經被打死了,整個社團的大局也就只能走向「不斷加速」。以前叔父們設計的遊戲,已經越來越少人信服。
論資排輩是安全的,但到了某個階段就會加速進入血腥仇殺,這是動態和物理之必然。辯證地說,也就是要進入論資排輩的安全地帶,大伙還要渡過必經的血污海。
所以DQ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黑社會的收尾作《以和為貴》,也就是所有人和大局齊齊走向失控的寫照。樂少為了爭取連任,希望破壞規矩。代表最高權威的鄧伯拒絕,最後遭樂少推落樓梯慘死。
鄧伯肥厚的身軀倒在螺旋型樓梯下,死了,動態的平衡瓦解,之後便是社團內部一番腥風血雨。
後來Jimmy仔成功取得話事人身份,一直代表監察眼睛的公安頭子就馬上出手。Jimmy仔本來只想做生意,龍頭的位置拿到手,只為做生意方便,但公安卻要他永久控制「和聯勝」,等於DQ(disqualified)了Jimmy仔退出黑社會的路。這一DQ,連他未出生的後代也一齊DQ。
其實從龍頭棍爭奪戰伊始,公安就在監察,中國在和聯勝後面,是一雙全視之眼。社團的規範瓦解,自然有更多嶄露頭角的新人,但對大一統和講究控制的中央帝國,競爭不代表進步,競爭只代表災難和不穩定。
所以千頭萬緒,中國勢力最後出手「重建秩序」,要Jimmy仔永遠做龍頭,不要再選舉,也就是不想黑社會再爭得那麼激烈。連換屆都沒有,就沒那麼多機會爭。
連真心、絕對、從來沒有支持港獨的劉小麗也再次失去立法會參選資格。可見的事實,是因佔領而冒出頭來的新人,不分派別,至此幾乎都已經被清剿。
老生常談,就是不必講究誰真心或假意支持港獨,客觀而言,任何令香港的觀念、政治生態圈加速前進的人和事,即使只是個新一點的口號,都是整治的目標。如果說香港的社會事務是一部iPhone,則中國並不想它升級換代得那麼快。
王岐山知道拖延時間的道理
同樣的道理固然也放在中國本土。據聞王岐山在幾年前曾經向其他高層黨員推介法國史家托克維爾的作品《舊制度與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這本書的教訓,在中國人看來是這樣的:當年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專制的君主國,而法國是其中比較開明的。法皇路易十六其實有推行改革,例如法國開始有不少自由農民,而旁邊的普魯士還主要是農奴,俄國更加在半個世紀之後才開始著手廢除農奴;社會氣氛也比較鬆動,法國民間有深具影響力的異見份子等等。
但就是在願意改革的時候,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推翻了相對開明的法國皇室,然後革命一鬧,之後感染了全歐洲。這段歷史對王岐山來說,就是希望「告戒」中國共產黨,你專制下去,倒還能拖著時間;你一想要改革,順從「自由派」,你的政權就會加速滅亡,一如1789年之前的法國。
這已經是2013年的事情了,但之後的中國局勢真照著王岐山「經典選讀」的思路去走。中國政權全面走向改革的相反方向,也許就是依據這種不怕專制,只怕自己先開始了自由化,最後反而將自己傾覆。
現在的中國趨勢不只是將來不會改革,而且是過去改了的革也不能容,生怕以前改的革,掉了今天的政權。
時間是客觀的造物,但「政治時間」卻是人為的造物。只要沒有大人物或革命性的事情出世,人類社會可以維持幾百年的表面靜止。
春秋戰國或前現代日本強調的封建社會,就是一個大體上希望將政治時間調慢的世界。只要人安於自己的階級,不要上位,也禁止上位,世界就自然會和平。這是古人的理想國,事實上難度跟建設民主中國或者香港獨立一樣。
世界總是會變,年輕或後來者的噪動,或者守成者為了守成而大開殺戒,皆造化之理,人類食色爭鬥之本能。說得通白一點,中國不想自己亂,也不想香港亂,所以用DQ金手指幫核心泛民「掃除雜質」,不想質變最後化作量變,防止核心泛民也本土自決化。這不是與《以和為貴》的結尾很像嗎?
趨勢加速才是重點
泛民在DQ屠刀之下,自然是有一天活,當賺了一天,對最高層的控制者來說,國家也同樣是不變一天,當賺了一天。他們那些叔父苦心經營的分贓機制,靠這些努力苟延殘喘。政治建築師,也就是想對抗無邊無際的時間洪流罷了。他們想必然改變的東西,永遠維持不變。大的是不想改朝換代,小的要保護一個社運小現場的講台。但要維持塵世事物永恆不變,可以做到嗎?
也許你心儀的議員被DQ了,但若果對「歷史」有信心的話,那個議席,或特定的人,從來不是全部,甚至是微枝末節。重要的是,人類如何通過言語、行動、組織等等,將「政治時間」推快,將升級換代的時間差縮減。
統治者可以殺死反對者,they can kill you all,但時間的齒輪被推前了,統治者奈何不得,他也要適應和變陣。有些人得到了議席﹐但其主要作用是維持齒輪不向前,但有些人永遠都拿不到議席,卻可以意外將齒輪推前。甚至說DQ也是加速的一部份,那並不是最高層樂意看見的,但他們卻欲罷不能。
烏鴉是奸角,只是敘事的角度。社團要以和為貴,也許這是沉默大多數所樂見,但只要不是全部人,就會有人希望改變分贓機制(即是體制、比較好聽的「核心價值」之類)。這是生物本能。
改變只能推遲,不能取消。不論喜不喜歡,齒輪始終會推動,不妨以平常心看待張耀陽。這已經是一種促進時間向前的迂迴對抗。
#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失去真相的台灣史
清大 彭明輝
在國民黨的遮掩與扭曲下,我那一個世代的「台灣人」很難了解真正的台灣史;後來,在綠營各路人馬的遮掩與扭曲下,野百合和太陽花世代很難了解另一面的台灣史。
當我看到年輕一代對日據時期的瘋狂愛好時,心裡很悲哀:台灣人似乎永遠脫離不了「認賊作父」的史觀,永遠被愚弄,永遠感謝、崇拜剝削我們的「賊」。
當媒體與大學教授紛紛成為政黨的爪牙時,台灣人永遠只有知的權利,而沒有知的機會。
"別把日據時期浪漫化"
年輕一代紛紛想要了解被國民黨遮掩掉的歷史,而瘋狂地迷戀跟日據時代有關的故事。在海角七號等一系列「懷日」電影裡,台灣人跟日本人只剩浪漫或淒美的情感,而徹底忘記慰安婦的故事,也忘記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
但是,容我跟你講幾個很簡短的小故事。我媽在日據時代拿到新竹州(桃竹苗)國小畢業考第一名,而成為新竹州畢業生領證代表,日本人群起抗議——台灣人不是「二等國民」,而是「被殖民者」,所以不可以當日本國小畢業生的「領證代表」。
日治時代台灣的治安很好,是的。但是這故事沒講另一半。我爸在日據時代當學徒,因送貨而返店時間較晚,在街上被日本警察毫無理由地懷疑是賊,就被逮進警察局,毒打一頓到皮綻肉開,然後才開始問話,並打電話到店裡求證——台灣人是沒有基本人權的「被殖民者」。
請你記得這些事實,然後再去看看近年流行的「瘋日據」電影,看看他們多麼歪曲史實,多麼地認賊作父。我沒有要鼓勵仇日,我只希望台灣人可以客觀而完整地面對台灣的歷史。
"被浪漫化的日據史"
我很早以前就聽過社會學界與人類學界的說法:日本人比國民黨更認真地建設台灣,日據時代的台灣遠比中國更進步,日據時代的台灣有很多項目甚至比日本本國更進步。我不否認這些事件,但是很難認同這個「史觀」。
日據時代的台灣是全球熱帶流行病學最出色的地方,或許是事實,但是動機呢?我相信是因為日本處心積慮地要進犯中南半島,因此他需要研究熱帶流行病學,而「熱帶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當然不適合設在酷冷或溫帶的北海道與東京。
日據時代台灣有好幾個城市的都計規劃水準遠超過日本本土(譬如台中市)。或許這也是事實,但是原因呢?盡管日本政府從明治維新就開始積極引進西方的學術、技術與制度,但是日本民間的既得勢力一直都排斥自行流洋的學生(政府派出國考察者例外),因此很多留歐的建築師與都市規劃專家在日本本國被排擠或找不到發揮機會,只好到台灣來發揮,不是因為「愛台灣」。
"日本積極地建設台灣的農業、礦業與經濟"
是的,但是你聽說過這個俗諺嗎:「第一憨(傻),種甘蔗去給會社(株式會社)磅。」——國民黨以「肥料換穀」、「青果合作社」等手段剝削農村應得的經濟回報,其手段與日本如出一轍,甚至可以說是「以日為師」。
日本建設台灣,是把台灣當標準的殖民地去建設,目的不是「平等對待台灣人」,而是把台灣當作「香蕉共和國」一樣地供養日本,支持日本去侵略中國與東南亞——台灣是日本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我爸媽都對「外省人」心結甚深,也都常講日語,但是他們從來不曾說「日據時代我很幸福」,更從沒跟我說過「我是日本人」。我媽倒是跟我講過:她跟日據時代的老師通信(用日文),老師很得意地拿給他身邊的日本人看,並說:「你看,這是我在台灣教出來的學生。」
上面這一句話什麼意思?在日本人的心裡,台灣人就不是日本人!
「日本人李登輝」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念頭。台灣人是不可能跟日本人平起平坐的,所以不可能有「日本人李登輝」,「日本人李登輝」只存在於幻想或妄想的世界,而不可能存在於現實世界,所以光復之初才會有全省同胞歡天喜地地到碼頭迎接國軍這樣的事。
" 誰在殘害當今的年輕人?"
我爸討厭外省人,因為他在法院工作的數十年內老是受到外省同事的欺負。不過,他一輩子銘記在心並每年去探候的恩人也是外省人。我外祖父原本富甲一方,卻因三七五減租而家道中落,所以我媽討厭外省人,但她也沒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外省人中有好人,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就是全新竹人敬重至今的外省人。反過來說,本省人中有漢奸與台奸,他們危害台灣之慘烈,猶遠遠超過外省人。
我爸媽曾告訴我們,今天台灣最著名的十大本省家族有哪些人是日據時代當漢奸,而得到日本政府經商的特許權,從而發跡致富;又有哪些家族在蔣氏王朝裡利用特許權來擴張財富。
外省權貴令人不恥與厭惡,「本省」權貴又好到哪裡?解嚴之後「專業退位」與「黑金政治」傳聞甚囂塵上,使得黑道勢力大舉進入農會、漁會、地方議會與國會,其危害台灣政治與經濟發展之深,至今猶深入骨髓而難以治療。
陳水扁當權期間,各種綠營的新舊權貴以「小蝦米吃大鯨魚」之姿侵佔公股銀行,趁著WTO逼迫台灣,「公營事業私有化」的過程「賤賣國產」,以及通過「股票分紅費用化」和「內線交易」的模式,進一步癱瘓台灣產業界「優勝劣敗,多元競爭」的市場機制。這些作為不但是貪污,甚至更扭曲了台灣的產業發展路徑,毒害台灣的產業體質,導致今天台灣經濟疲軟無力,全台灣人看不到未來。其為害,遠遠超過蔣氏王朝。
自從解嚴以來,綠營奸商、權貴與政治人物相互勾搭成一個權勢龐大的集團,集媒體、金融、房地產、新興科技產業於一爐,以媒體的扭曲報導、名嘴的巧辯歪曲和網軍的力量愚弄選民和無知的大學教授(包括很多形象良好的綠營教授),以便從房地產、金融、行政院國發基金的補助、扭曲的產業政策等各種手段,侵佔國產,榨乾政府的錢,更無法無天地炒作房地產。
平心而論,蔣氏王朝對台灣人的傷害是一時的,隨著他們的逝去而煙消雲散;解嚴以後綠營政治人物、教授、奸商、權貴對台灣的傷害,卻是與時俱增,禍害無窮。
今天台灣的非典就業已經高居就業者的7%,幾乎都集中在年輕人;此外,全台灣除極少數人之外都深受高房價之害。這兩條大罪,完全跟蔣氏王朝無關,全部是解嚴以後綠營政治人物與教授縱容(甚至勾結)奸商、權貴的結果。
可悲的是,許多年輕人卻誤把這些奸商、權貴、爛政治人物當作偶像,誤把殘害自己的賊人當恩人,這不也是另一種「認賊作父」?
"坦然面對自己的歷史"
柏林有猶太博物館,因為德國人願意面對醜陋的歷史;波蘭把最血腥的Auschwitz集中營改建成博物館,因為他們願意面對自己曾經既被納粹蹂躪又曾協助迫害猶太人的歷史。
人必須坦然面對自己過去所有的歷史,不被仇恨蒙蔽地面對過去所有的歷史。
然而,蔣氏王朝遮掩了一部分台灣的歷史,解嚴以後的綠營教授和媒體則以另一種手段扭曲、遮掩了台灣的另一部分歷史。
先是為了「去中國化」,而故意美化日據來醜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接著,年輕一代因為「去中國化」,竟然把一切「非中國」的東西都當作台灣史的珍貴過去,肆意美化而歪曲日據時代的事實。綠營老是把政治、文化與血統三個問題混為一談,搞到最後,年輕人根本就不認識真正的台灣和自己的血脈、文化。
絕大部分「閩南人」和「客家人」都是漢人和平埔族(原住民)的後代,我們不該否認自己血液中的漢人成分。「撿骨」的風俗反應的是(國民黨治台以前)台灣人都自認為故鄉在中國的事實(鍾理和就曾把大陸當「原鄉」),我們也無法否認我們使用漢文,深受漢文化影響的事實(而且漢文化確實是值得我們珍惜與傳承的可貴人類文化)。
我們不該美化國民黨治台史,我們可以在政治上主張台灣獨立,卻不該因而否認我們血液中和文化中的漢元素。
我們是不該否認日本建設台灣的事實,但同樣地也不該忘記我們是被當作殖民地的事實。
一味排中、反中與去中的結果,年輕人搞不清楚自己血液與文化中的漢元素,甚至還把日據時代美化、浪漫化。這真的是我們所要的「台灣史觀」?
"被埋葬掉的「後解嚴台灣史」"
綠營為了激勵年輕一代的仇中意識,來滿足自己對外省人的仇恨,或者作為選戰中廉價地賺取選票的噁心手段,不但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許多大學教授都被愚弄而不自知,甚至甘為犬馬供人役使。
解嚴後,綠營媒體變成「本土」政治人物鞏固政治勢力的關鍵工具,他們用扭曲的報導來跟本土政治人物交換炒地皮等牟取暴利的手段;當綠營官商勾結以侵吞公營銀行、賤買國產時,他們也以扭曲的報導、以偏概全的攻擊等手段,為本土政治人物的貪污腐敗遮掩,至於換取到的是什麼利益,一般人更加難以耳聞。
當年輕世代把綠營政治人物不分賢愚不肖地當英雄崇拜時,我很心痛;當綠營大學教授跟我說:「民進黨沒有黨產,所以不會貪污」時,我更為他們的幼稚感到痛心。
一位年輕人看完我寫的「了解時事與政治人物的幾個要領:一個教案」後,義憤填膺地寫信來譴責學術界沒有盡責協助台灣大眾釐清真實的台灣史,並且欣慰地寫下幾位「有良心」的「學者」,而我卻發現這份名單裡至少有一半是「深綠教授」——這些人觀點偏頗, 只會挖藍營的瘡疤,而不願意客觀地看見綠營的醜陋,因此只能阿為「教授」,而沒被稱為「學者」。
當媒體與大學教授偏頗到這種程度時,要期待綠營粉絲的年輕世代去了解台灣史,恐怕永不可能。而在綠營教授不顧一切地去中與排中之下,年輕世代難道真的要學「日本人李登輝」一樣地去歌頌日據時代?
'結語'
國民黨開始走入歷史,這是咎由自取。但是,如果台灣人不去認識解嚴以來綠營政治人物、媒體、名嘴、教授、奸商、權貴如何相互勾結魚肉台灣人,則台灣將永遠走不出經濟與政治的黑暗期。
清大 彭明輝
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知史- 李清照元祐黨人關係圖| 長知史李清照(1084-1155年)號 ... 的推薦與評價
她的一生中遭遇的第一個大波折,與北宋新舊黨爭以及元祐黨人的際遇有莫大關係。 ... 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 <看更多>
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201511091037370.doc - 台東高中 的推薦與評價
解析: 此為北宋的新舊黨爭,宋徽宗任用新黨蔡京為宰相,以「元祐黨籍碑」將舊黨污名化。 54. ( B ) 某人自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 ... ... <看更多>
新舊黨爭代表人物 在 [分享]錢穆先生的最後一次上課(上) - 看板NCCU07_Ghis 的推薦與評價
錢穆的最後一次講課全文
因為我覺得一定要貼上來,所以我就貼上來了(還滿長的= v =)
文章是我朋友從聯合報搜出來的~
************************
正視歷史.胸懷中國──告別七十五年教學生涯的一堂課【錢穆】
一代大儒錢賓四先生,以民國元年十八歲時初任江蘇無錫地方鄉村小學教師,後
歷任中學、大學救職,迭經戰亂,南北輾轉,而弘道、研究、著述事未嘗一日廢;
至今年六月九日九二高齡在台北外雙溪「素書樓」主講告別教學生涯的一堂課業
止,凡七十五寒暑,著作等身,桃李無數。
聯副今日特別披露六月九日午後此一具有紀念性之講演全部內容,以窺見賓四先
生於民族憂患之時代中,苦心孤詣為維護傳統文化所發沉痛之呼聲與堅定之信
念,讓我輩於思考中國民族之課題時,庶幾有所啟發。(編者)
-----------------------------------------------------------------------
我們今年最後三個星期課,第一個星期是我向諸位做臨別贈言,第二星期是諸位
向我發問,現在第三星期最後一課,臨時有其他事項發生,只能縮短時間,作一
番隨便談話。今天的談話,依照慣例,就當前最近社會發生的事項,分作兩項談。
第一項,再過兩天就是端午節,我想對此節日談幾句話。另一事發生在過去兩天
內,是一項學術會議,諸位或許並未注意到。我有一老學生,在台南成功大學史
學系任教,又兼台中東海大學課。他在該會開會前一晚,從台南來台北,通電話
來我家看我,我纔知道明天在政治大學要開王安石司馬光九百年紀念會。他是被
邀請來出席的。他只參加上午的開幕儀式,下午就要回台南。該會詳情,報上未
有報導,一切我並不知。可是我今天要略為講述有關王荊公司馬溫公兩人新舊黨
爭的經過。
●關於宋代王安石、司馬光新舊黨爭之經過諸位或許認為王馬兩人,只是中國歷
史上人物。諸位或不知,這兩人乃是最近一百年來近代學術思想史上的重要人
物。但最近一百年來的變化,不知有多少,太多太複雜。王安石司馬光兩人在近
代學術史上的地位,早已被遺忘,或許諸位已不知道了。
最先康有為不主張革命,主張保皇變法。他有一學生梁啟超,講變法運動,名滿
全國。戊戌政變,譚嗣同等四君子遭難,康梁師生搭了日本輪船逃到日本,沒有
和四君子同受災禍。梁任公逃到日本後,寫了中國六大政治家一部書,上自戰國
商鞅,下迄明代張居正,凡屬在歷史上變法的,如王莽等六人,全稱為中國歷史
上的大政治家。這部書並不由他一人寫,有朋友同他合作。王荊公單獨成一書,
乃梁任公親手所寫。那一年寫的,我不記得了,大概他離去北京約十年,便寫出
此書。當時這書幾乎是全國學人一本人人必讀書。不知道經過這許多年,諸位或
許連書名都不知道了。中國近代社會變化之大,真是開天闢地,為以往歷史所未
有。
我曾告訴諸位,我當了小學教師後,讀王荊公全集,我是一佩服崇拜王荊公的人。
但梁任公這本書,稱讚王荊公變法,我讀了卻並不十分贊同。為甚麼呢?他這本
書,講王荊公反面的司馬溫公,我認為講得太過分,太不對了。當時反對王荊公
新法的,司馬溫公只是一主要人。譬如歐陽修,是荊公溫公的老一輩人物,但晚
年同也反對新法。又如蘇東坡,與荊公溫公是同輩人物,同也反對新法。
新舊兩黨實多是君子,中間出了一個蔡京,始是一道地的小人。諸位讀宋史,這
該是知道的。他本是王安石新黨中人,但是司馬溫公上台,舊黨得政,蔡京還留
在政府做事。司馬溫公拿新政一件一件改過來,王荊公方退居南京,聽到一切,
不當一件事。直至聽到罷免免役法,纔說,這還該變嗎?這一法既已推行,實不
易再變。只有蔡京,第一個在京都努力實行罷免免役法,深受司馬溫公欣賞,很
看重他。結果他後來當政,又一變推行新法,舊黨重要人物盡被貶黜。這是宋史
裡面大家知道的一件事。最後徽欽二帝蒙塵,可說盡受蔡京影響。
●論語上說:「君子群而不黨。」在中國歷史上政治場合中,攪出黨來,都不是
好現象。新黨王荊公我很佩服,並不是個壞人。舊黨司馬溫公、蘇東坡,甚至老
一輩的歐陽修,我也都很崇拜,都不是壞人。這裡面就有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當
時主張新黨的多是君子,舊黨也多是君子,但何以君子同君子間,攪成這麼一套
來?這一問題,今天我特地提出,請諸位注意。諸位研究中國史,有中國史上難
解決的問題。論語上說:「君子群而不黨。」我喜歡講論語,講孔子。在中國歷
史上政治場合中,攪出黨來,都不是好現象。
其實就歷史實況論,中國史上的所謂黨,也並不如近代西方的黨。中國歷史上之
黨,可謂乃有其名,無其實。即如晚明的東林黨亦然,但可以然,但已不勝其禍。
諸位研究中國史,對此一層需要深心體會,好加解釋。就像宋代,王荊公、司馬
溫公都不是壞人,而新舊黨爭,宋代就這樣送掉了。送在甚麼人的手裡呢?就是
蔡京。你們爭,他得意。這是一個極重要的講中國史的大問題。
我以前曾屢次告訴諸位,我對中國近代人物最佩服孫中山先生。中山先生提倡的
三民主義,最先第一項便是民族主義,他在三民主義的演講中,並不鄭重提到政
黨。他說國民黨是個革命黨。這是甚麼意思呢?中山先生似乎說,倘使經過軍政
訓政憲政,革命完成了,便不需要黨。這樣解釋對不對?我是黨外人,要請黨內
人批評。我認為孫中山先生是這樣講的,所以在他三民主義的講演中,不鄭重提
到一黨字。他的五權憲法,照西方的三權,再加上兩權,一個是考試權,不僅被
選舉人要考試,連選舉人也需先經考試。選舉考試是中國歷史傳統,遠自西漢以
來,已歷兩千年之久。並不是照現代西方說法,每一個國民便有選舉權。東西雙
方文化傳統顯見有不同。
以上所講,似乎只是我個人意見。這意見對不對?我根據歷史書,諸位可去細讀,
自加判定。孫中山先生並沒有在別處更詳細講到黨和黨的選舉,五權中考試權,
這是由中國歷史上的考試制度來。西方政治以前沒有考試制度,最近英國開始學
中國,纔有考試。第二次大戰首相邱吉爾,他是黨的領袖。他本任海軍部長,他
並不曾學海軍,乃由黨員受職。但是他們學了中國,海軍部有兩個次長,一是黨
員,一經考試任用。直到今天,英國人學中國人的考試制度,門類甚多,並不止
海軍一項。西方人只學了中國人考試制度的一部分,而仍不失其傳統的黨的組織
之重要性。並不像中國人學西方,便要全部放棄了自己傳統。這是孫中山先生三
民主義五權憲法之特為高出與偉大處。但當前的中國人,並不鄭重注意五權憲法
中之考試權。從前歷史上怎麼考的,兩千年的經過,種種變化,都不注意了。這
一層暫時不講。
●王荊公不作昌黎傳人,有志學孟子;我讀了王荊公全集,纔開始攻讀宋明理學
家言。此刻我要告訴諸位的,諸位講新講舊,今天是新,古代是舊。諸位都贊成
新,不贊成舊。不知新舊兩字,實在難加分辨。即如王荊公變法稱新黨,司馬溫
公一般人加以反對稱舊黨。其實依照當時歷史情實,並不如此。司馬溫公是一史
學家,諸位都知道,上一堂上課我們還講他的資治通鑑。資治通鑑乃是依照左傳
繼續寫下,寫戰國,寫秦漢,直寫到隋唐五代。王荊公則是一經學家,兼是一古
文家,這是不錯的。我讀王荊公全集,我也告訴過諸位,因為桐城派提倡唐宋八
大家,而依秩誦讀到荊公集。其實王荊公主要精神還是在經學,他執政以後,司
馬溫公不管政治,寫他的資治通鑑,而王荊公則在朝廷設局,闡述五經新義。他
因看不起漢唐後代的經義,他要重寫一部新經義。他的兒子乃及新黨裡的重要分
子,都參加在裡面寫。
歐陽修曾貽書給王荊公,說,我本有意作韓昌黎講究古文的傳人,今讀兄文,乃
知昌黎傳人應屬兄。至於歐陽修如何提倡韓昌黎古文一切經過,今不詳講。他們
同是江西人,不過歐是前輩。而荊公回信卻說,公有志學昌黎,我則志在學孟子,
與公志向不同。我曾對諸位一再講到王荊公的三聖人論,這就是他有志學孟子一
明證。我曾受該文莫大影響,這一層我也早和諸位講過。我讀了王荊公的全集,
纔開始有志攻讀宋明理學家言。
上述那位成功大學史學系先生對我說,我在先生堂上聽先生講過,宋代理學從古
代經學來,我一直記好這句話,近十幾年來我研究宋代學術史,證明這句話不錯。
他那天晚上在樓上同我這樣講的。我們當知經學家與史學家有意見不同,朱子即
為此要寫通鑑綱目。王荊公是一經學家,司馬溫公是一史學家,政治意見自不同。
我在幼年時,尚不懂經學與文學的分別。依照梁任公的說法,王荊公的文章在桐
城派古文辭類纂裡面所未經選入的,如三聖人論之類,都當歸入近人所稱述的學
術文之內。我纔從此走進了攻研理學的門路上去。
●關於所謂新學、舊學的看法我再告訴諸位,經學在宋代初年,實在是一套新學
問,史學則比較是一套舊學問。宋朝開始,一般人都講漢唐,王荊公提前講夏商
周三代。這便是要講經學。韓愈說為古文是要提倡古人之道,但學韓愈的,卻走
上了古文一條路。像歐陽修,雖也講經學史學,但終以文學為重。司馬溫公幫皇
帝寫資治通鑑,講歷史,講政治,主要講漢唐實乃當時的一套新學。而王荊公講
的經學,主要講唐虞三代,實乃是當時的一套舊學。王荊公曾對宋神宗說,你不
要只想做漢唐明君,你該學做唐虞夏商周三代的聖帝明皇。這在史書上明白記
下,這不是講古代嗎?如此說來,講漢唐近代應是新,講唐虞三代應是舊。司馬
溫公應稱新派,王荊公應稱舊派。
其實遠在春秋時代,上自管仲,下至鄭子產等,都該是新派。而孔子所想望的,
如他夢見周公,則應是舊派。而在當時則群認孔子為新。有如近代孫中山先生講
三民主義,他自稱為先知先覺,對其聽講的國民黨同志則認為是後知後覺,而全
國民眾則都是些不知不覺。這種講法,都是中國三代人的口吻。孫中山先生真算
得是中國近代一天降之大聖。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正在此等處,可謂與歐西
民族大相異。此正貴好學愛國之士所當深思而明辨。
但是換句話講,司馬溫公之學是當時所流行的,王荊公之學是當時所不流行的,
所以說王荊公是新學,司馬溫公是舊學。諸位今天要講美國,講科學,講民主,
豈不正等於當年的司馬溫公。我在這裡講中國,講孔子,講孫中山先生,豈不正
等於往年的王荊公。如此則豈不講舊的就是新,講新的又即是舊。講美國講民主
講科學,民國以來大家講,今天說來豈不是舊了嗎?我講中國民族,講孔子,講
文化舊傳統,今天大家不講,豈不轉成為新的了嗎?諸位不能只聽新與舊一名
稱。現在講孔子是舊,在當時孔子最是新。只有幾個人聽他講,不僅魯國衛國,
全中國各諸侯各處人民,沒有照孔子這樣講的。所以我敢於今天這樣講,我就是
學王荊公,就是學孔子。大家這樣,我不這樣。人家認為舊,其實是新。大家認
為新,其實是舊。新舊分辨真難講。至於講是非,則又是另一問題。
●中國人的舊政治,我勸諸位不要拿專制兩字來講;看宋神宗是如何對待司馬溫
公即可知其一斑南宋,陸象山已開始作平反,認為王荊公不這麼壞。朱子也同意
象山說法。到近代,大家又忽然講變法維新,對舊問題又發生新意見,王荊公升
在天上,司馬溫公掉落到地下去。我前幾堂講過王荊公,也講過司馬溫公,司馬
溫公至少不是一個壞人小人。
中國人的舊政治,我勸諸位千萬不要拿專制兩字來講。宋神宗相信王荊公,把他
升為宰相,但也看重司馬溫公。司馬溫公不肯做官,但仍請他編寫資治通鑑。司
馬溫公不肯留在汴京,便讓他把書局移到洛陽去。諸位聽呀,這種政府,那算得
是專制。其實司馬溫公雖不肯在政府擔任實際
梁任公的書,講新派如在天上那般好,講舊派不成話,對司馬溫公沒有一句好話。
到胡適之打倒孔家店,連孔子都該打了。中國近百年來有這樣一個大變動大問
題,如講王荊公同司馬溫公的那些問題,諸位今天已全不知道。我所以反對梁任
公,就是反對他這種地方。當北宋亡國時,當時人都把來歸罪於荊公新政。但到
行政職務,只閉門著書,也並未結黨來反對政府。中國人群而不黨。上自東漢的
黨錮,下至明代的東林黨的名稱,都是別人用一黨字名稱來加在他們身上。實際
上,中國歷史從來沒有像西方般的政黨出現。這又是此刻難於詳細辯論的。
當時司馬溫公資治通鑑,並不是一人一手來編,幫他最重要的有幾個助手,一位
幫他編寫唐史,此人尚在科舉應考中。朝廷聽從司馬溫公請求,讓他請此人去做
助手。通鑑編成,朝廷又聽從司馬溫公請求,此人未經考試仍授以進士及第後之
職位。諸位聽聽,如此等事便算是朝廷專制嗎?這真太冤枉了。
司馬溫公所編資治通鑑一書之意義與價值,此處暫不論。我最衷心佩服他的,他
每日進出編寫通鑑院落的大門,看門一老僕,竟不知他有朝廷一官位,直待積年
後,有人來此院落拜訪,此老僕纔知司馬溫公在朝有官位,那又是如何般的修養。
即此一端,已足證明他是歷史上千古一大人物了。
你們試去翻讀西洋史,也有那般的故事嗎?倘使翻不到,我勸諸位,你們是個中
國人,我積年累月講,總勸諸位不要輕易批評自己中國人。中國四民社會高居第
一位的士,王荊公司馬溫公都可做為一代表人物而無愧。而現在要在社會裡找尋
這樣的人,則更難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4.106.19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