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stories】「記一家傳奇書店的最終章」
本節目為2019年8月(NEWSROOM TOKYO)播放。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en/news/backstories/649/…
(此投稿為內容增加後之文章)
引子:在逾50年的歲月裡,坐落於東京的繁華街—代代木的東豐書店是無數熱愛中文出版物的日本學者趨之若鶩的天堂。若你第一次到訪這裡,多半會因它龐大雜亂的藏書量跌破眼鏡。但這裡隱匿著許許多多別處再也找不到的珍奇書目。所以當它於2019年夏天落下帷幕時,不禁令眾人扼腕嘆息。
一:藏匿於破敗深處的魔窟
東豐書店位在修建於1964年的代代木會館3樓。直到2019年夏天關門為止,一直由90歲高齡的老闆簡木桂獨自經營。 這裡可以找到天文、地理、中醫、哲學、美術、建築、文學、歷史、政治...... 所有你能想到的中港臺書目--但沒有什麼太親切的客戶服務。 簡先生的毒舌是出了名的。
這裡的書,是簡先生親自從臺北、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花費50年收集而來,總量達約15萬冊。 有些書擺在那裡幾十年,直到中國本土已經絕版,便有愛書人不遠千里飛來求書。 簡先生雖毒舌,卻常常能一眼識破不懂書卻因投機而買書的人。 對真正的讀書人,他總是會不吝嗇分享藏在書叢深處的好貨。
因為太狹窄的空間裡從地面到天花板都擠滿了書,通道只留下了身材中等以下的人可以側身勉強通過的距離。 身材過胖的客人一不小心便會引發幾百冊的雪崩。 而簡先生總是會嚴詞拒絕想要幫忙整理書架的援手。 許多客人不解,其實,親手整理雪崩現場,是為了讓記錄在簡先生腦海中的書目地圖不被打亂。
二:魔窟不是一日建成的
簡木桂先生於1929年出生於日本佔領下的臺灣。 他考入大學前曾在傳統私塾接受教育,他說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是在那時形成的。
1958年,他為了到東京大學求學來到日本。 8年後,在即將完成法律博士學位時,他發現在蓬勃發展的東京經營中文書店、創造一個讓日新月異的日本和傳統中華文化相碰撞的理想鄉才是自己畢生的追求。
簡先生在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求學時師從商務印書館的奠基人—出版界風雲人物王雲五先生。 借助在校及在臺北就職期間累積的人脈,他最開始主要從臺北引進圖書。 但對學術自由抱有信仰的簡先生,很快便赴香港物色各種出版物。 中國改革開放後,簡先生毅然加入日本國籍,每一年多次出入北京、上海等地,拜訪大小出版社甚至是古書店。 年復一年,慢慢形成了一個集中文出版精華的魔窟,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豐書店。
三:東豐書店的最終章
由於年久失修,東豐書店所在的舊樓除了簡先生之外沒有別的店鋪。 長期被漏雨的空樓折磨,簡先生的堅持也到了極限,他將自己的鋪面賣給了開發商。 2019年8月起,重建的工程正式決定,東豐書店必須在6月底結束營業。 搬不走的書,都會被當成垃圾處理。
因年邁,簡先生無法再搬家並繼續經營,而後繼無人的書店裡剩下的15萬冊書籍該如何處理,憑簡先生一己之力實在一籌莫展。
他曾試圖聯絡有交情的圖書館或大學教授,但在實體書出版市場逐漸落寞的今天,沒有什麼機構可以一次性接納如此多的藏書。
為了不讓中華文化的瑰寶毀於一旦,簡先生的日本客人們在社交網路上發起了呼喚,詢問有沒有可以繼承書店的人物。
在東京神田經營售賣古籍、字畫等的書店老闆吳忠銘先生,決定接手東豐書店。他用了整整6天,動員七十多人次從早到晚作業,搬出了近2/3的書籍。吳忠銘先生出生在瀋陽,母親是日本人,90年代全家搬到了日本。 受父親影響,吳先生愛上了古書,現在已是東京乃至日本古書業界裡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吳先生表示,東豐書店的書,有幾乎一半以上,他從沒見過,這番話更加印證了書店的珍貴。 還好,包括吳先生最後沒能搬走的1/3,都在房間被拆以前的最後一刻,被熱心的客人全部拯救了出來。
所有的藏書大概都有了好歸宿,簡先生真的很開心。 他相信,即使在科技革命席捲世界的21世紀,傳統出版物仍然對不同文化之間的發展和理解互信有重要的意義,但願就算東豐書店不在了,這份珍惜傳統的精神也可以被更多人傳承下去。
NHK World Producer
姚忻如
「新月出版社投稿」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Windko。臺灣/韓國/旅遊美食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東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閒聊] 新月「筆名變合集」八卦- 看板Romanc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情報] 新月創作獎(12/31) - 看板Literpriz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那是因為你還沒投稿來啊! 3.新月創社以來致力於 ... 的評價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新月出版社徵稿-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新月出版社徵稿-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新月出版社徵稿-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分享-全台目前有在收耽美/BL稿件的出版社 的評價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討論] 各出版社投稿現況- eWriter 的評價
- 關於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出书?小说投稿必做的3个准备!实体书出版干货心得! 的評價
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Windko。臺灣/韓國/旅遊美食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星期跟一位網友聊到我們的小說史,突然想起前幾年把放在房間裡的新月出版社《文字玩家》送回收前,拍了一些照片。
當時投稿的短篇小說被錄用時,月初總是會收到一本《文字玩家》做為紀念。國高中時,是手寫稿紙萬歲的年代哪,自己連底稿都沒有存著啊,完全忘記我是寫了什麼故事。
我們這些七年級生其實見證了臺灣出版界的巔峰跟落沒吧,突然有點感慨。在國中時,百家爭鳴開始,追著席絹、林如是、凌淑芬、于晴、唐瑄、簡瓔、沈曼奴、言妍、蘭京、阿蠻、黑潔明、芃羽.....(以下省略50位作者名字)總是在書包裡偷藏著小說到學校交換看,還會花癡地討論劇情跟一起念力祈禱唐某某或席某某趕快填坑!
那個沒有線上電玩、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臉書、沒有韓劇的年代,我們透過大量的閱讀提升作文能力以及課本沒教的歷史知識。(認真寫的歷史言小真的很有用!比課本還詳細啊!)
突然有點懷念,我的十七歲。
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東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年一覺文學夢
之二
─關於轉型─
所謂的「轉型」,這之於我坦白講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應該存在的問題。我所介意的,向來也只是一張「愛情」的標籤撕不撕得下來而已,而我知道,撕下它的唯一辦法,就是持續地告訴這世界,我還會寫其他風格的文字。
當然以文體論,詩或散文就別說了。儘管出版過一本詩集,也偶有自費籌製第二本詩集的念頭,但非常抱歉的是若干天前我去了華梵大學中文系擔任大冠鷲文學獎的新詩組評審時,對亮羽暢談的現代詩派完全鴨子聽雷,何謂新的現代詩寫法?甚麼又是舊的現代詩寫法?融古風於現代詩到底好或不好?押運又好或不好?我想這都不能只聽憑一位老師或評審的見解,起碼我就認為,寫詩除了溫柔敦厚的基礎觀念外,其他的都應該一切隨心,所以我寫詩,永遠都只為了讓自己覺得爽。至於它新或舊、對或錯?我會說,關我屁事。存在這樣詩觀的詩人就不適合跟別人討論詩,因為我們太自我本位,把教條丟進馬桶都嫌汙染化糞池。
倒是散文部分還可以跟別人小聊幾句,不過因為我寫作的短文當中,真能掌握「散文」意境的屈指可數,幾年前應台北市政府之邀,有幸寫一篇與萬華有關的文章,得與小野老師等人同刊,我已經了無憾恨。
那還是談談小說吧。
首先,我沒有不敬的意思,但千真萬確地是我沒在中文系四年多裡學到太多小說寫作的技巧。那四年中我跟隨過的幾位老師,對我具有重要啟蒙意義的,包含陳芳明老師、楊翠老師、歐麗娟老師、沈志方老師,以及我的班導陳俊啟老師。多位老師大多給予我們文學史觀的建立,卻少有論及小說創作的內容,即使是最重要的一位──我的班導陳俊啟老師──他讓我至今不曾忘懷的,就是那一句:「文學批評從來也沒有標準答案,你有自己的觀點,你的觀點就是正確答案之一。」
很棒,對吧?
因此我那些早期的小說純粹都是模仿來的。我寫武俠就學金庸、後來寫推理學東野圭吾、寫愛情就參考藤井樹的筆法,甚至連寫《家書》,我也忍不住端詳起張大春,而寫《神曲》就想起黃凡。多年來我從不反對學生在文學觀念上抄襲前輩,因為你要知道,前輩的文學觀念正是他們能在文學史上留名的基本。而你抄下這些觀念後,融於自身並卓然成家了,你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留名的人。
當然參考別人的寫作方式或觀念,那都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從一頭栽進中文系起始,直到十餘年後的今天,早在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忘了要常常參考別人怎麼寫的這件事。
「你想說一個故事,卻還要去看別人怎麼說故事,那你不如把故事留在被窩裡自己用想的算了。」這是我後來也不曉得為什麼而養成的觀念,但我當然不會建議每個剛開始嘗試寫作的年輕人這樣做。有模仿,你才會找到自己最喜歡也最適合的風格或路線。
大學期間還不懂「參考」或「模仿」,寫了幾個短篇故事,其中包含後來擴充為長篇《紀念》的愛情故事,老師還給了九十六分,那時我才第一次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可以靠這個混飯吃。不過很可惜,後來大部分的報紙、雜誌投稿都石沉大海,當然一畢業就再也沒考慮過寫作混飯吃。
因此我可以說是搭網路文學興盛順風車的幸運鬼,如果沒有那麼多前輩開創了時代、如果不是網路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今天大概會成為電子工廠的作業員,也可能成為補教業的老師,甚至也許就在哪個開發中國家跟我爸一起當造紙工人。而我真正的文學夢,也就約莫是這條路走上一半的時候才開始興起。
因為已經走進了創作,於是我又想起「文學」。
那是有別於二○○四年我們幾個初出茅廬的小屁孩一起搞網路文學書展的熱情的文學夢。那一年,我跟敷米漿,還有其他不少位網路文學館的作者一起攜手,各自去與所屬的出版社溝通,大家在師大校園裡擺攤賣書,還得上台擔任講座,連九把刀都是我們當時的座上賓。這種熱情很快就消滅了,因為我們以為網路文學將從台灣文學次世代茁壯的趨勢,在後來幾年的金融海嘯中幾遭挫折,最後落得了一個四不像的下場。
我後來所想起的文學,跟自己的寫作關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性。我總在想,自己算不算得上是一個會寫小說的人?台灣在民國六十幾年之後出生的作者當中,我能不能在人家列舉時也被算得上是一個?你明知道文無第一,卻還想證明一點甚麼的心態,著實困擾了心情很多年,但更多的畢竟還是對自己的懷疑。
所幸這種懷疑是正向的,既然不是立志要當一個愛情小說的創作者,沒有從一而終的打算,那是不是應該想辦法,給自己安排更多的時間,來寫作生命中那些不寫就會飲恨而終的故事──我說的那些當然都不是愛情故事。
這可能就是《家書》與《靈魂在左手》的由來。
我一直不認為純文學的筆法就非得是枯燥而賣弄的,在那些百轉千迴的文藻淵濛間,其足貫神明而營構深遠情懷的一種浪漫與其淪為普世的一字一元,倒不如在人情轇轕的輾轉遞嬗中,透過底蘊的發酵而鋪排為只為少數人心領神會的文字,並以之犒慰故事中已逝的主角並舔舐在世者心靈間既無可分割又不敢品嚐的舊夢。
以上就是所謂的純文學寫作法。
我用這種方式來寫一則約莫五萬多字,以記錄自己祖父為主,其他父執輩為旁枝的家族傳記故事,自費印刷,賣了大約兩百本。但我在懷疑,真正看完的有幾個人?若干年後我為了打發時間而帶這本書去搭捷運,從市政府站一路回到板橋,腦袋都在想:甚麼理由我要這樣寫故事?難道是為了不想讓人看懂嗎?
詩集當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前面說過,我寫詩從來也沒考慮過筆法的新舊或規則,新詩如果還要考慮這些,那不如就別寫了。我寫詩,只是因為我喜歡寫詩,而出版社願意給我一個出版詩集的機會,是我永遠感激的。
我們常說,你想害一個人破產,就叫他去開出版社;想害一家出版社破產,就鼓勵他們多出版詩集。我知道《靈魂在左手》肯定不能幫大家多賺一點業績,但願也別讓他們蝕本才好。至於第二本詩集,我也順便跟你們說:等我存夠了錢,我會做圖文書的。
我後來經常在想,每一位類型小說的作者,是不是都也這樣飽嚐著衝撞與拉扯的心情?你知道有一種寫作模式是安全的,那你會永遠依循此一模式去進行創作嗎?你知道有一些寫作題材或風格是較為讓人不安的,那你會盡量迴避這些危機嗎?
我不會。所以《在風裡說喜歡你》的〈你滿十八歲了嗎〉這一則,第一人稱依舊是貓咪;所以《想想》儘管有別家出版社願意發行,但我依然堅持謝永然就是要剁對方的一隻手,不能只是一小根手指。我猜自己是叛逆的,站在作者本位論的立場,我認為寫作的人應該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堅持,畢竟那是一個基本的態度問題;但站在出版本位論,我們是仰版稅或稿費過活的人,你要如何取捨,會決定你在這個市場的機會。
這問題永遠都不會有答案,就像我永遠無法在當中取得平衡一樣,我認同出版社的為難與立場,但我也必須堅持自己創作的最大自由度,否則我將無法再在這個領域裡立足,因為我會無法原諒自己。
至於我們從一開始就在談的「轉型」,就像我其實沒說完的「我與文學之間」,我能說的只是:當我開始認識文學之後,我變得不安於室,我變得窮思竭慮,我開始意識到自己身處的世界裡,原來還有更多可以寫的題材。我熱愛自己原本所寫作的類型,也以能夠在同一個類型裡長期發展,寫作更多能感動更多人的故事為榮;然而,還有很多故事,我不能不寫──如果我想當一個文學人的話。
那就是我寫這篇好長好長的文章,其實真正想談的那件事,關於《神曲》。
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情報] 新月創作獎(12/31) - 看板Literpriz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簡章在圖片裡,無文字檔。請至該官網詳閱。)
2022【新月創作獎】
【短文類】
報名&投稿時間:2022/9/1~2022/9/30
【長篇小說類】
報名&投稿時間:2022/9/1~2022/12/31
【生活散文類】
報名&投稿時間:2022/9/1~2022/12/31
★參賽資格:
1. 不限性別、年齡、地區與國籍
2. 限用中文繁體字書寫的完整作品
3. 參賽作品須為未以任何形式公開發表、出版過的原創作品(包含但不限於實體、數位
媒體等)
4. 參賽作品不得進行過任何形式之商業營利行為
5. 參賽者需保有參賽作品之完整著作權,不得與其他包括但不限於出版社、平台、媒體
等締結契約
6. 參賽作品不得同時參加其他徵文比賽或投稿至其他書報、媒體
7. 投稿期間結束後至主辦單位公布比賽結果前(依各創作類別時間為主),參賽者可於
個人社群媒體宣傳作品,但發表內容不可超過全文10%
8. 「短文類」、「長篇小說類」參賽者每個創作組別皆可參加,但每個組別限投稿一篇
,且同一作品不得重複投稿至其他組別。
9. 「生活散文類」每個參賽者限投稿一篇。
更多參賽詳情,請至「2022新月創作獎」活動網頁了解。
https://shopping.crescent.com.tw/upload/ad/ad2022/3rdCrescentWrite/
3rdCrescentWrite.html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ZDv7iLMDaesbeGW46
=∮=∮=∮=∮=∮=∮=
Q案:
另一個「新月文學獎」是要推廣伊斯蘭文化,由回教文化教育基金會主辦。
這篇的「新月創作獎」是類型小說出版社新月文化主辦。
大不相同!我以前沒發現。
--
又到了貼<分貝>的季節了

動漫 x 文學獎 x 廢文 = Qorqio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87.1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iterprize/M.1670351038.A.395.html
... <看更多>
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那是因為你還沒投稿來啊! 3.新月創社以來致力於 ... 的推薦與評價
【原創故事大募集】##新月徵稿無限期我們誠摯邀請你成為新月家族的一份子! 投稿之前,大家應該都會好奇新月文化是一家什麼樣的出版社呢? ... <看更多>
新月出版社投稿 在 [閒聊] 新月「筆名變合集」八卦- 看板Romanc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剛剛在對岸微博閒逛時看到這個:
https://ww3.sinaimg.cn/large/68d636a2jw1drujs2m46bj.jpg
原微博地址:https://weibo.com/zaishui13
說的是作者在新月簽了三本,但出版時男女主角名字換了不說,連筆名都被換了,同筆名
還多了出了兩本不屬於該作者的書,出版社說那兩本是編輯策劃的。
感嘆一:言小作者真沒保障啊!
感嘆二:編輯真忙啊!
感嘆三:之前聽說過某老牌作者其實是一個工作室,看來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啊!
--
把推薦文寫得像反推
寫反推人人來要地址
也是一種天份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136.20.202
補回圖片出處^^
※ 編輯: annainmoon 來自: 14.136.20.202 (04/10 21:52)
※ 編輯: annainmoon 來自: 14.136.20.202 (04/10 21:53)
... <看更多>