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記憶🚞
上週 #太魯閣號事故 的同一日,因為感冒之故起得晚,一打開電視看到新聞報導,怵目驚心的搶救畫面,令人鼻酸心疼。那幾天也因家中網路和筆電故障,只能整天盯著電視看,心情更加沉重。
昨晚則是 #台南後火車站 營運的最後一刻,它無疑是許多成大人共同的回憶,尤其是剪票口上頭大大的車次電子顯示牌,凡走過,必會先瞧上一眼。後站位在前鋒路與大學路交會口,鄰近成大的操場和宿舍,平日即是學子通勤及民眾上下班的重要出入口,每逢開學迎新,站外更是車水馬龍。看著它功成身退,有著滿滿的不捨。
過去我對火車的印象其實不算太好,第一次搭火車是在國小高年級時,隨親戚搭車到路竹,當時我對火車的車種並不熟悉,上車就侷促不安地詢問旁人:「下車鈴呢?沒有的話,如何讓司機知道我要下車?」我搭的是站站停靠的區間車,從市區到路竹,中間要停左營、楠梓、橋頭、岡山等站。比起客運車,火車雖較快速,也不會聞到後勁楠梓上空飄散的刺鼻油污味道,但軌道兩旁的景色較為單調,少了搭車遊街觀看沿途人物和風景的新鮮感。
⏲️誤點的日常
上大學前,我大概只搭過兩趟火車,而大學四年,除了寒暑假外,每周至少要往返台南高雄一至四趟。從高雄發車幾乎都是準點,必須提早進站,但回程可不是這樣,高掛告示牌上的車次,少則誤點十幾分鐘,甚至還出現過八十幾分鐘的。從我上課的光復校區走到台南後火車站大約十分鐘,通常都是到車站後瞄一眼告示牌再去買票,若為了省錢搭區間車或復興號,即便是先離站的車次,往往得在大湖站等禮讓對號車通過,有時一等就是十來分鐘,加上車程,回到高雄得花上一小時以上。
台南到高雄通常不劃座,若想要有座位,大家通常都會盡量走去車頭後的車廂碰碰運氣。即便是站票,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倒也還好。不過,上研究所後,每回從高雄北上新竹,車程拉長到三小時,若從新竹站上車南返,還得設法穿過走道上滿滿人牆,這時才深刻體驗到為何列車到台南,往往已經誤點多時,旅客上下車所花的時間通常比表定還久。由於車票很難訂到,清大離火車站也遠,後來我都是選擇到交大附近搭乘阿囉哈或統聯客運,至少有座位,而且所需時間跟搭火車回高雄差不多。
擺脫了搭長途火車之苦,但當時為了去中研院工讀,每周仍是得搭乘區間車往返北車和南港兩、三趟。前後算算,頻繁搭乘火車的時間長達近7年。高鐵開通後,北漂南回,搭火車的次數更是鮮少。
🤔對火車的改觀
猶記得2013年的暑假,趁著9月立院開議前,我想在國內來趟自助旅行,首選便是從未造訪的花蓮,於是開始上網訂好民宿,刻意挑選太魯閣號搭乘前往目的地。一上車才發現我的座位並非是靠海那側,為了拍攝風景,我只好數次離開座位到車門邊。
列車駛近花蓮,蔚藍的海空真的讓人心曠神怡,下了車,到站前租好機車,沿著中山路買好公正包子和紅茶,坐在北濱海邊,享受海風的吹拂,愜意品嘗花蓮美食。兩天的行程,從自強夜市、吉安慶修院、松園別館、文創園區,到太魯閣的白楊步道(水濂洞),痛快地玩了一輪。回程依舊是搭乘太魯閣號。
2014年到2016年,因旅遊與輔選之故,我又去花蓮四趟,除了其中一趟的起程訂到普悠瑪,其餘都是太魯閣號,平穩舒適,是我對它評價。
2018年普悠瑪在宜蘭蘇澳發生列車脫軌事故,造成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對比下,讓我對太魯閣號的好印象又加深了些。4月2日太魯閣號發生嚴重事故,帶走50條寶貴生命,遺憾難過之餘,也不免心生恐懼,之後再去花東遊玩,到底要訂甚麼車型才安全?
💪改革別再淪為口號
台鐵的改革喊了幾十年,歷經幾次的政黨輪替,台鐵也陸續採購了許多新車,但營運管理與長年虧損等問題始終難解。小英總統昨天的宣示,從台鐵工會發出的回應可看出,中央想要大刀闊斧地改革,人事負擔仍是首要面臨的棘手難題。
台鐵的文化,其實是台灣文化的縮影,也並非是台鐵員工獨有的原罪。鐵路運輸乘載了台灣社會賦予其沉重的使命和政治任務,包括長短途旅遊、通勤、民代的選服、返鄉專車,許多鄉鎮對外聯繫的長程交通要道得依賴台鐵,更別提不遵守交通規則闖越平交道的人車平日對鐵道行車安全的威脅。
我們能夠同理台鐵員工長年背負的責難與重任,但台鐵的改革能否成功,員工將是最大的關鍵。這幾天的新聞報導,不時有所謂不具名的專家或知情人士透漏台鐵施工環境或行車安全維護的缺失,這些事後諸葛都難以挽回死難國人的生命。我們期待的改革,並不是端出一本又一本的檢討報告或計劃書,而是每一位台鐵員工先從自身做起,檢視自己或工作環境有哪些可以改善或調整的習慣,能夠讓自己和乘客獲得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一一記錄下來,落實執行。
不論是坐在冷氣房的台鐵高層或相關的部會首長,至少花一周的時間,自己實地去體驗鐵道運輸管理與乘客所面臨的種種不便,不論是維修、採購、站務管理,或乘客長期詬病的誤點、轉乘、購票、無障礙環境等問題,邊回想太魯閣號破損的車體殘骸和死傷的同仁同胞,讓未來搭乘火車的每個人,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返家,才對得起往生者寶貴的生命與國人殷切的期許。
#太魯閣號
#鐵道
#台鐵
#改革
新竹租機車清大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辛苦生活的你,值得專業肯拚的人為你的權益把關】
我是林彥甫,這次代表時代力量參選新竹市北區市議員。
如果你曾有印象在北區的各大路口、各大市場、或等垃圾車的時候,看過一個年輕人背著一塊看板向大家問好,那就是我。
選戰倒數兩個月,愈來愈多人好奇我們的主張,關心我們的選情、詢問還需不需要幫忙。
在這裡簡要回應各位:選情目前審慎樂觀,根據近期媒體的民調,時代力量在新竹市的政黨支持度有 7-8 %,我們相當有機會在北區奪下席次,但仍須努力。
我們至今仍持續奔走,不敢懈怠。
至於我們這段時間以來的主張,和我們需要的幫忙,以下簡要向大家報告。
*
我大學是念清大計量財金,碩班到紐約州立大學念公共政策,畢業後在當地的社福機構工作。兩年前回到台灣便進入時代力量新竹黨部,擔任政策研究組組長。
謹守財政紀律、又能確保政策監督的理性,為公民的權益服務,是我過去十年來所受最主要的訓練,也是我從政的主重目標。
在站路口、掃街、追垃圾車的時候,我總是會跟每位相遇的市民朋友說聲:辛苦了!選戰一路走來,我不斷地思考,究竟自己如何能夠在議員這個角色上,讓市民感受到生活變得更輕鬆。
我們總是在為不同的事情擔心,擔心塞車遲到、擔心找不到車位違停又怕被罰、擔心工作做不完被老闆罵、擔心沒收入繳不出房租、擔心小孩的學習落後別人、擔心健康每況愈下的親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有一天也跟著崩潰。
做為一名議員,我可以做什麼讓市民的這些擔心減少呢?
我認為最有效的就是認真地發揮議員的功能:監督市政,為市民的權益把關。
當政府的預算不是花在一次性活動,而是用於永續經營空間,市民自然不用擔心假日要去哪邊玩;
當政府確實地改善大眾運輸,讓即使有車的人都會想搭公車上下班,塞車問題就能夠被有效解決,也不用擔心停車問題;
當自己或親人生病、失業或是發生意外時,社會安全網能夠及時地扶起即將跌倒的人,市民就可以更無後顧之憂地為生活打拼。
其實,不是從選舉才開始,過去一年多來在新竹黨部擔任政策研究組長,我一直都朝監督市政的方向在努力。
當市府打算花 12 億在世博台灣館旁蓋一個擁有 3 千個席位的國際展演中心,我和新竹在地的藝文團體共同質疑,這恐怖會成為第二座蚊子天燈館,因為有硬體沒軟體,有場地沒觀眾。 (https://goo.gl/D7cDhT)
當市府大肆宣傳環狀輕軌可以有效解決竹科塞車問題時,我們親自徵詢多位交通學者,皆表示其結果恐不如市府宣稱的這麼有效,因此我們也要求市府要審慎評估,千萬不要做不實的宣傳。 (https://goo.gl/qDTZ4u)
當市府為了開闢公道三,捨棄緊鄰的公有空地不走,強行迫遷 80 戶的居民時,我選擇和人民站在一起,為應有的權利具體力爭,成功讓內政部為公道三案召開台灣史上第一個都市計畫的聽證會。 (https://goo.gl/6qzRQy)
宣布參選之後,我監督市政的力道也不曾減少。
當市府以南寮親子戲水池為打造幸福城市的政績之一時,我們接獲許多家長反應孩子去戲水之後身體不適,結果自費送水去檢驗發現水質嚴重超標。我嚴正要求市府要比照游泳池標準盡快改善水質,讓小孩玩得開心、家長放心,市府卻回應勿用政治口水弄髒池水,完全不思檢討。 (https://goo.gl/1twkLn)
當市府承襲舊政治陋習,台大湳雅院區假動工博取版面,宣稱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台大預計投資 50 億元時,我們透過立院黨團發文給台大詢問,結果對方回文表示完全沒有這回事,根本還沒討論。了解真相後,我強烈譴責市府,但卻還有林智堅市長的人為如此荒謬的行為護航。 (https://goo.gl/x996wZ)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或許細瑣、沒上新聞版面,但仍然重要的議題。
我們相信:一座城市的頹敗,是源自許多細瑣「小事」的苟且;而一座城市的改變,卻也是仰賴人們對這些「小事」不厭其煩地反覆檢驗,訴諸改變。
過去這些年,我所受的正是這樣的訓練,我所做的,也正是這樣的工作。
我的參選,正是希望將這樣理性監督的精神帶入議會。
*
參選這半年多來,由於沒有財團或企業的奧援,整個時代力量新竹黨部的預算也相當有限,我們完全仰賴小額募款,競選團隊的編制完全比不上兩大黨的參選人。
但沒關係。
沒錢在交通要道掛大型看板,我就每天上下班在路口跟來往的汽、機車族打招呼、宣講我的政治理念。即使在豔陽下,照樣背著喇叭、拿著麥克風徒步走遍北區的每個巷弄,向在地的居民介紹我自己、讓他們看見值得期待的新面孔。
這樣的努力,至今也讓我們獲得不錯的成績。
我們想要透過這場選戰證明:
政治不是靠有權者的財力就能擺布,而是仰賴眾志成城的理念。
靠著小額募款走到今天,能夠募得現在的資源,我已經相當感謝。
目前競選經費還有一些缺口,若能補足,我們會用來發放最後一波的競選文宣,讓還沒聽過我們的選民,也能知道:這一次的選戰,新竹市北區有不同的選擇。
十分感謝各位。
11月24日,期待我們能共同邁向選戰的終點,打造改變的起點。
*
以下是我的政治獻金帳戶,不管是 1 千、2 千的小額捐款,或是 1 萬、2 萬的大額捐款,彥甫都會相當的感激各位。如果你是透過匯款,麻煩填寫帳戶後面的表單,以利於我向監察院申報政治獻金,並寄送可抵稅的收據給你,感謝!
[線上捐款]:https://npptw.org/w3Qua2
[匯款資訊]
戶名:107 年新竹市議員擬參選人林彥甫政治獻金專戶
帳號:164001011312 台灣銀行北大路分行 (004)
【匯款後,麻煩請填寫此表單】:https://npptw.org/x9vAuE
如果你想要多認識我,可以看看我的第一篇募款文:https://goo.gl/9hKYoo
如果你想要知道我的政見,可以參考我的登記參選文:https://goo.gl/jUm54z
如果你想幫助我,但不方便捐款,可以加入我的志工團隊或是捐贈物資。只要私訊到粉絲頁,我或是團隊的同仁就會親自回覆你,謝謝!
(photo credit by 張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